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帆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工程學院,陜西楊凌 712100)
大豆既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與經濟作物,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起著重要作用。黃土高原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大豆播種面積逐漸增加,探索適宜黃土高原旱作農田大豆生長的栽培模式至關重要。氮素是農作物需求量最大的營養元素,施用氮肥對大豆產量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1-3]。但過量的氮肥投入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還會產生生態環境問題,合理施用氮肥對實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至關重要[4]。本研究設置3 種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對大豆植株生長指標、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并計算不同氮肥處理下的大豆經濟效益,探索適用于黃土高原旱作大豆生產的氮肥施用模式。
本試驗于2020 年、2021 年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長武黃土高原農業生態試驗站(北緯35°12′,東經107°44′)內進行,該地區屬于典型的雨養旱作農業區,大豆生長季降水量占全年70%左右。試驗地土壤類型為黑壚土,0~20 cm 耕層土壤含有機質13.57 g·kg-1、全氮0.85 g·kg-1,pH 值8.41。
以中黃37為試驗材料,大田寬窄行(60 cm+40 cm)起雙壟覆全膜,于壟側溝內種植大豆(見圖1)。設置3個施氮水平,分別為N70 處理(N-70 kg·hm-2)、N110處理(N-110 kg·hm-2)、N150 處理(N-150 kg·hm-2),3 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為3 m×5 m,大豆株距為15 cm,播種前結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各處理尿素和過磷酸鈣650 kg·hm-2。兩年試驗均于5 月14日播種,9 月中旬收獲。
1)大豆生物學指標測定:分別于大豆一節期(V1)、三節期(V3)、盛莢期(R4)、鼓粒期(R6)、完熟期(R8)在各小區選取長勢均勻的5 株植株,測定株高,測量綠葉面積并折算為葉面積指數(LAI),將地上部分烘干稱重得單株地上生物量;將根系上的根瘤摘下進行根系掃描,計數并烘干稱重,即為根瘤數、根瘤重。
2)大豆產量、經濟效益測定:各小區單獨收獲測定產量、每株結莢數、每莢粒數、百粒重;根據試驗成本和產量產值計算經濟效益,經濟效益=產量×價格(4.4 元·kg-1)-人工成本-種子成本-地膜成本-肥料成本。
使用Microsoft Excel 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和作圖,采用SAS 8.0 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1)由圖1 可知,隨著大豆的生長發育,其葉面積指數呈現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變化趨勢,其中,大豆盛莢期(R4)葉面積指數達到最大值。2020 年與2021年試驗數據表明,施氮量增加可顯著增加大豆盛莢期(R4)、鼓粒期(R6)的葉面積指數,而在其他時期均無顯著差異。N150 處理的施氮量葉面積指數優于N110、N70。

圖1 各處理下大豆不同生育時期葉面積指數
2)由圖2 可知,大豆生長發育過程中株高持續增加,在完熟期(R8)達到最大值。2020 年與2021 年試驗數據均表明,自盛莢期(R4)開始,施氮量增加能顯著提升株高,鼓粒期(R6)至完熟期(R8)N150處理下株高顯著高于N110 處理和N70 處理,N110 與N70 間無顯著差異。

圖2 各處理下大豆不同生育時期株高
3)由圖3 可知,2020 年與2021 年試驗數據均表明,施氮量增加可提高大豆單株地上生物量。大豆三葉期(V3)至完熟期(R8),N150 處理下地上生物量顯著高于其他兩個處理,呈現出N150 處理>N110 處理>N70 處理的變化規律。

圖3 各處理下大豆不同生育時期地上生物量
由圖4 可知,隨著大豆生育進程的推進,大豆根瘤數、根瘤重均呈現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變化趨勢,兩者均于大豆鼓粒期(R6)時達到最大值。2020 年與2021 年試驗數據表明,在大豆三葉期(V3)至完熟期(R8),施氮量增加對大豆根瘤數和根瘤重均具有顯著的降低作用。

圖4 各處理下大豆不同生育時期根瘤數、根瘤重
由表1 可知,2020 年與2021 年試驗數據表明,隨著施氮量的增加,大豆每株莢數、百粒重呈現出顯著增加的變化規律,而每莢粒數無明顯變化。產量呈現出N150 處理>N110 處理>N70 處理的規律,并達到顯著水平。綜合計算不同處理下大豆產值、成本和效益發現,2020 年與2021 年均以N110 處理下效益最高。

表1 各處理下大豆產量構成及經濟效益
氮肥施用對大豆生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體現在葉面積指數增加、株高提升和地上生物量增加,但對大豆根瘤數和根瘤重具有顯著的降低作用。施氮量增加可顯著增加每株莢數、百粒重,進而顯著提升大豆產量,以N150 處理對產量提升幅度最大。綜合產量和效益考慮,N110 處理成本較低,經濟效益最高,更適用于黃土高原旱作大豆栽培。
與其他農作物相比,大豆自身具有一定的固氮功能,但不足以支撐生長旺期植株對氮素營養的需要,仍需額外施用氮肥[5-6]。本研究表明,氮肥的施用能顯著增加大豆的葉面積指數,顯著提升大豆的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對大豆生長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氮肥的施用可改變根系生長環境,對大豆根瘤生長具有一定影響,適量氮肥施用有利于根瘤的著生和固氮能力的提高[7]。本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大豆根瘤數和根瘤重呈現出顯著降低的變化趨勢,該結論與前人研究不完全相符,分析可能是由于本試驗氮肥水平設置梯度較大,未完全體現根瘤生長與氮肥施用量的關系,或與試驗材料大豆品種氮肥利用特性相關,后期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