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字經濟領域的研究述評、熱點主題與新興趨勢
——基于文獻計量學的分析

2022-02-14 02:12:24蔣元濤張澤華王宗軍
技術經濟 2022年12期
關鍵詞:經濟研究

蔣元濤,張澤華,戴 哲,王宗軍

(1.上海海事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上海 201306;2.華中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武漢 430074)

一、引言

數字經濟被認為是人類社會經歷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而出現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由于數字技術具有梅特卡夫法則、摩爾定律和達維多定律等特有的運行規則,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快速發展,基于數字技術的技術經濟范式形成并不斷演化,數字經濟在全球經濟動蕩背景下逆勢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各國把數字經濟規劃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制定支持政策和鼓勵措施(江小涓和勒景,2022)。如美國政府發布《在數字經濟中實現增長與創新》、德國出臺“數字戰略2025”規劃,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相繼推出數字經濟發展藍圖。中國連續多年把數字經濟寫入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央出臺數字經濟政策,地方層面從數字經濟行動計劃和數字經濟產業規劃等多個方面,不斷強化數字經濟的戰略引導和政策支持。2020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9.2 萬億元,相比2019 年增加3.3 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38.6%(師傅等,2022)。

20 國峰會的定義認為,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要素、以新一代信息網絡作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Larionova 和Shelepov,2021)。數字技術與實體產業融合發展,數據加速價值化,以數據賦能為驅動的產業鏈上下游要素向著數字化轉型(Sturgeon,2019)。人類社會的連接方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受到深刻影響并發生巨大變化,經濟社會系統的發展形態和運行方式也將迎來全面變革。工業技術經濟的重心在生產端,以實物為生產要素,生產和消費的邊界明確,重點是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收益問題;數字經濟則以數據為關鍵要素,關注點從生產端移至需求端,注重從需求端發現潛在的客戶需求,生產和消費的邊界模糊(易憲容等,2019)。面對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由此衍生的多種經濟形態,大量文獻對此開展了深入研究和廣泛探索,但是,數字經濟屬于跨學科研究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社會學和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等,為了對數字經濟研究進展、熱點和趨勢形成全面洞察和深刻理解,有必要利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以往數字經濟的研究文獻進行系統性描述和可視化剖析。

目前,學術界已經對數字經濟理論進行了大量最新的研究。然而,大多數研究呈現單一視角:一些學者關注數字經濟的技術特性(Brynjolfsson 和Mcafee,2014),一些學者關注其發展過程(Weber,2014),一些學者關注其基礎理論(Ma et al,2019),還有學者關注其新的經濟范式和社會變遷(王天夫,2021;江小涓,2021),也有學者利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的數字經濟論文進行文獻計量分析(王娟和陳翔,2020)。顯然,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技術經濟范式,技術迭代快速,經濟內涵豐富,全球范圍來看數字經濟的理論研究和場景實踐均處在發展演化過程中?,F有的研究在某一個視角很有價值,但不能客觀地揭示數字經濟的全貌,而且缺乏從全球視角探索過去十幾年以來數字經濟的熱門研究話題。顯然,傳統的數字經濟綜述類研究文章,很難對以往研究進行大規模、有效地組織總結和定量分析。書目信息分析是以書籍、文章或其他出版物的書目信息為基礎的情報分析方法,書目信息的內容主要包括分類號、書(篇)名、著者、出版項、主題詞等,屬于文獻計量學的一種基本分析研究方法。近年來,基于書目文獻分析的文獻計量方法開始應用于各個專業領域,以對領域知識的狀態、特征、演變和新興趨勢進行可視化構建,可以有效幫助跨學科學者充分理解有興趣而又缺乏專業知識的領域。文獻計量分析以大量的學術研究成果為研究對象,從微觀到宏觀相結合的角度來全面梳理研究問題,可以生動地觀察到各個學科的表現。CiteSpace 和VOSviewer 是兩款有效的文獻計量分析軟件,CiteSpace 通常作為研究人員提取網絡關系、研究重點和研究趨勢的有效工具,而VOSviewer 可以呈現有關文獻的詳細信息,例如擅長總結文獻的熱門研究主題(Guo et al,2021)。

本文綜合利用CiteSpace 和VOSviewer 兩種可視化文獻計量軟件,對WoS(Web of Science)數據庫的數字經濟文獻進行全面系統梳理,通過系統地收集、表征和分析數字經濟相關的研究論文,從出版物產出、類別分析、國家和機構合作分析、作者合作網絡和作者共被引網絡、共被引期刊分析和突顯主題演化分析6 個主要方面呈現文獻產出分析結果,總結特定領域的數字經濟熱點研究話題,按照技術經濟范式視角,從技術系統、產業系統和制度系統明確數字經濟領域的新興研究趨勢。

