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產原種場(410153) 左之良 彭治桃 李躍輝

溫室越冬為中華鱉稚鱉提供了適宜、穩定的生長環境,使其可以正常攝食,相較于自然越冬,提高了成活率。同時,溫室越冬能充分利用冬季低溫時期培育出大規格幼鱉,縮短了養殖周期,錯開了商品鱉上市高峰期,滿足了市場不同需求,為養殖企業獲得較大經濟價值創造了條件。
1.池塘建設稚鱉溫室養殖應選擇在背風向陽,生態環境良好,遠離喧鬧的場所和噪聲較大的區域等,具備充足合格水源,符合《漁業水質標準》(GB 11607—1989)的地方建場。溫室應為長方形,可為磚混水泥結構,面積500~1500平方米為宜,室內養殖池面積一般為15~20平方米,池高約150厘米,水深70厘米左右,池底鋪設20厘米厚細沙。設計獨立的進排水系統,便于換水,修建防逃設施,防止逃逸。在溫室池底、門窗等位置安裝保溫泡沫板,增強保溫效果。
2.增氧設備由于溫室密封性較好,空氣交換不足,必須對養殖池塘進行增氧。可采用風機增氧方式,通過風機吸入空氣,經管道鼓入氣石而增氧。氣石安裝密度每平方米約1個,置于水中適當深度。放置過深會因水壓過強導致冒泡不足,放置過淺則起不到充氧效果。
3.食臺如果日常投喂以粉料制作的餌料為主,則要建設食臺,用水泥預制板或木板斜置于池邊,一邊入水下10~15厘米,另一邊露出水面,坡度約為15°,食臺與溢流口保持相同高度,食臺外側設置擋料埂,防止餌料滑入水中。如果日常投喂以膨化顆粒料為主,則建議制作餌料框,一方面可以馴化稚鱉在固定地點吃食,另一方面便于觀察吃食情況,及時打撈殘餌。餌料框可用PVC材質管道制成。
4.其他設置棲息臺,可用毛竹、木板等材料搭成拱形,浮出水面,面積可根據水面大小和幼鱉數量而定。制作防咬網,建議每個養殖池懸掛防咬網,網片為長方形,讓其自然下垂呈傘狀,深入水體,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懸掛2~4個網片。投放鳳眼藍,可以減少幼鱉相互撕咬,同時還能吸收水體氨氮,凈化水質。
稚鱉放養前要充分做好準備工作,對溫室基礎設施、養殖設備等進行全面檢修,主要包括加溫系統、增氧系統、進排水系統、電源電路、門窗密封性等,確保試運行無異常。要對養殖水體、生產工具和基礎設施以及放養苗種、水生植物等進行消毒。養殖水體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浸泡消毒,再用清水反復沖洗干凈后注水至20~30厘米,pH調至7.5~8.5,試水一周再放養苗種。
苗種選擇體質健壯、規格整齊、色澤光亮、活力強,外觀無病灶、無傷殘的稚鱉。苗種下池前可用2%左右食鹽水浸泡15分鐘;或用25~30毫克/升的聚維酮碘溶液浸泡10分鐘。稚鱉放養密度是根據鱉的大小來決定的。溫室內稚鱉養殖一般以每平方米80~100只為宜,并隨著個體的不斷長大,飼養密度由高到低逐步進行調整。將消毒后的稚鱉苗種緩慢地倒在食臺上,讓其自行爬入水中,盡量減少放養過程中產生的應激反應與機械性損傷。稚鱉放養時應特別注意水溫溫差不宜超過2℃。
1.溫度調控加溫是縮短中華鱉養殖周期的必備條件,為使其在低溫季節能正常生長發育,就要注意控制好水溫。中華鱉適宜生長溫度為20~35℃,最適溫度為30℃。一般情況下,當水溫在15℃以上時,稚鱉就開始攝食,攝食量隨溫度升高而增加。在養殖過程中要隨時監測水溫、氣溫變化,及時調節。調節水溫時,溫度變化幅度不宜過大,要控制在2℃以內,否則可能影響稚鱉的正常攝食和生長。建議室溫略高于水溫1~2℃。加溫的方法主要有:采用鍋爐循環水加熱、柜式空調加熱,利用溫泉水或工廠余熱水加溫等;還可用地源熱泵加熱,每300~400平方米配地源熱泵1臺。
在養殖生產過程中,溫室長期處于封閉狀態,且室內溫度高、濕度大,空氣不流通,很容易堆積中華鱉新陳代謝產生的廢氣。因此,每天要根據天氣情況堅持定期開啟溫室門窗1~2小時,或安裝排風扇,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
2.飼料投喂可選擇中華鱉專用膨化顆粒飼料,粒徑大小要根據稚鱉的生長情況而不斷變化。投喂前,可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三黃粉和益生菌等,加少量水攪拌均勻,放置通風處晾干后再投喂,有助于提高稚鱉機體免疫力。
投喂時,要做到“四定”。定時,每天投喂的時間和次數相對固定,使稚鱉養成按時進食的習慣,一般每天投喂2次,分別在上午8時、下午4時。定點,每次喂食都要將顆粒飼料投放于餌料框中,便于檢查吃食情況,及時清除殘餌。定質,餌料必須保證品質,蛋白質含量要高于45%,無腐敗霉變,及時密封已拆封的飼料袋,避免飼料受潮。定量,投喂量要根據稚鱉體重和攝食情況而定,一般為鱉體重的3%~5%,過少則不能滿足中華鱉的正常生長需要,過多則造成資源浪費。隨著體重的增長,日投喂量占體重的百分比應逐步降低,在6個月時,日投喂量控制在體重的1%,半小時內吃完為宜。
3.水質調控在養殖生產中,定期使用微生態制劑和氯制劑,可有效改良水質,降低水體氨氮等。做好水質監測工作,及時監測水體溶氧量、氨氮和pH等指標。換水是改善水質最直接的方式,但不宜過于頻繁,避免造成溫差過大。可采用吸污設備,有針對性吸取底層廢水。
4.病害防治中華鱉生性好斗、愛撕咬,很容易造成機體損傷,導致細菌感染。當外周環境惡劣時也會導致病害的發生。稚鱉對環境的改變有一定的耐受性,但如果環境的變化幅度超過其適應能力時,就容易患病。除此之外,若長期不能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就會影響稚鱉的生存、生長,從而發生疾病。
溫室養鱉常見的病害有:腮腺炎病、穿孔病、腐皮病、癤瘡病、白斑病等。為預防以上病害的發生,可采取如下措施。①科學制定溫室養鱉操作規程,嚴格實行全封閉式養殖。②改善水質。定期用二氧化氯、生石灰、碘制劑等對養殖水體消毒殺菌,用微生態制劑、底質改良劑等改善水質,保持水體清新,肥瘦適中,維持水質穩定。③拌藥投喂。可在飼料中添加三黃粉、維生素、大蒜素等,增強稚鱉非特異性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④做好消毒工作。在實際操作中,可視鱉體大小和水溫的高低靈活掌握藥浴時間。生產中所用工具要定期用5%漂白粉溶液浸洗25分鐘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