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良發
(安徽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加強思想輿論引導、增進民眾思想共識,是中國共產黨締造百年輝煌的成功經驗,也是新時代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保證。回顧百年黨史,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使億萬民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堅定擁護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思想輿論引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與時代特征和社會發展情勢密切相關。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更迭和發展,網絡業已成為思想信息的集散地、輿情事件的發源地和輿論斗爭的主戰場,網絡輿論引導成為思想輿論引導的主攻方向。做好網絡輿論引導,關乎我國意識形態安全,關乎我黨治國理政的群眾基礎,也關乎新時代強國事業有序推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息流通無國界,網絡空間有硝煙?!盵1](第55頁)鑒于網絡輿論引導的極端重要性,本文著力分析新媒體時代網絡輿論引導的重要價值,研判相關問題并探討提升引導能力的優化路徑,以對于新形勢下做好網上正面宣傳、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培育向上向善網絡文化及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給予有益資鑒。
作為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在思想文化領域的重要體現,網絡輿論引導充分彰顯我國網絡輿論生態的治理水平,是新形勢下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應有之義。整體觀之,有效引導網絡輿論是凈化網絡精神家園的現實需要、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內在要求、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應然之舉,也是順應信息技術變革的必然選擇。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3.0%[2]。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廣大民眾都將或主動或被動地聯到網上。而在互聯網技術助推下,各類網絡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人們開辟出一個全新的生存、學習、工作和交流空間。特別是伴隨互聯網而成長的年輕人,呈現出無人不上網、無時不聯網、無處不用網的特征。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3](第336頁)網絡儼然成為人們交流和獲取信息的重要平臺,也無形中規制著人們的思維方式、求知途徑、價值觀念和思想動向。網絡空間風清氣正、生態良好,將符合人們的美好生活向往,而一旦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無疑會背離人們的需求期待,因為沒有人愿意生活在一個充滿欺騙、虛假、攻擊、暴力、色情的生態環境之中。這就要求宣傳部門必須不斷加強網絡輿論引導,及時化解怨氣怨言、及時廓清模糊認識、及時糾正錯誤看法、及時吸納建設性意見,確保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的同時,也為我黨更好地治國理政提供輿情信息。在此意義上說,加強網絡空間思想輿論引導、培育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是凈化人們網絡精神家園的現實需要。
意識形態安全關乎國運民瘼,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是網絡輿論引導的內在要求。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大國博弈持續加劇,思想文化交鋒漸成常態、意識形態斗爭異常激烈。尤其是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打著所謂民主的幌子推行文化霸權,不斷對社會主義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妄圖遲滯祖國完全統一大業、摧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阻斷中華民族復興進程。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的掩飾下,敵對勢力將意識形態攻勢藏匿于輿論事件中,通過輿情發酵演化產生持久性影響,力圖對國內民眾進行潛移默化的濡染和浸潤,進而威脅我國意識形態安全、瓦解黨執政興國的群眾基礎。特別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西方國家部分媒體和政客罔顧科學,基于意識形態偏見將新冠病毒污名為“中國病毒”,妄圖讓中國為其他國家防疫不力買單。