二、數據收集和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對數字經濟相關文獻的收集、整理和計量分析,歸納梳理數字經濟領域的研究進展和前沿趨勢。文獻來源選擇WoS(Web of Science)數據庫核心庫,引文索引是All,檢索式設置TS=(“digital economy*” OR “platform economy*” OR “sharing economy*” 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DT=(Review OR Article),語種是“English”,時間跨度為1900—2022 年。WoS 的文獻記錄包括題目、出版年份、作者、機構、來源期刊和參考文獻,全面詳細地記錄可以方便導出文本文件。根據研究主題去除不符合的論文,并根據符合主題文獻的參考文獻進行補充,最終從WoS 數據庫總計獲得3748 篇文獻記錄。

在關于文獻回顧和總結的研究方法方面,文獻綜述和文獻計量是常用的兩種。與前者相比,文獻計量方法不僅能夠展示選定主題或領域的研究現狀,還能辨識特定研究領域的論文數量趨勢、主要期刊、學者分布和研究機構及研究熱點等發展動態。因此,為了客觀、全面地掌握數字經濟主題的文獻特點和知識圖譜,本文采用文獻計量方法進行文獻回顧和總結。在分析軟件方面,采用由陳超梅博士開發的CiteSpace 軟件和由Eck、Waltman 開發的文獻分析可視化工具——VOSviewer 軟件(Chen,2006;Eck 和Waltman,2010)。具體來說,本文利用CiteSpace 生成可視化知識圖譜,包括國家、機構、作者、期刊、關鍵詞聚類和突顯主題爆發等,利用VOSviewer 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以發現更詳細的關鍵詞共現網絡。對于文獻計量分析中涉及的一些關鍵識別方法和參數,將分別在相應段落中進行詳細說明。

三、數字經濟研究述評

(一)論文數量趨勢

年度文獻發表量反映某研究領域的研究熱度和成果數量,根據每年的文獻發表量變化和時序特點,可以發現數字經濟研究領域的發展階段、知識積累和發展趨勢,從而預判其研究前景。如圖1 所示,1995—2010年發表的文章總數不到200 篇。2010 年之后,數字經濟相關的文章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從2011 年的22 篇文章到2018 年的316 篇文章,再到2021 年升至1056 篇。文獻出版量的演變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從1995—2010 年,這期間與數字經濟相關的出版物稀少且增長緩慢,反映了數字經濟長期處于起步階段的事實。第二個時期從2011—2022 年,數字經濟的論文年發表量激增,表明數字經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原因在于數字技術在商業、政府治理和個人生活中逐漸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政界、商界和學界都把數字經濟作為熱點話題(魏江等,2021)。

圖1 數字經濟年度發文量

(二)論文學科類型分析

WoS 數據庫中的數字經濟文獻包括大約106個主題類型。表1 顯示了文獻發表數量排名前5位的學科,具體包括管理領域(452 篇文章)、環境科學領域(438 篇文章)、通訊領域(425 篇文章)、環境研究(386 篇文章)和商業領域(385 文章)。以上學科類型的文獻數量表明,數字經濟在管理、環境科學、通訊、環境研究和商業等五種領域獲得高度關注,尤其是出現環境科學和環境研究兩個環境相關的學科,說明數字經濟和環境的緊密聯系。同時可以發現,2010 年之后,以上五個領域的數字經濟文獻數量都出現快速增加的情況,總體來看,隨著數字經濟的技術發展和應用擴散,人們對應用的關注超過技術本身,而且相關研究也更加具備跨學科屬性。

表1 發文量排名前5 的學科類型

(三)作者合作網絡和作者共引網絡分析

研究作者合作網絡是反映研究能力和評估學術領域發展的關鍵工作。數字經濟領域作者合作網絡分析的參數設置:每切片年數:1;節點類型:作者;剪枝:最小生成樹和修剪合并網絡;每個切片的前N個:100;前N%:20%。根據合作網絡可視化結果來看,數字經濟作者合作呈現出一個明顯特點,即發文量排名前列的部分作者之間具有合作關系,排名第一的Watanabe(13 篇)和排名第二的Neittaanmaki(11 篇)、排名第五的Tou(7 篇)是合作者,Neittaanmaki 發表的11 篇論文都有Watanabe 參與。排名第三的Graham(10 篇)和排名第四的Lehdonvirta(7 篇)是合作者。其他大部分作者也具有穩定的合作網絡,并且可以發現幾個明顯的合作群體。

表2 列出了發文量前10 位作者及其附屬機構。根據作者的發文量,Watanabe 在出版物列表中占據主導地位。其他發表成績突出的作者還有Neittaanmaki、Graham 等。這些作者與合作者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為推動數字經濟相關領域的研究做出卓越和顯著的貢獻。其中,Watanabe 從2017 年開始發表關于數字經濟的研究論文,前三年文獻發表數量就多達10 篇,他針對傳統GDP 統計方法在衡量數字經濟方面的局限,認為人們的偏好從經濟功能轉向超越經濟價值的超功能,以及信息通訊技術的經濟范式具有未捕獲GDP 的特點,進而提出衡量數字經濟的新方法(Watanabe et al,2018)。Mark 在2021 年發表4 篇數字經濟相關論文。他的研究主要圍繞數字平臺的勞動力問題,提出算法控制是遠程零工經濟的核心,基于算法管理技術的在線勞動力平臺能夠實現人力和需求的高度靈活性、自主性和任務多樣性,但會導致低工資、社會孤立和過度工作等問題(Mark et al,2017)。Duffy 和Hund(2015)研究了數字媒體時代時尚博主的自我品牌塑造,認為這種女性企業家氣質的表達利用了后女權主義的敏感性和當代自我品牌邏輯,掩蓋了仿效這些標準所需的勞動力、紀律和資本,這實際上是網絡效應和長尾效應的綜合體現。

