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清,黃心華,聶火云,鄧 超,宋莉娜,王從龍
(宜春學院政法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
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支持和保障。現階段,我國高度重視農業發展,積極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并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業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升,農業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進程不斷推進。但是受到體制改革落后、有效供給不足、農業服務體系活力不強等因素影響,農業產業體系仍存在不足,不利于農業發展,損害了農民收益,威脅著我國糧食安全。
近年來,農業發展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原有生產模式難以滿足當前工作需求。我國積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分析我國當前農業發展形勢可知,農業發展形勢較為理想,糧食產量增長穩定,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
為推動農業發展,我國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農業政策,完善了糧食保障制度,強調了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堅持落實中央關于農業發展的重要決策,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對農業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促使糧食產量穩步提升。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 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達到了11 763.2 萬hm2,與2020 年相比顯著提升。2021 年糧食單位面積產量較2020 年增長1.2%,達到5 805 kg/hm2。2021 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相比2020 增加了1 336 萬t,增長幅度為2%,糧食總產量為68 285 萬t。目前,我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7 年超過65 000 萬t。
隨著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民的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提升幅度遠高于城鎮居民,有效縮小了城鄉居民的經濟收入差距,對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有著重要作用。
農民收入水平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指標,能夠直接反映農業的發展情況。高收入能夠調動農民積極性,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農業發展中,進一步提高農業發展水平。
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形勢較為理想,糧食產量逐年增加,農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農業實現了進一步發展。但是當前形勢下,國際社會經濟發展形勢較為嚴峻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的發展,嚴重威脅了我國糧食安全。新形勢下,我國農業的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農業發展新動向大致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目前,我國農業發展的一大動向表現為主要農產品進口數量不斷增加,對國際農業資源和國際農業市場的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有效緩解了當前我國農業資源環境壓力,人均農業資源明顯提升。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較為迅速,農產品產量大幅增加,但是由于我國人口較多,人均農業資源有限,擴大農產品進口十分必要。
同時,我國農產品的生產種類有限,增加主要農產品進口數量能夠調劑和調換農產品品種。在國際市場中,部分農產品的價格明顯低于國內市場,增加主要農產品進口數量能夠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我國農產品生產種類有限,國內市場中的部分種類農產品難以滿足需求,存在較大缺口。在此情況下,應加大對特定農產品的進口力度,從而滿足民眾生活和社會生產的需求[1]。
農產品價格國際競爭力下降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新動向之一。近年來,糧食安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我國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對糧食安全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強調堅持谷物基本自給的原則發展農業,將科技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通過適度進口、立足國內、提高產能的方式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當前,我國主要農產品進口數量不斷增加,根本原因是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缺乏競爭力。例如,我國大豆產量并不理想,大豆種植面積有限,多依靠進口大豆滿足民眾需求,緩解國內資源壓力。從這一角度來講,增加農產品進口是有利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現階段國內外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國際市場農產品的價格已經達到峰值,國內市場農產品的價格不斷上漲。在此情況下,我國農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
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缺乏動力。現階段,國際市場中農產品的價格較低,在此情況下,WTO 對我國農產品的影響加深。在加入WTO 的初始階段,我國對農產品價格的增長缺乏充分的預測,將工作的重點集中在制造業、服務業方面,忽視了在農業方面爭取政策。
