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欣
(林口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林口 157699)
方正銀鯽Carassiusauratusgibelio(Fang zheng Caucian carp),與普通鯽統稱為鯽魚、鯽瓜子(東北)等。方正銀鯽原產地為黑龍江省方正縣雙鳳水庫,該魚在分類上屬該魚在分類上屬于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rinidae),鯉亞科(CyrirdTiae),鯽屬(Carassius),鯽種(Carassiusauratus),銀鯽亞種(Carassiusauratus)[1]。原產于黑龍江省方正縣雙鳳水庫的名優鯽魚品種。為保存方正銀鯽原種,1991年12月經全國水產原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批準在黑龍江省方正縣雙鳳水庫,建立國家級方正銀鯽原種場。1997年全國水產原良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原種。方正銀鯽染色體為三倍體,在天然水域進行雌核發育,具有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等優點[2]。方正銀鯽養殖歷史較早,20世紀70年代末即開始養殖,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養殖歷史。近些年養殖規模日益擴大。2011年~2017年,方正銀鯽被遴選為黑龍江省水產主導品種,在全省大面積推廣。方正銀鯽魚肉中富含蛋白質及10種必需氨基酸。因此肉味鮮美,是淡水商品魚類中的上品。目前,黑龍江省林口縣水產養殖品種主要以鯉為主,養殖效益較低,急需調整水產養殖品種結構。為探討方正銀鯽在黑龍江省林口縣養殖的可行性,2019年在林口縣奎山鎮吉慶村開展了北方高寒地區方正銀鯽池塘養殖試驗,現將有關試驗情況報告如下。
選擇林口縣奎山鎮吉慶村池塘作為試驗池,養殖池塘面積為4.7畝,池深2.7m。池塘有良好的水源和水質,注排水方便;池形整齊,堤壩較高、較寬,池底平坦,不滲水,洪水不淹,便于操作。配備1臺3kW葉輪式增氧機。
魚種放養前7d,池塘進行徹底清塘消毒,方法采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為100kg/畝,生石灰用水化成漿后全池均勻潑灑,以起到殺死病原體并疏松底質的作用。
每畝施有機肥100kg左右,均勻灑在池底。入池前3d~5d注水水深0.5m~1.0m。淺注便于提高水溫,培育方正鯽的天然餌料。
5月27日投放魚種。方正銀鯽占總量的60%,平均規格100g/尾,放養密度為37.2kg/畝,總重量175kg。鰱占總量的20%,平均規格120g/尾,放養密度為12kg/畝,總重量56kg。鳙占總量的20%,平均規格135g/尾,放養密度為12.5kg/畝,總重量59kg。魚種入池前用濃度3%的食鹽水浸洗魚體,時間為10mins~20mins[3]。
飼料采用自制配合飼料。飼料配方為:豆粕50%、麥麩40%、魚粉10%。飼料粒徑2.0mm~2.5mm。在試驗池塘堤壩上搭一個投料臺,在池塘水面上方,長度1.5m左右。根據魚體大小、水溫、溶解氧、魚吃食情況等,掌握好每天投喂量和投喂次數。投喂飼料過多,造成過食,過食是造成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且過剩的飼料因腐敗使水質惡化,反過來又影響魚的正常攝食與成長。6月份,投喂2次/d~3次/d;7月~8月份,投喂3次/d~4次/d;9月份,投喂2次/d~3次/d。每次投喂時間為30min左右,以大部分魚吃飽游走為止。
魚種入池后,5d~7d加注一次新水,每次20cm~30cm,至7月份達到1.5m~2.0m。以后勤補水,保持這一深度。進入夏季堅持每天開增氧機1hrs~2hrs,使用微生物制劑和水體藻類過多時,增加開機時間。7月~8月份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每15d潑灑一次。
每隔1個月進行一次池塘消毒,預防魚病。定期拉網檢查,發現魚病,及時治療。整個生產過程沒有發生魚病。
9月25日捕撈出池,共養殖121d,收獲魚1545kg,平均畝產328.7kg。方正銀鯽成活率97%,出池規格450g/尾,出池量162.6kg/畝,總重量764kg。鰱成活率96%,出池規格816g/尾,出池量81kg/畝,總重量381kg。鳙成活率96%,出池規格910g/尾,出池量85.1kg/畝,總重量400kg。
2.2.1 銷售情況
方正銀鯽銷售總額為12224元(按16元/kg計算);鰱銷售總額為2667元(按6元/kg計算);鳙銷售總額為3600元(按9元/kg計算);總計收入18491元,平均畝收入3934元。
2.2.2 成本核算
飼料總計花費3200元,養殖期共投喂飼料800kg,飼料系數1.36。魚種總計花費2128元。其中方正銀鯽購買價格為10元/kg,總計1750元;鰱購買價格為4元/kg,總計224元。鳙購買價格為6元/kg,總計354元。人工花費1000元。藥品及其他費用共600元。成本總計7128元,畝成本1516.6元。
2.2.3 利潤
總利潤11363元,畝利潤2417.7元。
該試驗畝產魚328.7kg,畝利潤2417.7元,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其效益遠高于本地馴化養殖鯉,表明引進方正銀鯽代替鯉魚養殖是可行的。由于此品種是第一次在黑龍江省林口縣進行試驗養殖,放養密度較低,但是養殖效果較好。養殖過程中,方正銀鯽容易馴化,吃食情況較好,加上科學投喂、正確使用增氧機和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劑調水,整個飼養過程沒有發生魚病,確保了水產品質量的安全。本試驗表明方正銀鯽是值得推廣的名優鯽魚品種。但經濟效益和北方高寒地區部分市縣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2015年,黑龍江省尚志市尚志鎮紅光村馴化養殖方正銀鯽,畝產量2020kg,畝效益 13950.7元[4]。2016年,勃利縣九龍魚種場開展了方正銀鯽池塘主養試驗,畝產量568.3kg,畝利潤2981.1元[5]。2008年,黑龍江省尚志市養殖方正銀鯽,畝產量1015.75kg,畝效益5479元[6]。今后林口縣將會試驗高密度放養大規格方正銀鯽魚種,強化投飼,經濟效益將會更可觀,可實現高產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