表2 數字經濟研究最高產的前10 位作者

圖2 是利用CiteSpace 的作者共被引分析,每個節點代表一個作者(參數設置:每切片年份:1;節點類型:被引作者;修剪:最小生成樹和修剪合并網絡;前N個 切片:100;前N%:20%)。在CiteSpace 生成的可視化圖中,作者之間的線條暗示了他們的共被引關系。被引頻次最高的作者是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作為一個國際性組織,OECD(2017)發布的“健康衛生領域ICT 可用性基準”為數字技術在衛生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排名第二位是歐盟EC(European Commission),EC(2006)提出了數字通信系統新范式的倡議,新范式的特點是定位、自主控制、自組織、徹底分布式等,最終目標是讓通信成為任務和知識驅動并實現完全可擴展,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排名第三位的是Benkler,Benkler(2017)從社會科學領域提出了互聯網應用促使創新轉型的3 個趨勢。排第四位的是電氣和計算機工程專家Brynjolfsson,他指出計算機等數字資產的經濟價值,拓寬了對技術及其影響的傳統定義,發現既往積累的無形資本對宏觀經濟復蘇具有貢獻(Brynjolfsson 和Lorin,2000)。排名第五位的是Nick,他認為數字技術具有塑造和決定世界政治實踐的力量(Nick et al,2013)。

圖2 數字經濟作者共被引網絡

(四)論文的國家和機構分析

文獻研究的國家分布有助于探索文章的空間和地理分布。數字經濟研究的國家合作網絡如圖3 所示,具體參數設置:每片年:1;節點類型:國家;修剪:探路者和修剪合并網絡;每片topN:100;topN%:50%,節點的大小表示不同國家發表的文章數量不同。節點越大,發表的文章就越多。需要指出的是,高中心性意味著節點的重要性。按中心度排序為德國<英國,西班牙,意大利,法國<中國<美國<荷蘭。荷蘭的中心度最高,荷蘭與英國、加拿大和法國等國家保持著廣泛的合作??梢暬瘓D顯示許多國家之間的合作不緊密。因此,各國和國際機構有必要加強合作與溝通。

圖3 國家合作網絡

如表3 所示,美國是數字經濟學術論文出版量最大的國家,共發表論文665 篇(占21.65%),其次是英國441 篇(占14.36%)和中國425 篇(占13.84%)。排名前10 位的國家發表了3748 篇數字經濟研究論文中的2600 篇(占69.37%),其他國家的數字經濟研究僅占30.63%。一個國家的總被引次數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在數字經濟領域科學影響力的重要指標。美國的總引用量明顯優于其他國家(總引用量14832 次),而且美國也一直積極推動數字經濟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發展??紤]到TC(論文總引用次數)和TC/P(期刊每篇論文的平均引用次數)值,美國、意大利、英國、澳大利亞和荷蘭是整個工作的重要貢獻者。美國的TC/P 高達22.30,部分歸因于其將數字技術的強大創新能力,然而,法國和加拿大的TC 較低,中國和西班牙、法國的TC/P 相對較低。

表3 發文量前10 位的國家

研究機構分布如圖4 所示,分析參數設置:每片年:1;節點類型:機構;修剪:最小生成樹和修剪合并網絡;每片的前N個:50;前N%:10%??梢钥闯觯恍┭芯繖C構相對集中,形成一批重要的機構集群。發表論文數量排名靠前的機構包括:牛津大學(42 篇)、劍橋大學(25 篇)、倫敦國王學院(23 篇)、阿姆斯特丹大學(23 篇)、多倫多大學(23 篇)和墨爾本大學(23 篇)。前十名研究機構中,英國有4 個,其余在美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中國總的發文量排第三,但是沒有機構進入前十,說明研究力量沒有集中在一個機構而是比較分散。牛津大學(中心度=0.09)和劍橋大學(中心度=0.06)的中心度值較高,表明它們是產出更多、合作更深入的貢獻者。

圖4 機構合作網絡

(五)期刊共被引分析

要識別一個領域的核心期刊,需要關注該期刊的文章數量和引用頻率。共被引期刊網絡的時區視圖分析參數設置:每片年:1;節點類型:被引期刊;剪枝:最小生成樹和修剪合并網絡;每片topN:100 ;topN%:30%。從期刊共被引分析結果來看,哈佛商業評論和商業研究雜志等是發起數字經濟研究的領先期刊。雖然這些期刊在后來一直保持數字經濟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更具影響力和生產力的期刊。技術預測與社會變革、新媒體和社會在2011 年左右以其高生產力和影響力脫穎而出。到2018 年左右,清潔生產雜志和可持續性-巴塞爾后來者居上,從而推動數字經濟相關論文的發表進程。