我國農產品平均稅率為15.2%,與其他國家存在明顯差距,導致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價格較高,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在WTO 背景下,我國受到WTO 規則的影響,必須堅守加入WTO 所作出的承諾,國際農產品占據了有利的競爭地位,對我國農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沖擊。
“是這樣,過去在這三個孩子里她最疼愛的是羅瑞,男孩子嘛,可是最讓她操心、失望的也是他。她最欣賞、信賴的是大侄女羅云,但是她很討厭羅云的愛人,覺得他是個小人,認定了羅云跟著他不會有好結果,可是人家夫妻恩愛得很,她也沒辦法。老太太說,好在她也對得起羅云了,花錢培養她上了大學也嫁了人,也算有個交代了,總之羅云是受了她老公的連累。至于那個小女兒,一直很不聽話,老太太覺得她有點錢幾天就會折騰光,給她錢沒什么好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城鎮吸引了大量勞動力,農村人口流失較為嚴重,農村勞動力難以滿足農業發展需求,對農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統計表明,近年來我國農村勞動力不斷減少,農民為獲取更多的收入選擇外出就業,致使原有政策難以滿足當前需求,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2]。
現階段,我國農業生產成本不斷增加,農民收入難以得到明顯提升,對農民的從業積極性造成了負面影響。我國農民的收入結構主要包括家庭經營性收入及工資性收入。當前形勢下,家庭經營性收入提升緩慢,工資性收入有著較為明顯的提升,且在農民收入中的占比不斷增加。在我國人力成本不斷提高的背景下,農民若不能在農業生產中獲取足夠的利益,便會選擇外出就業,致使農業發展缺乏可靠的勞動力保障,阻礙農業發展。
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著國際國內農產品價格倒掛壓力,有關部門應對這一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農產品價格在國際市場中缺乏競爭力,國內農產品的價格遠高于國外農產品,使得農業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3]。我國農民的收入水平較低,但是國內農產品的價格不斷提高,對我國農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沖擊,使得農民的收入難以得到有效提升,積極性受到打擊,不利于農業健康發展。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較為迅速,農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發展。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勞動力、機械設備,受到土地租金的影響。現階段,我國勞動力緊缺,各個行業均在提高人員薪資待遇,以期吸引更多的勞動力。農業對勞動力的吸引力較低,會造成勞動力大量流失,不利于農業健康發展。機械設備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農民在采購和租賃農業機械設備的過程中會花費大量資金,提高農業生產成本[4]。此外,土地租金不斷提高,農民在農業生產中的收益難以彌補土地租金,致使農業發展情況不理想。
我國作為WTO 成員國,在發展過程中會受到WTO 規則的限制,農業發展承受著較大壓力[5]。加入WTO 時,我國作出相應的承諾。受到當時形勢的限制,我國在談判和承諾的過程中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較低,農業補貼政策存在不足,農業全部補貼及敏感農產品的補貼受到了嚴格的限制。
近年來,我國在經濟發展中受到了阻礙,部分國家棉商棉農對我國棉花補貼提出了質疑,并向WTO提出申訴。針對這種情況,我國應轉變工作理念,將農產品補貼轉化為對農民的補貼,以此更好地激發農民的生產熱情[6]。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國積極發展農業,以期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在以往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過度施用化肥、農藥的情況,對水體及土壤造成了污染,加大了生態環境系統的負擔。同時,大范圍使用塑料薄膜,沒有科學回收,導致大量塑料薄膜與土壤混合,對糧食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民眾的思想觀念出現了明顯變化,環境保護意識大幅增強,如何促進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面臨的突出難題[7]。目前,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政策,以期加強對水源、土壤的保護,減輕農業發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8-9]。
農業生產組織程度及市場化程度低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生產成本,損害了農民利益。受我國國情的影響,農業發展面臨土地經營規模小、勞動生產率低等問題,農產品在市場中缺乏競爭力。針對這種情況,我國應推動土地集中流轉,通過規模經營的方式提高生產效率,促進農民增收。
目前,美國政府在農業發展中采用目標價格制度,設定具體的目標價格,加強對農民的引導,對農民進行補貼,以此保證農民具有足夠的收益。但是這一制度存在局限性,我國農民數量較多,實施該政策的難度較大。因此,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我國應綜合分析農業技術進步水平、勞動力轉移情況、城鎮化推進情況,保障農業健康發展[12-13]。
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我國應充分考慮國情,以土地及人口數據為依據,制定針對性的發展策略,推動農業健康發展。我國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應積極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新形勢下,農業要想實現進一步發展,應注意深化改革,堅持“調結構、提品質、爭效益、保安全、可持續”的發展理念,依靠科技解決農業問題,保障糧食安全[14-15]。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新形勢下,國際經濟形勢愈加復雜,糧食安全面臨嚴峻的挑戰,如何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成為當前面臨的突出難題。有關部門及人員應明確現階段我國農業發展形勢,分析農業發展動向,正確看待國際國內農產品價格倒掛壓力、農業生產成本大幅提升、生態環境系統難以承受原有生產方式、農業科技實力有待提升、農業生產組織程度及市場化程度較低等方面的挑戰,堅持“調結構、提品質、爭效益、保安全、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推動農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