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雨湖區農業農村局(411100) 張修華

1.地域范圍湘潭矮腳白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為湘潭市韶山鄉、荷塘街道、鶴嶺鎮、射埠鎮等9個鄉鎮,共235個行政村。西至韶山鄉韶光村,東至荷塘街道正江村,北至鶴嶺鎮荷花村,南至射埠鎮賀家咀村。
2.品質特征湘潭矮腳白單株凈菜重0.6~1.0千克,株型直立,植株較矮,葉叢合抱,束腰,葉面外翻。葉柄白色,扁平寬厚,淺綠色,心葉黃綠色。主根淺,須根發達。肉質甜美、纖維短、粗纖維少、質地細嫩、水分中等、品質優良。
3.人文歷史湘潭矮腳白種植歷史悠久,《湘潭市志(1840—1985年)》記載,民國31年(1942年),據湘潭縣政府蔬菜栽培調查,當年種植面積57.4公頃,產量1581噸,每年除供應本地外,還銷往長沙、株洲等地。1985年,湘潭市政府撥款,在和平鄉、九華鄉建立蔬菜生產基地種植矮腳白。
4.生產管理①播種。湘潭矮腳白可以用作早、中、晚熟栽培,生產上的播種時間為7—11月上中旬,具體的播種時間可根據定植時間安排。②定植。 一般株行距 33 厘米×26 厘米, 每 667 平方米栽 5000~6000株。栽植時選擇純苗、壯苗、無病蟲害苗。③肥水管理。按照有機與無機相結合、基肥與追肥相結合的原則,實行平衡施肥。追肥主要是速效氮肥,以腐熟人糞尿或沼液最好,從定植到采收要追肥 4~6 次,定植 3~4 天后,每5~7 天追施 1 次,濃度由淡到濃漸進。④病蟲害防治。主要防治根腫病、軟腐病、霜霉病、菌核病、病毒病等;蟲害主要為菜青蟲、蚜蟲、斜紋夜蛾、根結線蟲等。一是農業防治。采用種子消毒處理,選擇健康苗移栽。加強中耕除草,清潔田園,合理輪作,深耕曬壟。對于根腫病、軟腐病等土傳病害,每667平方米撒石灰75~100千克。二是物理防治。通過人工捕殺、誘殺(利用黃板、藍板、殺蟲燈、性誘劑等)、防蟲網隔離等方法防治害蟲。三是藥劑防治。農藥使用應符合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的規定。
5.產業發展湘潭市從品質提升、品牌打造、特色培育、壯大產業四個方面入手,實現湘潭矮腳白從小菜園走向大基地、小菜籃走向大市場、小生產走向大產業的變革。目前湘潭矮腳白種植面積400公頃,每667平方米產2噸,年總產量12000噸,年產值達2400萬元。一是抓牢農業“小芯片”。聚焦湘潭矮腳白種子提純復壯。2019年湘潭市農業農村部門對轄區內湘潭矮腳白進行反復提純,加大地理標志農產品優質種子的供應量,確保各授權基地正確用種,保證優質原種種植。二是助力農業亮品牌。通過對接主流媒體,開展湘潭矮腳白宣傳活動,引導企業建立標準化生產基地,積極申報綠色食品認證。參加湖南優質農產品北京產銷對接會、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漢壽蔬菜節等全國性、全省性宣傳推介活動;在姜畬現代農業示范園(華銀生態園)建設雨湖區農特優產品展示館,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三是培育農村新企業。邀請省、市蔬菜專家對用標企業開展“點對點”技術培訓,培養懂技術、懂管理的新型經營主體。同時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建設“快遞+電商+農特產品”的產業模式為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服務。四是帶領農民富起來。扶持一批龍頭企業開展湘潭矮腳白加工體系建設,抵御價格風險,以雨湖區鄉菜農副食品公司為主,加強合作,研發矮腳白漬菜,確保基地產品價格不受季節波動影響,成為提高農業產值,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典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