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維鑫
我國經濟增長模式由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的過程中,為生鮮倉儲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數字化成為生鮮倉儲服務行業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相關部門政策導向,上游設備和軟件供應商產品迭代更新,及下游企業與用戶高質量多元化需求共同促進倉儲服務加速轉型升級,以實現生鮮倉儲行業標準化、優質化、差異化和數智化[1]。
隨著我國農村社會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近年來全國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發展提高,人們對各種高品質生鮮果蔬和優質農產品需求量正不斷增加。物流儲存是主要存在于產品生鮮供應商及企業與其最終產品消費者之間的一種物流環節,其重要作用之一是用來緩沖產品市場沖擊和平衡最終產品的供需矛盾。目前,生鮮倉儲儲藏或運輸等設施的安全與保鮮化運作水平等仍然處于較低層次,生產幾乎就沒有能用到第三方物流技術,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各環節之間又缺乏任何必要功能的高效協同。正是因為目前生鮮倉儲技術手段的高度缺乏性和監管信息通道的完全阻斷,導致目前政府生產指導決策與生產監管信息難以實現及時到位,農產品源頭生產、監管、安全以及質量控制和成本持續升高,導致目前在我國發展生鮮農產品技術還仍停留在運行時間長、消耗量大、效率低、效益較差、安全風險監控意識差等低層次點上。如何才能平衡國內生鮮農產品倉儲行業高速發展中存在的矛盾,是當下國內外學者和企業研究的熱點。
1.1 儲存條件嚴苛。生鮮農產品的原料主要來源為生鮮水果、蔬菜、肉禽品和畜牧水產品等,在產品物流配送與商品倉儲處理過程中,對產品各個運輸環節之間的銜接處理工藝和成品包裝質量都需要有很嚴格具體的流程操作技術要求。由于我國不同經濟種類下生鮮及農產品因自身所具備獨特的生產種植環境或種養殖技術特殊性,在原材料價格走勢和產地經濟水平上會受到很大波動,使國內生鮮與農產品供應商企業也面臨一定規模的市場風險。生鮮類農產品和食品與其他類別產品的本質區別在于它易霉腐易損,產地較集中,且季節時效性都十分強,其儲存加工過程中一般對于產地環境均有著較高的要求,這就要求生鮮農產品需要很嚴苛的儲存條件。
1.2 時效性強
生鮮類農產品自身的環境特點決定其從一開始的大規模生產到采購環節,直到最后的流通消費這些環節,都還需存放在某些特定的環境情況下,這樣才可以達到最大程度上的延長食品保質期作用,單單做到以上這點恐怕還不行,還得需要盡可能大的縮短其存儲環境的時間,盡快準確地將生鮮農產品送達消費者手中,否則將會對生鮮農產品質量造成不好影響,儲藏時間太久,會造成消費者的食用體驗感不佳,損傷消費者,降低用戶滿意度。生鮮農產品種類主要也可以大致來分為植物性產品上的農產品,比如各種生鮮的水果、蔬菜,動物性產品上面的肉類比如鮮魚、肉禽類,生鮮農產品在倉儲的過程中,對于各個環節例如搬運、包裝、儲存等都有特殊的要求,尤其是時效性,時效性對生鮮農產品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生鮮的農產品會受國內市場經濟政策和國際價格等的波動影響,這會導致生鮮農產品產業本身面臨一定規模的潛在市場風險。要盡可能縮短從采購儲存到消費的時間,盡快準確地將生鮮果農產品送達消費者手中,否則將會對生鮮農產品的質量造成不好的影響,使其銷售的價格降低,造成公司盈利受損。所以為了有效地應對市場的需求,生鮮農產品的供應需要確保時效性,緊跟市場波動。
1.3 倉儲成本高昂
生鮮農產品在進行運輸加工、倉儲裝卸及保鮮管理期間,極可能因受到倉庫環境溫度而產生質量改變,一系列化學變化最終導致農產品氧化腐壞,進而間接影響著整個生鮮農產品體系中的新鮮度。在生鮮農產品的溫度管理中,根據實時溫度數據進行實時模擬計算得出,對各類企業主要生鮮商品儲存提供最適宜的貯藏環境溫度,比如氣調倉儲存和處理技術,通過降低在儲存的生鮮類農產品環境中進行儲存空氣的呼吸強度,延長儲存食品的使用時效,但是這些技術的建設投資一般較高,造成倉儲成本高昂[1]。
無線射頻識別即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自動識別技術的一種,通過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利用無線射頻方式對記錄媒體(電子標簽或射頻卡)進行讀寫,從而達到識別目標和數據交換的目的,其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信息技術之一。RFID技術通過無線射頻信號讀取或寫入貨物電子標簽,使射頻卡實現自動識別和管理,具有加密寫入、穿透和多線程識別等先進功能,相較于傳統條碼、磁卡和光學字符等識別技術,安全性高、功能豐富和自動化程度高等優勢,使其廣泛應用于生鮮、醫藥、汽車、外貿、煙草、零售和電商等倉儲工作場景,并占據一定比例市場份額[2]。