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東
數據安全無小事。由國家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修訂的《網絡步全審查辦法》,2月15日起開始施行。賓孑明確規定,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網絡平臺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申報網絡安全審查。不久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再次就《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辦法(試行)》公開征求意見。該《辦法》擴大了被監管數據的范圍,細化了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制度等,目的是維護我國的數據安全和主權。
繼煤炭、鋼鐵、石油、美元乏后,數據正在成為國家間競爭的戰略工具。大數據技術可以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也能影響社會的輿論導向,甚至會操縱政治選舉。數據主權喪失會導致國家安全失控。2022年初,哈薩克斯坦因為天然氣漲價問題出現大規模騷亂,互聯網及其數據控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背后原因之一,是近年哈薩克斯坦追求互聯網發展速度,而忽視數據主權與安全,導致輿論、通信、交通等數?據完全掌握在美國互聯網巨頭手中。
數據不僅影響人們生活,更關乎國家穩定,維護數據主權是大國的共同選擇。近年,美國通過技術和規則優勢掠奪他國數據資源、影響他國數據主權。我國應在推動數據合理流動的基礎上,謹防成為數據殖民地。
第一,美國正在全面利用技術優勢建立數據帝國,試圖成為全球數據大腦,進而控制其他國家的經濟命脈與輿論導向。一方面,美國在“得數據者得天下”的理念下,不遺余力地收集各國數據。另一方面,在跨境數據流動方面,美國通過雙標制實現“美國優先”的目的,即有利于美國時數據應自由流通,不利于美國時數據應有壁壘。美國不斷批評一些國家對數據進行管控,要求數據自由流通,其結果是各國數據通過谷歌、蘋果等互聯網軟硬件巨頭流向美國.。但同時,美國不斷限制本國重要數據出境。
在以美元為基礎成為金融霸主之后,美囪正在成為數據霸主。2016年,臉書在印度推出“免費基本網”遭到抵制后,其董事會成員馬克?安德烈森在推特上聲稱:“幾十年來,反殖民主義對印度人民來說一直是經濟災難。”在這一事件中,美國資本家以免費方式誘導用戶使用網絡后大量收集數據,再利用數據優勢剝削發展中國家的野心彰顯無遺。
第二,面對美國“數據帝國”的威脅,一些國家不斷反制,防止淪為美國的數據殖民地。歐盟國家團結一致,共同抵抗美國的數據霸權。遺憾的是,限于技術及經濟的差異,多數國家都無力抵嬴美國的數據霸權。在“2021年臉書封殺澳大利亞政府”事件中,澳大利亞政府計劃立法要求互聯網公司向新聞媒體支付閱讀及鏈接費用,遭到臉書反對。隨后,臉書屏蔽了澳大利亞部分州機場、衛生當局、緊急服務機構和氣象局的網頁,引發公共服務危機。事實上,面對美國互聯網巨頭強可敵國、富可敵國的形勢,大多數國家已經處于“躺平”狀態,任由美國互聯網巨頭收集數據,它們正在淪為數據殖民地。
第三,面對美國的數據霸權,中國要全力捍衛數據主權,反對數據剝削。一方面,中國有能力捍衛數據主權。雖然在互聯網技術上,我國和美國存在一定差距,但與歐盟相比我國優勢明顯。近年來,我國的算法模型與大數據運用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幫助,冬奧會期間中國也向全球展示了云計算能力。以BBB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初步具備和硅谷巨頭抗衡的能力,而得益于人口紅利和互聯網應用的活躍,我國的數據體量不容小視。顯然,我國不能把好牌打爛,甘當數據資源輸出國。這也是我國不斷加大數據安全保護力度,對數據出境實施嚴格管控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我國應逐漸從戰略防守走向主動出擊,倡導讓各國受益的公平數據理念。數據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打破數據壁壘才能走向全球一家。這需要我國在聯合國框架下倡導數據共享與平等主.義,通過國際條約等方式,在確保各國主權的前提下,讓各國人民能夠享受到大數據技術的紅利,推動資源共享、互通有無,降低生產成本。中國參加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就規定了跨境傳輸數據的規則,限制成員國政府對數字貿易施加各種限制,包括數據本地化(存儲)要求等,在促進跨境貿易的同時保護個K宿息安全,這些制度都體現了中國智慧。
限制數據出境只是我國為了防范美國數據霸權的階段性任務,而推動普惠、互利、平等的全球數據觀,才是大國的責任。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首先要維護好本國的數據安全,只有具備數據主權的國家才有實力推動建立國際數據秩序。同時,我國應與歐盟一起打破美國互聯網巨頭的壟斷,不能讓數據成為美國對其他國家割韭菜的工具,而要把數據變成為全球人民謀幸福的資源。▲(作者是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浙江數字化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環球時報202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