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考點闡釋】
“文句有表現力”應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思想感情的豐富性,即文句情感真摯、哲理豐富、韻味悠長;二是語言形式的形象性,即能通過生動的語句表現事物的狀態、性質或人物的言行、思想等。比如作家蕭紅《回憶魯迅先生》一文結尾處寫道: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魯迅先生病又發了,又是氣喘。
十七日,一夜未眠。
十八日,終日喘著。
十九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極點了。天將發白時,魯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樣,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工作完了,他休息了”,寫得多么“平常”和“隨意”,卻又滲透著作者對魯迅的幾多真情:先生忘我工作,積勞成疾,飄然逝去,作者多么希望他真的是在靜靜地休息啊!先生贏得后人對他的無限仰慕和崇敬,他的逝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形成巨大的空白,損失慘痛,人們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彌補!他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啟迪我們去追求和奮斗,又能超越時空,在未來的歲月中給后來者以鞭策與鼓舞,他的精神怎么可能止步……像這類辭約而旨豐的語句,就很有表現力。
【寫作指導】
一、精心遣用詞語
清代詩人袁枚說:“一切詩文總須字立紙上,不可字臥紙上。人活則立,人死則臥,用筆亦然。”要使文句鮮明有味,新穎脫俗,應盡可能選用那些能調動讀者感官體驗的詞語來寫景狀物、表情達意,尤其要重視對動詞、形容詞的錘煉。比如:
低垂的天幕壓迫著我的胸口,灰暗和沮喪撕裂著我的心。
作者以“撕裂”一詞畢現苦悶無助、失落傷痛的情緒,仿佛心葉正被一點點地撕扯開來,流淌出殷紅的血。這個句子動人的表達效果,仰仗于動詞的靈巧運用。又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描繪荷葉、荷花與荷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荷葉、荷花、荷香在“田田”“亭亭”“裊娜”“渺茫”等形容詞的裝扮下,真可謂絕美動人。
二、注重新奇組裝
組裝是一種創新過程,其方式多種多樣:
(一)錯位搭配
例如:“真正的慈善應該如‘陽春面’般溫暖,而不是陳光標‘暴走’式的施舍,它應該既有行善的真心和能力,也有‘春風又綠江南岸’般的輕柔溫馨。”(2013年廣東卷《慈善,請您溫暖些》)
作者用“陽春面”修飾“溫暖”,用“暴走”修飾“施舍”,又以“春風又綠江南岸”修飾“輕柔溫馨”,臨時而機巧的錯位搭配,使句子意蘊醇厚。
(二)巧用熟語
例如:“美國之所以多年與臺灣保持著曖昧關系,全然是為了自己的被窩溫暖。換句話說,如果臺灣這只熱水袋不能保障美國伸在亞太地區的腳趾暖和,甚至還倒灌冷風,他立馬就會把臺灣蹬出被窩去。”
作者把“被窩”“熱水袋”“灌冷風”等日常生活用語,轉用在分析美國與臺灣的關系上,極盡揶揄嘲諷之能事。
(三)移用術語
例如:“小學時,桌上的‘三八線’總是一厘米、一毫米量得絲毫不差,常常由于同桌不慎侵入自己的‘領土’,爆發了‘自衛反擊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初中,同桌間就有了兩種關系:一種是民族融合式,一種是和平演變式。”
上例將“三八線”“自衛反擊戰”等軍事、政治術語運用于同桌之間,詼諧風趣,展露出全新的格調。
三、力求摹形繪色
描寫事物的語言要具體、形象,敘事寫人應避免使用抽象的字眼,盡量選用圖畫般鮮明的語句。例如說成“這完全是多此一舉,就像很好的事情再作改動”,就比較抽象;而莎士比亞寫成“替精煉的黃金鍍金,替百合花上油彩,把香水灑在紫羅蘭上”,就是色彩鮮明的“圖畫”。描繪景物時,則應講究色彩的組合、映襯,使作品產生濃郁的畫意和鮮明的節奏。如杜甫《絕句》中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構成色調和諧、意境開闊的畫面,充滿對春天的憧憬。除了通過色彩的映襯關系來繪景,還可抓住色彩的連鎖反應展開描寫。比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記》中有這么幾句:
落日映紅周圍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燦爛。雪峰的紅光映射到這遼闊的牧場上,形成一個金碧輝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們,都鍍上了一色的玫瑰紅。
