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曉楠鄔辛未
在社會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之下,市場為中小企業打開了發展的大門,金融改革也將隨之前行。尤其是在金融服務體系和運行機制的持續部署之下,極大地提高了金融體系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在這個過程中,供應鏈金融發展迅速。特別是在“金融業+”模式下的創新,致使物流金融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勁頭,支撐起中小企業的經濟發展。然而,還有很多中小企業對此缺乏足夠的重視,對物流金融的認識不夠明確,并未將物流金融納入融資體系,導致企業融資模式創新不足。這就要求中小企業深入開展物流金融培訓,以科學的方法和策略,探索物流金融在中小企業中的價值所在,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騰飛,中小企業作為關鍵的組成部分,有著不合取締的社會價值。在推動經濟發展、解決人員就業、繳納稅收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然而,因自身規模的限制,資金周轉成為限制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對其具有生死存亡的決定性作用。因此,在中小企業長期面臨融資難問題的背景之下,物流金融的問世解決了這一難題,在企業的生存發展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物流金融的概念。物流金融是在我國物流產業發展背景下興起的一種朝陽產業,是一種新型的金融服務,是物流業與金融業發展結合發展趨勢的典型標志,具有十分良好的發展潛力。它的出現既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又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上的難題。從理性上看,物流金融就是以開發貸款、資產抵押等形式提供各類金融產品。從物流層面上看,就是為物流企業提供融資、貨幣結算等業務的金融服務。從金融層面上看,是為金融機構拓展貸款渠道,降低信用風險。從業務拓展服務層面上看,物流金融能夠幫助金融機構解決部分不良資產,改善質押評估、管理CRM客戶、企業融資等咨詢服務。(二)物流金融對于中小型企業經濟發展的意義。第一,拓展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物流金融作為新型的金融服務產品,其服務途徑是基于金融機構、融資企業和第三方平臺共同獲利的基礎上,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與傳統的民間借貸和銀行貸款相比,物流金融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較低的成本,從而解決了中小企業因門檻高、手續多、擔保難而無法貸款的難題。同時,這種高效的融資方式,縮短了風險應對時間,弱化了融資成本,為中小企業贏得了與大企業博弈的機會,使其擁有足夠的實力參與到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第二,解決資金周轉難題,降低運營成本。物流金融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多元化和系統化的金融服務,解決了中小企業在資金上的需求。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講,將不再受生產規模、資金周轉的制約,影響企業的良性發展。因此,物流金融作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基礎,在具體的融資過程中,中小企業的融資評估由物流企業負責,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貸款的要求,促使中小企業快速解決資金周轉的難題,也降低了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時間消耗,運營成本也將隨之降低。第三,提高信息準確度,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物流金融是基于三方共同經營下的新型金融產品,物流企業金融發展的關鍵在于的物流企業信譽度和客戶的信任。在傳統模式下,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作為融資主體,客戶的數據信息往往會在某種情況下出現信息不一致,缺乏真實性,極易產生融資風險。而在物流金融的模式下,由物流企業準確了解客戶的實際信息,負責融資的具體評估,這種在物流企業和客戶自身的雙重保險之下的融資,有效地減低了融資的風險程度。再由物流企業將信息匯總到銀行,再由銀行判斷是否具有借貸能力,以此提高信息準確度,推動信用評級體系的建設。
(一)中小企業融資規模較小。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難免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資金、規模、信息等因素的約束,這些因素的存在將嚴重影響中小企業的融資的難度。由于中小企業在經營和發展上具有不穩定性,這也是制約銀行或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貸款積極性的因素。在融資上,銀行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企業自身的規模狀況和結構特性,都處于不完善、不健全的態勢之下,難以取得銀行的信任,尤其是在逃廢銀行債務的案件中,中小企業所占的比例居多,這在側面也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整體信譽。在這種背景之下,中小企業將長期處于融資難度大、融資規模小的境地之中。(二)單一的融資渠道,獲取資金有限。資金儲備和風險防控是中小企業良性發展的關鍵,目前,市場上主要的融資方式大致分為兩種,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是指以購買債券和股票的形式獲取資金,然而其具有高門檻和高風險的特性,以中小企業自身規模小和風險承受能力弱的現狀來看,這種融資方式無法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1]。