綜合表4 的結果來看,可持續發展-巴塞爾和新媒體社會是最有成效的期刊,二者的發表量都為87(占2.846%),其次是技術預測與社會變革。值得注意的是,技術預測與社會變革的引用頻率最高(475 次引用)。這說明該期刊比其他期刊具有更大的價值,并在數字經濟研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H 指數(H-index)是評價期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按H 指數排序時,美國經濟評論以297 的最高H 指數排名第一,證明了對數字經濟研究的最大影響。將前5 名期刊按學科分類后,發現社會學、經濟和管理更受關注。這也凸顯了學者們越來越認識到數字經濟的社會性、經濟性和管理屬性。這些類型期刊的引用率更高,發表的文章更多,表明它們是數字經濟研究領域最受歡迎的選擇期刊。

表4 數字經濟研究總引用排名前10 的期刊

(六)基于突顯檢測的研究主題發展趨勢分析

突顯檢測是一種有效的分析工具,用于檢測一定時期內的緊急情況或重要信息。利用突顯檢測可以追蹤發展趨勢,發現某領域研究最前沿和最具潛力的主題變化。圖5 顯示了CiteSpace 從1999—2022 年檢測到的39 個最強主題(參數設置:每切片年份:1;節點類型:關鍵詞;最小生成樹樹;修剪;每切片前N個:20;前N% :10%)。關鍵詞共現分析后通過CiteSpace 的“Burstness”功能模塊進行突顯檢測,Minimum Durations 設置為2。細線部分表示時間間隔,粗線部分表示主題突顯發生的時間段。

對突顯詞視圖和相關學術文獻的綜合分析可以發現,數字經濟研究突顯的發展趨勢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如表5 所示,第一個階段為2001—2012 年,該階段的時間跨度超過十年,由于數字經濟研究處在萌芽期,相關的研究主題并不多,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是出現較早的突顯主題,其他研究主題包括地理(geography)、市場(market)和組織(organization),其中,市場的研究熱度在三個階段所有主題關鍵詞中的持續時間最長。第二個階段為2013—2016 年,如表6 所示,突顯研究主題進入爆發時期,數字媒體(digital media)、創意經濟(creative economy)、數字鴻溝(digital divide)、社會媒體(social media)、數字勞工(digital labor)和智慧城市(smart city)等研究熱點都出現在這個階段。相比于其他兩個階段,該階段每個突顯主題的持續時間相對較長,突顯強度排名前兩位的關鍵詞是勞工(labor)和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第三個階段為2017—2022 年,突顯研究主題轉向數字平臺(digital platform)、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大數據(big data)、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績效(performance)和零工經濟(gig economy)等,其中,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和零工經濟(gig economy)是突顯強度最高的兩個關鍵詞。具體如表7 所示。

表5 突顯最強39 個主題關鍵詞(第一階段)

表6 突顯最強39 個主題關鍵詞(第二階段)

續表6

表7 突顯最強39 個主題關鍵詞(第三階段)

從三個研究階段的突顯研究主題來看,不同時期數字經濟研究的重點有顯著差異,研究趨勢呈現發展演化的特點。第一個階段在電子商務新型交易模式的影響下,主要關注數字技術對市場、組織和空間的改變,研究視野受到數字技術在市場單一范圍應用的限制,相關研究主題較少;第二個階段的研究主題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主要是在社交媒體廣泛采用數字工具和移動網絡的背景下,數字技術從生產領域向生活和社交領域擴散,人們的社會連接方式、信息交流方式和勞動交換出現極大變化,數字技術的應用領域擴大到社交、媒體、勞動、城市等各個方面,對戰略、企業、工作和知識的影響也是主要研究主題;第三個階段的研究視角進入經濟層面,商業模式、大數據及共享經濟、循環經濟和零工經濟等各種經濟形態成為熱點話題,這標志著數字經濟代替工業經濟而成為人類社會主要的經濟范式。

四、數字經濟熱點研究主題

(一)基于關鍵詞共現的熱門研究主題

關鍵詞共現頻率可以直接有效地展示特定學科的研究領域和核心內容,本文使用VOSviewer 軟件的關鍵詞分析功能,通過構建數字經濟關鍵詞共現網絡,從總體上勾畫數字經濟研究的主要熱點領域。VOSviewer 繪制的關鍵詞共現網絡知識域圖如圖5 所示(參數設置:分析類型:共現;計數方法:全計數;分析 單位:所有關鍵字;節點類型:數字經濟)。共現網絡呈現四類集群,代表性關鍵詞分別是數字化(digitalization)、社會媒介(social media)、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和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不同集群的顏色由黑色逐漸變淺灰色。

圖5 關鍵詞共現網絡知識域

集群#1(黑色),數字化(digitalization)是該集群的最大節點,主要與創新(innovation)、大數據(big data)、數字鴻溝(digital divide)、區塊鏈(block chain)、互聯網(Internet)和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智慧城市(smart city)等相關,重點關注數字經濟的技術性和模式應用創新。該部分代表了數字經濟的技術基礎。