作家依據色彩的連鎖關系,烘托出一派紅光四射、奇異輝煌的世界,景色中洋溢著動態的美感。
四、力求含蓄蘊藉
含蓄的語句,用于開頭、結尾或其他關節處,或起筆脫俗,或收束有味,凝聚文章的精神,點題明旨,令人遐思邇想。比如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南非的圖圖主教,在一次基督儀式上曾說:“傳教士剛到非洲時,他們手里有《圣經》,我們手里有土地。傳教士說:‘讓我們祈禱吧。’我們就閉目祈禱。待我們睜開眼睛一看,我們手里有《圣經》,而土地都到他們手里去了。”此句揭露西方帝國主義利用宗教侵占非洲的罪惡,一下子便撩開了侵略者虛偽的面紗。再如下面四個例句:
①認識自己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否則我們就會像烏云下生長的花兒,失去了充滿陽光的世界。請牢記:是魚兒,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鳥兒,就不要留戀海洋。
②現實生活中沒有完美的人生,正如舞臺上沒有純粹的喜劇。
③有些人癡心于一次次超越,踩著失敗者的枯骨踏上巔峰。可也許,最高處不勝寒,在最初的自豪與驕傲過后,便有如刺骨冷風般的孤寂襲來,痛入骨髓。有些人流連于油鹽醬醋茶的日常小幸福,人生對他們來說便如一次讀書的過程,從白紙黑字中咀嚼、感悟平淡如水的美好。
(考場作文《流連平凡的幸福》)
④有人瞧不起莊稼人的愚鈍,我卻不這么想。二十四節氣,吃桑葚的孩子,還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連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蟲一鳥,又何嘗沒有智慧?
(考場作文《農之月令》)
這些警策性的話語,于形象中蘊含哲思。含英咀華,如嚼橄欖。試想,閱卷老師看到有如此成熟思想的文字,怎能不為之動情呢?
五、力求風趣活潑
語句風趣,能使文章不覺呆滯,具備特有的情調。請看下面一組例句:
①“克隆綿羊,沒爹沒娘。名人出書,一塌糊涂……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某某居然也克隆家長簽字哎!”“小廣播”大聲宣布著。
②真的猛士,敢于直面凄慘的分數,敢于正視嚴厲的批評。
③感謝命題人出了這么好的題目,撞進了我的“最近發展區”,所以我就投桃報李,為他策劃了一番。而且特別聲明,這是免費的。
(考場作文《我來設計“智慧芯片”》)
④可是,縱使“探究”先生千好萬好,還是沒能和“實踐”小姐喜結良緣,雙方家長說了,八字不合,門不當戶不對。
(考場作文《誰讓“探究”受了傷》)
以上文句,于機智幽默中蘊含一絲“叛逆”,卻又洋溢著校園生活的青春氣息,“莊諧之間,個性盡顯”。考場作文中,我們也應打破死板乏味的語言套路,爭取以獨創的詞語、句式把作文寫得絢麗生輝,靈動活潑。
當然,語言上的功夫不是靠突擊就能達到的,它要求學生在平時的語文學習和寫作實踐中花大力氣,不斷積累,不斷提高。
佳篇示范
水也有靈魂(節選)
[新加坡] 尤 今
曾經,母親用炭爐煲湯。朱褐色的圓肚瓦鍋,穩穩地坐在小小的炭爐上,燒得通紅的炭塊,像是守護神的眼睛,忠心耿耿地守著那一鍋“水的精華”。母親坐在小凳子上,拿著蒲葵扇,耐心地扇。那炭,愈燒愈紅,愈紅愈旺,有時煙灰飛出來,便沾了母親一頭一臉。可是,好整潔的母親,竟然一點兒也不嫌臟。她的心思,全都纏在那一鍋好湯里。湯的香味,是一點一點慢慢地溢出來的。初而朦朦朧朧、縹縹緲緲,好像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傳來的斷斷續續的笛子聲,笛聲清越悠揚,但又帶著些許隱晦的神秘感。漸漸地,笛子聲隱沒了,取而代之的,是類似鑼鼓的喧鬧聲,大鳴大放。那種香味,濃郁稠厚,非常跋扈、囂張,帶有很強的侵略性。
母親把瓦鍋小心翼翼地捧到桌子上,瓦蓋一掀,一陣一陣白白的煙霧,便像久別重逢的親人,熱情萬分地撲了過來。母親常常說:“水,原本是沒有生命的,煮成湯之后,才有了生命力,也才有了靈魂。”因此,我們是以近乎虔誠的心,一口一口地捧喝手里那一碗湯的。我們相信,湯喝下肚,便能像魔術豌豆一般飛快地向上躥長。也許,有一天,當碰上成人世界種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煩惱,又會后悔童年喝湯太多,長得太快。
……
我以湯的味道去裝飾孩子的成長歲月,孩子長大后,離家萬里,湯的濃香,依然是一根細細長長、堅堅韌韌的線,一生一世牽動著游子的心。
湯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選自《看螃蟹上樹》,有刪節)
【品讀】
