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瑀家
(長春市朝陽區艷春小學 吉林長春 130012)
“雙減”明確提出,要減少學生的作業量和作業時間,使學生不至于承受過強的作業壓力,使作業設計具備更高的質量,以此來體現出作業功能。以“雙減”為前提,切切實實地減輕學生的負擔,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效果,則要科學高效地進行作業設計,以此來促使學生掌握知識,提升水平,具備更強的思維能力,具備更高的素養。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積累了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此給出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單元整體設計的思路。
單元整體作業設計能夠幫助教師進一步貫徹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屬于學生終身發展需要具備的品格和水平。語文教師利用語文教材來提升學生的水平和品格。而單元屬于所有的語文教材的組成部分,在貫徹核心素養的過程當中,所有的單元本身具備獨有的作用。課堂教學要展開單元整體教學,很明顯作業也要跟上。而單元作業整體設計是有一定的規律和一定的原則的。
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業設計時,要把教學和具體的生活融合起來。所以,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延展,必須依照作業內容滿足具體生活的原則。所以,教師進行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時要融合具體的生活,也就是要體現出語文當中的生活特征。展開《蟋蟀的住宅》這一課的教學時,安排作業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大自然當中的生物進行觀察,融合生活當中另外的生物體現出來的特點來進一步對大自然展開探究,要將小學語文作業和生活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愛上自然[1]。
以往,在設計小學語文作業時,部分教師通常情況下會讓學生進行反復的抄寫,或者是進行背誦。時間長了,因為過于單調乏味,會導致學生抵觸作業。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很難讓人滿意,作業也很難起到啟發思維的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進行語文作業設計時要注重創新,將詞匯抄寫和背誦課文作為前提而展開創新,以此來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的習慣。從作業形式的視角上來分析,要科學地使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得到提升。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要切記雷同,需要多種多樣和具備不一樣的難易程度,教師要給學生進行自主選擇的權利,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知識。在課堂教學之后,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展開分層作業設計,讓學生通過作業來掌握學到的知識。比如,對于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設計的作業需要相對簡單,能夠使其做到對基礎知識的鞏固。成績中等的學生,不僅要完成基礎作業,而且還要完成部分提高題,如將詞匯應用到句子當中。對于成績比較突出的學生,教師則可以為其安排拓展作業,通過學到的知識來解讀課外文章等等。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要體現出育人的價值。以前的語文作業設計是將教師的課堂教學進一步延伸,而新課改前提下展開的語文作業設計,不僅要和具體的生活相融合,而且還要以此來體現出作業具備的育人價值。簡單來說,學生并不只是單純地完成教師安排的作業,而且要通過作業來聯系具體的生活。所以,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注重作業內容應融合具體的生活,要和學生的課后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使學生通過完成作業來促進自身成長,充分地體現出立德樹人的價值[2]。
單元教學屬于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是以歸納語文教學經驗為基礎而展開的。單元教學將所有單元當中的課文歸納到教學內容當中,教師先針對典型的課文進行講述,與此同時,將這一類別的課文加以比對,通過一篇課文來促進整個單元的教學,并且起到拓展作用。和原來的單篇課文教學進行比較,單元教學具備更大的優越性。作業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教學內容,能夠讓學生將掌握的知識加以應用和更好地鞏固。首先,單元教學具備完善的系統,關鍵體現在單元內容的選取和結構上。其次,單元教學具備一定的整體性,以單元作為單位展開教學,與此同時,貫徹到語文教學的所有步驟當中。再者,和單篇教學進行比較,單元教學具備一定的連貫性,每一個單元和另一個單元之間彼此獨立,但是又存在一定的關聯。最后,單元教學和單篇教學進行比較,能夠更好地進行比對閱讀。單元教學將具備類似主題和題材的文章歸納到同一個單元當中,所有的單元之間不僅有著共同之處,而且又有著不同之處。這樣既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對比的進行,也能夠幫助教師對于單元內容和知識進行總結。
在設計單元作業時,教師主要是根據單元展開,改變原有的作業設計理念,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教師設計的單元作業要有重點,要注重形式新穎,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當中更具備積極性。學生才會積極地融入單元作業當中。不一樣的班級有著不一樣的作業內容,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氛圍當中彼此學習,彼此合作,彼此互動,啟發思維。通過完成作業不斷地有所收獲,學生才會積極地完成單元作業,體現出主體價值,更好地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提升實際運用的水平。單元主題屬于教師進行作業設計的方向,能夠幫助教師不再受到作業設計的約束,有利于其教學質量的提升[3]。