而間接融資大多是通過銀行或金融機構貸款的方式進行融資,面對銀行信貸服務的發展趨勢,中小企業因企業規模小、資金流動性強的特點,導致銀行不愿為其提供貸款服務,這使得中小企業在單一融資渠道下所能獲取的資金極為有限。(三)過高的資金周轉成本,難以把控融資風險。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就是銀行,但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具有更高的融資風險和融資成本。在實施貸款的過程中,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相對較小,但其手續卻極為復雜,在整個貸款的各個環節之中,與大企業的大額度貸款并無太大差別。站在銀行的層面來看,無所謂金額的大小,工作流程是一致的。而站在中小企業的層面上看,這種模式下的貸款方式所耗費的成本則相對較高。因此,中小企業更傾向于選擇綜合成本相對較低的大型企業進行融資。再者,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將直接影響銀行的評估。因企業規模小,可供質押的資產或物品范圍相對也較窄,這很容易使中小企業步入融資的道德風險,最終形成無法把控的融資風險。
(一)動產質押模式。物流金融的動產質押模式,也可稱為存貨質押融資,是在資本需求的前提下,利用企業相對穩定的價值和市場流動性,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所需的抵押。然而銀行沒有相關的設備設施對抵押品進行保存和管理,只能將抵押品委托給物流企業進行合法保管。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商業銀行所需面臨貸款風險,可隨著市場環境的轉變,很容易引起抵押物品價格劇烈波動,這種情況下銀行也將無力抵抗。我國對動產質押的監管已經進行了十余年,但在管理機構和規范指導方面的機制并不健全[2]。針對金融機構、抵押人和監管企業所需執行的標準并不統一,導致大量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出現。因此,對監管企業進行評估將成為當下亟須調整的問題,以確保質押監管業務的良性發展。(二)物流融資租賃模式。中小企業大多資產相對不足,收入相對較低,難以承擔抵押品或其他形式上的擔保,無法滿足銀行信貸標準。如果客戶違反合同,租賃公司將以終止合同的形式收回租賃財產。其模式是承租人根據自身需求并提前選擇供應商,而投資者將在供應商處購買租賃財產,并以租賃的形式出租給承租人,而承租人再以分期的形式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租賃和融資服務在履行所有義務后終止。此舉可將融資和租賃進行高效地結合,便于靈活處理問題,租賃公司有收回和處理租賃項目的權利。因此,在融資方面,這種模式對企業信用和擔保并沒有太高的要求,比較適合中小企業進行融資,應用前景非常有潛力。(三)保稅倉庫模式。保稅倉庫模式,也可稱為買方信用模式,是倉單質押模式的延伸,主要是防止貨品價格波動風險,以減少現金流短缺。大多涉及生產企業、銷售企業、銀行和物流企業四個主體。主要是以先付賬后有貨的形式存在,也就是在于生產企業(賣方)簽訂具體的購買合同以后,銷售企業(買方)需根據合同條款向銀行支付一定比例的定金,以此為申請銀行承兌匯票的依據,而此時物流企業將為其提供擔保,銷售企業也為物流企業提供反向擔保,而銀行所出具的承兌匯票則交給生產企業。貨物到達倉庫后,將貨物轉移至倉單保函,在貨物進入倉庫以后,將貨物轉移至倉單保函,由物流企業負責監督保管。銀行將根據收到的定金向物流企業發放送貨單,物流企業將以發貨單為依據根據將貨品分批發放。銷售企業在通過貨品獲得收入后,擁有了一定的資金儲備,再向銀行支付定金訂購貨物,以此循環,在存款金額達到匯票金額時,匯票期滿,銀行將其兌現。(四)供應鏈融資模式。利用供應鏈金融模式改變企業融資難題是很多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主要任務,這一模式的成功應用可以為企業解決資金周轉的困境。大多情況下,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方面一直處于主導地位,而中小企業在缺乏金融支持的情況下大多處于劣勢地位。物流企業在貨物的監管、運輸和儲存過程中,任何環節的問題都容易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3]。因此,商業銀行的認可對物流企業十分重要,能夠使其充分發揮供應鏈融資的優勢作用。供應鏈金融作為被物流企業所應用的一種新型的融資方式能夠緩解企業在融資上的困難,為企業提供資金上的支撐。基于供應鏈金融的相關特點,主要是優化調整和改變早期的信用狀況,將傳統形式下只能以抵押資產的形式打破。(五)庫存質押模式。存貨質押主要是保證具有質押資格的信貸機構,通過與銀行開展業務的形式向銀行質押,其資產由第三方監管機構負責保管。倉儲融資是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綜合性創新服務。在物流過程中,發貨人將貨物的權利轉讓給銀行,然后銀行評估貨物價值并向發貨人提供貸款。這種以倉單、動產、倉庫作為抵押品的融資方式,實現物流的運輸監管,為后續貸款企業開具倉單。同時,還可以對企業的產品質量和銷售情況進行實時了解,在降低銀行信貸風險的同時構建良好的業務關系。