集群#2(淺黑色),該集群的最大節點是社會媒介(social media),鏈接了27 個關鍵詞,主要鏈接隱私(privacy)、教育(education)、性別(gender)、勞動(labour)、技術(technology)等相關。社會媒介相關話題近年來表現活躍,雖然每個主題詞有各自的側重點,但是內涵實際上有緊密的關系。

集群#3(灰色),圍繞共享經濟(sharing)的集群是最大集群,代表性節點是共享經濟,主要鏈接了數字平臺(digital platform)、零工經濟(gig economy)、數字勞工(digital labore)和監管(govermance)、規則(gegulation)、數字創新(digital innovation)和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等。該集群主要強調數字經濟的平臺性以及共享模式的重要應用場景,共享經濟是數字經濟最成功、最有影響的經濟形態。

集群#4(淺灰色),該集群的最大節點是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主要鏈接了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大數據(big data)、工業4.0(industry 4.0)等,主要關注數字經濟的未來趨勢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見表8,共享經濟是數字經濟領域最熱門的話題(144),其次是數字化(108)、循環經濟(106)、社會媒介(102)、數字平臺(100)和數字技術(97)。由于VOSviewer 不能合并數字化(108)和數字化轉型(71)等同義詞。因此本文主要討論數字化轉型,因為它是傳統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轉型升級的基本過程。結合關鍵詞研究發現,數字經濟的理論知識和研究熱點主要圍繞“共享經濟”“數字化轉型”“循環經濟”和“社會媒體”和“數字平臺”展開。基于上述發現,分別使用1480、1272、1342、342 和1051 篇研究文獻進一步分析了這5 個關鍵詞。VOSviewer 中共現分析的參數設置為:(分析類型:共現;計數方法:全計數;分析 單位:所有關鍵字;節點類型:共享經濟、數字化轉型、循環經濟、社會媒體、數字平臺)。

表8 數字經濟研究頻率排名前30 的關鍵詞

(二)熱門研究主題分析

1.共享經濟

Martin(2016)認為共享經濟是數字經濟的主要經濟表現形態之一,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和移動網絡等共享閑置資源,屬于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其特點是使用權的暫時轉移和剩余所有權的轉讓。共享經濟疊加可視化圖中相關排名前列的關鍵詞包括愛彼迎、信任、滿意、協同消費、優步、點對點住宿、價值共創等,相互之間具有較強的關聯性?;ヂ摼W和移動數字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推動了共享資源的快速匹配,大幅降低共享市場的交易成本,提高社會閑置資源共享的可能性。共享經濟的新模式和新業態領域,出行平臺優步、租賃平臺愛彼迎、眾籌平臺Prosper 及知識技能平臺TaskRabbit 等是代表性企業(Stephany,2015)。在共享經濟范式下,價值創造不再只是依靠企業單獨來進行,而是還包括用戶和數字平臺,為顧客獨創價值理論賦予新的內涵。

2.數字化轉型

Coile(2000)在研究基于數字技術的互聯網商業模式研究中提出數字化轉型的概念。企業內部實施有效的數字技術將會引發流程、資源等出現根本性變化,相關研究聚焦數字技術對組織變革的影響,由此開始數字化轉型的研究(Crawford,1996)。疊加可視化圖中排名前列的關鍵詞包括創新、管理、實施、數字化、績效、動態能力、信息和采納等。關鍵詞研究主題圍繞數字化轉型,針對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興數字技術創新,通過一系列的采納、管理和實施策略,提高企業動態能力,對企業績效可以帶來積極影響。數字技術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企業利用數字技術創造數字化產品,構建數字化平臺,帶來個人層面、組織層面和產業層面的管理變革。

3.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重疊可視化中出現10 次以上的關鍵詞是可持續發展、數字技術、大數據、互聯網等。生物學家Rachel(2017)針對工業化的缺陷,敏銳而又劃時代地提出傳統工業化道路是一條不歸路的觀點。人類開始反思自身的傳統經濟行為和理論,循環經濟揭開了發展序幕。循環經濟強調重新思考人類社會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人類雖然能夠改造自然,但是仍然屬于自然的一部分。人類社會正在從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發展,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要素,是以虛擬的非實物形式存在,數據要素的獲得、流動和生產過程具有低資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綠色特性,而且數據要素本身具有可復制性和共享性,邊際效益遞增明顯,邊際成本幾乎為零,使得數據要素還具有低成本和高回報的特點,符合循環經濟發展的要求(Brecht,2020)。

4.社會媒體

社會媒體重疊可視化中出現次數排名靠前的關鍵詞包括臉書、互聯網、推特、媒體、在線、交流和技術、數字媒介等?;ヂ摼W和移動網絡等數字通訊技術的普及應用背景下,社會媒體包括微博、微信、Facebook 等代替傳統媒體,成為人們獲得信息和交流溝通的主要手段。視頻通過云計算、邊緣計算等技術,呈現實時、高清和沉浸交互的特點。因此,視頻通過臉書、推特等社會媒體是人們在線交流的重要呈現形式。在數字技術的影響下,算法推薦、語音交互、計算機視覺等技術使得社會媒體不斷探索新技術應用,相關內容的生產、分發和管理獲得高效實施,社會媒體和用戶構建起一種互聯互動的新生態關系,呈現泛在化、智能化的新特征(Yu 和Sun,2020)。社會媒體賦能普通用戶參與信息生產和傳播,每個人都有成為傳播主體的機會。

