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碩 肖彥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校長是學校的靈魂,精神的匯聚,是師生敬仰和學習的楷模。”作為學校管理的核心人物,校長在推動學校持續、高效運轉過程中的領軍作用不容忽視,也是建設教育強國和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變量。而“校長領導力”在賦予校長新動能的同時,對學校管理效果的改進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帶動著學校的轉型與變革,也代表了新時代教育改革的方向。
如何理解“校長領導力”的內涵?在困難與挑戰中,校長們如何找到切實有效的成長路徑?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新時代,如何牢牢把握校長領導工作的本質,尋求創新與突破,讓教育美好愿景變為現實?本次線上圓桌論壇邀請一線校長,共同就“校長領導力”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議題一? ?“校長領導力”的本質與外延
“校長領導力”的內涵是什么?在學校以外的公共話語空間里,“校長領導力”具有怎樣的社會影響力?
林娜: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校長領導力呈現出發展規劃力、文化引領力等六個維度。
發展規劃力——定方向:學校規劃的科學定位。2020年,湖北省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奧林小學制定和頒布了《奧林小學“十四五”發展規劃白皮書》,將未來五年劃分為五個階段:診斷決策期、全面改進期、品牌量化期、特色期和成果積淀期,并設置相應的發展路徑。
文化引領力——聚心神:學校文化的迭代升級。為創造適合時代要求和學校發展的新文化,學校在2019年完成了“健康”教育品牌向“錦標”教育品牌的迭代升級,著力“讓每個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課程領導力——筑根基:課程框架的融合創新。奧林小學打造求索課程體系,確立了“溯本培根,啟智增慧”的課程理念,并結合課程功能的差異,設立立德課程群和樹人課程群,以提升辦學質量。
課堂實踐力——增效益:課堂模式的變革創新。學校將 “趣”字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形成趣、疑、合、享的趣學課堂模式。該模式要求教學情境、內容設計要有意趣,學習活動要能夠生發學生志趣,人與人、人與學習資源的交互要適時呈現。
德育滲透力——育新人:德育理念的升級推進。學校實行“尚實”德育,強調以賞識的態度對待成長中的教師、學生及家長,以腳踏實地的態度將教師發展、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融為一體。此外,學校運用互聯網拓展育人場域,發揮全息育人的實效性。
資源整合力——提效能:管理組織的架構重建。學校實行扁平化管理,組建了由黨群服務中心、學生服務中心等部門組成的支持系統,由教研組、年級組等教學團體組成的執行系統,以及兩個校區橫向溝通、縱向自治的管理系統,推動教育變革更進一步。
王海燕:新時代賦予了校長新的歷史使命,在這個過程中,校長的作用更加凸顯。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校長的領導力影響著學校的發展,校長不僅要具備優秀教師的基本素質,還應具備相應的領導和管理素質,著力提升自身的人格品質,促進個性發展。
做一名有高度的校長。校長要有新時代的眼光和獨到的見解,有堅韌的品格和廣闊的胸懷,有科學的決策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還要有良好的服務意識。校長要做好學校的發展規劃,從各方面關心學校師生,耐得住清貧,忍得住寂寞,處理好領導班子的工作、生活關系。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狠抓落實,認認真真做一個舉著旗子走在前面的領路人。
做一名有寬度的校長。校長要寬厚待人,不計一己之私,始終相信“每一片葉子都翠綠”,注重調動教師積極性,發揮各自潛能,實現最大的工作效益。同時,校長要勤于思考,善于觀察,以敏銳的洞察力透視身邊的人和事,以一顆寬厚的心待人接物,成就他人的同時,也成就自己。
北京市豐臺區和義學校在學校管理方面呈現鮮明的“三有”特色,即:有規矩,全體教師始終踐行“把常規工作做好就是創新,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這一理念;有善意,學校遇到問題要征求各方意見,共同協商解決;有責任意識,形成人人與學校共行動、共命運、共榮辱的責任意識。
做一名有溫度的校長。有溫度,其實是一份體貼、一份人性的關懷。在學校管理中,校長要情理并存,立足師生對美好生活的多元需求,深入教師隊伍,加強與教職工的溝通與交流,關心教職工身心健康,主動解決教職工困難。同時,加強對干部教師的肯定和激勵,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
趙鐵龍: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校長必須轉變傳統的領導模式,培養與時代相適應的領導力。廣義上講,校長領導力包含“領導自己”和“領導自己之外”兩個維度,而后者又包含“領導學校”和“影響學校之外”兩個維度。
“領導自己”是以個人為中心所建構的整體認知及邏輯設計,是一種自我發展與自我價值實現,簡言之,即“成己”。“領導自己之外”則是校長對內領導力、對外影響力、社會公信力等的有機整合,是自我價值實現基礎上的利他主義,即“達人”。其中,文化領導力、教學領導力、管理領導力等都是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領導力即構建積極的學校文化。校長要通過建設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文化環境,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讓學生獲得個性化學習的資源。在設計、提煉和創新學校文化元素的基礎上,深刻把握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理念系統和價值體系。
教學領導力是校長領導力的核心。校長要形成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獨到見解,將辦學思想和教學主張融為一體,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形成獨特的風格;加強課堂領導,把握一線教學的真實情況;為教師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為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提供保障,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管理領導力體現在自我管理和學校管理兩個方面。只有做好自我管理,才能克服困難,增強問題意識,即時整合創新。要注意決策行為、組織方式和執行效果的協調,改變傳統的行為方式;細化學校管理結構、職能分工和工作標準,分權賦能,大事抓總,小事放手。
議題二? ?“校長領導力”的修煉與提升
提高校長領導力需要做好文化站位、愿景引領、行動保障三方面的工作,搭建家校社合作育人立交橋,切實賦能教師發展與學生成長。
面對學校發展的“同質化”現象,校長如何帶領學校找準定位,賦能教師與學生的發展?如何引入并協調外部教育力量,為學校發展提供支撐?面對繁雜的事務性工作,校長如何將理念落到實踐,切實提升“校長領導力”?