(一)不完善的融資機制。構建完善的融資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中小企業在經營發展上所面臨的融資難題,對解決融資問題起著決定性的保障作用。然而,在大多中小企業并沒有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融資機制建設得不全面。在物流金融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各中小企業雖然持續強化與第三方乃至第四方的物流企業進行戰略合作,但卻少有企業基于自身實際情況之下,對物流金融模式進行探索和研究,大多是基于整合物流信貸融資,將物流倉單融資和物流結算融資應用于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之中,尤其是許多中小企業在缺乏與金融業戰略合作的條件下,就將物流融資進行運用,致使過程中缺乏良好的條件,加上相關的運行機制和運行體系并不完善,這種態勢已成為目前制約中小企業物流融資應用的關鍵因素。還有一些中小企業在對物流金融使用的過程中,雖然在前期與相關的物流企業、金融機構以及其他方面簽訂的了具體使用協議,然而,在實施過程中由于缺乏執行的規范性,導致了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出現。(二)融資管理比較薄弱。相對于中小企業,在基于物流金融進行融資活動的過程中,對融資的管理十分重要,否則將制約物流金融功效的充分發揮。在各中小企業應用物流金融的總體運作上看,雖然它們有一定的基礎,并與各方面建立了合作關系,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的融資管理問題。在很多中小企業中,相對物流金融的應用,缺乏完善的融資管理機構,大多數都是有企業的財務部門負責監管,然而相對于物流金融的特性,其中涉及中小企業的部分業務工作,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業務部門有無法參與到物流金融的管理工作之中,這將制約物流金融的深入發展,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物流金融的融資活動。中小企業的融資管理相對薄弱,這也反映在融資活動的過程中。物流金融的應用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沒有進一步拓展融資管理的領域,尤其是缺乏對供應鏈融資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需要中小企業重視,只有大力加強融資管理,才能使融資活動深入開展。
(一)完善融資機制。構建健全完善的融資機制對推動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有一定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在各中小企業融資活動過程中,必須不斷優化和完善融資機制使其成為具有規范化、科學化的融資活動,與此同時提升融資活動的效率。例如,在運用物流金融進行融資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對物流金融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使之有效地將物流信貸金融、物流倉單金融和物流結算金融三者進行結合,便于形成具有科學性的物流金融應用機制。此外,在金融風險防范機制方面的建設更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尤其是針對發展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的中小企業,重視融資風險的防范,有利于企業長期健康成長。此外,在金融風險防范機制方面的建設更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尤其是針對發展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的中小企業,重視融資風險的防范,有利于企業長期健康成長。在運用物流金融的過程中,要深入分析物流金融可能存在的風險,尤其是在簽訂相關協議、合同等方面,要以公平、公開、透明為原則,避免“陰陽合同”的簽訂。唯有這樣,物流金融才能更好地為中小企業的融資工作開展高效的服務。(二)加強融資管理。重視融資管理是中小企業推動融資模式的創新的主要途徑,只有重視融資管理,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才能發揮其功效,進而形成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融資活動。這就要求中小企業在完善融資組織的基礎之上,針對融資配備專業的管理人員,使其在管理上更具專業化。這就要求在物流財務管理期間,要建立和加強科學管理,尤其是要結合中小企業物流金融應用的實際情況,加強研究,找出制約物流財務發展的影響因素,構建出具有針對性和合理性的整改方案,為物流金融在中小企業中的高效應用奠定科學的基礎。此外,也應該更加關注金融管理的協調建設。例如,由于物流財務不僅涉及中小企業的財務部門,還涉及中小企業的其他部門,因此在物流財務管理過程中應建立多部門聯動管理體系,如“物流財務管理協調機制”,在全面參與下的物流金融管理,能夠促使中小企業在物流財務應用上取得更大成就。
在日益復雜的金融化市場之下,面對物流產業分散性和融資難的特點,很大程度上這將成為阻礙我國物流產業的轉型升級的絆腳石。然而,在適者生存的市場規律下,金融機構和物流企業在市場經濟中所謀求的目標是一致的,在這種態勢下,物流金融的問世將受到空前的關注,將物流金融應用于供應鏈融資,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以此實現金融要素的整合和對信用風險的有效把控,從而提高結算效率,加強客戶的信任度,為企業帶來更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大多傳統的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市場多元化發展的需求,將隨著發展的腳步被新興的模式所取代。展望未來中國物流金融的運營模式,只要創新物流金融的運作模式,商業銀行就能夠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物流企業可以以此為新的機遇,面向物流金融,作為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第一利潤源,與之共同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推動者。
引用出處
[1]朱芝桃,張軍.船用物聯網中的艦船運輸調度系統研究[J].艦船科學技術,2020,(08):185-187.
[2]徐少甫,陳家晨,胡瑩石,等.基于ACO算法的危險化學品車輛運輸路徑優化方法[J].湘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8,v.40;No.146(03):70-73.
[3]范永明等.基于物聯網的AGV調度系統開發[J].電子測試,2018,Z1(No.385):115-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