5.數字平臺

數字平臺重疊可視化中出現次數排名靠前的關鍵詞包括創新、技術、競爭、平臺、信息、績效和管理等,主題詞之間的關聯性較強。Hagiu(2006)認為平臺模式是數字經濟最具代表性的商業模式,由于實現了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統一,能夠為不同群體的交易匹配提供便利場所。數字平臺具有多種角色,包括技術角色、經濟角色和制度角色,作為網絡數據信息節點,數字平臺匯聚和處理大量的數據信息,通過大數據、算法和算力等技術支撐平臺商務運營,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獲得數據績效。數字平臺重視數據采集和開發挖掘,對市場競爭和社會福利具有重要影響。

五、數字經濟新興趨勢分析框架

(一)新興趨勢的整體框架

數字技術的產業化和產業轉型的數字化快速推進,數字經濟的內涵、應用和理論研究等方面不斷完善變化,在沒有考慮不同文獻偏好和時效性的情況下,上述基于關鍵詞共現的研究熱點不能全面反映學術領域的整體狀況和研究趨勢。為此,利用CiteSpace 軟件的聚類方法,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結合技術經濟范式的技術-產業-制度框架,從技術經濟范式的整體構成視角分析不同框架領域的新興趨勢和前沿。CiteSpace 軟件設置關鍵詞為節點類型(參數設置:每片年份:1;節點類型:關鍵詞;修剪:最小生成樹和修剪合并網絡;每片上N片:50;topN%:10%),運行CiteSpace 后獲得相應的分類集群。高頻關鍵詞聚類如圖6 所示。模塊度=0.8005 >0.3,平均輪廓=0.9093>0.5,表明聚類良好,輪廓清晰。

圖6 數字經濟關鍵詞聚類

Perez(1983)提出技術-經濟范式的概念,目的是為了描述技術在廣泛擴散后如何通過經濟系統影響企業行為和產業轉型。后來的研究把技術經濟范式的發展周期分為導入期、拓展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并把技術經濟范式分解為技術系統、產業系統和制度系統,認為在不同發展時期,三個子系統相互影響和滲透,通過相互之間的遞次演化推動技術經濟范式不斷發展(張路娜和胡貝貝,2021)。從三個子系統的屬性來看,技術系統屬于科學理論和技術創新系統,在技術經濟范式的導入期發揮作用;產業系統屬于要素投入、產業體系和生產方式等,在技術經濟范式的拓展期開始發揮影響;制度系統屬于經濟、政治、科技、教育和文化、法律等領域,只有在技術經濟范式經過導入和拓展進入成熟期后,制度系統層面的要素才會進行重構,新范式逐漸全面代替舊范式。因此,結合關鍵詞聚類結果和概念內涵,按照技術-產業-制度構建數字經濟新興趨勢分析框架,具體如圖7 所示。技術系統概念包括數字技術、智能資產、數字平臺、社交媒體和深度學習、數字鴻溝;產業系統概念包括商業模式、價值創造、循環經濟、共享經濟、零工經濟、產業結構、碳排放和數字影子經濟;制度系統概念包括平臺資本、政治經濟、相關利益者影響和歐盟等。

圖7 數字經濟新興趨勢分析框架

(二)技術系統視角的數字經濟新興趨勢

從技術系統視角看,數字經濟研究的新興趨勢包括數字技術、智能資產、數字平臺、社交媒體和深度學習、數字鴻溝。數字技術和智能資產是技術系統的底層基礎,數字技術分為硬件技術、軟件技術和網絡技術三類,具體包括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細分領域。Yoo 等(2012)認為數字技術具有自生長性和融合性兩大特性,能夠使產品持續迭代創新和產業融合創新,傳統生產要素可以重新嵌套和重構組合。Autio et al(2018)則認為數字技術具有解偶性和去中介性,生產過程減少對專有性要素和價值鏈中介的依賴,突出要素價值和價值傳遞功能。Francis et al(2021)發現數字技術與資本聯合,將會超越技術性和信息性,而向市場權力和經濟權力拓展,甚至延伸到社會權力和政治權力。因此,數字技術平臺帶來的政治危害實際比經濟危害更嚴重。智能資產是指所有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可交易的資產類型,包括了物質世界中真實存在的資產及類似于股票、債券、版權等的無形資產(Rossi et al,2020)。

數字平臺、社交媒體和深度學習是技術系統的應用技術。數字平臺是數字技術最成功的商業應用架構,大部分基于數字技術的商業模式創新都屬于平臺型。因此,它同時出現在熱點主題和新興趨勢兩個方面。社交媒體和深度學習實際上都屬于數字平臺的特例,前者是基于社交功能的數字平臺,而后者則是基于大數據和智能算法的計算平臺。社交媒體已經成為基于用戶關系的內容生產與交換渠道,是人們彼此之間用來分享意見、見解、經驗和觀點的重要場所。深度學習和數字經濟具有緊密關系,提出基于大數據云平臺的深度學習方法,為數字媒體和數字交易提供決策支持(Zhao 和Zhou,2021)。

