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410125) 侯海軍
湖南省富硒生物產業協會(410000) 楊俊
桃源縣富硒功能農業開發工作領導小組(415700) 王加慶
桃源縣木塘垸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415700) 聶仁勇
硒元素是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近年來,湖南立足自然資源稟賦,發展富硒產業,推廣富硒生產技術,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業產業提質增效意義重大。
1.富硒產業起步早湖南以富硒產業為代表的功能農業在全國范圍內起步早,走在全國前列。2006年,湖南在全國率先啟動全民補硒工程。湖南省相關部門從富硒農作物的培育、富硒農產品的生產技術推廣、湖南省土壤富硒資源的發掘、硒與人體健康科普宣傳、人體科學補硒5個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促進富硒產業發展力度大湖南富硒產業有四大特點:發展方向明確,目標清晰,行動有力,措施到位。一方面,成立了以湖南省富硒生物產業協會為代表的組織機構。另一方面,出臺了以“1223”富硒工程為主體的政策發展體系。經過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特別是通過各級政府的努力,使“1223”富硒工程成為湖南省農業轉型升級、農民增收脫貧、百姓健康補硒的惠民工程,代表了湖南甚至我國硒產業的發展方向。
3.富硒產業發展效果較好在湖南省富硒生物產業協會的協調組織下,隨著“1223”富硒工程的推進,目前湖南參與該項工程的企業和補硒人群高速增長,已有超過200家企業專業從事富硒產品生產加工,補硒人群超過百萬。湖南于2006年12月正式啟動了“全民補硒工程”,到2020年,接受補硒民眾專業化咨詢的有32.5萬人次,服務補硒民眾千萬人次,讓百萬群眾實現了生活化補硒。
據湖南省富硒生物產業協會統計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湖南富硒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20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6家、省級龍頭企業52家,年總產值達470億元,富硒產業已帶動3.6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5萬人走上致富路。截至2021年底,湖南富硒產業已涵蓋14個市州,富硒種養總基地達到437個,總種養面積達21.7萬公頃。
湖南省的富硒產業重點縣,如桃源縣、岳陽縣、汝城縣、慈利縣、隆回縣、新田縣等地,近年來立足于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探索出了區域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桃源縣高度重視富硒產業的發展,成立了桃源縣富硒功能農業領導小組,全力打造“全國生態富硒農業基地”,發展富硒產業基地75個,基地面積達15萬公頃,50家企業參與富硒農產品開發,現已開發26類83種215款產品,涉硒產業由最初的稻、油、茶、果擴展到皇菊、紅薯、蜂蜜、禽蛋、葛根、食用菌等產業。據桃源縣富硒功能農業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統計,2021年全縣富硒產業產值達到58億元。
岳陽縣在富硒特色農業產業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把富硒資源轉化為富硒產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21年全縣富硒農產品加工企業3家,發展富硒種植示范基地8個,面積1000公頃;富硒養殖示范基地3個,畜類5000頭,禽類17.5萬羽。發展富硒農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1個,年生產能力5000噸,2021年生產富硒米3600噸,產值8560萬元。目前全縣富硒產業從業人員1.2萬人,實現年總產值10560萬元。
1.對于硒的認識度不高人民群眾對硒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聯度認識不高,大部分群眾對于如何科學補硒找不到方法。部分群眾認為只有土壤富硒,生長出來的農作物才算是富硒作物,排斥生物轉硒法形成的富硒農產品,對于“土壤富硒+生物轉硒”之間的關系存在誤解,這嚴重制約了富硒產品的生產和推廣。部分地方政府對富硒產業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富硒產業的前景缺乏正確研判,導致各地富硒產業發展極度不平衡。
2.富硒產業技術支撐薄弱富硒產業的發展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支撐,產學研必須緊密配合。湖南省富硒產業的技術依托單位分散,沒有專門從事硒元素與植物營養關系、硒與人體健康、人體科學補硒方法、富硒農作物生產與加工、植物用硒元素添加劑的研發等系統研究的科研依托單位,嚴重阻礙了硒產品的開發和應用,限制了湖南富硒產業的深度發展。
3.缺乏大型企業帶動盡管湖南省富硒產業起步較早,但是與湖北、江西、陜西、廣西等富硒產業大省相比仍然存在不足,參與富硒產業的龍頭企業數量不多,生產的產品種類少、品牌少,產業鏈條短,進入市場的產品大多數是初級產品,如大米、大豆、柑橘、雞蛋等,缺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企業增效不明顯,企業發展富硒產品積極性不高,帶動能力不強。
1.加強組織領導省政府成立富硒食品開發領導小組,富硒重點市縣區成立相應機構,出臺發展富硒產業的農業規劃及發展富硒產業的文件,制定有利于促進富硒產業發展的政策與措施,把發展富硒食品產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各級政府成立相應的富硒產業協會,富硒產業協會開展地區間富硒產業發展交流、富硒技術推廣與示范、富硒基地建設、富硒食品開發、富硒產品銷售等工作,為發展富硒產業服務。
2.加大技術和人才投入依托省內外科研院所,如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蘇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術優勢,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專家服務團隊,為湖南省富硒產業提供技術支撐。湖南省各級農業、科技、教育、國土等部門設立服務于富硒產業發展的項目和課題,吸引優秀人才投身富硒產業鏈的相關領域研究。鼓勵高校設立硒相關的專業,培養硒學高素質人才。
3.加大宣傳和提高認識利用電視廣播、新媒體、報紙雜志、專題講座、海報橫幅等,廣泛宣傳發展富硒產業及推廣富硒技術的方法、作用與意義,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提高領導認識,使各級領導更加重視與支持富硒產業發展;提高農民認識,傳授農作物富硒技術,使他們積極推廣富硒技術;提高企業認識,引導企業生產附加值高的富硒產品,大力開發富硒食品,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提高居民認識,傳授硒與人體健康知識,倡導群眾科學補硒,使他們主動消費富硒食品,增進健康,拉動富硒產品消費。
4.加強富硒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和富硒農產品質量建設一方面,富硒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是富硒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湖南省應盡早出臺湖南省富硒農產品硒含量分類標準,建立健全湖南省富硒功能農業的地方標準體系。另一方面,要確保產品質量。一是統一生產標準。進行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標準化建設,不符合富硒農產品生產條件的不能定為富硒基地,出現一次以上市場不良記錄的企業和基地立即停產整頓,整頓不到位的取消富硒產品生產資格。二是加強產品檢測。嚴格按照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對每批次生產出的產品進行檢測,每個單品都附有質檢部門的檢測報告、產品合格證和出廠日期。凡冒名頂替、以次充好、缺斤短兩、粗制濫造的產品,一律不準出廠上市。三是壯大檢測力量。整合食藥、工商、質監、高校、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技術資源,對產品的產地環境、農藥殘留、重金屬、產品硒含量進行全方位檢測,并建立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管理體系,確保富硒產品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