目前,我國雖然有不少物流企業在基于RFID技術的數字化倉儲系統的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缺乏對于關鍵核心RFID技術的掌握,特別是在超高頻RFID方面[3]。在RFID的天線、標簽和讀寫器的設計上還存在很多不足,特別是RFID電子標簽,一般的電子標簽在貨物表面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損壞,脫落、干擾等問題,在倉庫數據采集方面的效率和準確率方面有待提高。不過,低高頻RFID技術門檻較低,國內發展相對較早,技術較為成熟,產品應用廣泛,目前處于完全競爭狀況[4]。我國當前在推廣RFID產業系統上做的研發投入較于歐美大洋洲等發達國家的差距都還比較大,RFID產品的開發應用理念與技術水平發展水平都遠遠地落后。在部分歐美澳發達國家,RFID系統開發技術已經在企業中大規模應用。2005年底,美國國防部就聲稱已經在開始大規模的推廣使用了RFID識別技術,每年可以在全球上百億噸的貨物運輸及集裝箱、包裝箱標簽上廣泛使用RFID識別電子標簽[5]。RFID技術的普及應用近年來在我國的應用也迅速發展。
2.1 倉儲參數監控.在生鮮等農產品低溫儲藏管理過程技術中,采用射頻RFID標簽與無線WSN技術相結合,解決果蔬在冷藏存儲操作中的溫度動態控制功能和低溫濕度跟蹤監控技術的相關問題。利用RFID標簽和倉儲讀寫器,實時監控倉庫內生鮮農產品的溫度變化,記錄存儲時間。溫度傳感器將其采集送出來的實時溫度數值,定時地、自動地寫入一個有RFID標簽的射頻芯片內存中,該RFID標簽芯片接到此RFID讀寫器以接收射頻天線信號,將實時記錄瞬時溫度數據,及時上傳此數據的RFID讀寫器,并交回其后端系統進行自動分析處理。此系統完全可輕松做到遠程實時監控到任何一個可被遠程監控或管理物空間內發生的各種即時環境溫度參數及變化,實現了遠程的實時環境測溫及監視、預警等自動化管理,盡可能減少生鮮農產品存儲損失。
2.2 實時調節.由于生鮮農產品具有較易腐爛,對溫度尤為敏感的特點,在倉儲過程中,其存儲溫度要求控制在特定范圍內,這就需要對生鮮農產品的存儲環境進行實時監控,并針對性調節至其適宜溫度。生鮮農產品存儲過程中,通過使用RFID技術可以對存儲環境實時跟蹤和管理,RFID技術的應用,可以強化對于生鮮農產品產品質量的追蹤和控制。具體來說就是,借助RFID技術針對整體的生鮮農產品倉儲中心建立相應的監控中心數據平臺,在生鮮農產品采購入庫完成之后自動將產品種類、時間、存儲位置等信息添加到RFID標簽中。在實際存儲生產過程數據中,可以有效借助RFID標簽及時快速查詢采集到關于該生鮮產品相關的企業各項資料信息,實現及時追溯到產品源頭信息的重要目的。帶有溫度傳感器功能的RFID標簽,可以確保在全程無紙化生產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對企業生鮮或農產品數據存儲加工過程實時更加細致高效的動態跟蹤管理,從而實現存儲過程中各個環節溫度監測工作的無縫銜接,切實保證本地生鮮特色農產品供應的質量要求,進一步提高冷庫存儲加工效率。
2.3 信息追溯防偽系統.生鮮農產品在入庫儲存過程中,在該產品外殼上粘貼身份RFID電子標簽,在此商品外殼信息與內部倉庫身份ID碼之間建立起信息的關聯對應關系,并可以同時將所有其相關的信息也一并寫入到該倉庫后臺信息系統的服務器中。應用信息RFID標簽產品,還可以完全做到物流全程跟蹤,自動的追溯檢測和實時查詢、快速且精確無誤地追蹤記錄,被跟蹤系統可識別和檢測定位到貨物的具體庫存信息,節約了很多寶貴時間,應用信息的自動跟蹤追溯功能與防偽追蹤溯源功能系統結合,不僅安全可靠,還可以進一步保證防偽產品數據中的真實信息新鮮度,同時還大大地降低了假冒偽劣生鮮產品信息導致的潛在損失。對于我們廣大的消費者用戶群體來說,不僅能夠大大的地提高了產品的新鮮度,也提高了消費者的滿意度。
生鮮農產品倉儲過程中,利用RFID技術可以在儲存的過程中確保倉儲條件的最優化,以及可監控檢測生鮮農產品供應商的實時信息數據和相關產品信息。消費者可以根據RFID技術來實時查詢跟蹤生鮮和產品信息,保證給消費者最大的產品滿意度,同時建立產品信息自動追溯和防偽查詢系統,將倉儲與管理系統自動對稱化,既切實提高了生鮮及農產品持續新鮮度,也減少了人力資源信息的無謂浪費。
引用出處
[1]張曼慰,閔信.論RFID技術的倉儲物流系統設計[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1(第1期):42.
[2]王曉思,崔肖敏,劉佳.RFID技術在生鮮電商冷鏈物流安全監控中的應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第42卷(第17期):5691-5692,5694.
[3]寇明雪.物聯網技術在生鮮配送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儲運,2021(第5期):95-96.
[4]羅磊,趙寧.人工智能在物流行業的應用綜述與發展趨勢[J].物流技術與應用,2021,第26卷(第7期):116-121.
[5]王永鋒,楊育,劉愛軍.基于RFID技術的生鮮肉類產品全程可追溯系統設計[J].現代科學儀器,2012(第1期):15-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