數字鴻溝是數字技術領域中存在的差距現象,涉及技術開發領域和技術應用領域,隨著網絡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數字鴻溝從國與國、地區與地區、產業與產業之間,擴散到社會、經濟和政治等更多領域。國家內部不同人群對數字技術應用和創新能力的差異,導致不同程度的社會分化問題,不同國家之間因為信息產業和數字產業的差異則帶來全球性問題。

(三)產業系統視角的數字經濟新興趨勢

從產業系統視角來看,商業模式、價值創造、循環經濟、共享經濟、零工經濟、產業結構、碳排放和數字影子經濟等是數字經濟研究的新興趨勢。商業模式和價值創造是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兩大支撐,數字經濟發展依賴基于數字技術的商業模式創新,本質是利用數字技術改變企業價值創造的基本邏輯,從而提升顧客價值和企業競爭力(Linder 和Williander,2017)。商業模式由一系列組件構成,具有系統性,商業模式概念的核心是價值創造,即企業構造有利的價值鏈或價值網以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

循環經濟和共享經濟是數字經濟最主要的表現形態,二者也屬于數字經濟的熱門研究主題。Bissell(2022)認為零工經濟是一種靈活運作的經濟,通過數字平臺積極促進買賣雙方匹配而完成勞動力和資源交換,其特點在于工作屬于臨時性分配,不需要全職員工和準確的時間表。目前零工經濟的研究熱點集中在食品配送、出租車等行業(Chesta et al,2006)。Bucher et al(2021)指出零工經濟有明顯缺陷,由于數字微工作越來越受遠程算法控制和高度去情境化的勞動力構成,零工從業人員的價值認同、社會歸屬和道德責任出現異化。

數字經濟引致傳統產業結構升級,進而影響生產率、創新和環境治理等領域。Yang et al(2022)認為數字經濟將會長期性地推動中國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產業結構升級在其中具有中間傳導作用。Wang et al(2021)認為數字技術不僅引導產業結構升級,也會提高環境質量和加速企業創新,間接促進綠色經濟增長。數字經濟和碳排放水平高度相關,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方,產業結構獲得升級從而顯著降低碳排放水平(Yang和Cai,2022)。數字影子經濟概念與網絡空間的非法活動有關,這些活動能夠為非法服務提供者或賣方產生非法資金流動,剝奪合法服務提供者和賣方本可以合法賺取、記賬和聲明的收入等。

(四)制度系統視角的數字經濟新興趨勢

制度系統視角的新興趨勢包括平臺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相關利益者影響和歐盟等。平臺資本主義的概念由Nick 首次提出,它是在數字平臺的基礎上,對海量數據進行提取、分析、存儲和使用的制度模式,基本特征表現出聚合型、交互性、擴張性、壟斷型和加速化等(Nick et al,2013)。平臺能夠把不同群體聚集在一起,數據是驅動平臺公司的基本資源,平臺設計的初衷就具有提取和使用數據的機制,這種定位是平臺獲取經濟和政治權力的來源,平臺對數據的依賴使其無視隱私和不斷擴張(Nick,2017)。Sadowski(2019)從政治經濟學視角把數據理解為一種形式資本,分析數據化作為一種政治經濟制度的含義、實踐和影響。Plantin 和Aswin(1983)闡釋了媒體具有基礎設施特征的觀點,將數字基礎設施和平臺的研究置于歷史和政治經濟學的學術和公眾辯論中。利益相關者是組織內外具有一定利益關系的個人或組織群體,由于利益相關者對組織決策具有影響,而且不同相關者的建議存在差異。因此,分析和平衡利益相關者是戰略決策面對的重要議題。Mackey et al(2019)以衛生領域的區塊鏈為例,區塊鏈是否能夠實現以“革命性”和“顛覆性”為特征的技術變化,關鍵是設計元素從消費者、患者、提供者和監管機構等不同利益相關者角度考慮實際的醫療保健需求。歐盟作為一個利益相關者國家組成的團體,以歐盟為研究對象的案例研究具有代表性,歐盟區域能源領域的數字平臺發展和監管是當前研究熱點(Duch-Brown 和Rossetti,2020;Xu,2020)。

六、結論與展望

本文采用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分析了1995—2022 年WoS 核心庫中的3748 篇文獻論文,對數字經濟研究脈絡、熱門主題和新興趨勢進行直觀描述和系統總結。自2011 年以來,數字經濟領域的論文出版物數量迅速增加。通過作者分析發現,大部分作者之間有穩定的合作關系,并且出現幾個明顯的合作群體,一個重要和有趣的發現是發文量排名前列的作者之間具有合作關系。被引用最多的作者是經合組織,排第二的是歐盟委員會。從國家和機構合作分析來看,中國在所有國家中處于領先地位,而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德國也完成顯著的工作。中國在國家層面的排名位居第三,中心度同樣也是第三,但是沒有排名前10 名的生產性機構。這一現象反映了雖然中國學者重視數字經濟領域研究,但是研究力量比較分散。牛津大學在數字經濟領域中最具生產力而且合作更廣泛。但是,每個機構的中心性都比較低,各國和國際機構之間有待加強合作與交流。

