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正高,高 強*,匡其羽,易 凱,朱 淼,王緒英,李樹江
(1.貴州省煙草公司六盤水市公司,貴州六盤水 553000;2.六盤水師范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貴州六盤水 553004)
平菇為側耳科側耳屬木腐菌類,其菌絲發達粗壯,抗逆性強,栽培方式廣泛(生料、半熟料、熟料及發酵料均可栽培),是目前世界上栽培規模最大的食用菌之一,也是我國發展速度較快、栽培面積較廣、經濟效益較高的食用菌品種[1-2]。平菇栽培基質原料種類多,常用的栽培主料有棉籽殼、雜木屑、玉米芯等,栽培技術相對簡單,產量相對較高,且平菇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因此深受廣大菇農和消費者青睞[3]。秀珍菇又名環柄側耳、袖珍菇、鳳尾菇等,隸屬側耳科側耳屬木腐型食用菌,其菇形秀美、質地細嫩、營養豐富,所含氨基酸種類齊全,微量元素多樣,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黃酮、酚類、膳食纖維及生物多糖等營養活性物質,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抗炎、降血糖、降血脂、鎮痛和增強免疫等多種功效,長期食用可提高人體免疫力,是一種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珍稀食用菌[4-6]。
煙草屬茄科煙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種植廣泛的一種重要經濟作物,我國煙草種植面積及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主要產區有云南省、貴州省、河南省、四川省、湖南省等地[7-8]。我國每年煙葉總產量為450 萬~500 萬t,煙梗是煙葉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葉柄和粗硬葉脈,約占煙葉質量的25%[9-11]。作為卷煙工業的副產物,煙梗除部分部位用于制絲添加到香煙中外,其他部位基本上作為廢棄物處理,這樣既浪費了大量資源,又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研究表明,煙梗細胞壁中含有較豐富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和木質素[9,12]。為了充分利用煙梗這一煙草種植行業廢棄物,拓寬煙梗利用途徑,本文根據煙梗中所含的各種成分,結合木腐型食用菌生長所需的營養特點,選取平菇和秀珍菇兩種食用菌作為試驗對象,以對照代料栽培培養基作為基礎培養基,將基礎培養基中的玉米芯以不同比例替換成煙梗,進行平菇和秀珍菇的栽培試驗,探索煙梗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可行性、配方及效果,以期實現煙草廢棄物循環利用。
供試菌種為平菇3806、秀珍菇金秀5 號;煙梗由六盤水市煙草公司水城分公司提供;玉米芯購于德州富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玉米粉、米糠、石膏粉及復合肥均購買于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明湖農貿市場。
采用規格為14.00 cm×28.00 cm×0.05 cm 的聚丙烯折角塑料袋裝填培養料,栽培平菇和秀珍菇。
試驗使用的主要儀器設備如表1 所示。

表1 主要儀器設備
1.4.1 材料預處理和配制培養料
干煙梗需粉碎成0.2~0.4 cm 大小(干煙梗粉碎后不宜過大,過大易造成裝袋困難,也易造成滅菌不徹底,導致培養后期出現異常情況),含水率在5%左右;玉米芯需粉碎成0.1~0.2 cm 大小,含水率在2%左右,米糠和玉米粉均為干燥粉末狀。培養料配制共設置7 個處理,分別為①、②、③、④、⑤、⑥和CK(見表2),根據表2 配方稱取各組分材料配制培養料。先稱用量多的主料,后稱用量少的輔料,復合肥需先用溫水溶解后均勻灑在料面,將稱好的各組分材料充分混合均勻,再將培養料、自來水按照質量比1.0∶1.8的比例混合,再次翻堆混勻(由于水加進培養料后容易下沉,造成上部培養料吸水不充分,因此,翻堆時需把上面的培養料向下翻,下面的培養料向上翻,以保證培養料吸水均勻且含水量在65%左右)。用手捏緊培養料,若指縫間有水滲出,但不成線往下淌時,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5%左右,若培養料過干(沒有水分滲出)或過濕(水成線往下掉),需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培養料含水量達標后,將培養料壓實進行悶堆發酵,之后每隔4~6 h 翻堆1 次,直到發酵結束,每次翻堆時都需用手測法檢測培養料含水量。