謝芳青:如何發揮好校長領導力作用,探索新辦校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廣東省深圳市新安中學有自己的一套經驗。
立足新校實情,尋找發展增長點。一所學校首先要有一套文化理念體系和話語體系,一所學校的發展更離不開教師隊伍的打造。因此,在辦學初期,新安中學精準聚焦學校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和需求,秉承“教師第一”的理念,充分借助集團化辦學優勢,汲取集團各校區在學校管理等方面的經驗,依托集團骨干教師跨校區聯合教研等形式加快提升教師隊伍水平。
立足自身優勢,發展積極教育。積極教育倡導用欣賞的、開放的、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挖掘潛能,強化力量。由此,學校提出探索積極教育的辦學路徑,并申報省級課題《基于積極教育的新辦學校發展路徑研究——以新安中學(集團)外國語學校為例》,致力于培養“陽光自信、向上向善”的新中學子。
在家校社協同方面,學校統一組織新教師崗前培訓,啟動“青藍工程”,邀請專家進校指導,著力培養骨干教師。以“家長幸福地陪伴”為家校工作理念,建立家校互動機制;開設“父母成長學院”,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組織“家長進課堂”活動,拉近家庭和學校的距離。此外,學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特別是社區資源,在社區內開展講座,組織社區閱讀活動,構建社區家庭教育共同體。
在落實學校理念方面,學校著力完善管理機制,組織每周校長辦公會議或行政擴大會議,健全決策、執行、反饋機制,推動學校高效運作。同時,注重黨員示范引領,優化教師激勵機制,大膽起用青年干部,實行年級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質量。
徐正烈:提高校長領導力需要做好文化站位、愿景引領和行動保障三方面的工作。
文化站位:為教師與學生賦能。首先要凝練共同文化價值追求。山東省沂南經濟開發區實驗學校通過對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沂蒙精神進行合理轉化,萃取出“明禮崇德、尚美致雅、崇健圖強、御正求真、知書悟道、得慧達變”的共同價值追求。其次,要設置教師素養提升課程。學校通過生活課程、學習課程、競技課程和研究課程,從心靈上助力教師的專業成長。第三,學校確立了知識與能力兩條學生培養路徑,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核心素養提升,讓學生參與班級與學校事務管理,學會合作、協商、民主決策。
愿景引領:搭建家校社合作育人立交橋。學校通過公民講堂、學子誦讀、家長會等平臺,拉近家校社距離,初步打通家庭、學校、社會的壁壘,實現愿景引領。同時,通過重構課程體系、形成育人共同體、暢通家校社育人渠道,推動辦學質量的持續提升。
行動保障:提升校長領導力。提高校長領導力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理順與教師、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一要推動教師自主專業化發展,減輕教師心理壓力,激發教師活力,增強教師獲得感與成就感。二要推動學生自主化個性化發展,積極撰寫教學案例,搭建展示舞臺,讓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管理,實現生活、學習自理,讓學生成為舞臺中央的人,成為自己的主人。三要與家長形成相向而行的力量。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決策,開展家長進校園、進課堂等系列活動,縮小家校溝通距離。此外,學校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如邀請專家到校指導,與網絡科技公司開展戰略合作等等。
朱焱:舒展是外在展露的生動姿態,也是內在綿延的生命能量,是生命的空間化和時間化的統一。校長要著力創設舒展教育的語境和育人場域,破除思維桎梏,讓師生在開放和自由的文化環境中學習、成長。
一要完善校園空間布局,讓師生在明亮的文化環境中自由漫步。校園的空間布局、文化意蘊影響著人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校長要努力構建多功能的學習空間,提供豐富的學習場景,引導學生在心靈的自由漫步中創造更多可能。學校將圖書館進行“分解”,設置十多個分散的閱讀空間,不分館內館外,無論是學生還是清潔工,都可以與書籍為伴。
二要拆散課程圍欄,引導學生在開放的資源中自主學習。校長要引導教師做好學科融合,創新課程模式,強調小組合作,發揮學生主體性,為學生提供創新平臺。同時,要利用好社會資源,邀請各領域專家進校園進行指導,與校外優秀組織交流合作,提高教育質量,拓寬學生視野。
