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財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2015 年至今,國家持續發布農村電商支持政策,保持了較好的連續性與穩定性。總體上看,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村電子商務深入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我國農村電商獲得快速發展。據商務部數據統計,2021 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2.05 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為2.4 個百分點。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4 221 億元,同比增長2.8%。2021 年農村地區收投包裹數量370 億件,帶動農產品出村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進村超1.85 萬億元,未來5 年,農村快遞包裹規模將持續增長。
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人口大省,是國家核心糧食產區,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開展農村電商有良好的基礎。河南省轄17 個地級市、21 個縣級市、82 個縣、1 791 個鄉鎮、約4.8 萬個行政村,鄉村常住人口為4 428.7 萬人,2020 年縣域經濟總值達3.37 萬億元,占河南省GDP 的61.3%。河南省有地方特色農產品達3 000 余種,中藥材、食用菌、茶葉、芝麻、花生等產量、品質居全國前列。
近年來,河南省大力支持農村電商發展,截至2021 年底,全省共建設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81 個,全省有淘寶村數量188 個、淘寶鎮121 個,累計建成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121 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約2.35 萬個,省內電商平臺87 個,2021 年實現線上交易金額5 354.93 億元,同比增長41.0%。
河南省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持續加大農村網絡覆蓋力度,2021 年,新增固定寬帶端口260.2 萬個,農村固定寬帶端口總數達2 277 萬個,農村固定寬帶用戶1 520.4 萬戶;新增5G 基站5.2 萬個,累計建成5G 基站9.71 萬個,實現鄉鎮以上5G 連續覆蓋以及農村熱點區域覆蓋,大幅提升了農村網絡通信質量,全省互聯網普及率達91.9%。2022 年第一季度,河南省實現農村網絡零售額341.5 億元,同比增長15.3%;實現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94.8 億元,同比增長22.9%,全省農村電商應用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雖然河南省農村電商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面臨著實際的問題。
自2015 年以來,河南省每年都會推出農村電商政策,扶持農村電商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重形式、輕實踐的問題。由于缺乏經驗,部分地方出現形象工程,在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的建設中脫離實際情況,效仿式花費巨資建設電商產業園、建立空殼型網絡服務站等,實際上并不能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農業電商扶貧基地入駐率不足1/2 的情況普遍存在,甚至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建立“應急公司”,空有辦公區域而無辦公設備,更無辦公人員與產品[2]。據河南省商務廳披露的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進度和資金使用情況來看,20 余個國家級示范縣財政專項資金信息填報不準確、不真實,部分示范縣項目建設情況和撥付資金使用情況遠低于進度要求,甚至出現財政撥付資金長期閑置、依據有關規定收回資金的情況。
農村地區金融網點少,金融服務欠缺,基本上鄉村一級只有農村信用社,鮮有四大行的身影。此外,金融機構對于農村電商貸款業務不夠重視,農村電商資金問題往往只能靠農村信用社和網商銀行解決,雖然河南省也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金融機構支持農村電商,但資金問題仍是困擾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之一。
目前,與經濟和電商產業更為發達的浙江、廣東相比,河南省農村電商的發展仍有較大差距,受限于農民受教育程度以及農村電商的宣傳力度不足,農村范圍內整體上未對農村電商形成清晰認知,多數農民沒有認識到電商對于經濟的重要意義,仍然局限于傳統的小農經濟思維,限制了河南省農村電商潛力的釋放。2021 年,河南省淘寶村數量居全國第七位,第一名浙江省為2 203 個,第二名廣東省為1 322 個,差距明顯。
河南省農村電商快速發展,凸顯了農村電商人才緊缺的問題。河南省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機制主要為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據統計,河南省每年電商專業應屆畢業生有4 000 多名,而在農村電商領域,河南省高校、企業、農戶之間的產學研結合力度小、效應差[3]。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電商產業基礎較差,剛性吸引力不強,人才下沉意愿較低,年輕人更愿意去大城市發展,而不愿意回農村,盡管河南省出臺了相應的返鄉創業支持政策,但是力度較小,實際效果有限。
此外,農村地區青壯年多外出打工,留守的農民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建好電商服務站卻面臨無人運營的窘境,電商服務站負責人均缺乏電子商務運營經驗,主要靠政府組織相應的培訓獲取電子商務運營知識,而培訓不系統、時間不固定,部分培訓內容理論性較強,對農民來說并不適用。總體上,各縣區都有自己的一套培訓辦法,如“撒胡椒面”一般,雖然參與的人很多,但效果并不是很好。農村電商的特殊性,不僅需要運營人員懂得網店運營、網絡營銷、直播電商等電子商務專業知識,更要對農業、農產品運營有深入的了解。學歷教育人才供給不足,職業教育孵化能力不強,人才引不來、留不住、難培養,造成了河南省農村電商人才緊缺、資深人才匱乏的現實局面。
河南省特色農產品品類眾多,但整體上仍以農戶分散經營為主,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電商產業基礎薄弱,產業集聚優勢不明顯。同時,大量分散的經營主體使農產品質量難以把控,提升了產品標準化的難度,監管機構未能在源頭上嚴格把控農產品質量,缺少嚴格的產品標準化認證體系。
河南省農村電商交易產品多為原始產品或初加工產品,處于產業鏈的底端,技術含量不高,缺少深加工,產品附加值低,可替代品眾多,競爭激烈,利潤微薄,影響了農戶開展電商業務的積極性。
雖然河南省培育出了雙匯、好想你、三全等農業知名企業,但是河南省農產品在全國的知名度仍然較低,多數特色農產品只在省內有名,缺乏全國知名度,在售賣農產品時,多是以“產地+產品”命名,如河陰石榴、西夏獼猴桃等,品牌意識偏弱,缺乏品牌保護措施,未注冊商標,未形成品牌壁壘。
截至2021 年底,河南省共有439 個產品入選“全國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有116 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標志產品,培育了400 多個省級農產品品牌,全省有效期內“三品一標”農產品有4 679 個,卻僅有78 個中國馳名商標。可見,河南省農產品品牌建設之路任重而道遠。
農村人口機構較為分散,業務量不穩定,快遞進村成本較高,許多快遞公司只在鄉鎮一級設點,物流網絡布局零散不成體系,無法做到配送到戶,農村取快遞要去鎮上快遞點取,村民收發快遞不方便,且快遞費用偏高。