作家尤今以“湯的味道”來展現“家的味道”,筆下文字既接地氣而又詩情洋溢。語言表達充盈著美,同時又富于溫度。比如“湯的香味,是一點一點慢慢地溢出來的。初而朦朦朧朧、縹縹緲緲,好像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傳來的斷斷續續的笛子聲,笛聲清越悠揚,但又帶著些許隱晦的神秘感”這一片段,就寫得煞是精彩:“一點一點”“很遠很遠”運用反復修辭,形象地表現出湯在燉熬中香味逐漸散發的過程;繼而把湯的香味比作“笛聲”,這是將嗅覺訴諸聽覺,形象地展示了湯的香味由淡變濃的過程。
高考鏈接
萬里縱橫理想在 青春不負盛世情
2021年河南考生
塞繆爾說,“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懦,進取壓倒茍安”。在我看來,青春是人生的芳華時期,青年應當樹立遠大理想并執著追求,不負青春,不負韶華。【名句開篇,先聲奪人;之后引出全文觀點。】
那么,我們該怎樣實現理想呢?漢代揚雄以射箭為喻提出建議,“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矣”,而我認為,當代青年要想實現理想,熱愛、自信、奮斗三者不可或缺。【設問句式避免平實議論,將內容引向深入。】
路漫漫,道阻險,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化用名句,為文章立骨,使內容豐厚。】
羅曼·羅蘭曾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一生與泥土為伴的袁隆平躬耕田壟,用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追求“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從青絲到白發,四十年堅守茫茫大漠,用熱愛讓敦煌重生;驚濤駭浪中的頂級弄潮兒黃旭華用三十年熱愛,埋頭鑄就了國之重器;“書銷中外百余本,詩譯英法唯一人”的許淵沖用對翻譯的熱愛,生動詮釋了何為“百歲仍是少年”……陳獨秀說過:“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在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時期,青年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當以熱愛為航標燈。有熱愛為伴,生命便不會失色黯淡;有熱愛壯懷,靈魂便不會孤寂渺小。【引用與排比式典型論據相結合,內容厚重,富有氣勢。】
路遙遙,道阻長,唯有自信可繪精彩畫卷。
“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魯迅此言振聾發聵。人生在世,若沒有自信壯懷,又何談實現理想呢?居里夫人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懷有高度自信,不懼挫折,終于提取純鐳,取得巨大成功;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后,面對眾多無理反駁,他不屑一顧,懷有堅定的信念繼續研究,終使相對論成為20世紀的偉大理論;著名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面對比賽時樂譜中的不和諧旋律,堅信是樂譜出錯,贏得評委和觀眾熱烈的掌聲并成功奪魁……有了強悍的自信,我們自會有“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便化龍”的氣概,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邁,有“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淡定從容。【引用名句與考生感悟緊密結合,名言與論證水乳交融。】
路迢迢,道阻躋,唯有奮斗能創盛世安瀾。
習近平總書記曾言:“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退伍軍人楊善洲艱苦創業,在祖國大地上留下萬畝林場;當代“愚公”毛相林鑿出康莊大道,帶領鄉親脫貧致富;“騎手”女司機嚴克美在崇山峻嶺中騎出一番天地,助力鄉村振興……“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改革的大潮風起云涌,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我們當發揚矢志奮斗的老黃牛精神,苦干巧干實干,以“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的決心,以“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的毅力,以“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勇氣,不懈奮斗、追求理想,成為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助力民族復興!【引用與化用相結合,論證深刻有力。】
