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武勝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我國的外貿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無論是占據傳統優勢的沿海開放地區,還是廣大的內陸地區,進出口貿易總額都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我國已成為沿線眾多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深化,支撐國際貿易繁榮發展的國際物流產業迎來了新的更大的發展契機,由此帶來的對高技能的國際物流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攀升。本文通過對外貿企業的實地走訪調研,針對當前外向型企業對物流人才的崗位需求,提出了在當前一帶一路發展不斷深入的形勢下,如何培養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物流高技能人才。
2020年10 月29日,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指明了物流行業的發展方向。物流作為連接采購、生產、消費等諸多環節的紐帶與通道,是“雙循環”得以實現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全球疫情暴發以來,在維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同時,市場競爭的加劇導致客戶更加注重物流服務的質量,對物流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2021年11月19日,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夯實發展根基、深化互聯互通,完善陸、海、天、網“四位一體”互聯互通布局;要深化貿易暢通,擴大同周邊國家貿易規模,鼓勵進口更多優質商品,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進貿易均衡共贏發展。2020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93696億元,比上年增長1.0%,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實現貿易額的逆勢上揚,充分顯示了一帶一路合作的強大生命力。在國家不斷深化對外開放的政策引領下,支撐對外貿易的現代物流產業必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眾多外向型企業對高素質的物流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對我國物流行業和相關從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帶一路”自建立起來就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8年來,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全球產業鏈不斷深化融合,對現代物流行業從業人員提出了更多的技能要求。2021年,得益于我國疫情防控工作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5%,高于前兩年水平,經濟復蘇帶來了物流需求增長。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到335.2萬億元,同比增長9.2%,高于GDP增速1.1個百分點,社會物流需求基本恢復到正常年份水平。其中,工業品物流總額、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農產品物流總額同比分別增長9.6%、10.2%、7.1%,均實行恢復性增長。全年物流業景氣指數平均為53.4%,維持在景氣水平。在國際物流方面,國際貿易運輸增長較快,全年中歐班列開行約1.5萬列,同比增長22%,開行國際貨運航班7.4萬班,同比增長25.8%,完成國際航線貨郵運輸量241.5萬噸、國際及港澳臺快遞19.3億件,同比分別增長20.2%、17.4%。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突破6000列,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開行,區域物流條件改善彰顯開放新優勢。鑒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國內外物流行業迎來了發展黃金期,高技能物流人才的缺口也越來越大,特別是具備國際視野的高技能物流人才,越來越受到大型物流企業以及外貿企業的青睞。筆者所在浙江交通技師學院位于浙江省金華市,金華作為長三角南翼區域中心城市,是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支點城市,義新歐班列作為中歐班列序列之一,從義烏出發可直達西班牙馬德里,讓金華與沿線各國緊密聯系,截至2021年8月,中歐班列從義烏平臺開行量突破3000列,未來還將不斷增加。特別是金義新區被批準成為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來,金華將成為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這必然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支撐。高技能物流專業人才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著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加快金華現代物流行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于實現交通強市意義重大。因此,我們需要加強技工院?,F代物流專業人才職業能力的培養,強化物流服務系統化、國際化意識,使他們順應時代的需求,培育出更多以國際物流為核心的現代物流高技能人才。由于國際外貿物流體系產品種類繁多、手續繁雜、涉及的當事人多,因此從業人員不僅應當掌握基本的外貿以及國際物流基礎知識,同時應具有扎實的英語能力,可以更好地與其他國家的人員進行交流。筆者對金義新區部分外貿企業進行了走訪調研,這些外貿企業涵蓋的產品包括服裝、家電、機械設備、飾品、包裝禮盒等,業務范圍遍及中東、非洲、歐美等地區。