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農業農村局(413100) 李翠英

1.水中越冬法黃鱔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最適生長溫度是15~28℃。當水溫降低至10℃以下時,黃鱔就會停止取食,入穴冬眠。為了使其安全越冬,可將土池池體建成長方形,南北向,池埂北高南低,有條件的可將北面池埂建成1.5米以上的擋風墻。水中越冬法方法簡單,養殖池水深保持在30~50厘米,后期換水而不改變水位,同時池內土層的厚度不低于50厘米,讓其鉆入水下泥土中冬眠,便于黃鱔筑洞越冬,確保池底水溫在0℃以上。當氣溫降至0℃以下,越冬期間水面結冰時,必須將冰塊打碎并撈走浮冰,以增加水體溶氧量,防止黃鱔缺氧死亡。網箱黃鱔越冬可在黃鱔停食后將箱底腐爛的水草清理干凈,同時保證箱內有充足的浮草供黃鱔攀附。水中越冬法操作簡單,但在冬季起捕比較麻煩,而且成活率較低,特別是網箱黃鱔的越冬死亡率較高。
2.室內越冬法當氣溫降低到10℃以下時,將池塘中的黃鱔起捕洗凈,放入室內水泥池中養殖,水泥池面積以3~8平方米為宜,水深不超過50厘米,應盡量使用干凈的外塘水或井水,進水時溫差不超過3℃。前3天每天換水1次,以后每隔3~5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時,都應清理干凈水底的代謝物,同時保證室內溫度在2~5℃之間。用這種方法暫養黃鱔比較安全,成活率高,行情好時可隨時起捕出售,但平時操作管理比較麻煩,黃鱔體重消耗較大。這種方法適合成鱔越冬。
3.泥中越冬法水溫低于12℃時,在黃鱔停食后,逐步排干池水,使池底表層泥土保持濕潤,黃鱔停食后不要隨意攪拌池底泥土或改變表層形狀。可讓黃鱔潛入池底泥土中,上面覆蓋15~20厘米厚的草包或農作物秸稈保溫,防止黃鱔凍死。保持泥底濕潤不結冰,注意覆蓋物不宜過密,以防黃鱔窒息死亡,同時要注意老鼠、雞、鴨進入池內侵害黃鱔。注意草層下要預留空隙,池塘的四周應清溝瀝水,這樣可以起到透氣防寒的作用。這種方法成本低,操作簡單,黃鱔成活率高,體重消耗較小;缺點是平時需要專人看管,起捕較麻煩,不能根據行情迅速起捕出售。這種方法適合鱔苗越冬。
4.保草越冬法冬天養殖黃鱔時,規格小的黃鱔有時會發生病害,一般年份發病率高達20%,嚴重時會造成死亡。養殖中發現,出現這種情況引起黃鱔發病,主要是因為氣溫下降,黃鱔池里的水草會被凍死。水草是黃鱔棲息的場所,水草被凍死后,腐爛的根須會污染池塘水質,而在黃鱔冬眠期間又不能隨便排水、換水,水質敗壞會誘使發病率升高。為了防止水草被凍死,養殖戶可用白色的塑料薄膜將水池蓋起來,這樣既可保持水草的光合作用,又可起到很好的保溫防凍作用。
5.塑料大棚越冬法當水溫低于15℃時,將黃鱔轉入塑料大棚內越冬,注意大棚頂端設置通風孔,防止黃鱔缺氧。每天中午溫度最高時要將大棚的通風門打開,使棚內空氣流通,保持清新狀態。棚內池水水位控制在50~70厘米,并放置水花生,投放量占水面的1/3。水溫12℃時需適量投喂,直至停食為止,并隨時注意調節水質,防止大量代謝物耗氧。保持棚內溫度2~8℃。晴天上午11時至下午3時注意揭膜通風。如果發現大量黃鱔將頭伸出水面時,就應注意增氧。這種越冬方法有利于延長黃鱔的生長時間,增加體重,提高成活率,而且便于起捕出售;缺點是投入的成本比較高,管理操作也比較煩瑣。
6.溫水越冬法在一些條件具備的地方,可以利用電廠的余熱水或溫泉的溫水,對黃鱔越冬池進行加溫,使池水溫度保持在20~25℃,這樣可以大大地縮短黃鱔的越冬期,有利于黃鱔的快速生長,提高池塘的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