凡此種種表明,西方國家試圖通過意識形態滲透在廣大民眾與中國共產黨之間打入思想的楔子。為有效抵御網絡錯誤言論、應對意識形態危局、筑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必須對網絡輿論特別是其中錯誤的、歪曲的、虛無的思想觀點進行干預和引導,尤其是對歪曲黨的領導、丑化黨和國家形象的觀點言論進行旗幟鮮明的斗爭。為此,宣傳部門要以現實問題為導向、以思想疏導為途徑,用主流思想輿論凈化網絡空間、以黨的方針政策回應網民關切,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和闡釋力,筑牢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和引領力。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要求推動核心技術突破,推進基于自主創新的網絡強國建設。建設社會主義網絡強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的國家戰略,一方面要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開創多主體介入、多技術融合的綜合治網格局;另一方面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加強網絡信息化安全系統機制、平臺、手段建設。然而,無論是提升網絡治理能力還是樹立正確網絡安全觀,都離不開廣大民眾的積極參與,都需要提高廣大民眾的信息素養。而只有強化網絡輿論引導、營造清朗的網絡環境、提高民眾網絡安全意識,才能更好地打擊網絡詐騙行為、維護民眾合法權益,繼而不斷提高廣大民眾的信息素養,切實將網絡強國建設向縱深推進。為此,宣傳部門要把網絡輿論引導作為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用黨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凝聚億萬網民,鞏固黨治國理政的群眾基礎。要注重網絡輿論引導實效,確保網絡輿論政治方向正確、輿論導向正確、價值取向正確。唯其如此,方能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培育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將網絡強國戰略化為新時代壯麗現實。
網絡輿論場域的生成是現代信息技術賦能的結果。信息技術的迭代更新,為廣大民眾網絡文化生活提供技術支撐,將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與互聯網鏈接起來?;ヂ摼W所具有的方便快捷、互動性強、發散性廣的特點既是信息傳播優勢,也帶來潛在的風險隱患。而網絡輿論引導正是順應信息技術變革,使網絡空間充盈正面宣傳、正向輿論、正確聲音的必然選擇。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全面嵌入的情境下,海量龐雜的信息充斥著各大網絡媒體平臺,導致思想輿論環境更加復雜多變。這要求宣傳部門必須因時而變、順勢而為,主動適應思想輿論環境之嬗變,自覺承擔宣傳思想工作之使命,秉持時、效、度的原則有效引導思想輿論,把負面宣傳轉變為正面宣傳、把不利輿論轉化為有利輿論,切實增強主流思想輿論的吸引力和引領力,不斷提升廣大民眾的思想獲得感和政治認同度。并以此為重要基礎,在凝心聚力中筑牢全黨全國人民投身強國事業的共同思想根祗。
隨著人們網絡數字化生存程度越來越高,網絡輿論成了社會輿情的風向標,促使黨和國家更加重視網絡輿論引導問題。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主持召開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兩次主持召開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對加強網上正面宣傳、維護網絡安全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新形勢下有效引導網絡輿論提供科學依據和行動指引。因此,我們必須厘清當前網絡輿論引導主體、受眾對象、方法手段、內容供給、機制保障等方面相關問題,以助力網絡輿論引導高質量推進。
有效引導思想輿論的關鍵在輿論引導人員。輿論引導人員決定了引導目標的確立、引導計劃的制定、引導過程的推進以及引導效果的評價,其能力、素養和責任意識直接影響思想輿論引導實效。而網絡時代的全面來臨,對輿論引導人員的能力和素養提出更高要求,即他們不僅要掌握宣傳思想工作規律、識別受眾需求期待,還要深諳輿情演化態勢、熟稔網絡輿論治理,更要有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當錯誤觀點、負面輿論、極端思想不斷涌現時,輿論引導人員要敢于亮劍、勇于發聲,從良莠不齊的海量信息中溯尋其生成邏輯、揭橥其政治意圖、探察其價值指向,繼而用科學理論、客觀事實、權威數據加以干預和引導,增強思想輿論引導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如今年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竄臺得逞讓不少國人感到失望,這時就需要資深理論專家及時發聲,通過思想疏解幫助廣大民眾明晰是非曲直以及增強對黨中央應對策略的充分理解和堅定支持。然而,現實生活中眾多能夠引導輿論的有識之士僅從網絡平臺獲取和交流信息,對眾聲喧嘩的網絡輿論卻三緘其口。當網絡輿情沸騰時,有的輿論引導人員卻當起“吃瓜群眾”。這無疑表明,有些輿論引導人員對網絡輿論引導的興致不高,缺乏沖鋒陷陣的自覺意識和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為此,要加強教育引領并出臺激勵政策,喚醒廣大網民的主體性意識,讓“沉默的大多數”變成網絡輿論引導的有生力量。
