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蘭
“一帶一路”倡議是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是我國為加強各個國家、地區之間的深入交流與合作提出的全球經濟發展戰略?!耙粠б宦贰彼O計到的行業眾多,包括工業、金融、基建等,這些行業的國際交流能有效地做到將自身的技術優勢、產能優勢、資金優勢等與國際市場的發展進行有機結合。在國際物流貿易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一帶一路”倡議的開展也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讓國與國之間的貿易變得更加便捷,經濟往來變得更加頻繁。“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給國際物流服務貿易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有效做到開拓國外的市場,帶動周邊國家與地區的經濟發展。
1.1 物流需求量增多。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落實開展,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歐大陸橋鐵路都成了重點建設項目,為國與國之間的物流貿易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在國際物流服務貿易開展之前,我國的物流僅限于國內,服務的受眾也大多是國人,物流需求量有一定的上限,在人口數量與國土面積變化不大的情況下,物流的需求量很難在當下實現質的突破。國際物流服務開展后,我國物流企業貿易擴展到全球,客戶數量的增多讓物流的需求量有大幅度的上升。
1.2 促進基礎運輸交通的建設。開展國際物流需要構建智能化、綠色化、綜合化為一體的國際交通樞紐,“一帶一路”中互聯互通的要求促使我國要大力建設連接他國的交通運輸體系。基礎運輸交通的建設需要以提高物流效率作為核心理念,在建設的過程中,要考慮到不同的運輸方式,比如隔海的鄰國可以建設海運的運輸體系,而土地相連的鄰國可以建設陸運的運輸體系,依照不同地域的切實需求實施建設。
1.3 加快物流行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的主體客戶仍然存在于國內市場,投資主體以國有企業為主,目標市場較為單一,這成了限制物流行業發展的桎梏?!耙粠б宦贰背h的開展讓我國的物流市場有了較大的突破,目標市場逐步擴大、主體客戶數量增多,為物流行業的發展創設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物流行業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引入外商投資,也可以通過拓展國際市場來提高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讓國際國內的資本能夠進行結合發展,擴大物流企業的市場,加速物流行業的整體發展[2]。
2.1 政策建設不完善?!耙粠б宦贰背h所涉及的國家與地區較多,雖然促進了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與貿易交流,但是,不同國家在進行物品、技術交易的時候,所遵從的法律條例不同,導致部分物流貿易的開展受到了制約。部分物流企業與鄰近國家、地區簽訂物流運輸協議條款中,由于政策不夠完善,難以讓協議落實應用,這一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物流企業的國際貿易發展[3]。
2.2 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A設施建設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交通運輸方面,我國在建設鐵路交通及公路交通的時,遵循“中心點向四周發散”的原則。雖然堅持這一原則的交通建設能夠滿足絕大部分行業與民眾的運輸、出行要求。但在國際物流貿易中,這種交通原則會讓“中心點”城市的人流量與物流量提升,造成“中心點”城市負荷過重的現象。這一狀況下,有不少一線城市地區的物流運輸都是采用航空運輸的模式,但是這一模式在二、三線城市地區并不適用,大部分二、三線城市的機場難以負荷運大運輸量,倘若貨物的價值或是運輸的收益不足,很可能會出現經濟虧損的狀況,因此,要想國際物流服務貿易得到良好的發展,需要為其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4]。
2.3 周邊國家與地區局勢動蕩。其一,由于歷史遺留問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有部分國家存在著主權或是領土的問題,開展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的過程中很容易引發多方的爭端,如中印邊界爭端、印巴爭端以及南海爭端。這些領土主權問題會給國際物流的運輸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其二,“一帶一路”部分沿線國家內部管制不嚴格,存在著恐怖主義、走私等犯罪活動,這對于國與國之間的經濟往來和物流貿易都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影響了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的順利開展[5]。
2.4 國際運輸貨物能力有待提升。由于拓展國際市場,需要具備龐大的資金鏈,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依然將目標市場放在國內。此外,我國的物流企業大部分規模較小,運輸能力較弱,無法承擔國際物流這一大規模的貨物運輸。同時,在國內物流企業的人力資源方面,由于自身資金鏈并不充足,一般都是依照企業的需求進行人員的招聘,一旦貿然進入國際市場,則需要拓展人力資源隊伍,需要進行運輸車輛的采購、人員的招聘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對于國內的物流企業來說是較大的經濟負擔。
