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姍姍 王逸雯 夏雪怡 閔悅(吉林大學第二醫院 人事部,吉林 長春 0000; 肝膽胰內科; 眼科手術室; 婦產科)
到2000年,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老齡化社會”〔1〕。老年人數量的增加、預期壽命的增加和生育率的下降,加重了社會照顧老年人的總體負擔。老年撫養比,即每100 名20~64 歲人口需要負擔65 歲或65 歲以上的人口數,預計將從2010年的13 人上升到2050年的45 人〔2〕。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帶來了健康、社會和經濟問題,包括殘疾和慢性疾病造成的健康功能下降,勞動力供應減少,長期護理成本、社會保障和個人儲蓄的財政負擔增加〔3〕。老年人的長期護理需求已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政策性問題,雖然關于老年人長期護理問題有所提及,但相關研究還很少〔4〕。由于老年人的衰老和聽力、視力、體力方面身體功能下降,吃飯、穿衣、如廁、移動等活動更困難。因此,他們傾向于依賴他人的幫助和照顧〔5〕。
老年人認知功能的下降,使他們難以獨立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導致多種疾病,最終降低生活質量〔6〕。考慮到老年人的依賴導致的尊嚴問題和生活質量下降,反映出個人的護理需求以改善這種情形〔7〕。關于養老和護理問題,大部分中國家庭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8,9〕。面對這樣的變化政府需要采取積極措施,推進養老護理服務,解決老年人照護問題,提高生活質量,減輕子女的壓力。由于社會對老年人護理服務重視加深,因此,需加強老年人家庭護理服務的人力資源投資和管理。針對北京的一個老年長期護理研究顯示,近年來,北京的社區越來越多地為老年人提供服務。在約2 200 個社區中,建立了老年人綜合服務中心(每個中心面積超過100 m2),包括戶外運動操場和日托中心等設施。此外,在過去的3年中,北京還為那些住在家里的老年人提供了各種服務。老年人的醫療保健需求主要由社區衛生保健中心提供。因此,更加強調社區衛生保健中心在今后的國家衛生保健方案方面的作用。這可能會產生一種新型的長期護理服務,如在不久的將來在北京出現基于社區的長期護理體系〔10〕。
事實上,老齡化目前仍然是一個新興的問題,也是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健康問題〔11〕。首先,全球老齡化趨勢需要提高老年人能力和改善家庭護理服務,以應對這一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家庭護理服務被定義為向有正式家庭需求的成年人提供的專業護理〔12〕。基于老年人護理的需求,越來越關注老年人的家庭護理服務、尋找有效的解決方案,隨之產生的國家保健和社會保護政策的變化。全球都面臨相似的問題,如歐盟國家人口年齡組成的預計變化將給社會和衛生保健等決策者帶來挑戰。然而,它也將影響到非正式照顧者的家庭,并對政府財政產生不利影響〔13〕。在歐洲的長期護理使用和供應中,對德國、荷蘭、西班牙和波蘭生物合作項目的預測結果顯示:由于目前的趨勢,全球大多數國家將面臨管理衛生保健服務結構變化的巨大挑戰。因此,由于所有這些事實,不難得出結論,這一全球老齡化趨勢將顯著提高對家庭護理服務的需求。如2010~2060年,德國的家庭護理需求預計將增加79%,荷蘭增加116%,西班牙增長的程度最大,為150%。這樣的形式,如果不能及時并合理的安排護理服務人員,將導致老年長期護理的資源匹配失衡。缺乏合格的專業護理人員,無法滿足老年人對正式和專業的長期護理人員的迫切需求〔14〕。
1.1 長期護理服務的總體目標 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的整體下降,需要專業的護士、醫生、社會工作者和其他衛生專業人員評估不僅包括身體疾病、功能狀況,還有環境和社會問題,以便制定合理的計劃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大多數家庭成員認為,老年人的護理問題應該由老年人、其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員共同決定。然而,最終應該由老年人自己決定。他們所做的選擇應該得到尊重,因為老年人有權決定在哪里和平地結束他們的生活。如果他們無法做出決定,那么他們的孩子應該在與其他家庭成員協商后再做出決定〔10〕。形成以人為本的護理概念,作為努力改善生活在長期護理醫院的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一部分。以人為本的護理是指尊重患者的價值和能力,保護患者的自主性、自尊和獨立性,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15〕。建立并強制執行一套完整的提高護理人員質量的法律法規〔16〕。建立健全基礎設施、人員培訓管理規范和法律法規, 總體完善長期護理服務目標。
