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幸
贛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作為病因仍未徹底明確的嚴重精神疾病,存在病情嚴重、反復發作概率高及臨床治療難度大等特點。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的發生與心理社會因素、遺傳因素和生物學因素相關,患者病情發作時伴極強沖動表現和破壞能力[1]。臨床針對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患者多采用心境穩定劑和抗驚厥、抗抑郁等藥物治療,能改善癥狀表現,延緩疾病進展。碳酸鋰是臨床防治雙相情感障性精神障礙、抑郁癥的常用藥物,能以鋰離子形式釋放藥物,對神經末梢處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的產生進行抑制,使神經細胞對突觸間隙內分布的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增加,進而減少去甲腎上腺素表達,加速5-羥色胺合成與釋放,穩定患者情緒[2]。丙戊酸鈉作為廣譜抗癲癇治療藥物,能對神經元的興奮性實施有效調控,抑制病情發作,患者口服后胃腸吸收快速且完全,生物利用度高,在雙相情感障礙等治療中效果確切[3]。鑒于此,本研究就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聯合應用丙戊酸鈉與碳酸鋰聯合治療的療效進行分析,探討其對患者躁狂癥狀及認知功能的影響。
選擇2020 年12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間贛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患者80 例作為臨床觀察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n=40)、研究組(n=40)。本研究獲得贛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對照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齡(41.14±9.36)歲,年齡區間為22~65 歲;病程(3.57±0.95)個月,病程范圍為1~7 個月;體重指數(23.35±1.77)kg/m2,體重指數范圍19.2~27.6 kg/m2;文化程度:27 例高中及以下,13 例大專及以上。研究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齡(39.52±4.29)歲,年齡區間為23~64歲;病程(3.38±0.27)個月,病程范圍為1~6 個月;體重指數(23.41±1.72)kg/m2,體重指數范圍是18.9~27.8 kg/m2;文化程度:28 例高中及以下,12例大專及以上。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對比性。
(1)納入標準:入選患者均符合第三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4]內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相關評判標準;全部是首次急性發作;BRMS 評分超過22 分;研究前15 天內未接受規范化藥物干預;機體能耐受藥物治療;研究期間無病例脫落;無由于疾病診斷變化、治療效果不佳或藥物不能耐受的病例出現;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存有嚴重軀體疾病肝腎功能異常;妊娠期或是哺乳期婦女;存有系統化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史;存有酒精依賴或是藥物濫用史;既往存在藥物過敏史,或對碳酸鋰、丙戊酸鈉難以耐受。
對照組于餐后指導患者服用碳酸鋰片(北京萬輝雙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1021410,規格:0.25 g)治療,初始服用劑量是0.5 g/d,并按照患者病情變化于2 周內將服用劑量增加到0.75~1.5 g/d,分成2~3 次服用,若用藥治療期間產生胃腸道不適、震顫或是頭暈等不良反應,可適當減少服用劑量。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加服丙戊酸鈉緩釋片(信東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證號HC20191001/HC20181023,規格:0.5 g),起始服用劑量是0.5 g/d,并在2 周內將服用劑量增加至1.0~1.5 g/d,分成2次服用。兩組均持續用藥治療4 周,并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血液內碳酸鋰濃度進行密切監測,避免鋰中毒;同時,治療期間對于合并睡眠障礙者,可短期給予患者睡眠改善藥物治療,以強化患者睡眠質量。
(1)臨床療效。顯效:治療4 周后患者精神癥狀較治療前改善明顯,BRMS 評分降低>75.0%;好轉:治療4 周后患者的精神癥狀較治療前有所改善,BRMS 評分降低50.0%~75.0%;有效:治療4周后患者的精神癥狀較治療前有所緩解,BRMS 評分降低25.0%~49.0%;無效:治療4 周后患者的精神癥狀較治療前無改變甚至加重,BRMS 評分降低<25.0%。顯效及好轉、有效均視為臨床有效。(2)躁狂程度。于治療前和治療4 周后通過BRMS 量表[5]判定,涉及情緒、動作、妄想、言語等13 個條目,每個條目計分0~4 分,總評分范圍是0~52 分,評分越低代表患者的躁狂癥狀改善越好。(3)認知功能。于治療前和治療4 周后分別采用神經行為認知狀態測試(NCSE)[6]、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7]評價,NCSE 共包含10 個項目,滿分82 分,分數與患者的認知功能呈正相關;MMSE 包括定向力、語言能力等5 個領域,滿分30 分,得分越高提示認知功能恢復越好。(4)不良反應。包括便秘、惡心嘔吐、頭暈/頭痛、食欲減退及嗜睡等。