進行語文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促使學生體現出本身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不僅掌握理論知識,而且還能夠體現出本身的創新水平,將原有的語文作業方式進行創新,利用作業來體現出學生本身的特點和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比如,進行《繁星》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事先對星星的特征進行觀察,并以此為前提,通過自己喜愛的形式來總結和記錄觀察的結果,然后和同學一起分享;通過多種多樣的作業方式,使學生積極地融入學習當中,體現出本身的創造力。利用認真具體地進行觀察,將歸納出來的結論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體現出來,以此來突出課文當中的重點和主題,使語文作業具備更多的方式,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新課改當中提到,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彼此進行互動和協作。這可以利用合理的設計作業來實現。形成協作精神同樣屬于教師對學生進行培養的重點。利用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小學語文作業,促使學生從單獨完成作業過渡到利用團隊的力量來完成作業,學生在和小組、家長、社區進行協作的過程當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水平。比如,在學習《落花生》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充滿感情地進行朗讀,可以讓家長和學生一起來進行課文的朗讀,父親通過文章當中父親的語言和動作來體現出對孩子的愛,學生通過朗讀文章當中孩子的語言、動作和心理,來體現出作者思念父親的情感。還可以通過師生、生生之間進行合作和探究,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合作水平和協作思想。
小學生本身具備獨有的個性,并且更愿意展現自我。教師進行創造性作業的設計,能夠幫助學生得到發展。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多樣的方式來完成作業,讓學生以更大的熱情來參與和完成作業。例如,在學習《宇宙生命之謎》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說出宇宙的起源,并且進行進一步總結,得到多種和宇宙起源相關的觀點,并且給出最合理的宇宙起源說法。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想象,通過辯論的方式,使學生融合本身的理念展開辯論,最后對學生進行引導,對各種觀點進一步統一,讓學生意識到文章當中的說法才是最具備科學價值的。以了解文章為前提,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創造水平,最后才能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理論知識屬于語文教學的基礎,所以教師需要在設計語文作業時融入知識性內容,以此為前提展開單元教學,按照實際狀況展開教學。在單元整體教學時,每一個單元的所有課文都屬于重點。單元當中的所有課文都屬于單元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都屬于單元的學習目標。
比如,統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當中的《觀潮》,寫的是錢塘江觀潮所看到的壯麗的景色。教師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可以將題目作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課文題目來猜測文章涉及的內容。教師通過設計開放型的作業來進一步提升其想象力,通過多種多樣的作業方式,積極地來融合課文的內容。進行開放性作業的設計要重視讓學生獨立進行思考,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所以,進行作業設計時,教師要擺脫原有的思想理念,通過獨具特色的理念展開設計。因而要求教師通過課文內容來啟發學生,促使其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做到進一步創新作業的內容和形式。
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引領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從更深的層面理解文章。原來的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進行講解,并沒有重視學生在課堂當中發揮主體作用,學生沒有積極地融入學習當中,因此,無法積極地進行提問。在進行單元整體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從更深的層面對課文內容進行思索和探究,然后提出疑問,并且教師和學生要以此為前提展開探討,通過探討得到問題的答案。語文這門學科體現出極強的主觀性,不一樣的學生對于文章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和認知。比如,五年級下冊《月是故鄉明》這篇課文當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愛祖國、愛家鄉,也可以分組進行討論,最后引導學生不能盲目地對外崇拜,要培養其愛國主義精神。
素質教育前提下,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只是局限于傳授課堂內容。教師需改變原有的教學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具備更為豐富的知識,并以此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開放性的作業關鍵特點在于“自主”,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個性,不僅讓學生不斷發展,而且還要能夠彰顯出本身獨有的個性來。開放式作業不只是讓學生自己來選擇作業內容,還需讓學生自己進行作業的設計,進一步體現出其自主水平,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鞏固知識,這屬于學習當中的重點所在。比如,選擇親子題材展開教學,可以選取《落花生》這篇課文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并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這樣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教材當中的關鍵內容,提升學生的文化水平。因而樹立正確的三觀,也有利于日后的語文學習。
體驗屬于學生語文學習當中的重點。復習屬于一種合理高效的體驗形式。教師在安排體驗性作業時,要將重點放在結合具體生活進行復習上。復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新課改為復習形成了一系列的框架,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利用相應的主線來串聯起單元知識,形成清晰的思維,并以此為前提來著重于教學重點,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舊的知識,學習新的知識。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這對于其日后的學習是有利的。教師還需要將重點放在單元后面的習題和活動方面,以此來引領學生進行思考,串聯起單元知識,歸納出學習規律和知識框架,使學習形式具備一定的層次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業設計時,要重視使作業具備一定的趣味和實際效果,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小學語文作業改革,促使學生體現出本身的潛能。同時,教師進行作業評價時要關注所有的學生,引領學生盡快地解決作業當中出現的問題,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