劉 威 申燁丹
(1.廣東工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廣東廣州 510520;2.廣州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6)
OBE 教學模式作為現代教學的新產物,正深刻影響著整個教育教學發展方向。隨著我國教學體制的不斷變革,國內外金融業的深入發展,傳統金融教學已難以適應當前教育教學的需要,金融學課程教學的深刻變革勢在必行[1]。依托OBE教學理念推進金融學課程教學發展創新成為當前我國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從當前我國金融學課程教學發展現狀來看,我國充分發揮了OBE 教學模式優勢,并在長期的金融學教學中取得一些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教學理念缺乏時代性、教學方式趨于單一、教學實踐缺乏普及性等問題。基于OBE 教學理念,探討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路徑需要著眼于對教學案例的實時更新、對教學理論的話語轉化、對教學技術的融合應用、對教學數據的科學利用。
所謂OBE 是Outcome-based-Education 的縮寫,其意為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該教學模式發端于20 世紀90 年代,廣泛應用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之后,該教學模式得到普及,成為各個國家推進各類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關于該模式的具體內容,美國學者斯派迪(Spady)在其所著的《基于產出的教育模式:爭議與答案》一書中最早做了全面系統的論述,闡明了OBE 教學中教育教學目標,指明了OBE 教學的核心內涵。相比之下,國內學者對OBE 教學模式概念的界定更為寬泛。比如,學者趙毅等指出,OBE 教學模式歸根結底就是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工作,以學生產出為根本出發點設定、完成其模式價值,并對學生成果產出做出具體評價。有些學者認為,OBE 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做好未來謀劃,對學生具體課程做反向評估和設計的新型教學理念[2]。還有些學者認為,OBE 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學習成果輸出為中心,為提升學生預期學習效果,對學生學習目標做教學實施和評價的教學結構模式。基于此,筆者認為解讀OBE教學需要立足兩點內容:其一,OBE 教學模式首先是一種教學理念,其核心要素是學生的預期學習課程成果的產出。其二,是對該教學模式成果做一個可操作的、具體化的、系統化的學習成果評價體系。
金融學作為經管類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現實性,為專門學習和從事金融證券、金融投資、金融理財等領域的人們奠定了扎實且實用的知識基礎,為培養金融型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從當前國內外金融發展現狀和高等學科教學發展現狀來看,金融學科在原有的量化和應用性特基礎上呈現出一些新特征:一是國際性。國際性是隨著全球金融貿易往來興起的。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世界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地球村,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資本全球化。資本在全球的流動,建立了世界各國資本的超大市場,促進了金融貿易往來,促使金融學科在金融活動中展開跨國流動。二是多樣性。多樣性主要表現為金融學發展領域的多樣性。現代金融學除了包含傳統純金融學教學和研究的同時,還融入了更加具體、更為多樣的學科內容,逐步實現了金融學內容宏觀到微觀的深入,產生了風險理財、產品管理、資本核算等新型多樣化的金融內容。三是交叉性。學科交叉是學科發展的大勢。相對應的跨學科教學與研究也更加迫切。基于此,金融學在時代的變遷中開始了金融學與數學、與物理、心理等不同領域、不同學科的交叉,推動金融學發展,為金融學教學和研究提供新思路。
基于OBE 教學模式的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首要前提是對金融學課程目標的設定,其主要包含三方面內容:一是知識目標。知識目標是金融學教學的理論前提。基于OBE 教學理念,通過打破傳統金融學教學的知識壁壘,制定更為實用的知識框架,設計更具前沿性的金融知識體系,為學生提供未來有用的知識內容做好理論準備。二是能力目標。能力目標是金融學課程教學的核心內容。正所謂學以致用,學的價值意義在于其有用性。基于OBE 教學理念,教師通過依托現實金融實例對國內外各種金融現象、金融問題以及金融趨勢做具體分析,培養學生敏銳的金融“嗅覺”,以使學生準確客觀地分析金融情狀,提高把控金融風險的能力。三是素養目標。素養目標旨在培養什么樣的金融“人”。教師通過向學生講授金融職業規范、道德規范等相關課程,為未來從事金融業的學生提供根本的職業和道德指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職業素養、行業素養等素養。
金融學一直以來都得到各商界精英、專家學者、經管學生等從業和學習主體的廣泛關注和應用,其主要學習理論內容有基金投資、風險投資等投資組合相關理論,期貨、期權等風險管理等相關理論,資本結算、資本盈余等資本投資及管理相關理論以及貨幣供給和貨幣緊縮等相關貨幣理論。從金融學課程教學本身來說,如果從事金融學課程的教師完全對金融理論照本宣科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需要從事金融學課程教學的教師善于將理論教學與情境教學相結合。但在現實的金融學教學中,一方面受教師自身教學觀念、教學習慣、教學儲備的制約,過于注重對金融硬知識的灌輸,卻忽略了金融學教學本身的意義,忽視了教與學兩個內在契合性,忽視了金融學理論與現實的有效結合[3]。進而,難以達到金融學理論“軟”與“硬”的共同發力。另一方面受教學手段的制約,大大降低了金融知識在學生中的呈現效果。從當前金融學課程教學現狀來看,大多數金融學教師能夠認識并善于應用各種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工作。但仍有部分教師不太重視對于定量化工具的應用,使得金融學課程教學成果大打折扣。此外,受當前我國金融學課程建設的制約,難以提供更具說服力、更具符合性的金融學案例素材,使得金融學教學者們要么僅對金融理論知識進行蜻蜓點水式的講解,要么就“領讀”金融學課本知識,對一些金融實踐要點進行刪減。