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陽 王春昕/江蘇省鎮江新區社會發展局
2021年11月16日,鎮江新區大田種植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通過省專家組驗收,該項目為江蘇省首個部級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總投資2463萬,項目建設單位為鎮江新區社會發展局,實施單位為江蘇潤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建設地點位于鎮江新區姚橋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面積11000畝。鎮江新區把項目建設作為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在無成功案例可借鑒的情況下,“瞄準三個問題”“立足三個創新”“放大三類效益”,以“三三三”工作法推動項目建成達效。
一是瞄準“建什么”。利用蘇南地區獨一無二的萬畝連片規模化流轉土地優勢,以探索將自然地理信息系統融入到農田管理全過程為出發點,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賦能,探索數字農業技術集成應用解決方案和產業化模式,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信息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全面提高新區農業現代化水平。二是瞄準“怎么建”。項目以水稻數字化種植為核心,在傳統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RSS(遙感系統)3S體系基礎上,充分應用ES(專家系統)、SS(模擬系統)、DSS(決策支持系統)新3S以及ICS(智能控制系統)體系,將水稻種植基地劃分為1299個數字化空間區劃,生成田塊的虛擬鏡像管理單元;通過水稻種植環境和生物體關鍵數據獲取、數據建模、數據挖掘和可視化展示,從天地空一體化感知層、大數據驅動決策層和智能化裝備執行層3個層次構建水稻種植數字化管控工藝體系,實現水稻種植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控,構建大田農業生產的數字孿生。三是瞄準“誰來建”。以潤果公司博士管理團隊為總負責,在全國范圍內經過充分的實地考察、調研,通過公開招標最終選定以中國科學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為技術依托的安徽中科智能感知大數據產業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項目總承建方。同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加大與江蘇省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江蘇大學等涉農領域專家團隊的合作力度,建立并動態更新項目建設專家庫,圍繞信息技術與農事農藝有機融合進行協作攻關,最終把“施工圖”變為“實景圖”。
一是創新管理模式。2018年大田種植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首次引入了建設主體及實施單位的概念,鎮江新區牽頭組織召開各類項目專題推進會10多次,形成專題會議紀要8份,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效。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以潤果公司為建設主導,最大限度賦予企業自主權利,保證數字技術的可集成性和可應用性。二是創新監管方式。在嚴格落實監理制、招投標制的同時,創造性地建立共管賬戶資金監管模式,由潤果公司設立項目專項賬戶,社發局為本賬戶的共同管理人,負責項目資金使用情況監管,根據項目建設進度,在企業自籌資金到位的情況下,申請項目財政資金同比例撥付,既確保了項目中央補助資金支出規范,也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周轉壓力。此外,為規范項目建設,社發局聘請了江蘇紫金山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作為項目全程跟蹤審計單位,聘請了揚州大學智慧農業研究專家團隊為項目建設提供技術審查服務及技術咨詢指導,全過程參與項目建設把關。定期調度項目進展,階段性組織開展項目驗收審查,規范項目流程,嚴把工程質量。三是創新服務理念。為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和建設實效,多次赴浙江省古林鎮、南京市六合區等先進地區參觀學習大田數字農業項目建設經驗,對標找差,揚長避短。聚焦企業“急難愁盼”,協助潤果公司成功續租18822畝土地經營權,成為2021年以來全省產權交易信息服務平臺上單筆成交面積最大的土地流轉項目。近年來,鎮江新區加強對上爭取,做好惠農政策落實,累計為潤果公司發放涉農貸款4000余萬元,爭取上級項目扶持資金3300余萬元,落實惠農政策補貼1500余萬元,提振了企業持續投入、做大做強的信心,為數字農業項目成功落地提供了基本保障。
一是放大經濟效益。通過數字農業項目建設,潤果公司完成了農場生產由傳統管理模式向數字管理模式提升,基本實現水稻耕、種、管、收、儲、加工六大環節的數字化、智能化生產。對照傳統種植,項目區可節約肥料10%,節約用藥5%,土地產出率畝產增加15%,田間工人的勞動強度從原來的50畝/人提高至300畝/人,年均可節本增效超375萬元,為未來“誰來種田,怎樣種田,如何種好田”提供了解決途徑。二是放大品牌效益。結合產前、產中、產后的數字累積,打造了“潤果九渡”數字大米區域公用品牌,數字稻米生產基地整體獲得綠色食品基地認證,實現農產品銷售效益增長近4倍。2020年1月中央電視臺《我愛發明》欄目組專題報導數字農業無人生產現場,同年10月潤果公司被省農業農村廳評定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字農業生產基地入選2021年度全省數字農業農村基地,為數字農產品品牌打造和產業化發展提供了現實案例。三是放大社會效益。以數字農業項目建設為契機,潤果公司聯合新區及周邊規模種植大戶等成立新區稻米產業聯盟,以“托管服務+利益共享”理念為新區及周邊提供糧食收儲、烘干、加工等全程化服務,目前服務輻射面積達到10萬畝,同時在蘇州外延數字基地5000畝,進一步釋放數字紅利。聯手省內外頂尖團隊共建江蘇潤果現代農業產業研究院、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在應用管理系統研發、農業物聯網裝備技術研發等方面開展合作,探索打造“無人農場”,積極打造優質“糧心智造”產業,爭創全省大田作物數字農業示范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