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志城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保低碳越來越成為企業生產經營的一個目標。在這種背景下物流行業也不例外,物流行業雖然對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其也對我們生活的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如噪聲污染、氣體污染,以及物流運輸中產生的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這些都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為此,物流行業也在向低碳環保的目標看齊,發展綠色物流十分必要。而發展綠色物流有需要一定的管理和核算,因此,本文通過環境會計在物流行業的應用研究來闡述環境會計對物流行業轉向為綠色低碳環保物流的重要作用并對相關環境會計理論和物流行業運作模式進行研究,致力于減少物流行業造成環境問題,從而提供相應的對策來促使物流行業向低碳環保靠近,提升企業的社會效益。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也在不斷加重,而其中碳排放所帶來的危害尤為突出,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低碳經濟發展目標。目前,隨著電商等線上經濟的發展,為其服務的物流行業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物流行業極度依賴像運輸業、倉儲業這種基礎性服務,所以對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巨大,這也造成物流行業能耗的成本占據了物流行業成本的很大一部分,目前物流行業的油品消耗量僅次于制造業,因此,在物流行業推行低碳環保十分必要,而在物流行業大力推廣環境會計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抓手。
2.1.社會責任理論。西方學者謝爾頓在20世紀提出“社會責任理論”,該理論闡述了企業不能目光短淺只關心眼前利益,不能一心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要逐漸將企業生產經營的重心聚焦在履行社會責任上面,兼顧企業利益和社會責任。企業是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源來源于社會,所以企業也應當對社會的持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社會責任理論強調企業不僅要以經濟利益為唯一目標,還要注意企業利益與責任的平衡,遵循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如果企業是靠山吃山似的依靠社會資源發展,那么當企業對資源的利用不當或者對環境造成影響時,這時企業應當主動承擔起環境治理的責任,對其發展而破壞的環境進行償還。社會責任意識需要企業重視并及時樹立,而企業社會責任又很大程度上表現在環境保護上面。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越來越重,企業的社會責任在企業內部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
2.2.可持續發展理論。可持續發展是人們在發展過程中不考慮帶來的環境危害造成的后果的反思,它的出現使得人類開始重視環境保護,開始對自然環境的承受能力做出相對應的評判。其不提倡為了經濟的發展任何事物都要讓路的思維方式,主張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要不斷結合環境要素,做到可持續的發展。可持續發展理論是環境會計的形成的基石,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環境會計的發展,環境會計發展才能不斷打下堅實基礎。同樣,環境會計不斷發展也能夠推進企業自身的發展,從而達成低碳環保目標。可持續發展理論為環境會計信息奠定了基礎的理論依據,決定了環境會計的本質與目標。
3.1 物流行業的特點。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在經營模式上處于無序、低效、高能耗的狀態。大多數物流企業仍然專注于降低物流成本,而較少關注能源消耗和生態效益等低碳經濟的發展。大多數實踐者認為,低碳物流只是政府宣傳的一個概念,短期內不可能給企業帶來任何經濟效益,甚至認為企業在尋求低碳發展的過程中會增加經營成本。物流業本身就是一個高能耗、高排放的產業。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能源利用率和綜合利用水平較低。以物流業的主要運輸工具卡車為例,其油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20%左右。如此巨大的差距足以大大增加國內能源消耗。
3.2 物流行業對環境的影響。物流行業對環境產生影響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包裝加工環節:過度包裝、重復包裝和選擇不合理的包裝材料是對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包裝產生的廢棄物造成了環境污染問題。為了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商品流通加工分散,難以集中,不利于邊角料的二次利用和集中處理,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包裝垃圾的必要銷毀需要勞動力,而機械設備的使用需要能源。這些都是浪費資源的表現。第二,最重要且污染最嚴重的環節是運輸環節,運輸環節為物流業產生了最大的碳排放,運輸的使用不可避免地消耗能源;配套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將占用大量生態土地資源,開發建設將破壞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運輸過程中會產生空氣污染和噪聲污染。最后是存儲環節,儲存的產品需要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如防蟲和防潮。使用化學品、噴霧和其他技術會造成環境污染。儲存不當容易產生廢棄物,造成資源浪費。
