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靜航,陳彩華
(姚安縣棟川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云南姚安 675300)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棟川鎮油菜種植歷史悠久,每年種植面積超1 066.67 hm2,是產油大鎮。根據2017 年省級種糧大縣獎勵目標任務要求,棟川鎮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加強農旅融合發展,以農帶旅,以旅促農,同時篩選出適宜棟川鎮生態區域種植的油菜品種推廣,以進一步提高姚安縣油菜生產效益[1-2]。
試驗地設在姚安縣棟川鎮長壽居委會上村五組農戶承包田內,位于東經101°13′27.70″,北緯25°31′54.34″,海拔1 863.76 m。土壤為紅壤土,質地中壤,肥力中等,地勢平坦,地力均勻,排灌方便。
1)試驗作物。處理A 為玉溪市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與供種的玉油4 號;處理B 為玉溪市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與供種的玉油1 號;處理C(CK)為本地對照種A35;處理D 為楚雄州農業科學院育成與供種的楚油3 號;處理E 為云南省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院育成與供種的云油雜15 號。
2)試驗供試肥料。質量分數為46%的金沙江尿素,質量分數為16%的普通過磷酸鈣(P2O5),質量分數為50%的硫酸鉀(K2O),硼砂。
1)油菜種植。油菜生產試驗田間采用順序排列,5 個品種小區面積各105 m2。試驗田間由西至東油菜品種排列依次為玉油4 號、玉油1 號、A35(CK)、楚油3 號、云油雜15 號。為方便農事操作,小區與小區間留寬60 cm 的操作通道;打塘點播,行距(寬邊)40 cm,塘距(長邊)35 cm,每小區750 塘,每塘3 株,合計2 250 株,折合4 762 塘/667 m2,基本苗14 286 株/667 m2[3]。四周設有1 m 保護行。
2)施肥方法。過磷酸鈣、硫酸鉀全部作底肥一次施入;尿素20%作底肥,30%作苗肥,50%作五葉肥;硼砂作籽粒肥。折合每個小區施過磷酸鈣6.30 kg、硫酸鉀1.89 kg、尿素6.30 kg、硼砂0.16 kg。
3)試驗過程中只防蟲,不防病。
1.4.1 整地及播種
2017 年10 月21 日用拖拉機犁田后再用旋耕機打細耙平,10 月26 日劃小區理墑打塘,10 月27 日施底肥后播種。
1.4.2 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2017 年11 月12 日間苗,11 月20日定苗,每塘3 株。
2)水分管理。整個生育期灌水7 次,分別是2017 年10 月27 日(播種當天)、11 月1 日、11 月18 日、12 月15 日、12 月27 日,2018 年1 月30 日、3 月11 日、4 月12 日。
3)施肥管理。整個生育期共施肥5 次。①底肥。2017 年10 月27 日每小區施16%普通過磷酸鈣6.3 kg、50%硫酸鉀1.89 kg、46%尿素1.26 kg。②提苗肥。2017 年11 月22 日每小區施46%金沙江尿素1.89 kg。③五葉肥。2017 年12 月14 日每小區施46%金沙江尿素3.15 kg。④根外追肥(結莢期)。用99%國光朋硼肥兌水,分別于2018 年2 月23 日、3 月5 日結合防蟲進行噴施。
4)蟲害防治。整個生育期只防蟲不防病,共防治蟲害5 次。第1 次于播種當天(2017 年10 月21 日),用10%四聚乙醛和900 g·L-1的乙草胺800~1 000 倍液防地下害蟲和雜草;第2 次于2017 年11 月9 日,每667 m2用40.7%毒死蜱乳油100~150 mL 兌水噴霧處理;第3 次于2017 年12 月17 日,使用5%愛維丁、保爾5 000 倍液防治綠蟲和吊絲蟲;第4 次于2018 年2 月23 日,使用5%阿維菌素5 000 倍液防蚜蟲;第5 次于2018 年3 月5 日,使用10%吡蟲啉1 000~1 500 倍液防治蚜蟲。
5)收獲。2018 年4 月26 日收獲,各小區單獨收獲,各小區曬干后稱實產,折算667 m2產量。
由表1 可知,各參試品種全生育期在168~172 d,其中,楚油3 號生育期最短,云油雜15 號生育期最長,但整體差異較小。

表1 不同油菜品種生育期
各參試品種抗寒性較好,未發生明顯凍害。但參試品種均發生白粉病,其中玉油1 號、楚油3 號發病較輕,玉油4 號與A35 的發病率中等,云油雜15 號發病較重(見表2)。除白粉病外,所有參試品種均未發生霜霉病與白銹病[4]。

表2 不同油菜品種發病情況 單位:%
由表3 可知,參試品種有效分枝數中玉油1 號最多,楚油3 號最少;參試品種單株有效角果數中玉油4 號最多,楚油3 號最少;參試品種角粒數楚油3 號最高,玉油1 號最低。

