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門晗煜
伴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和互聯網科學技術的持續進步,我國網絡用戶規模居世界第一,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電商平臺渠道購買商品。為推動建立完整的生鮮電商冷鏈物流體系,確保生鮮產品的質量安全,綜合生鮮產品、電商、冷鏈物流等因素,分析新鮮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現狀、問題、挑戰和機遇,尋找其發展趨勢和方向。
伴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和互聯網科學技術的持續進步,我國網絡用戶居世界第一,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電商平臺渠道購買商品。生鮮產品是指那些沒有烹飪、沒有深加工,只是進行了必要的處理和保鮮即可出售的初級產品。生鮮產品主要是瓜果蔬菜、肉類、水產品。消費者主要關注的是電商平臺的購買便捷性和快速送貨等功能。
2005 年國內生鮮電商最初的標志是易果網的建立,當時還是普通電商的模式,在這期間生鮮電商一直沒有發展起來。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開始注重食材的高品質和高安全性,但是由于當時受到經濟和管理的限制,未能達到要求。到了2012年發生了轉折,大量資金開始投入順豐優選,一號生鮮等,使得生鮮電商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發展迅速。2013-2014年,天貓和京東也進來分一杯羹。隨著國家政策的推出,加強農業電子商務,更多的商家愿意加入生鮮電商這個大家庭中來。由于國內生鮮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過去幾年,B2C、C2B、O2O等是生鮮電子商務運營新模式,消費者們靈活運用互聯網工具,使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得到提升。2013年以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國生鮮電商的月活躍用戶增長猛烈。根據商務部委托的大數據統計結果,2020年農產品電子商務持續快速增長,全國貧困縣農產品零售網絡總額為406.6億元,同比增長43.5%。其中,草藥、水果、茶飲等農產品網絡在線零售占很大比例,分別為112.5億元、87.8億元和75.9億元。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而導致人們都待在家里出門不便,更是刺激了生鮮電商的發展。“宅經濟”趨勢很好地培養了消費者在線上購買生鮮農產品的習慣,給生鮮電商帶來了流量和潛在的忠實客戶群體,這將進一步提高生鮮電商的滲透率和影響力[1]。預計到了2022年,生鮮電商行業的交易規模將達到5480億以上。
在常溫下對生鮮農產品進行物流配送導致其腐爛變質,在影響其新鮮度的同時,還會對消費者的健康與安全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需要在物流配送中為生鮮產品創造更好的條件,而更好的配送條件需要更高的成本。為了降低運輸成本,有必要研究適應生鮮電商特點的配送模式。Amorim P研究不同易腐產品保質期進行劃分為固定保質期和松弛保質期的情況下考慮聯合生產配送一體問題[2]。王萌考慮生鮮產品腐敗率對生鮮產品配送的影響,考慮生鮮產品新鮮度和配送成本之間的關系,以其雙方成本最小為目標,并在求解過程中比較考慮新鮮度和不考慮新鮮度的車輛配送成本大小[3]。電子商務和物流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施先亮指出目前在農產品發展領域存在諸多因素致使農產品物流成本升高、利潤率降低問題出現,這些因素也使得農民和企業的積極性降低,導致農產品物流發展緩慢[4]。冷鏈物流是供貨商和消費者之間為了保持生鮮產品的安全和質量而設計的連續溫度控制的冷藏產品運費和儲存系統,如果在運輸過程中溫度發生變化或者使用不當會影響生鮮產品的新鮮程度和質量。最終會導致顧客的流失以及產品的浪費。1950年,第一次出現了冷鏈物流,到了2001年,我們國家成立了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當時還處于起步階段,各方面還需要完善。常見的瓜果蔬菜、新鮮水產品、肉類、奶制品等需要在冷藏的環境下運輸儲存,一般要求的溫度在0-4℃下進行。而冷凍產品對溫度要求比較高,一般需要在低于-18℃的環境下進行儲藏運輸。R.Montanari認為供應鏈中的溫度影響著生鮮食品的品質,冷鏈中溫度和時間的管理在生鮮食品物流中起著關鍵的作用[5]。