2.5 國際物流金融業配套設施不完善。近年來,我國政府雖出臺了一系列關于供應鏈金融的相關要求與政策,積極推動物流金融發展,但物流金融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在國際物流貿易中,我國物流金融的規模與體系不能適應跨境物流服務的需要;二是在國際市場中,由于受國際金融相關政策的影響,物流金融業務中存在信息無法及時共享,資金結算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制約了物流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進一步發展。三是從事物流金融業務的專業性人才短缺,整體從業水平較低,這直接影響了我國物流企業進入國際市場。
3.1 完善信息交流機制。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紙質信息交流方式發生了改變。建設信息化檔案記錄系統,能讓物流企業通過多渠道掌握運輸貨物、出貨企業等信息,為貿易行為做出更高的保障。這一突破可以有助于國際物流服務貿易行業的規范化運營,減少貨物中出現夾帶、貨物丟失或是貨物與記錄不匹配的狀況,為進行物流運輸的三方都做出了更為有力的保障[6]。
3.2 加強科技技術的轉化。首先,在現有的科技技術中發掘能夠應用到物流運輸過程中的技術,讓其在物流運輸的過程中發揮出較大的作用,能夠切實做到提高物流運輸的保障與效率。例如,地理信息系統(GIS)與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應用可以更快地對物流途徑的路線進行規劃、對運輸的時間進行合理的預估,讓國際物流運輸的效率有較大程度的提升;射頻識別技術(RFID)可以在物流運輸中快速地對物流面單進行掃描,了解物流運輸的具體重量、貨物等信息。其次,加強對科學技術的研發,物流企業可以與一些科研單位、國內高校等達成人才合作協議,在進行科研的過程中物流企業可以進行適當的投資,將部分科研成果進行實用化的轉化,讓科研成果能夠切實地應用到物流企業中,也可以引導部分高校中的人才投入國際物流服務行業中,為高質量人才的引入奠定基礎。
3.3 積極開展國際市場布局?!耙粠б宦贰背h的實施需要我國的企業家打開國際格局,向沿線國家輸入技術和產品,適當地引入能源與自然資源,對外擴大投資,合理利用國際市場。我國需要積極地開展國際市場的布局,在國際物流服務貿易開展的過程中需要積極掃除影響貿易開展的障礙,不斷優化資源配置,積極幫扶其他不具備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的國家和地區,為國際物流貿易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4 提升自身的貨物運輸能力。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的開展需要我國物流企業具備一定的貨物運輸能力,良好的運輸條件以及高品質的服務質量,需要對客戶的需求充分的了解,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因此,作為物流企業,首先要做到對國際市場狀況進行了解并整合,充分了解市場狀況才能有發展的機會,了解市場的需求,依照市場需求找到自身突破國際市場的發力點,提高自身的服務質量,得到國際客戶的滿意。其次,建設良好的貨物運輸體系,從運輸工具、運輸渠道、運輸路線等都建設好完善的運輸體系,在進行國際物流運輸的時候可以直接根據客戶的具體要求篩選最優質的運輸方案,提高自身的貨物運輸能力與質量[7-9]。
3.5 完善物流金融業配套設施。作為新興產業,物流金融應當充分發揮其綜合性優勢。一是將區塊鏈、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運用到物流金融中,改變傳統物流企業單一的運輸模式,在跨境貿易中,我國物流企業應整合資源,與金融機構開展雙向合作,同頻共振,為進入國際物流市場打好堅實基礎。二是完善人才招聘與培養制度,提升人員專業素養,培養專業性高、綜合實力強的物流金融復合型人才,助力企業發展。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必然會給國際物流服務貿易帶來巨大的影響,如促進國際物流基礎交通的建設、推動國際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開拓國際物流市場等。但是根據目前國內企業實施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的狀況來看,依舊存在著部分問題,政策建設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沿線國家的政局動蕩、貨物運輸能力不強以及物流金融業配套設施不完善等都是影響國際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面對復雜的國際市場,我國的物流企業應整合各項資源,與金融機構展開多項合作,制定一系列的發展戰略,完善行業發展準則,實現國際物流行業的可持續化發展。
引用出處
[1]江好,顏賢斌.論“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2(06):82-84.
[2]李澍.“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協同發展[J].財經界,2021(13):25-26.
[3]趙輝.當代國際貿易及物流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06):115-116.
[4]曹銀華,巫文杰,李澳.“一帶一路”倡議下廣東省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研究[J].中國商論,2021(01):124-127.
[5]吳蓉蓉.一帶一路下的國際物流服務貿易發展戰略探討[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40(03):6-7.
[6]張靜.基于一帶一路視角下的國際物流貿易發展戰略分析[J].經貿實踐,2018(01):73+75.
[7]張良衛,吳成康.我國服務貿易與國際物流的協同發展分析[J].中國儲運,2017(11):106-110.
[8]章菁.我國物流金融發展現狀及發展對策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2(07):115-116.
[9]劉龍政,徐智鳳.物流金融的業務模式及其對物流業的影響[J].物流技術,2011,30(2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