當年長夜如磐,是紅燭此處破黑暗,星火燃遍不夜天。如今欣逢盛世,當代青年當揚帆中流展豪情,誓向東風借一程,不懼困難,不畏挑戰,追求理想,譜時代之新篇!【形象比喻與動感畫面相結合,借助短句抒情寫志,更顯張力。】
【簡評】
此文突出的優點在于詩化語言,富有韻味。比如“路漫漫,道阻險,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路遙遙,道阻長,唯有自信可繪精彩畫卷”“路迢迢,道阻躋,唯有奮斗能創盛世安瀾”這三個分論點,雖屬妙手偶得,亦顯精思傅會,透出《離騷》《詩經》的韻味,誠可謂文化成素養,素養顯功力。
高考鏈接
修身利義治學 天地無遠弗屆
2021年安徽考生
法學家霍姆斯曾說:“你靈魂的欲望是你命運的先知。”理想作為我們靈魂欲望的提煉,決定著我們人生的道路方向,凝結著我們生命的價值追求。對于時代青年來說,只有加強修養,端正思想,以“義”為靶子,才能射好人生之箭,實現人生的價值。
正如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人不可以無理想,靈魂不可以無所追求。而以怎樣的姿態實現理想,以怎樣的信念追逐理想,以怎樣的情懷鑄就理想,則是擺在我們面前不可以跳過的必答題,是需要我們以青春的使命擔當來回答的壓軸題。
以“修身歲月長”的姿態加強自身發展,銳意進取,不斷超越。正如路遙所言:“人處在這種默默奮斗的狀態,精神就會從瑣碎的生活中得到升華。”持續奮斗著,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永遠朝著地平線的方向前進,我們的腳步就越發踏實有力,目光就越發清澈,實現理想的姿態就越發美麗。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提高自身心智,執著追求,堅定不移。詩人陶淵明寫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個中真諦溢于字里行間。只要我們夢想未死,斗志不滅,時刻堅定地奔跑在理想的大道上,成功一定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們。
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情懷提升自我境界,視其大義,大愛家國。千百年來,多少愛國人士將人生理想熔鑄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愛國情懷里,凝聚在“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使命擔當中。因為深沉愛國,艾青吐露心聲:“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因為建設新中國,毛澤東自信高歌:“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當我們將愛國大義與人生理想相結合,我們的未來必將光明坦蕩,大道向東。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正踩在時代的鼓點上,心中怎能不澎湃,怎能沒有夢想的聲音?
以“修身歲月長”的姿態,追求理想,前進的信念便越發篤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追逐理想,前行的身影便愈加風發;而將家國理想視為大義,我們便始終沐浴在和煦的春風里,前行的方向將更加明確。
踏遍青山人未老,實現理想獨好。以修身為綱,以立義為旨,以治學為途徑,我們便能用“塵埃之微”為人生“補益山海”,以“螢燭末光”為民族復興“增輝日月”。這樣,我們就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來。
【簡評】
邏輯嚴密,結構嚴謹。首段提出中心論點,切合材料。中間三個分論點分述加強自身發展、提高自身心智與提升自我境界,由淺入深,逐層深入。倒數第二段對三個分論點總結概括,結論水到渠成。全文總分總結構,思路清晰而嚴謹。
語言精當,排山倒海。“必答題”“壓軸題”,新穎別致,貼切精當。大段的排比,增強了文章的氣勢。“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人不可以無理想,靈魂不可以無所追求”這幾句由物及人,通暢自然,整散結合,給人以抑揚頓挫之感。“熔鑄于”“凝聚在”“吐露心聲”“自信高歌”等詞語巧妙運用,整齊而有變化,展示出作者不俗的駕馭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