米歇爾·??抡J為,話語是一種權力,“人通過話語賦予自己權力”[4](第21頁)。推進網絡輿論引導工作要重視話語表達,通過適宜的話語表達將輿論引導人員的看法觀點呈現出來,充分彰顯主流思想輿論的話語統攝力。這充分說明,思想輿論引導話語作用的大小與適宜度密不可分,契合受眾對象的話語表達無疑能及時化解輿情、引領社會輿論、回應網民關切。如果引導話語與網絡話語無縫銜接,互嵌互融毫無違和感,那么就能夠發揮思想輿論引導的作用。近年來宣傳部門高度重視宣傳話語創新,有力提升了輿論引導話語的親和力和實效性。但目前看來,主流思想輿論話語仍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理論性,而大眾化和平民化話語供給嚴重不足。久而久之,勢必導致話語表達供需錯位,造成網絡輿論引導的“話語隔閡”。政策性話語固然能夠將黨中央精神和主流思想擴展到網絡輿論場域中,卻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受眾對象的話語需求特點。今后要把話語轉化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抓牢抓實,根據時代特征和網民需要推動政策性話語向大眾化話語轉化,不斷增強引導話語的時代感和吸引力。
受眾對象作為網絡輿論的接受性主體,在網絡輿論引導過程中具有不可輕忽的作用,其對主流思想輿論的認知和接受程度是輿論引導成效的重要標識。為此,要重視對受眾對象思想動向和價值取向的精準識別,使輿論引導人員能夠有的放矢、精準施策,確保思想輿論引導從嚴、從實、從細,全方位高質量推進。然而,通過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調查報告分析發現,當前上網人群構成日趨復雜,致使輿論引導對象思想動態識別變得相當困難,其中“年齡小”“學歷低”傾向表現的尤為突出。從年齡結構來看,未成年人“觸網”低齡化明顯。最新統計報告顯示:10歲以下網民占比達4.3%[2]。而從學歷層次來看,當前10億多網絡大軍中受過高等教育的網民占比較低,僅有19.5%受過大專及以上教育[2]。網民“年齡小”“學歷低”現象的弊端顯而易見,比如難以辨析輿論的是非對錯、無法厘清事件的來龍去脈、輿論沸點時易于產生從眾心態等。如果不能及時加以正確的思想輿論引導,極可能在錯誤的、片面的思潮浸潤和濡染下導致三觀不正、走向人生歧途??傊?,數智化時代輿論引導對象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給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有序推進帶來不小的挑戰。
做好網絡輿論引導工作,不僅要對片面觀點、錯誤言論進行有理有據地批駁,還要主動設置議題加以有序有效地引導。唯其如此,才能在以理服人的過程中幫助人們澄清既往模糊認識、了解輿情來龍去脈、把握事件主流本質。這決定了輿論引導人員要把議題設置作為重點來抓,不斷提高主流思想輿論內容供給的質效性和契合度。如果主流思想輿論議題設置不當,無法引起廣大網民的關注,點擊率低、流量流失,主流思想輿論就會不斷邊緣化,處于“失聲”“失語”“失勢”狀態,思想輿論引導也就無從談起。這充分表明,內容質量決定主流思想輿論的感召力,高質量內容供給對營造和諧融洽的網絡輿論氛圍意義重大。然而,當前有的主流思想輿論議題點擊率不高、話語輻射面不廣、輿論引領力不強,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恐怕與議題設置時代感和吸引力不強密切相關。這要求輿論引導人員必須提升自身能力,運用新技術新方法從輿論事件中提取網民最為關切的輿情信息,基于網民的利益關切和思想困惑來凝練和創設議題,切實增強思想輿論引導議題供給的針對性,不斷提升主流思想輿論的感召力,引導廣大網民正確認識當代中國、理性看待外部世界。
網絡輿論引導是一項動態的、復雜的網絡輿情干預和治理工程,需要相應的體制機制以保障其高質量推進下去。尤其是在網絡新媒體不斷發展的當下,任何一個具有獨特標識的個體熱點都可能被鼓噪為公共事件[5],極易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群體在輿情的喧囂下失去對事件表象背后本質的思考和審視。如果不能從制度層面加以約束、管控和引導,那么網絡輿論場域就可能成為“法外之地”,進而使虛假、歪曲的信息和消極、錯誤的言論泛濫成災。然而,當前網絡輿論引導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撐,不能有效保障輿論引導人員依法依規推進各項工作。特別是在網絡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網絡輿論引導問題更多,但與此相對應的主體責任監督檢查機制、信息內容審核把關機制、輿情收集反饋機制等還不夠完善,不能充分發揮制度的引領、支撐和威懾作用。因此,只有構建和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才能更好地“組織力量對錯誤思想觀點進行批駁”[1](第52頁)。這要求宣傳部門必須基于制度剛性加強頂層設計,把建章立制作為重要著力點做足做實,完善運用體制機制確保網絡輿論引導有序有效推進。
