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悅,劉 恬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陜西 西安 710018)
我國是獼猴桃原產地,產量穩居世界第一,2019 年我國獼猴桃總產量達300 萬t。陜西省獼猴桃產業規模約占全國40%,居全國第一。陜西省獼猴桃種植主要集中在西安市和寶雞市,兩市的獼猴桃產量占陜西省總產量的87%。歷經幾十年的發展,陜西省獼猴桃產業布局不斷優化、生產效益不斷提升。近年來,雖然陜西省獼猴桃發展態勢喜人,但技術培訓和科技研發水平較為落后、果品銷售渠道不暢,嚴重影響了陜西省獼猴桃產業的市場競爭力[1]。
文章分析了影響陜西省獼猴桃市場競爭力的因素,研究了陜西省獼猴桃產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升陜西省獼猴桃市場競爭力的對策及措施,以期提高陜西省獼猴桃產業化發展水平,為提高陜西省獼猴桃市場競爭力提供理論幫助。
1.1.1 產業基礎不斷積累
秦嶺北麓是黃河流域生物種類最為豐富的區域,該區域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森林覆蓋率達71%。目前,秦嶺已經建成規模較大的獼猴桃產業帶,東西長約300 km,南北寬約50 km。秦嶺北麓位處關中,為關中可持續發展提供生態保障,在氣候調節、水源調控、固碳釋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該區域是全國獼猴桃種植的重點區域,種植的獼猴桃品質優異、口感上乘、掛果率高。漢中市受秦巴山脈天然屏障的影響,境內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環境條件適宜獼猴桃生長發育,是國內眾多專家認定的獼猴桃優生區。相較于關中地區,漢中市的獼猴桃果實成熟期約早10 d,獼猴桃年產量為關中地區的1.5 倍[2]。
1.1.2 產品品質不斷提升
陜西省主要栽培的獼猴桃品種有徐香、翠香、海沃德、秦美、瑞玉等。陜西省作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綠肉獼猴桃集中區,獼猴桃品種品質不斷提升,省內各大獼猴桃產區所獲榮譽頗多。其中,眉縣獼猴桃在2012—2017 年連續6 年榮獲“消費者最喜愛的100 個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最具影響力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周至縣獲“十五”陜西果業強縣,是“中國獼猴桃之鄉”。
2020 年,眉縣獼猴桃和周至獼猴桃分別入選中歐地理標志首批、第二批保護名單。2021 年,根據第三方評估,眉縣獼猴桃以約128 億元居于中國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價值排行榜獼猴桃果類的第一位,扶風獼猴桃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3]。
1.2.1 技術培訓和科技研發落后
陜西省大多數市縣的果業主管部門沒有設立完整的培訓計劃與完善的培訓機制。技術培訓經費不足、手段落后,培訓內容缺乏前瞻性、針對性以及可操作性,獼猴桃品牌的技術團隊和技術人員不足。研發的果品與現實聯系不緊密、科技創新缺乏新穎性、研究部署不合理,研究品種多為中晚熟品種,早熟和中熟品種結構比例失調,晚熟品種缺乏市場競爭力。研制的產品針對性不強、無法滿足市場需要,在規劃建設獼猴桃產業帶時,缺乏適應性較強的地方品種,嚴重制約了產業帶良種化進程。種種問題表明,陜西省獼猴桃產業在技術培訓和科技研發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4-5]。
1.2.2 果品銷售渠道不暢
雖然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臺開展了“電商進村”運作模式,但是陜西省地處內陸關中地區,尚無法利用“互聯網+”模式銷售獼猴桃。截至2019 年,約80%的消費者未曾通過互聯網購買過獼猴桃及其相關產品[6]。
當地農戶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網上銷售和直營銷售經驗,多采用傳統的售賣方式,效率與收益較低。此外,陜西省基礎物流配送設施不完善、物流配送速度較慢,影響了獼猴桃網絡銷量[7]。
1.2.3 區域品牌效應不足
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對品牌的注重程度逐漸提升。近年來,消費者對眉縣、周至縣獼猴桃的認可度較高,證明陜西省大力打造獼猴桃區域公共品牌極具可行性。陜西省獼猴桃產業的主產縣區果品種類過多,其他品種知名度不高,區域公用品牌缺乏頂層設計,市場前景有待進一步提升[8-9]。
2.1.1 初級生產要素
陜西省地理環境優越,南北狹長,自然氣候條件適宜,具有生產多種優質果品的優勢。陜西省于20 世紀70 年代末開始大面積人工栽培獼猴桃。經過40 多年的發展,目前已在秦嶺北麓的渭河流域、秦嶺南麓的漢丹江流域形成規模,產業規模約占全國的40%,是全國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基地[10]。
2.1.2 高級生產要素
目前,陜西省已建有數個科研平臺,包括周至縣獼猴桃創新示范園、武功縣獼猴桃試驗站和漢中市獼猴桃研究所等。政府投入大量財力、物力促進各科研院所培養發展獼猴桃產業的高級人才,通過人才隊伍的推廣,為農戶傳授先進的種植經驗和最新研發成果,科學種植獼猴桃,將該產業的科技創新技術真正運用到地頭田間,提高獼猴桃產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陜西省獼猴桃產業化經營發展[11-12]。
我國是傳統的水果種植和消費大國,2021 年陜西省水果網絡零售額為140.76 億元,居全國第三位。從消費市場來看,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健康飲食的概念深入人心,消費者對安全、綠色、有機品牌果品的消費需求持續增大。獼猴桃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亞熱帶水果之一,具有降膽固醇、降血脂、美容養顏、安神醒腦、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水果之一。