1.2 長期護理服務的人群定位 在中國的首都北京,有兩種基本類型的長期護理:基于家庭的長期護理和基于機構的長期護理。基于家庭的長期護理類型可分為兩種亞型。在一種亞型中,大多數老年人或多或少地依賴于其家庭的所有生活必需品:食物、衣服、住所、醫療保健和交通。這一組的老年人通常患有慢性疾病或年齡太大,無法進行日常生活活動。此外,他們通常沒有養老金,或養老金太少,無法在經濟上獨立〔10〕。總之,人類在老年時會經歷各種變化,如由于疾病或身體功能的自然惡化,由于家庭和社會角色的喪失而發生的社會變化,經濟狀況的惡化,抑郁、孤獨,甚至自殺沖動。在這些變化中,由于衰老而導致的身體功能惡化會對大腦功能產生負面影響,并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從而導致記憶問題、定向障礙、判斷力下降和理解能力差等〔17〕。有各種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問題存在,都應有相應的護理服務,無論是家庭成員還是專業的護理人員。
2.1 完善長期護理服務相關政策 世界各地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18〕。有研究著重對投資于人力資源的家庭護理服務進行經濟評估,其目的是改善對老年人的家庭護理服務,并達到歐洲發達國家制定的標準〔19〕。在過去幾十年里,幾乎所有經合組織國家都采取了政策,促進以家庭和社區為基礎的老年人的發展,鼓勵直接的供應擴張,建立監管措施,并提供財政激勵〔20〕。而且,新冠肺炎危機也突出了基于家庭和社區長期護理的安全性和重要性〔21〕。人力資源方面對于長期護理人員的需求評估和總體管理政策的制定需要更加嚴格和及時,因為長期人員的長期短缺是一個嚴重的問題〔22,23〕。經過長期護理培訓和服務行業的發展,可能會帶來諸多問題,如老年人的需求未得到滿足、隱私受到侵犯,服務成本高、服務質量低等問題,都需要人力資源管理部分發揮作用,開發新的人力資源體系制度。
2.2 豐富長期護理服務內容 由于老年抑郁癥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當與慢性疾病共存時,對健康的影響很大〔24〕。因此應豐富護理人員對于生理和心理專業知識,在針對老年人情緒問題時能給予及時的識別和積極幫助。還需要熟練對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動的協助,包括“身體接觸”護理,如沐浴和如廁及“非身體接觸”護理,如做飯和清潔。每個國家的長期護理服務需求和方式不同〔25〕。但最重要的核心是關注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和服務后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變化。
2.3 加強長期護理人力資源建設 在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行業不斷發展和挫折應對的道路上,人力資源系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國家的規范,長期護理服務的發展受到了限制,最后使護理人員人員缺乏專業精神,參與的熱情也不高〔26〕。那么,在這種形勢下,人力資源的培訓和管理,這是整個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了人力資源開發和規劃、人員的配置和培訓、績效和薪酬福利管理、勞動關系制度的完善等。在人力資源培訓中,為老年人長期護理行業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隨著老年人護理需求的完善,對于護理人員工作內容的分配和績效考核制度的成型,需要制定對護理人員工作狀況評價制度和對于優秀人員的獎勵激勵政策,最終使行業的發展逐步走向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