根據共被引期刊網絡,考慮到發文和引用的數量,技術預測與社會變革是最有影響力和生產力的期刊。近年來,清潔生產雜志和可持續發展-巴塞爾兩本期刊后來者居上,而且更多的期刊正在脫穎而出,不斷加入推動數字經濟論文的發表進程。技術預測與社會變革的發文量和引用量都居第一位,表明該期刊在數字經濟領域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價值。哈佛商業評論的單篇引用量遙遙領先,相關期刊專注于數字經濟的社會屬性、經濟屬性和管理屬性。利用突顯檢測對數字經濟研究主題的演化趨勢分析發現,自從2001 年20 多年以來,數字經濟研究主題可以劃分為三個明顯的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的時間跨度超過十年,主要在電子商務的應用背景下,相關研究圍繞數字技術對市場、組織和地理空間的影響而進行;第二個階段是在2013 年以后,由于數字技術進入大發展時期,數字經濟研究主題百花齊放,從生產領域向生活和社交領域輻射擴散,數字技術的各種產業場景研究是重點,突顯研究主題包括數字媒體、社會媒體、數字勞工、智慧城市及戰略、工作和知識等;第三個階段的研究主題轉向經濟層面,大數據、商業模式及各種數字經濟形態成為突顯研究話題??傮w而言,數字經濟突顯研究主題的趨勢呈現技術-產業-制度不斷發展的演化脈絡。

基于VOSviewer 分析的高頻關鍵詞綜合分析發現,數字經濟的熱門研究主題包括社會媒介、數字化轉型、共享經濟、循環經濟和數字平臺5 個領域,其中共享經濟是最熱門的話題,數字化轉型、可持續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4.0 等多個主題,是未來需要進一步完善的理論知識和研究熱點,這將為解決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順利轉型提供解決方案。綜合CiteSpace 的關鍵詞聚類分析結果和技術經濟范式理論,從技術系統、產業系統和制度系統確定數字經濟研究的新興趨勢,為未來研究主題的選擇和搜索提供新穎、有趣和全面的觀點。數字平臺、共享經濟和循環經濟同時屬于熱點主題和新興趨勢,三個主題概念都出現在突顯研究主題發展趨勢的第三個階段,表明該三個概念具備熱點、新興及長期研究價值,應該獲得最高度關注。從技術經濟范式視角來看,目前數字經濟研究的熱門主題和新興趨勢都主要集中在產業系統層面,具體包括商業模式、價值創造、循環經濟、共享經濟、零工經濟、產業結構、碳排放和數字影子經濟等,相關研究領域已經具有一定的研究周期但方興未艾。技術系統的層面來看,經濟管理領域的學者主要對數字技術的特點、屬性和價值進行規律總結,具體包括智能資產、數字平臺和數字鴻溝等主題。制度系統層面的研究才剛開始,目前主要是關注數字經濟的壟斷問題和協作價值,未來應該對相關的法律、政治、資本等進行深入研究。

由于技術系統是新技術經濟范式的基礎。因此,未來仍然需要關注技術系統層面的研究,注意的問題包括:第一,現有研究大多考慮物聯網、區塊鏈或人工智能等獨立技術對經濟或企業的影響(陳曉紅等,2022)。但是實際情況在于單獨技術很難獲得高價值應用,未來的應用場景需要多種技術的集成和融合,而這種情況將會具有什么價值和影響,相關方面的研究仍然需要補充。第二,數字技術呈現簇群式發展特點,未來的數字經濟發展面臨技術研發賽道和技術應用賽道的選擇問題,例如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強化關鍵數字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包括操作系統、智能算法、高端芯片及云計算系統、通用處理器、量子通訊、量子計算、DNA 存儲等領域,推動生命科學與信息科學、材料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交叉創新。我國新型基礎設施涉及全新的方面,包括信息技術設施(通信網、新技術和算力設施)、融合基礎設施(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等)及創新基礎設施(重大科研和科教、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具體包括5G 基站、特高壓、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另外,產業層面的數字化轉型不僅需要其他行業的協作,而且也可能給其他行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溢出效應。因此,產業系統視角的研究需要系統性維度才能窺探數字經濟發展規律和全貌。

猜你喜歡
經濟研究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分享經濟是個啥
西部大開發(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看|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天天更新|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69av在线|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午夜久久影院|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欧美69视频在线|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亚洲三级色| 无码免费视频| 毛片视频网|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 另类欧美日韩| 亚洲va视频|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自拍偷拍一区|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综合网久久|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韩免费|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8090午夜无码专区| 免费激情网址|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99热最新在线|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主播第一区|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亚洲一区免费看|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熟妇丰满人妻|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二区| 欧美精品啪啪| 蜜桃视频一区|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色天堂| 国产swag在线观看| 性欧美久久|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黄|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