據陜西省統計局和中國海關統計,2021 年陜西省獼猴桃產量129.43 萬t,較2020 年增加了13.60 萬t,同比增長11.74%。2021 年陜西省獼猴桃經營收益達65 213.25 元/hm2,較2020 年增加了384.75 元/hm2,同比增長0.59%。2021 年陜西省獼猴桃出口額完成248.78 萬美元,較2020 年增加了14.73 萬美元,同比增長6.29%,獼猴桃產量和收益不斷增加與消費者對獼猴桃的青睞息息相關[13]。
2.3.1 陜西省獼猴桃上游產業
獼猴桃產業的上游產業主要包括化肥、農藥、花粉、農作工具等相關產業。
2.3.2 陜西省獼猴桃下游產業
獼猴桃產業的下游產業主要指以獼猴桃為核心的初級加工和深加工產品,包括食用和藥用兩種。食用主要指獼猴桃鮮果以及用獼猴桃加工而成的果脯、果汁等產品。藥用主要指發揮獼猴桃花、葉、果等部位的醫用價值。例如,從獼猴桃果實中提取出的獼猴桃堿可以制作消炎類藥物,獼猴桃花可以制作香料,葉片可以制作飼料等。
為了提高獼猴桃的市場競爭力,實現差異化競爭,陜西省對省內盛產獼猴桃的地區放寬了政策。以眉縣為例,為提高獼猴桃的市場競爭力,實現差異化競爭,眉縣將國家級(眉縣)獼猴桃產業園建設為眉縣電子商務中心,建設電子商務產業鏈,為企業和農戶提供相關服務。
目前,眉縣已有475 家企業注冊為獼猴桃龍頭企業,在各大電子商務平臺開設網店5 770 余家,構建了縣、鎮、村三級物流網絡,建成并投用順豐眉縣獼猴桃直發倉、中國郵政眉縣獼猴桃分撥倉、京東眉縣獼猴桃分撥中心,日發貨量達40 萬件。2020 年眉縣獼猴桃在抖音、京東、淘寶等平臺直播帶貨86 場次,帶貨金額1 084 萬元,線上獼猴桃銷售額超過300 萬元[14]。
近年來,陜西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獼猴桃產業,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秦嶺北麓產業帶為基礎,實施“東擴南移”戰略發展獼猴桃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時令水果、干雜果、林果業和經濟林產業,形成優勢突出、種類豐富的現代果業布局。2020 年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果品線上銷售,引導、組織電商平臺與蘋果、獼猴桃等種植企業對接,擴大農產品線上營銷,并落實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相關貸款貼息政策[15]。
2.6.1 互聯網銷售
借助“互聯網+”的東風,陜西省獼猴桃銷售的新模式非電子商務銷售莫屬。2022 年,直播持續火爆,網絡直播帶貨、電子商務助農扶貧等新模式對農貨上行的帶動作用愈加明顯。陜西省重點打造“短視頻+直播+電商”水果立體化營銷模式,在已有的品牌建設成效基礎上,推動渠道、資源要素下沉農村,培育本土直播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示范帶頭作用。
2.6.2 結合“一帶一路”倡議
陜西省作為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以及重要產業和文化交流基地,貿易優勢十分突出。陜西省可利用“一帶一路”倡議,與海關、交通、金融等領域深入合作,推動他國與陜西省獼猴桃產業開展貿易合作。可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的互聯互通網絡、基礎設施,降低物流運輸等貿易阻力。完善對相關國家的信息服務,將國外的果品價格、果品供應需求情況等有效信息及時反饋給相關企業,創造陜西省獼猴桃行業的發展機遇[16]。
充分挖掘秦巴山區野生獼猴桃資源,利用分子生物技術尋找優質豐產、抗逆性強、貨架期較長的早、中、晚熟獼猴桃新品種以及增添土壤營養、培養高光效高品質樹形、提高單果重等配套栽培技術,提升獼猴桃果品質量,創造收益。同時,加大對獼猴桃產業科技創新的投資力度,合理配置科技資源,建設獼猴桃科技創新平臺,研發推廣果品采收及采后護理、果品綠色防控病蟲害、預防和減少果品災害、果品保鮮物流運輸等綠色、安全的獼猴桃產業技術,形成“品種+技術+標準”的產業技術體系,將研發出的科技成果盡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17]。
利用現有的科技手段形成完備的果品營銷網絡,獲取具有市場價值的銷售信息,通過獼猴桃產業的品牌效應拓寬果品流通渠道。擴張現有的果品銷售中心,使陜西省內的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不斷向外拓展銷售市場,擴大陜西省市場份額,進軍國際市場,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實現全年供應國內外高端市場常態化。
以“新型主體+種植農戶”模式促進產業升級,在種植獼猴桃的所有環節嚴格參照新型經營主體所要求的種植標準。新型生產經營主體負責人應大力開拓銷售市場,統一獼猴桃品牌,向種植農戶提供種植所需的生產資料,例如有機化肥、包裝果袋等,在獲得豐厚利潤回報后對農戶進行二次分紅,達到與農戶互利共贏的目的。應根據經濟規律協調農戶、龍頭企業、政府三者之間的關系,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新型經營主體可以采用聯合經營的形式,以農戶參加合作組織為前提,由合作組織統一經營、統一核算、分配利潤,為農戶提供全方位服務,組織廣大農戶大規模生產獼猴桃。
將龍頭企業作為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紐帶,以及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的重要載體。引進實力雄厚的投資企業,為中小型企業提供資金、人才或者技術支撐,提升中小型企業的管理能力,解決創新性不足、自身缺乏發展能力、資金技術匱乏等問題,促進陜西省獼猴桃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