表2 培養料各組分質量占比 單位:%
1.4.2 裝袋、滅菌與接種
培養料發酵結束后,采用規格為14.00 cm×28.00 cm×0.05 cm 的聚丙烯折角塑料袋進行裝袋,每個處理設置3 個重復。裝袋要松緊度適宜,每袋裝發酵好的培養料700 g 左右,裝袋完成后套上套環,反卷袋口后插入窩口棒,擦拭干凈菌袋周圍的培養料后放入高壓滅菌鍋進行滅菌,滅菌溫度121 ℃,壓力103.4 kPa,滅菌時間2 h。滅菌結束后,將菌袋放入超凈工作臺進行冷卻,待溫度下降到28 ℃左右時,打開紫外燈照射30 min 后進行接種。接種采用雙人操作法進行,一人負責拔出窩口棒,接種后蓋上無菌透氣蓋,另一人負責在無菌條件下取適量二級菌種接入接種孔穴中,接種完成后貼上標簽進行標記。
1.4.3 培養與記錄菌絲生長情況
將接種完成的菌棒放入培養室進行避光培養,保持培養溫度25 ℃左右,空氣濕度60%左右。每天觀察菌絲生長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進行處理,同時,記錄菌絲封頂時間、菌絲生長到菌棒長度1/2 的時間(菌絲長到袋長1/2 的時間)、菌絲長滿菌棒的時間(菌絲長滿菌袋的時間),拍照并計算菌絲日均生長速度,菌絲日均長速=菌絲生長量/培養天數[13]。
1.4.4 誘導出菇與計算生物學轉化率
菌絲長滿菌袋后,再培養5~7 d,菌棒上部開始形成小菇蕾時即可進行催菇處理,催菇溫度在18 ℃左右,濕度為85%~95%。當平菇子實體菌蓋展開,邊緣稍向內卷但未釋放孢子時,及時采收子實體,稱量子實體鮮質量;秀珍菇菌柄長度為4~7 cm、菌蓋直徑為3~5 cm 時及時采收,采大留小,稱量子實體鮮質量,計算生物學轉化率,生物學轉化率=(子實體鮮質量/栽培料干質量)×100%[14]。
7 個處理水平下,平菇和秀珍菇菌絲生長情況如表3、表4 所示。由表3 可知,與對照組(CK)菌絲相比,處理①~⑥平菇菌絲封頂時間不存在明顯差異,菌絲長到袋長1/2 的時間和菌絲長滿菌袋的時間存在較大差異。從菌絲日均長速來看,煙梗基質添加量占總料量20%時,菌絲生長速度最快;煙梗基質添加量占總料量30%時,菌絲日均長速高于對照組(CK);煙梗基質添加量占總料量40%時,菌絲日均長速低于對照組(CK),且隨著煙梗基質添加比例的增加,菌絲日均生長速度越來越慢。

表3 添加煙梗基質栽培平菇生長情況
由表4 可知,7 個處理水平下,秀珍菇菌絲封頂時間、菌絲長到袋長1/2 的時間存在明顯差異,處理④開始出現較嚴重的抑制菌絲生長情況,處理④、處理⑤和處理⑥秀珍菇菌絲在栽培終期均未長滿菌袋,也未采收到子實體。煙梗基質添加量占總料量20%時,秀珍菇菌絲日均生長速度最快,其他處理秀珍菇菌絲日均長速均比對照組(CK)慢。在菌菇培養過程中,隨著煙梗基質添加比例的增加,秀珍菇菌棒會有黃色物質出現,而平菇菌棒只在煙梗基質添加比例較高時才出現該現象,這可能是平菇的適應性比秀珍菇強的緣故。

表4 添加煙梗基質栽培秀珍菇生長情況
由表5 可知,平菇和秀珍菇的④、⑤、⑥處理均沒有采收到子實體,說明煙梗基質添加比例的高低對平菇和秀珍菇能否出菇具有巨大影響,煙梗基質添加比例過高會導致平菇和秀珍菇不能出菇。根據生物學轉化率計算公式,計算出平菇和秀珍菇的生物學轉化率(見表5)。處理①、處理②、處理③和對照組(CK)之間平菇的生物學轉化率不存在明顯差異,其中處理②平菇第一二茬菇生物學轉化率最高,為49.2%,處理③轉化率最低,為44.0%,對照組(CK)平菇的生物學轉化率為45.7%,說明在其他栽培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平菇產量隨著煙梗基質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處理②>處理①>CK),但煙梗基質添加比例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煙梗基質添加比例,反而會降低平菇產量(處理②>處理③)。
由表5 可知,處理①秀珍菇第一茬菇生物學轉化率最高,為34.3%,對照組(CK)秀珍菇生物學轉化率最低,為16.3%,能出菇的處理(處理①、處理②、處理③)秀珍菇生物學轉化率均比對照組(CK)高,說明在煙梗基質添加比例不超過40%的條件下,添加了煙梗基質的代料栽培配方對秀珍菇產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表5 添加煙梗基質栽培平菇、秀珍菇的生物學轉化率 單位:%
目前,對煙梗利用研究的報道主要有制作梗絲添加到卷煙之中、提取煙梗中有機物活性成分、制備生物炭、作基質生產有機肥等方面,未查閱到利用煙梗作代料基質栽培食用菌的相關報道[15-19]。本文將煙梗基質以不同比例替換基本培養基中的玉米芯,配制成代料栽培基質,栽培平菇和秀珍菇。通過一系列試驗研究,發現隨著煙梗基質添加比例的增加,平菇和秀珍菇菌絲日均生長速度均呈現出先快后慢的變化,說明適量添加煙梗的代料栽培基質有助于平菇和秀珍菇菌絲體生長,證實煙梗可作為部分添加基質,用于平菇和秀珍菇的代料栽培,但添加量不能過多,建議不超過總料量的40%。
相關研究表明,平菇不同品種、在不同代料栽培基質條件下生物學轉化率存在差異[20-21]。此次試驗中,煙梗基質添加比例為20%和30%時,平菇第一、二茬菇的生物學轉化率比對照組(CK)稍高,煙梗基質添加比例為40%時,平菇的生物學轉化率比對照組(CK)稍低,試驗結果與前人研究結論相符;秀珍菇金秀5 號對照組(CK)第一茬菇的生物學轉化率比其他相關文獻報道中的低,說明對照組(CK)代料栽培配方不適合秀珍菇金秀5 號的代料栽培,有待進一步配方優化。此外,各個處理水平下秀珍菇金秀5 號的生物學轉化率均比相關文獻報道中的秀珍菇第一茬菇生物學轉化率稍低,說明添加煙梗基質代料栽培秀珍菇的配方還需根據不同栽培品種特性,進一步選擇最適配比,從而提高秀珍菇產量,推進煙梗栽培可食用菌產業的發展[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