基于以上三點原因,可以看出,都在很大程度上致使金融學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論化。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理念的更新是指導教學前進的根本思想動力。金融學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學科,要求教師能夠“博覽群書”,有著扎實深厚的理論知識儲備。同時,教師對于學科知識的掌握也要能夠做到常學常新、與時俱進。但在實際的金融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基于課程需要會及時地對教學理論內容、金融教學理念進行更新。但仍有一些教師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不僅不從理論知識上有所超越,甚至還抱有“短視”的思維邏輯,認為金融教學只要用把金融貨幣等相關理論講好就可以了,無須增加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實踐。正是在這一教學邏輯的指引下,一些依托信息技術(比如現代統計模型、高清仿真統計模擬數據庫等)的金融學教學方法作用難以得到發揮,致使學生們難以及時掌握最新金融理論知識,難于迅速適應現代快速發展的金融行業。
教學方法是實現良好教學成果的關鍵。隨著我國金融業的蓬勃發展,尤其是國際貿易的發展,依托金融學指導金融行業繼續發展進步得到社會各個領域的廣泛關注。為提升金融教學成果,培養優秀的金融領域人才,需要教師能夠掌握和探索更為優化的金融學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金融領域、金融主體的需要。就當前金融教學現狀來看,傳統“填鴨式”教學現狀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觀,師生互動式教學得到重視,但仍未得到普及,難以全面調動起學生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究其原因,其一受大課堂教學制約。當前高校對于基礎性課程普遍采用的是大班教學。大班教學留給每位學生自我展示和課堂互動的時間極為有限。這樣一來就限制了教學方法的創新。其二受成本限制。金融學相關輔助教學設備相對來說價格都比較昂貴。一些高校受資金預算限制,一般會選擇放棄購買,致使OBE 教學模式在金融學課程難以推廣,教學方法更新受到阻礙。其三受師資力量限制。教學方法的創新必須以強大的師資力量做支撐。由于高校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促使優良的師資向更具發展潛力的高校傾斜,很大程度上阻礙了OBE 教學模式在金融學課程的普及和推廣。
實踐性是金融學課程教學的價值所在。要達到實踐目的就要求整個教學能夠全面融入實踐教學課程。一方面,依托實踐教學可以給學生較強的代入感,使學生全面直觀地掌握金融操作規律,幫助學生在現實中還原金融學課程知識,增強學生對金融理論知識的解讀。比如,通過學校建立的金融實驗室,讓學生自己轉換角色,模擬股票投資,發現和總結股票投資規律,給學生以感官投資感受。另一方面,依托實踐教學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評估,引導學生發現自身在金融領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做好未來職業規劃。但就當前金融學課程教學現實情況來說,能夠向學生開展實驗教學的高校仍然較少。主要表現在:實踐教學安排上缺乏協調性;實踐教學環節設計上缺乏系統性;實踐教學師資力量上明顯不足。
實現案例與理論結合通過強化現實經典案例的收集和整理,挖掘多樣化的金融案例,為金融學課程教學提供經典教學素材。具體來說,一是對過往的經典案例的收集和整理。盡管有些案例時間比較久遠,但作為典型事件,尤其是某時代的標志性事件,仍然是教學經常應用的經典素材,比如,拉美金融風暴、南海發展銀行倒閉事件、2020 年美股熔斷等重大金融事件。二是對現實經典案例的收集和整理。時效性是案例引入的要求之一。如果一味頻繁使用舊案例會滋生學生學習的厭煩情緒。通過引入一些最新的代表性的案例給學生以現實感,營造良好的金融學理論氛圍,提升學生對金融熱點的敏感度。這要求教師能夠以身作則,時刻關注相關熱點話題、金融時政話題,總結和提煉關聯性案例。三是對本土案例的收集和整理。本土案例的應用最能給學生以真實感。基于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最先引用本土案例,并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利用金融術語、金融理論對本土案例進行分析和解讀。
理念的更新一是來源于環境的營造,二是來源于政策的引導,三是來源于教師自身的要求。基于此,院校要為教師提供更為廣泛的金融學課程教學平臺,及時引導和組織教師對教學模式的學習。進而,更新教師教學理念。同時,學校還要依托不斷更新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師發展渠道,提升教師學習主動的主動性[4]。國家還要通過出臺教師教學新發展相關政策,為金融學教師教學理念更新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此外,金融學教師自身也要有擔當精神,增強金融學課程教學發展的主動性,不斷提升教學責任感,助推金融學課程教學理念更新。
方法的創新是拓寬金融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基于此,通過技術手段創新輔助整個金融學教學工作。一是依托各種金融App、金融門戶網站、金融數據庫等開展金融學實踐教學,比如,螞蟻花唄、建行App 等,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金融知識。二是依托各種金融數據處理與實證軟件,比如,Matlab、Excel 等軟件,幫助學生計算和處理金融數據,更加直觀地掌握金融理論與金融原理計算方法。通過教學方式創新營造良好的金融學習氛圍。比如,組織課堂小組互動討論,提升學生對金融學理論的熟知程度以及對金融學技術技能的掌握程度;開展炒股大賽,讓每位學生做炒股“能手”,幫助學生掌握金融操作技巧;開展金融實踐比拼。根據每位學生的金融實操成績,培養學生的金融應變及操作能力。
OBE 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對優化教學方式、創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具有重要作用。立足OBE 教學模式探討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創新路徑既需要基于教學模式特性本身,更需要融合金融學發展特性加以思考,通過優化理念、創新方法等途徑推進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