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開啟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新時代黨的新聞工作者大有可為。
當今,網絡空間特別是移動新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也是我們黨凝聚共識的新空間,傳播黨的聲音的主陣地。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重要部署,新媒體人責無旁貸、任務艱巨。我們要努力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媒體場景”中,自信自強、守正創新,以提升輿論引導能力的新成效、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的新成果,在新時代奮力展現主力軍的新作為。
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核心要義,就是要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團結各種力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打造強大的政治向心力,筑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的思想引領力、精神感召力、實踐指導力。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讓全體人民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一心一意去堅守,一言一行去踐行,以實際行動忠誠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實踐。理論宣傳必須著眼于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長城新媒體集團堅持把宣傳好、闡釋好黨的創新理論作為迎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報道的重中之重,結合河北改革發展實際,發揮融媒特色,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9次考察河北,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成為推動河北發展最根本的政治引領、最強大的思想武器、最重要的行動指南。在迎接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中,長城新媒體記者沿著總書記的河北足跡,進門入戶走訪,重溫暖心話語,聚焦身邊變化,推出“總書記到我家嘮家常”系列融媒報道,以百姓平實講述為主,通過生動鮮活的小切口引發廣泛情感共鳴,報道入選中國記協迎接黨的二十大融創精品展播,并被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官微首期推介。“原點的故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思享會,將理論宣講與現場訪談相結合,邀請專家學者走進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的發源地、實踐地,與當地干部群眾共同挖掘身邊巨變的“政治密碼”。黨的二十大閉幕后,學習強國河北學習平臺立足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推出“學習一得錄”“強國來電”等理論微宣講,邀請有經驗的領導和專家為基層干部群眾解讀;冀云·融媒體平臺聯動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推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河北場景”“‘國之大者’在河北”等專題報道,反映河北各地把黨的二十大精神細化、實化到具體工作中,以新狀態、新思路、新舉措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火熱實踐。


優質的內容作品是輿論場上的“硬通貨”,是引導輿論、凝聚共識的“硬道理”。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要深入人心,必須創新思路、手段,追求宣傳規律與新聞傳播規律的統一,善于化大為小、化整為零、化硬為軟,更多地通過故事、人物、現場等來表達重大主題。
2022年10月16日,在黨的二十大開幕當天,長城新媒體集團聯合省廣播電視臺,推出了交互式短視頻日播新聞欄目“百姓看聯播”。欄目以受眾需求為準則,突出“百姓視角、群眾語言、網感表達”,用“豎屏短視頻+聚合應用程序”方式,對每天的央視《新聞聯播》和《河北新聞聯播》進行網絡化通俗化解構,于次日早晨推出,在微信朋友圈、商業短視頻平臺等傳播。
“百姓看聯播”努力讓時政報道變得讓百姓想看、愛看、必看,是時政報道在移動端上的新入口,欄目推出后即產生良好社會反響。截至目前,全網總瀏覽量突破1.2億,總點贊量超140萬。以“百姓看聯播”為抓手推動新聞戰線轉作風、改文風,推動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河北主流媒體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擴大主流輿論圈層的有效探索。
青年是互聯網的“原住民”,是互聯網運用最為活躍最為純熟的群體,是網絡文明最重要的參與者、建設者。在黨的二十大報道中,長城新媒體努力用年輕的視角、年輕的理念、年輕的心態、年輕的手段,在增強重大主題報道的網感動感、增強與年輕受眾群體的共情共鳴、豐富傳播的技術含量和表達方式等方面下功夫。《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一點通”》引入AI技術智能導讀報告和相關重要學習輔導,實現了關鍵詞搜索、語音查詢等功能,成為一本可翻可看可查的濃縮電子書和掌中寶;《XR視頻|“奮斗的中國”圖景志》利用虛擬空間和裸眼3D技術,通過XR智能眼鏡,呈現人在畫中游、畫與人實時交互的XR擴展新體驗。《動漫|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綜合運用百姓喜聞樂見的動漫視頻形式,可視化解讀中國式現代化,在“學習強國”總平臺推出僅一天閱讀量就達到600余萬次。
以腳力開闊眼力、以眼力豐富腦力、以腦力增強筆力,是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新聞作品的生產閉環,也是做好黨的二十大宣傳的真功夫、硬要求。長城新媒體以融媒專欄“一線記者講故事”為抓手,鼓勵記者深入一線發現小切口、講好小故事。“歸來·久別重逢的生態之美”大型融媒體報道,以生態環境改善和珍稀生物回歸為主線,以《塞罕鹿鳴》《清淀鴨歸》《駝梁豹影》《請“櫟”回家》《草原新生》等報道記錄生態文明建設的奇跡,展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燕趙大地鋪展的生態美景,畫面精美、生動可感。
建設自主可控的新型傳播平臺是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在這個過程中,主流媒體要全面建立與社會的連接,構建“新聞+政務服務商務”新型傳播生態。
探索“媒體型平臺”向“平臺型媒體”轉變,以整合促進融合。集團通過建設運營“學習強國”河北學習平臺和冀云·融媒體平臺,順勢而為加速“平臺型媒體”建設的步伐,不斷增強平臺聚合能力,豐富政務、民生信息和服務,探索建設新型網絡傳播平臺、綜合服務平臺和區域信息樞紐。冀云·融媒體平臺作為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指揮調度中心和公共平臺,具備支撐200家以上單位接入能力,目前已為168個市級和縣級融媒體中心全部開通入駐賬號,實現了全省全覆蓋;為147個縣級融媒體中心全部開發了本地客戶端。目前,冀云客戶端已成為省域內用戶最多的客戶端,成為河北移動傳播的主平臺。
從“做新聞”拓展到“做政務”“做服務”,用服務凝聚人心。主流媒體是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重要工具,除了做好宣傳工作外,要聚合起更多的政務、服務資源,積極拓展政務、服務功能,助力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冀云·融媒體平臺作為縣級融媒體中心的省級總平臺,在融媒生產、客戶端建設、大數據分析、一體化宣傳指揮調度、公共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構建起“新聞+政務服務商務”完整的融媒體內容生產和傳播應用體系。目前,冀云客戶端已上線104類服務,超過300項便民服務功能,自主開發上線河北省疫情防控社會服務平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線上平臺、省直機關黨建平臺等,豐富了平臺的政務服務功能,有效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其中,“問政河北”是河北省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總平臺。現已入駐各級理政單位4000多家,每月處理群眾訴求1000多條,答復率超過90%。
從“技術驅動”到“技術引領”,為融合創新賦能。媒體融合是一次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的變革,在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中,“先進技術”是重要支撐。重大報道有新技術加持已是媒體融合的常態。在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中,長城新媒體堅持技術賦能優質內容生產,注重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生產方式、運用前沿技術創新媒體表現形式,通過在融媒體產品中應用5G、大數據、XR等新技術,設計搭建多元化、多形態、多層次的內容場景,讓新媒體內容生產插上“技術的翅膀”。依托獲得“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的冀云·融媒體平臺,實現冀云客戶端總端與各市縣冀云客戶端分端的互聯互通、共融共享,重要稿件一鍵推送,推動全省宣傳工作“一網聯通”。冀云平臺還充分發揮省級指揮調度中心優勢,多次助力實現全省性重大活動統一部署、統一指揮。在黨的二十大會間報道中,為省直主流媒體搭建會間“中央廚房”,實現各新聞單位素材共享,記者全員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