表3 不同油菜品種主要經濟性狀
由表4 可知,云油雜15 號千粒重最高,玉油1 號千粒重最低。油菜品種生產試驗每667 m2產量云油雜15 號最高,玉油1 號最低,但玉油1 號與A35 差異極小,控制在1.29 kg,理論產量從高到低的順序為云油雜15、玉油4 號、楚油3 號、A35、玉油1 號。

表4 油菜品種生產試驗理論產量及實產結果統計表
1)玉油4 號。生育期170 d,平均株高140.33 cm,一次分枝高度36.92 cm,平均一次有效分枝數5.00 個,平均單株有效角果數299.08 角,平均角粒數25.35 粒,平均千粒重3.30 g,植株整齊度較好,分枝力中等,株型強壯,抗倒伏力強,中抗白粉病,高抗霜霉病、白銹病,籽粒飽滿度好,粒色好、籽粒品質中上等,小區實收產量51.43 kg,667 m2折合產量326.54 kg,與對照相比,每667 m2減產7.87 kg,減幅為2.35%,產量居于第4 位。
2)玉油1 號。生育期169 d,平均株高139.83 cm,一次分枝高度35.67 cm,平均一次有效分枝數6.08 個,平均單株有效角果數272.00 角,平均角粒數24.46 粒,平均千粒重3.04 g,植株整齊度較好,分枝力中等,株型強壯,抗倒伏力強,高抗白粉病,霜霉病、白銹病,籽粒飽滿度中等,粒色好、籽粒品質中上等,小區實收產量51.35 kg,667 m2折合產量326.03 kg,與對照相比,每667 m2減產8.38 kg,減幅為2.51%,產量居于第5 位。
3)A35(CK)。生育期170 d,平均株高144.21 cm,一次分枝高度34.50 cm,平均一次有效分枝數7.33 個,平均單株有效角果數278.92 角,平均角粒數24.63 粒,平均千粒重3.21 g,植株整齊度較好,分枝力較強,株型強壯,抗倒伏力強,中抗白粉病,高抗霜霉病、白銹病,籽粒飽滿度中等,粒色好、籽粒品質中上等,小區實收產量52.67 kg,667 m2折合產量334.41 kg,產量居于第3 位。
4)楚油3 號。生育期168 d,平均株高154.92 cm,一次分枝高度59.33 cm,平均一次有效分枝數5.75 個,平均單株有效角果數215.50 角,平均角粒數29.72 粒,平均千粒重3.57 g,植株整齊度較好,分枝力中等,株型強壯,抗倒伏力強,中抗白粉病,高抗霜霉病、白銹病,籽粒飽滿度較好,粒色好、籽粒品質上等,小區實收產量53.81 kg,667 m2折合產量341.65 kg,與對照相比每667 m2增產7.24 kg,增幅為2.17%,產量居于第2 位。
5)云油雜15號。生育期172 d,平均株高156.50 cm,一次分枝高度78.50 cm,平均一次有效分枝數6.17 個,平均單株有效角果數241.08 角,平均角粒數28.37 粒,平均千粒重4.14 g,植株整齊度中等,花期不齊整,分枝力中等,株型強壯,抗倒伏力強,抗白粉病能力較弱,高抗霜霉病、白銹病,籽粒飽滿度較好,粒色好、籽粒品質上等,小區實收產量68.08 kg,667 m2折合產量432.26 kg,與對照相比,每667 m2增產97.85 kg,增幅為29.26%,產量居于第1 位[5]。
優良的經濟性狀是作物獲得高產的關鍵條件,油菜的主要經濟性狀過高、過低都不利于產量的提高。油菜參試品種種植后,在保證基本苗和各種栽培管理措施相同情況下,試驗總體生產狀況良好,品種間存在一定差異。
1)云油雜15 號產量和千粒重均居于第1 位,籽粒飽滿,主要經濟性狀相對較好,在2015 年、2016年的油菜品種同田對比試驗中也較為理想,因此可擴大云油雜15 號的種植面積。2)楚油3 號產量、千粒重均居于第2 位,其他經濟指標中等,可作進一步生產試驗,以得出更準確的結論。3)玉油4 號的千粒重雖高于A35(CK),但實際產量低于A35。4)玉油1 號的抗病性較A35(CK)強,但角粒數、千粒重最低,理論產量和實際產量均低于對照品種。
本試驗結果表明,在參試的4 個品種中,云油雜15 號667 m2產量最高為432.26 kg,每667 m2比當地主栽品種A35(CK)增產97.85 kg,增幅達29.26%,主要經濟性狀相對較好,且在2018 年油菜品種同田對比試驗中表現較好,因此可在姚安縣小面積示范并推廣種植。玉油4 號和玉油1 號667 m2產量均低于當地主栽品種A35(CK),各種經濟性狀高低不一,還有待進一步試驗得出更準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