S.J.James,C.James突破傳統思維集中精力研究制冷技術層面現狀,并指出在農產品運輸中需要維持合適的溫度,并最大限度維持產品的質量[6]。由于生鮮產品的保質期比較短,一些不需要加工的農產品會采用“產地直郵”和“產地直掛”兩種形式。劉嬋媛分析生鮮產品損耗程度與時間之間的關系,構建生鮮產品呈指數型變質率的模型,提出使用最大最小螞蟻算法求解總配送成本最小的問題[7]。產地直郵是直接將商品發往消費者,不要用中間零售商。產地直掛是不經過批發商,直接將商品發給零售商。鑒于一些生鮮對運輸環境溫度要求比較高,冷鏈物流服務逐漸被更多的企業所采用。冷鏈物流一般是指產品在生產、儲存運輸、銷售、消費前的每一步都始終在規定的溫度范圍內,以保證產品質量,減少物流過程中的損失[8]。20世紀50年代,為了滿足冷鏈物流的發展,我們國家開始建造冷庫。近些年,國家開始重視并發展冷鏈物流服務的建設,對于生鮮電商是個好事。由于國內生鮮電商發展得比較晚,其物流系統也相對不完善。問題繁多,起步晚,發展落后是制約其發展的絆腳石。人們對飲食品質逐漸關注,導致對生鮮產品的新鮮程度要求越來越高。為了保證生鮮產品的質量,它的整個過程必須在嚴格的冷藏儲存環境下進行。冷鏈物流想要發展,需要培養人員的專業技能,還要引進新的技術提高效率。王旭然在文章中對比了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物流發展,指出人才的缺乏和政策執行力度弱也是影響農產品物流發展的重要原因[9]。2015年到2018年,由于冷鏈運輸的逐漸成形,生鮮電商發展迅速。生鮮企業開始加大力度投資冷鏈物流,使冷鏈配送模式更加完善。冷鏈配送有自營冷鏈物流服務和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自營冷鏈是由生鮮電商有自己的冷鏈物流服務,負責生鮮產品的運營和管理,實現將訂單交付給顧客。這種模式可以從源頭把控,最終提高顧客的滿意度。但是我國大部分企業自營冷鏈服務水平較低,資金管理經驗不足,導致不能達到冷鏈物流所必須的條件。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是由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擔運輸配送,其業務更加熟練,范圍更加寬廣,可以獲取更多的顧客需求。Singh RK等提出了冷鏈管理的概念,闡述了第三方物流選擇的標準,說到印度在過程中缺乏管理導致浪費[10]。根據《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報告(2020)》最新發布,雖然國內冷鏈物流在不斷地完善優化,但是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是很大。提升空間比較大。王秀梅選用權重分配的方法,依次對水產品、肉蛋、禽類等產品的冷鏈物流需求進行分析,并指出使用組合預測結果更加精準[11]。從近些年冷鏈物流服務的需求來看,果蔬占了一半。根據中國商科產業研究院的預測,我國冷鏈物流需求到了2021年可以達到3.02噸。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冷鏈物流的需求得到了提升。根據業內統計,在冷鏈物流運輸的總量中,生鮮食品占到85%,其中肉水產占到一半以上,瓜果蔬菜占到18%,速凍食品和乳制品各占4%。而需求量的增大也暴露了冷鏈物流的發展還不完善,食品冷鏈加工能力不足,冷鏈車輛和冷庫供給不足,冷鏈物流體系還需要得到提升。肖錠認為冷鏈物流運輸需要物流公司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采買冷藏車、冷藏冷凍柜等設備,和普通物流相比需要承受較大的成本壓力。同時冷鏈物流運輸生鮮農產品的風險也較大,在運輸的任何一個過程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生鮮農產品的腐爛變質,造成嚴重的虧損。最后提出優化成本可以從以下幾點實現: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對每個環節的精準控制、運用現代物流管理理念優化網絡節點和配送等過程、升級設備來減少能源的損耗[12]。對一些可以加工和包裝的生鮮產品進行適當的加工,可以減少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的損壞等。由于運輸成本高還有初級加工費導致商品的價格也居高不下,尤其對于偏遠地區,成本更大,導致農村生鮮電商發展受到制約。我國冷鏈物流服務體系不僅要增加基礎設施的建設,還要注重對消費者服務質量的提高。毋慶剛提出隨著人民水平和經濟的提高,冷鏈物流服務越來越規范化、需求也在不斷提升。而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不完善也同樣存在。本文指出要加快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加快第三方發展等[13]。雖然我們國家的生鮮電商發展上升,消費者的需求也在增加,市場還有很大空間,但是很多生鮮電商還是處于虧損的狀態,高昂的物流成本和品牌效應等制約生鮮電商盈利。根據統計的數據,一般生鮮產品由于運輸多造成的損耗率是10%-30%,在商品價格的物流成本的15%-40%。近幾年我國冷鏈物流增長速度較快,2019年我們國家冷鏈物流產業達到3391億元,同比增長17.5%,連年穩步增長,食品冷鏈占比高達90%。