鑒于對當前網絡輿論引導相關問題的研判,宣傳部門要不斷加強陣地建設,在精準識別網絡思想輿情動態的基礎上,從強化輿論引導人員責任擔當、把握網絡輿論引導規律、增強輿論引導議題設置能力、完善思想輿論引導機制等方面下功夫,切實優化網絡輿論引導模式和路徑,使主流思想輿論充盈億萬網民的精神家園,進而豐富廣大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精準識別網絡思想輿情動態是有效引導網絡輿論的前提基礎。近年來,思想文化領域許多新問題新情況通常因網而生,也因網而增,使網絡輿情動態識別變得至關重要。為提高網絡輿論引導實效性,亟待精準繪制出包括受眾對象需求度與期望值在內的網絡空間“輿情畫像”。然而在小數據時代,宣傳部門對網絡輿情動態的掌控大都借助樣本數據分析和經驗直覺研判。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全面介入和充分應用,為精準把握網絡思想輿情動態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一方面,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構建網絡思想輿情監控系統。大數據在數據信息收集處理上的強大優勢,能夠動態捕捉網絡謠言、雜音噪音和負面輿論,并借助關聯性分析及時“找出誰在造謠,有什么企圖,背后有沒有敵對勢力”[5]等。網絡思想輿情監控系統的構建和運行,為宣傳部門及時了解網絡輿論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基于大數據等技術研判網絡思想輿情動態趨勢。立足于凈化網絡空間、維護網絡安全的網絡強國建設戰略需要,輿論引導人員要密切關注網絡思想輿情信息,精準研判廣大網民思想動態及未來可能趨向。借助大數據對海量數據的分析剖判,能夠條分縷析出數據信息背后的規律和特征,推動輿情研判不斷向縱深發展,為網絡輿論的精準引導提供無限可能。
輿論引導人員在網絡輿論引導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宣傳部門要著力將輿論引導人員的智慧和潛能充分挖掘,使其在網絡輿論引導中發揮關鍵性作用,主要表現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在多變中把方向等[6]。一要借助外力,教育引領以強化輿論引導人員的擔當精神。主管部門要主動出擊、精心謀劃,借助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教育培訓,幫助輿論引導人員充分認識并深刻理解網絡輿論引導的極端重要性?;谙到y的教育培訓,使輿論引導人員徹底弄明白“為何引導”“何以引導”“如何引導”等一系列核心問題。而隨著新時代網絡強國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要求輿論引導人員把網絡輿論引導作為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二要激發內力,通過自主學習以增強輿論引導人員的自覺意識。除了借助外力還要激發內力,不斷增強輿論引導人員從事網絡輿論引導的自覺自省意識。為此,宣傳部門要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通過政策措施來激發輿論引導人員投身網絡輿論引導的內生動力,使其本著對國家負責、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把凈化網絡空間生態、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作為自己的畢生志業,對網絡輿論進行全時全程全方位引導??傊?,要內外力協同強化輿論引導人員責任擔當,在網絡輿情瞬息萬變的數字化時代,切實用黨的創新理論凝聚人心、用核心價值觀滋養人心、用優秀文化產品振奮人心。
面對洶涌如潮且復雜多變的網絡輿論,輿論引導人員不僅要敢于引導,而且要善于疏導。這里所說的“善于疏導”,主要指輿論引導人員不能恣意為之,更不能盲動蠻干,而要按照網絡輿論引導規律有序推進。首先,把握宣傳思想工作規律。網絡輿論引導作為思想輿論引導新形態,要嚴格遵循宣傳思想工作規律。對于網絡輿論場域中出現的片面信息、錯誤觀點以及負面輿論,不能簡單運用行政命令和法律手段化解,而要“用真理揭露謊言,讓科學戰勝謬誤”[5],突顯科學理論的強大生命力和持久引領力。其次,把握受眾利益訴求規律。從發生學角度來看,網絡輿情的出現并發展成公眾事件,很大程度上源于現實世界中某一或某些受眾利益受損。這要求輿論引導人員必須窺探出輿情掩蓋下的現實矛盾和民生問題,精準把握并實時回應受眾的利益關切和核心訴求,盡可能把輿情沖擊與影響消解于最小范圍內。再者,把握網絡輿情演化規律。通常說來,輿情演化主要包括“生成期”“擴散期”“高潮期”“消退期”等發展階段。宣傳部門要把握網絡輿情演化規律,靶向精準、綿綿用力,不斷擴大主流思想輿論影響力版圖。實事上,也只有“網上正面聲音強大了”,才能夠“減少負面輿論的影響”[1](第49頁)??傊浾撘龑藛T要把握網絡輿論引導規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蕩滌網絡空間“污泥濁水”,使網絡輿論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