經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實施數據分析,計量數據用描述,行t檢驗;計數數據用例(%)描述,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兩種治療前BRMS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對比,治療4 周后兩組BRMS 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躁狂癥狀BRMS評分對比() 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躁狂癥狀BRMS評分對比() 分
兩種治療前NCSE 評分、MMSE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對比,治療4 周后兩組NCSE 評分、MMSE 評分均增高,且研究組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對比() 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對比()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aP<0.05。
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例(%)]
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為高發性精神類病癥,可發生于任意年齡,多見于青中年群體,病情較為復雜。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主要表現為焦慮暴怒、食欲不振、異常興奮等,且患者常難以控制行為,少數患者可出現自我傷害或是傷害他人、反社會傾向,增加家庭與社會負擔。黃惠紅、陳結南[8]研究指出,眾多雙相情感障礙伴躁狂發作患者發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注意力減弱與執行能力降低、記憶力衰退或是喪失等認知功能障礙,可對學習、工作與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危害。臨床針對雙相情感障礙伴躁狂發作的具體病因仍未徹底明晰,多認為中樞5-羥色胺、多巴胺功能紊亂參與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病理過程,臨床常以抗精神病藥物、心境穩定劑與抗抑郁藥物等相關藥物單藥或是聯合治療,以改善5-羥色胺、多巴胺水平,控制疾病[9]。
碳酸鋰為臨床治療精神憂郁的首選藥物,屬于心境穩定劑,可將神經去甲腎上腺素的產生與釋放過程阻斷,強化機體部分再攝取能力,使5-羥色胺的合成和釋放增加,對細胞生物電活動實施有效調節,防止患者出現攻擊行為,達到穩定心境效果[10]。碳酸鋰還可通過對血清素、血鈣水平進行調節,達到穩定躁狂患者情緒等作用。既往臨床研究指出[11],給予患者碳酸鋰片治療的起效時間相對較長,治療窗較為狹窄,且治療過程中易引起胃腸道不適、便秘、神經系統不良反應,重者鋰鹽中毒,臨床廣泛推廣受限。丙戊酸鈉作為情緒穩定劑,可使抑制性神經體質γ-氨基丁酸相關降解減少,并使其合成增加,提高機體內γ-氨基丁酸表達,對神經元異常興奮實施抑制,保護神經,阻斷細胞凋亡,促進雙相障礙患者的腦部病理改變發生逆轉,從而改善臨床表現,臨床治療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較高[12]。本研究給予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患者丙戊酸鈉與碳酸鋰聯合治療的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與治療前對比,治療4 周后兩組BRMS 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較對照組更低;與治療前對比,治療4 周后兩組NCSE 評分、MMSE 評分均增高,且研究組較對照組更高。提示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患者聯合應用丙戊酸鈉與碳酸鋰治療的效果確切,能及時控制精神癥狀,減輕患者躁狂程度,改善認知功能。聯合應用丙戊酸鈉、碳酸鋰可互相補充,通過不同作用機制協同發揮抗精神病效果,從而更好地改善精神癥狀及躁狂癥狀,增強病情控制效果,有利于認知功能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相當,提示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應用丙戊酸鈉與碳酸鋰聯合治療安全可靠,具有臨床推廣價值。但本研究存有納入病例數較少、臨床觀察時間較短等不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研究結果的可信度。后期應擴增樣本量開展多中心研究,延長隨訪觀察時間,以進一步證實該治療方案的臨床應用價值,旨在為改善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患者提供更為可靠的參考。
綜上所述,雙相情感障礙躁狂發作應用丙戊酸鈉與碳酸鋰聯合治療的療效確切,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精神癥狀及躁狂癥狀,促進認知功能恢復,且不良反應少,安全可靠,可于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