在對生鮮產品特征分析的基礎上,分析國內生鮮產品從生產到顧客手中流通過程中存在著損耗率高、冷藏流通率低、保鮮率低三個現狀,得出目前中國生鮮產品在流通過程中損耗遠大于國外,冷鏈物流發展也比較落后,從而導致配送成本過高,顧客滿意度低的現象。生鮮電商物流市場前景廣闊,潛力巨大,但目前仍存在許多問題。在生鮮物流的運作中,電商企業必須綜合考慮電商企業自身、生鮮物流、冷鏈物流等方面的特點和影響因素。借助國家相應的政策和措施,積極推動建立完整的冷鏈物流,通過多模式冷鏈物流系統,配以全程冷鏈技術化、信息化、標準化建設,在提高生鮮產品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時,使生鮮產品質量安全得到保障。
引用出處
[1]仇瀘毅,李成,張生太.后疫情時代我國生鮮電商產業的發展研究[J].科技促進發展,2021,17(06):1108-1115.
[2]P.Amorim,H.-O.Günther,B.Almada-Lobo.Multi-objective integrated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planning of perishableprodu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2,138(1):
[3]王萌.考慮新鮮度的生鮮產品物流配送優化模型與算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8.
[4]施先亮.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趨勢與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5,29(07):25-29.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5.07.005.
[5]R.Montanari.Cold chain tracking:a managerial perspective[J].Trendsin Food Science&Technology,2008,19(8):
[6]S.J.James,C.James.The food cold-chain and climate change[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0,43(7):
[7]劉嬋媛.鮮活農產品配送的模式及路線優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
[8]周生宏.打造華東冷鏈物流高地拉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1(3):46-48.
[9]王旭然,姚新勝,魏建光.我國農產品物流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01):55-56+59.DOI:10.16853/j.issn.1009-4458.2009.01.021.
[10]Rajesh Kr.Singh,Angappa Gunasekaran,Pravin Kumar.Third party logistics(3PL)selection for cold chain management:a fuzzy AHP and fuzzy TOPSISapproach[J].Annalsof Operations Research,2018,267(1-2):
[11]王秀梅.基于權重分配組合法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趨勢預測[J].統計與決策,2018,34(09):55-58.DOI:10.13546/j.cnki.tjyjc.2018.09.012.
[12]肖錠.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模式及成本優化研究[J].農業經濟,2014(02):123-124.
[13]毋慶剛.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1,25(02):24-28.DOI:10.14089/j.cnki.cn11-3664/f.2011.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