現代傳播學研究表明,議題具有鮮明的現實指向性和價值引領性,直接影響著受眾對象的思想動向、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向[7]。扎實推進網絡輿論引導工作,必須把輿論引導議題設置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要求宣傳部門必須注重輿論引導人員議題設置能力的培養,切實提升輿論引導議題設置的質量和水平。一方面,注重議題導向性。推進網絡輿論引導工作,要用官方主流媒體和網上正面力量牢固占領輿論陣地。這決定了議題設置必須導向正確,緊跟時代脈搏、正視現實需要、回應網民呼喚,用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議題凈化網絡輿論空間,引導廣大網民向上向善。另一方面,增強議題吸引力。吸引是網絡輿論引導產生的必要前提。在信息爆炸的網絡數字化時代,注意力是最為緊缺的資源。無法引起廣大網民關注的思想議題,就會被瞬息萬變的信息洪流所淹沒。這要求輿論引導人員必須解決“本領恐慌”問題,成為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推進網絡輿論引導的行家里手。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搞清楚廣大網民到底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期盼什么,并根據智能算法推薦設置有針對性的議題以增強社會關注度和民眾吸引力。需要指出的是,增強議題吸引力歸根到底是為了提升輿論引導實際效果,但不能為引發網民關注而刻意迎合,否則會喪失正確政治導向和價值取向而與既定目標相距甚遠。
馬克思指出:“語言是思想的直接實現?!盵8](第525頁)在眾聲喧嘩的網絡空間中,牢牢掌握住思想輿論話語權就顯得尤為重要。唯其如此,才能用黨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占據和引領輿論場域。這要求輿論引導人員重視話語方式創新,不斷提升引導話語有效性。然而話語方式創新并非易事,既要與時代同步又要與受眾契合。一方面,彰顯引導話語時代化。網絡輿論引導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其話語表達充分彰顯出時代性以增強感染力,進而更好地發揮引導網絡輿論作用。為此,輿論引導人員要對黨的創新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主流思想輿論進行話語轉化,用富含時代感的話語引導網絡輿論。另一方面,立足引導話語網絡化。網絡化表達是網絡輿論的鮮明特征,要用網絡化話語增強輿論引導親和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拉家常、接地氣的網絡話語能夠拉近輿論引導人員與受眾的距離。那么在網絡輿論引導過程中,輿論引導人員就不能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而要經常上上網、潛潛水、發發聲、聊聊天,熟諳和掌握網絡話語表達風格,用廣大網民熟知的網言網語來開展引導工作。
建章立制是網絡輿論引導有序有效推進的重要保障,基于制度的剛性約束有助于將網絡輿論引導推向縱深。為此,要從引導主體、內容、效果反饋、評價激勵等方面構建體制機制,發揮制度的導向和規范作用。首先,構建和完善主體責任監督檢查機制。輿論引導人員作為第一責任人,應把凈化網絡輿論空間、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作為第一要務。宣傳部門要構建和完善主體責任監督檢查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對輿論引導人員的行為進行規范和審查,要求輿論引導人員守土有責,更要守土盡責。其次,構建和完善信息內容審核把關機制。構建和完善審核把關機制,以制度傳導壓力的方式對網絡信息發布者和輿論引導人員的信息內容進行審核把關,引導其為廣大網民提供更多內容真實、觀點鮮明、數據正確的輿論信息,并以此牢牢掌握輿論場域的主動權和主導權。其三,構建和完善輿情信息收集反饋機制。暢通網民訴求表達渠道,收集網絡輿情信息,并予以必要的反饋是進一步做好網絡輿論引導的應有之義。構建和完善輿情收集反饋機制,旨在從海量龐雜的數據信息中研判輿情態勢及其可能走向,為網絡輿情管控和引導提供科學依據。最后,構建和完善輿論引導評價激勵機制。網絡輿論引導能否產生效益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作用,需要通過引導效果評價才能知曉。宣傳部門要加強督導評估,構建有針對性的動態化評價體系,并把評價結果與利益激勵有機關聯。基于激勵措施讓輿論引導人員和廣大網民不僅敢于發聲而且主動出擊,著力構建“全員參與”的輿論引導格局,共同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有序、和諧清朗的網絡空間生態環境。
作為人類社會迄今最為成功的技術發明,互聯網的首要功能是傳播,其核心功能也是傳播[9]。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助推下,網絡輿論場域業已成為我黨治國理政的新平臺,成為密切黨群關系的新途徑,成為民眾表達訴求的新渠道。目前網絡輿論場主流當然是好的,但雜音噪音和負面輿論亦存身其間,使得網絡空間情況仍復雜嚴峻。鑒于“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基本不看主流媒體,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1](第51頁)這個現實,習近平總書記告誡黨政干部“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9](第183頁)。管好用好互聯網技術,是新形勢下有效撐控思想輿論陣地、引導網絡輿論的關鍵,必須常抓不懈、緊抓不放,必須持之以恒全面推進。為此,要堅持和鞏固黨對網信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強化網上正面宣傳,用主流思想輿論引領網絡文化建設。要發揮輿論引導人員的主體作用,幫助廣大網民增強抵御網絡謠言、明辨是非曲直的能力,共同守護好網絡精神家園,使網絡真正成為激濁揚清、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