通過調研,了解到“一帶一路”倡議對區內外貿企業業務有極大促進作用,業務發展前景看好,對具備國際視野的現代物流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并且,企業對物流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招聘人才具備扎實的運輸、倉儲、采購等物流專業基礎知識以及一定的外語能力,還要具備外貿業務運營、國際貨運代理、物流信息化平臺運作等綜合實戰素質,此外,從業人員需具備高度的責任心、使命感、良好的涉外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這對技工院校培養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 在專業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傳道授業解惑,重在傳道。”物流從業人員優秀的職業道德能促進外貿物流產業可持續發展。在培養過程中,要深入挖掘物流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元素,有機融入家國情懷、法治意識、社會責任、人文精神、誠信友善等思政元素,潤物無聲地引導學生將個人成長與祖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讓學生以后在從事外貿物流行業時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同時,致力于推動“思政育人”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將思政教學元素融入專業課程之中,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確保各門課都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3.2 加強信息化教育,提升物流人才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是現代物流區別于傳統物流的最重要的標志。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物流業深度融合,傳統物流模式正向數字化、智能化、網聯化為特點的智慧物流模式轉變。隨著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暢通國內大循環帶動原來以沿海布局為主的物流設施向全國延伸,將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助力產業升級和梯度轉移,構建區域經濟新增長極。特別是在全球產業合作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全球供應鏈的穩定運行對國際物流效率和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國內與國內,國內與國外之間的聯系都是靠信息傳遞進行互聯互通,這就要求國際物流行業的從業人員不僅要掌握基本的信息化知識,還需要掌握各種物流信息平臺的操作。因此,在對人才的培養過程之中,應當加強學生電腦應用能力、先進物流技術理論以及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的培養,以便他們今后可以更好地處理物流信息,并能運用新型的數字化管理基礎,掌握物流云平臺的運作,使企業的物流平臺運行得更加科學有效,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3.3 根據崗位技能要求,優化課程體系。當前外貿物流企業對物流崗位技能需求綜合屬性強,除了具備傳統的物流管理基礎知識,還要具備外貿實務操作、貨代報關、物流信息化平臺運作、英語口語表達等一系列實踐技能。因此,傳統的以物流活動7大要素為主導的課程體系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當前物流崗位技能要求。因此,在傳統的物流專業教學基礎上,要開發教學資源,將外貿實務、貨代報關、信息化軟件運用等實踐任務融入課程平臺,通過平臺與模塊相結合的課程結構,形成更為專業的群體,培養出專業能力強、信息化應用水平高的高素質物流專業人才。
3.4 加強校企合作,共育現代化物流人才。物流專業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性教學,當前技工院校大部分僅靠學校創建物流實習實踐基地進行實訓教學,其真實性不足以還原企業實際工作場景。因而加強校企合作,利用物流企業的資源優勢,為學生提供在校期間的工學交替和畢業實習平臺,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校企合作一方面為企業成長儲備了人才,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學習技能、在實習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和思考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外貿業務談判、單證操作,物流信息化平臺應用、國際貨運代理等技能,學生都需要到企業一線實習才能掌握。此外,通過校企合作,構建符合當前一帶一路發展趨勢的專業學科體系,建立由企業專家與校內專家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對課程進行科學設置,并制定出相應的課程標準,以及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課程評價體系。除了開設外貿、物流相關的專業課,還要開設與一帶一路合作國家法律法規、習俗文化、涉外禮儀等知識相關的課程,使學生更能適應當前一帶一路合作不斷深化的發展趨勢。
物流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政府、學校、企業等諸多部門?!耙粠б宦贰背h促進了我國物流業飛速發展,而物流人才短缺矛盾日益突顯。培養物流人才,特別是全面創新型國際物流人才,已不再只是一個談論的話題,而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通過政府搭臺、學校唱戲、企業參與,各方形成合力,以多目標統一為基礎培養創新型物流人才,無疑是一個促進學校發展、實現企業利益、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共贏選擇。
引用出處
[1]白曉光.從2020年疫情看我國物流業的發展[J].建筑機械,2020(12):26-29
[2]陳鑫.面向中國物流業發展的思考[J].河北企業,2020(12):90-91
[3]張英福.“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高職國際物流人才需求分析與培養建議[J].現代職業教育,2020(8):114-115
[4]王京晶.跨境電商背景下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探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9):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