3.3 物流行業應用環境會計的必要性。首先,環境會計可以促進物流業的可持續發展。循環物流和綠色物流是物流業發展的新趨勢,而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環境保護又是環境會計追求的目標,將環境會計和物流行業相結合,對物流環節的環境信息進行核算和監督,科學的控制物流成本,有計劃、高效地利用和可回收資源,才能使得物流行業持續發展。其次,環境會計可以更準確地反映物流業的效益。物流業的重要運輸環節對能源消耗至關重要,包裝和加工環節對材料的需求毋庸置疑,這些資源的成本占物流行業成本的絕大部分。環境會計對物流業的環境成本支出和環境保護產生的環境效益進行合理的評價和計算,以真實、準確地反映物流企業的效益。最后,環境會計可以倒逼企業保護環境。環境會計可以使企業高層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思想和行動上重視環境保護,只有這樣才能讓整個企業重視環保,循環利用資源。企業只有了解環境保護的投入和產出,感受應用環境會計的優勢,物流行業才能真正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對環境保護做出貢獻。
4.1 物流行業不重視碳排放數據統計。近年來,雖然物流業的低碳發展在我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也僅僅停留在理論研究或者提倡口號中,沒有真正的付諸行動,距離建立一系列碳排放數據統計和管理方法相差甚遠。我國沒有專門針對物流行業進行碳排放統計的部門或機構,通常只是對能耗數據進行一些相關的分析和研究。受統計手段的制約,我國能源統計可信度低,準確性不高,統計的數據經常與人們實際感受到的相差甚遠。因此,物流行業的碳排放難以及時監測,直接影響到企業或整個行業的能耗分析,也給相關的政策法規的制定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物流行業碳排放的數據統計已成為我國物流行業低碳環保發展的重要障礙之一。
4.2 物流行業環境會計體系不健全不完善。環境會計體系難以與各種環境要素的信息相適應。物流行業部門眾多,目前的會計技術難以將物流產生的環境成本等要素相結合,沒有統一的環境成本核算標準,環境會計的研究起步較晚,實踐較少,沒有可供參考的案例,西方國家對于環境會計的研究提前于我國,但是還需要因地制宜才能借鑒采用。同時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約束物流行業的高能耗發展和支持環境會計在物流行業的發展,物流行業暫時仍然無法適應環境會計。由于環境信息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很難用貨幣對其進行全面的度量。關于如何轉換和比較各種測量方法,也沒有統一標準。環境會計方面的高素質人才也不夠,作為一門新興的綜合專業,它需要多學科知識的結合才能夠熟練運用。
4.3 物流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低。物流行業在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比較隨意,不太規范。同時在披露方式方面十分分散,有的企業在年報披露,有的企業在環境責任報告中披露,尋找較為麻煩。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過程中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和標準,披露的方式由企業自行決定,披露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物流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
5.1 建立物流行業碳排放數據統計系統。我國物流業缺乏碳排放的基礎統計數據,不利于節能減排理念下的低碳經濟發展。國外出現了一些更先進的碳排放統計和計算方法。只有實現碳排放的準確量化,低碳研究才能真正應用于實踐。因此,我國需要繼續開展關于物流環境信息的基礎研究,特別是盡快建立碳排放基本數據統計體系,盡快建立物流業主體的監督評估機制。設計合理的低碳模式下物流業環境會計披露模式,建立完整有效的會計信息披露體系。
5.2 健全環境會計法規法規體系。物流行業應用環境會計的進程中,完善法律法規尤為關鍵。從目前我國對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不做強制性具體的要求來看,我國需對環境會計披露重視起來,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關法律政策,加強引導與管理。值得慶幸的是,我國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并不需要摸著石頭過河,西方國家已經在這方面領先我國很多了。我國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相關經驗。在環境排放及相關信息披露方面,英國作為最先推動CDP項目實施的國家,其詳細具體的法律法規值得我們借鑒學習,從而推動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法規的制定與實施。
5.3 加強政府對企業引導。企業是主要的碳排放者,政府部門應該首先引導企業。物流企業不僅是主要的碳排放者,也是主要的節能減排企業。因此,政府首先要讓這些高耗能企業認識到,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節能技術的應用和生產方式的轉變,短期內可能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影響企業的收入,但從長遠來看,環保技術和清潔能源的使用不僅不會增加成本,還會改善企業形象。其次,行業需要一家標桿企業作為領導者,為其他企業樹立榜樣,從而更好地引導其他企業關注碳排放,增強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