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旬旬
(中共濉溪縣委黨校,安徽濉溪 235000)
馬溝村位于雙堆集鎮西南部,西與亳州市蒙城縣接壤,南與蚌埠市懷遠縣相鄰,處于陳集村和張集村之間。近年來,馬溝村上下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達到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新要求。本文根據我國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對馬溝村集體經濟發展進行分析和思考,并根據馬溝村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進一步推動馬溝村集體經濟發展,助力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得到更加穩定可持續的收益,讓更多村民享受到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來的成果,馬溝村成立了濉溪縣雙堆集鎮馬溝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濉溪縣雙堆集鎮馬溝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后,申請到項目建設資金52 萬元,同時爭取到省級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專項資金20 萬元,合作社經營良好,僅半年就收益3 萬多元。
資產閑置是一種資源浪費,馬溝村通過各種方式整合了各類閑置資產,使閑置資產重新煥發了活力。1)充分發揮閑置大棚的作用。馬溝村有閑置大棚1.33 hm2,馬溝村以10 元·m-2的價格將大棚出租給當地的農戶發展蔬菜大棚種植,并由政府提供選種、種植、銷售等一系列服務,每年可給馬溝村集體帶來近萬元的租金收益,是馬溝村集體重要的穩定收入之一。2)充分利用廢棄的老村部。馬溝村“兩委”搬到新村部辦公之后,老村部一直閑置,為充分利用閑置資源,馬溝村將閑置老村部作為回鄉創業基地,租給回鄉創業的致富帶頭人,每年租金收益1.5 萬元。同時,在老村部創辦的服裝廠又為馬溝村提供了三四十個就業崗位,既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又帶動了一部分村民就近工作,實現了村民增收致富的目標。
2020 年,馬溝村村集體經濟突破50 萬元,成為雙堆集鎮村集體經濟達到50 萬元的少數村之一。從村集體經濟收入類別來看(見圖1),馬溝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包括金融資產收益、固定資產收益、補貼收益和經營收益4 個類別,分別占比66.81%、16.55%、13.92%和2.72%。由圖1 可知,村集體金融資產收益和固定資產收益是馬溝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兩大主要來源,補貼收益和經營收益占比較小。

圖1 馬溝村集體經濟收入類別及占比情況
從村集體經濟收入具體來源來看(見表1),馬溝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為入股城投分紅、入股糧站分紅、光伏發電項目補貼、農機租金、發展壯大資金分紅及大棚租金,分別占比34.32%、25.91%、12.41%、7.98%、6.58%及4.87%。由此可以看出,馬溝村集體經濟收益和馬溝村成立并經營股份經濟合作社、整治各類閑置資產的舉措密切相關。

表1 馬溝村集體經濟收入具體來源
近年來,馬溝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果顯著,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有了極大改善。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及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進一步深入,當前馬溝村村集體經濟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1)部分村干部對發展村集體經濟不主動。部分村干部對發展村集體經濟有一定的誤區,認為發展村集體經濟就是鼓勵村民投資,但投資有風險,一旦投資失敗,村民不僅會有經濟上的損失,也會對村干部產生埋怨心理,嚴重挫傷村干部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同時,部分村干部認為村集體經濟基礎差、底子薄,缺乏項目、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發展村集體經濟極困難,存在畏難情緒和“不求無功、但求無過”思想。此外,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村干部工作普遍存在勞無所得或付出超標而獲得有限的現象,導致村干部對帶領村民創業缺乏熱情[1-2]。2)村民發展村集體經濟觀念弱化。由于村“兩委”與村民在村集體的事情上溝通、互動較少,導致村民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相關政策和活動知之甚少,再加上村民沒有享受到一定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收益,因此村民對發展村集體經濟思想上不關心、行動上不參與,缺乏主動性。
近年來,馬溝村集體經濟的主要收入是金融資產收益和固定資產收益,占比高達83.36%,經濟收入渠道單一。金融資產收益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固定資產收益主要是利用老村部和閑置大棚出租給私營企業辦廠房從而收取租金。老村部和閑置大棚出租產生的收益是馬溝村最穩定的收入來源,但固定資產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保養維護,且出租老村部和閑置大棚又帶來了諸多問題,如土地的利用和管理可能不符合規定、成立的私營企業產能可能落后等。同時,馬溝村集體經濟還有一部分收入是補貼收益。補貼收益主要是光伏發電項目和森林項目帶來的項目補貼資金收入,是馬溝村通過各種方法爭取到的項目扶持資金。但補貼收益具有偶然性,無法持續獲得,而股份經濟合作社經營收益在馬溝村集體經濟收入中占比較低,僅占2.72%。綜合來看,馬溝村集體經濟缺乏經營性產業項目收入,可持續發展性不強,主要原因是馬溝村對可供集體支配的要素資源利用不到位,部分可用資源因位置偏僻未得到利用,更有直接將集體資產承包或出讓的現象,各種要素資源的利用率極低,導致馬溝村集體經濟發展后勁不足、可持續性不強。
1)土地政策的制約。馬溝村絕大部分的土地分包到戶,屬于村集體所有的土地較少,再加上近年來國家對耕地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對建設用地采取了嚴格的控制,導致馬溝村集體經濟發展用地指標難以落實[3-4]。2)資金缺乏、融資困難。馬溝村集體經濟缺少資本積累,硬性支出較多,大部分資金都用于村集體公益事業,資金使用范圍包括自然災害等應急支出,也包括道路維護、垃圾清運、路燈照明及綠化養護等日常支出,平時維持村莊正常運轉都存在一定困難,更沒有盈余去發展村集體經濟。同時,馬溝村集體經濟組織融資難。主要原因是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管理不夠健全,經濟法人地位難以被認可,再加上其有效抵押擔保物相對匱乏,難以從金融機構得到資金支持,即使得到資金支持,資金額度也非常有限。3)缺乏人才。人才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核心資源,但馬溝村缺乏致富能人、帶頭人。當前馬溝村集體經濟組織隊伍成員年齡整體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理解新政策、接受新技術、發展新經濟的能力有限。主要原因是馬溝村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與城里存在較大差距,發展機會也相對較少,大量年輕及具備較高文化水平的村民更愿意進城務工或創業,導致馬溝村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足,增大了基層工作開展難度。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物質基礎。針對馬溝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建議重點從以下3 個方面推動馬溝村集體經濟發展。