隨著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農村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例如,缺少農村電商物流中心,難以滿足農村區域物流倉儲配送轉運等需求,缺乏對于物流企業的有力支持,物流企業進村成本較高,進一步降低了物流企業深化物流末端的意愿。從目前來看,農村市場物流企業各自為政,物流配送中轉效率低,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農村物流市場需求。
農產品產出銷售季節性因素比較明顯,生鮮物品儲存運輸對于儲存技術和運輸設備有特殊的要求。目前,河南省冷鏈物流布局不完善,特別是冷庫、冷藏車擁有量不能滿足農村市場需求,產地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缺乏,銷地冷鏈分撥配送體系不健全,跨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不完善。在運輸過程中農村電商冷鏈物流不完善,從而難以保證農產品質量,相關產品運輸效率低下,增加了農產品物流運輸難度。據艾瑞咨詢預計,2023 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將突破1 萬億元,完善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對河南省農村電商的發展至關重要[4]。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農村人口眾多,農產品種類豐富,發展農村電商有自身優勢,農村電商對河南省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河南省政府應著力做好農村電商發展的頂層設計,提升農村電商的戰略高度,規劃清晰發展藍圖,從全局層面思考河南省農村電商的布局;著力提升農村電商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研究并制定切實有效的扶持政策,統籌協調各主管部門工作,形成省、市、縣三位一體的有效監督機制;避虛就實,發揮實干精神,以群眾利益為出發點,將農村電商工作落到實處。
政府應整合各方資源,提升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加強金融支持,提供更為有效和多樣化的融資方式,培育多元化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扶持區域性農村電商龍頭企業,形成示范效應;不斷普及和加強農村電商宣傳推廣,強化縣、鄉、村農村電商發展意識,讓農民深入理解電商,享受電商發展紅利,主動擁抱電商,自發宣傳電商,以發展農村電商解決農村、農業、農民發展問題[5]。
電子商務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鼓勵高校與企業、地方政府相結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共同培養農村電商人才。
將農村電商企業、田間地頭作為電商專業學生的實習基地和平臺,現場教學,實際操作,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讓學生深入理解農村電商的運作規律,感受農村電商厚積薄發的市場潛力,引導學生投入河南省農村電商發展事業。目前,河南省部分高校已經在進行嘗試。例如,河南經貿職業學院帶領電商學生前往中牟縣開展直播助農活動,學生深入農業生產基地,化身“網絡主播”向網友介紹當地農產品,協助農戶制定直播方案,講解直播營銷、短視頻拍攝技巧等;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與京東合作,建立電子商務鄉村振興產業學院,將產業及企業實際需求與學生所學知識深度結合,有的放矢培養電商應用型人才。
此外,政府和行業協會應當整合省內電商培訓資源,組織制定農村電商行業培訓標準,統一培訓大綱和教材,劃定師資標準,建立定期長效的培訓機制,從源頭上提升農村電商的培訓效果。完善人才引進和激勵措施,將高級電商人才納入當地重點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為高級農村電商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醫療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支持與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專業技術人員等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參與農村電商創業[6]。
各縣域政府應培育主導產業,在特色農產品主產區建設產業基地,打造農業產業集群,帶動農戶大規模生產,促進區域化發展、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形成群體優勢;合理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探索“產業聯盟+龍頭企業+特色園區+農戶”模式,打造領軍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深化產業鏈資源整合,推進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升農產品供產銷效率。
2018 年,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農業廳、林業廳等多個部門,共同制定了《河南省優勢特色農產品標準體系》,詳細制定了18 種優勢特色農產品的生產標準,用于指導全省農業生產,數量上難以滿足當下需求,在實踐中也未能落實到位。政府應重視農業標準化,強化建設農業全鏈條標準體系,盡快制定農產品各環節供應鏈標準以及農產品質量分級標準,建立切實有效的監管體系,加大財政資金對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投入力度,切實推進河南省農業標準化落地生根。
加快農村電商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應協調郵政、發改、農業農村、交通、商務等部門共同參與,政策扶持,資金投入,提升農村電商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建設電商物流中心,將農村快遞服務站納入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扶持一批本地快遞企業,鼓勵快遞企業開展農村配送業務,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物流體系,實現縣級有分撥、鎮級有節點、村村有站點,徹底解決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配送難題,拓展農產品上行空間。各縣域要加快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生產流通消費高效銜接的新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加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發展產地冷藏保鮮,推進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建設,打造高效銜接農產品產銷的冷鏈物流通道網絡,不斷深入發掘寄遞服務潛能,加快推進冷鏈快遞市場布局,推動快遞服務“換擋升級”,為服務鄉村產業、提高農民收入、增強市場穩定性、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有力支撐。
河南省農村電商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蘊含巨大的發展潛力,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也是河南省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政府應制訂清晰的發展規劃,引導高校、企業、行業協會、農戶專業合作社等各市場主體,共同參與到農村電商的發展與建設中,群策群力,促進河南省農村電商高效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