三要創新學習路徑,打造沉浸式學習場域。培養信息時代、知識社會、全球化時代的“新人”,需要引導學生體驗創新過程,探索創新路徑。校長要做好課時安排,進行科學重構和系統規劃,推動師生共建,打造全場域學習空間。
四要擴展教學空間,讓學生在廣闊的自然中舒展生長。自然環境下的生長是最舒展的,要創新勞動教育,增加勞動實踐,讓孩子親近自然;將家庭納入勞動教育體系,設置家庭任務單,激發孩子的積極性。
五要整合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南京一中利用南京科研資源,開設“院士1課堂”,讓院士科學家走進基礎教育,走進青少年中間,普及知識,讓學生與科學家面對面,以科學家氣質浸潤學生心靈,激發青少年科研探索的熱情。
議題三? ?“校長領導力”的變革與堅守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新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教育理念不斷創新與變革……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校長領導力”會面臨哪些新要求,又要做到哪些堅守?
謝芳青:未來是創造力、想象力的競爭,是智慧和體驗的競爭,是領導力、擔當力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每一個學校都要思考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過去是知識驅動,未來是智慧驅動、體驗驅動;過去是以制造為中心,未來是以創造為中心;過去追求的是標準化、規模化,未來講究的是個性化、特色化。過去我們把人變成機器,未來我們把機器變成人。未來的教育不能只教知識,“教”和“育”一樣,“教”的是知識,“育”的是文化;“學”和“習”則是兩個概念,“學”的是知識,“習”是嘗試知識、體驗挫折,是一種想象力,是一種文化。
創新是未來教育的走向,未來教育將依靠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實現更深層次的創新發展,技術和內容聯動的創新教育模式將成為可能。同時,未來教育將會朝著更加分散的方向發展,社區式學校將不斷出現,家庭式教育將逐漸成熟,分散式教學會節省學生大部分時間,效率和靈活的完美結合將成為可能。未來教育一定是朝著更加以人為本的方向發展,更加智能、分散、優質的教育將得以實現。
校長不僅要繼續扮演好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思想的引領者、資源的整合者的角色,更要成為自主學習者、創新型領導者。要持續學習,不斷更新思維方式、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推動創新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迅速傳播,把學校塑造成尊重創造能力、重視動手能力、反對墨守成規和機械記憶的育人之所,更好地適應新一輪的科學技術革命。
左亞:校長領導力即校長引領團隊進行決策變革,從而實現教育目標的能力,其重在思維變革、戰略變革、路徑變革。
思維變革是校長領導力的關鍵。一要提高思維的預見性。重慶市合川區涼亭子小學在20世紀90年代優化了以國防教育為切入點的、培養具有家國擔當的人的辦學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校把育人目標定為培養學習融通、心靈溫潤、人格健全,具有家國擔當的人。二要提高思維空間的開放性。涼亭子小學深入了解教師、學生需求,多角度審視學校發展,打造了“花式籃球”“瘋狂玩物”等校本課程。三要增強思維方式的系統性。在內部結構上,以大數據和扁平化管理推進學校民主治理。在外部環境上,與社區聯合建立研學基地,與省內外優質學校結成聯盟,實現文化、教研效果最大化。
戰略變革是校長領導力的核心。一是戰略規劃的制定。涼亭子小學努力實現“喚醒每一位師生的生命活力,使生活更加潤澤、豐富、強健,創建更加公平、優質而有活力的學校”的辦學愿景,并據此制定戰略規劃。二是價值觀定位與轉變。學校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課堂改革和評價改革,以實現“全面發展”的大質量觀。三是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學校建立家長委員會,積極整合社區資源,擴大學習場域。
路徑變革是校長領導力的推手。一要積極推進學校組織變革。學校實行以學術團隊為主的扁平化管理,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和敬業精神的培養。二要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校長要從情懷入手,提高個人魅力和領導藝術,增強教師認同感,與教師共同推動學校建設。三要建立科學教育評價監測機制。學校著力推動生活力教育,從學習力、創新力和領導力的量化指標中尋找評價要素,建構利于學生全面、個性發展的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