1)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村級領導班子建設至關重要,雙堆集鎮黨委政府要切實把有思想、有技術、懂經營的高素質人才選配到馬溝村“兩委”班子,注重對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培養和教育,可利用基層黨校、遠程教育、網絡媒體等教育教學資源,對村干部進行經營管理知識、種養殖技術、農產品加工等專業知識培訓,提高村干部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能力。2)將村干部工作業績和收益掛鉤,對發展村集體經濟實績突出、貢獻較大的人員給予表彰獎勵,對于工作進展緩慢、成效不明顯的人員進行及時督促提醒,激發村干部工作熱情,確保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取得實效。3)在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整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揚民主。村干部要經常聽取村民意見,對與村集體經濟相關的重大事項,如發展項目、收益分配和重大支出等,要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并動員村民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明確合理收益分配方式,使村民在發展村集體經濟中獲得切實收益,從而增強村民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村“兩委”應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拓寬村集體經濟收入途徑。1)馬溝村可對村集體資產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核查,明確村集體資產具體情況,積極盤活現有村集體資產,將村集體閑置資產通過村集體經濟組織直接經營或通過發包、租賃、投資、抵押貸款和公開競價拍賣等方式,實現村集體資產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例如,依法盤活土地資源,以村民自愿為前提,由村合作經濟組織將未承包到戶的集體林地、土地、荒坡、河灘及零星分散的農戶承包土地集中流轉。同時,可通過托管服務、土地治理、招商引資等方式獲取土地增值收益,也可采取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的模式,發展規模經營,獲取經營收益或股份分紅,增加村集體收入。2)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馬溝村可發展擴大特色種植規模,根據馬溝村的優勢針對性種植番茄、萵苣、旱芹及生菜等蔬菜,或葡萄、火龍果、中華獼猴桃等水果,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發揮集聚效應和富民效應;大力支持農戶發展特色畜禽養殖,根據市場行情及時調整牛、羊、豬和兔等畜產種類及雞、鴨、鴿等禽類飼養規模,努力打造“雙堆山羊”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同時,拓寬特色產品銷路,鼓勵以村為主體,建設農村電商發展平臺,形成“一村一品一店”的電商營銷模式,線上、線下聯動推進產品銷售,在為村民生產生活提供多樣化有償服務中增加村集體收入。3)馬溝村可發揮部分地區靠近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紅色基地的優勢,開發民俗文化、農家樂、采摘園、農耕體驗、休閑農莊及田園綜合體等鄉村旅游項目,爭取社會資本開發鄉村旅游產業,并通過餐飲、車輛泊位等配套建設管理服務,拉動就業,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推動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5]。
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必須要全力破除土地、資金、人才等各種制約要素,使公共資源優先向農業農村傾斜。1)加大土地支持力度。村“兩委”要積極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整治增加的土地可確權歸村集體所有。在征收村集體土地時,可安排留用地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積極推進村集體土地流轉,盤活土地資源,壯大村集體經濟。2)加強財政、金融支持。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相關財政部門將村企合作開發投資項目優先列入規劃,對村集體經濟建設經營項目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減免稅收,優先安排資金支持涉村產業;加大對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小額貸款貼息力度,積極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貸款擔保;主要涉農金融機構特別是農行、農商行、郵蓄銀行,要創新金融服務,拓寬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范圍,豐富農村產權融資模式、完善產權抵押融資機制等[6]。例如,將地上種植(養殖)物及設施、集體資產股份、農村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等納入抵押融資范圍,以及在試點基礎上推廣土地收益保證貸款等。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馬溝村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在教育、醫療、水、電、氣、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不斷縮小與城市的差距,為人才返鄉就業創業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選優配強村干部,通過個人自薦、村民推薦、黨員聯薦的方式,從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致富能手等人中挑選人品端正、懂三農、會管理、會經營、能吃苦的人才作為村領導班子成員[7]。同時,選派優秀干部駐村幫扶。縣黨委政府在摸清選派需求的基礎上,按照個人自薦、組織推選、單位黨委(黨組)審核、同級黨委組織部門把關的程序選派政治素質好、綜合能力強、熱愛“三農”工作的優秀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專業技術人員駐村幫扶。駐村幫扶人員要切實發揮幫扶作用,帶頭領辦、創辦村集體經營實體。此外,要建立學習培訓長效機制,通過集中學習、研討交流、外出考察及基地鍛煉等方式,全面提升村集體經濟組織人員黨性修養和發展能力,著力打造一支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從而加快村集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