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潔 陳立蕓
2011年,國家發改委選取北京、上海等7個省市作為碳交易試點地區;2017年底,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作為碳排放權交易的主體及碳減排的具體落實者,企業承擔著諸多使命,進行碳信息披露是在當前環保問題愈發重要的大環境中所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之一。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的高低是國家或市場處理碳減排問題以及低碳經濟發展的基礎。
縱觀我國碳交易市場發展的近十年歷程,碳信息披露一直處于自愿披露模式,披露內容沒有規范化,披露制度也不健全,更沒有形成一個業內普遍認可的評價體系,導致企業在進行碳信息披露時缺少統一標準。我國一些學者直接引用國際碳排放披露項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簡稱,CDP)的評價框架(杜湘紅等;蔣琰等),另一些學者是基于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特征來構建評價體系(陳華等;李慧云等;李世輝等),還有一些學者以中外多家權威機構的評價框架為基礎來構建評價體系(吉利等)。大多學術研究通過人工收集數據的方式對企業碳信息披露水平進行打分,效率較低,且主觀性較強。
碳信息披露的不規范導致缺乏專業知識的投資者們很難從企業披露的各類報告中獲取可靠的碳信息,而準確評價企業碳信息披露質量成為投資者判斷企業環保措施以及做出投資決策的重要途徑。
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將碳信息放入公司定期報告中進行披露,報告類型包括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和環境報告,這導致了披露程度的差異性。本文以我國企業當前實際情況為依據,構建一個兼具通用性和全面性的碳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對企業公布的碳信息進行匯總,客觀反映我國企業現有的碳信息披露質量水平;然后采用Nvivo內容分析法對該評價標準予以技術實現;最后對企業碳信息披露質量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由于我國尚無權威機構對碳信息披露做出規范,現有研究普遍是以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特征為基礎設定碳信息披露指標,然而,這兩種信息在諸多方面都存在著顯著差異,兩者的信息披露依據不宜完全共用,但可以就相似的地方予以適當借鑒。
本文在查閱國內外多家環境信息披露相關機構及學者們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首先根據碳信息的特性和我國企業關于碳信息的披露習慣,選取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和潤靈環球責任評級所公布的質量特征作為主要參考依據;其次,考慮到碳信息披露的特性,剔除多數企業能達到的基礎性指標;最后,結合《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來構建碳信息披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的選擇是在參考所選權威機構的指標基礎上,結合國內現有研究,保證指標能合理的對企業的碳信息披露情況進行評價,并且擯棄多數企業都能滿足的共性指標,選擇區分度較大的指標。此舉可以方便后續進行評分時,拉開各企業間的分數差異,使得碳排放披露質量的優劣一目了然,并以此為基礎來設定評價內容更細致的二級指標。
本文以能夠合理評價企業所披露的碳信息情況為基礎,篩選出5個一級指標,分別為可理解性、可比性、可靠性、實質性、有效性。
1.可理解性。理解碳信息往往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而大多數信息使用者對這類知識的儲備較為匱乏,則企業在進行披露的過程中要避免使用過多的專業用語,盡量使用較為簡潔且意思相近的語言進行表述。本文借鑒李慧云等、李世輝等、吉利等的做法,將圖文說明和專業術語設定為可理解性指標的二級指標。
2.可比性。在社會責任報告中,碳信息作為環境責任當中的一部分進行披露;而在可持續發展報告和環境報告中,碳信息作為獨立章節進行詳細披露,并且環境報告中的披露會更為詳細。由此可以根據企業所發布的報告類型來判斷其對碳信息披露的程度,進行橫向對比。本文借鑒李慧云等的做法,將披露情況和量化標準設定為可比性的二級指標。
3.可靠性。信息使用者通常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審查檢驗,來對企業碳信息披露情況進行判斷。目前,我國具有碳審計資質的機構較少,且絕大多數企業尚未進行碳信息審計。本文在可靠性指標層次,以是否通過環境管理系統認證、環境風險管控或能源管理體系認證三項環境評估為依據,借鑒劉捷先、張晨的做法,將碳鑒證設定為可靠性的二級指標。
4.有效性。企業建立完善的碳減排管理制度或管理部門是有效實現碳減排目標的基礎,并且可以從側面體現出企業對碳減排的重視程度以及所披露碳信息的合理性。企業對于碳減排的技術投入也表明該企業在碳減排措施上做出的努力,技術創新會提高企業的碳減排效率,從而提高投資者對于該企業的投資意愿。李慧云等、劉捷先和張晨的研究中,將類似內容包含在相關性或者完整性指標中,但本文認為,該指標更能體現出企業實現既定碳減排目標的有效性,因而設置了有效性這個一級指標,且將碳管理設定為它的二級指標。
5.實質性。在碳信息的披露內容中,會涉及到較多描述性的內容,包含不同生產階段以及不同信息側重點等,由于此類信息均涉及樣本公司有關碳信息的具體內容和措施,因而設置實質性這個一級指標。本文將碳目標、碳排放、碳交易、碳投入設定為實質性的二級指標,具體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碳信息披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分標準
本文將碳信息披露質量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優秀(2分)、良好(1分)、無披露(0分)?!傲炕瘶藴省薄ⅰ疤寄繕恕焙汀疤冀灰住边@三個二級指標,無法進行優良等級劃分,將評分等級調整為兩個。對于“量化標準”,1分表示企業根據行業或國家標準進行規范;對于“碳目標”,1分表示預設了碳減排目標;對于“碳交易”,1分表示參與碳交易。否則這三個指標得分為0(詳見表1)。
首先,將樣本公司按照行業大類進行區分,在各行業隨機選擇一定數量的公司,篩選出達到樣本總量的10%。然后,提取符合指標設定標準的關鍵字并進行記錄。最后,按關鍵字的重要程度或與指標的相關程度進行等級區分。
在計算機評分部分,本文使用Nvivo軟件作為技術支持,將評分文件與公司報告共同導入該軟件,然后對評分文件中的關鍵字進行編碼處理。完成基礎編碼后,Nvivo軟件通過運行自動編碼模式,直接提取公司報告中與評分文件相同的文字。最后,對提取出的關鍵字,依據評分標準手動打分。
一些評分異常的公司報告,需要借助人工判斷后再評分。為檢驗Nvivo軟件的評分的效果,在評分正常的公司報告中挑選一定數量,進行手動打分,并與軟件評分結果作對比分析。
對于需要處理大量原始資料的質性研究而言,Nvivo的運用有利于提高資料處理與分析的效率。本文需要對所收集資料進行客觀系統的分析,從而推導出有效結論。Nvivo可以通過編碼的方式,使資料中的內容量化,以設定節點作為歸納方式,本文選擇“樹節點”模式建立編碼關系,可以更直觀地得到研究結果。
運用Nvivo軟件進行計算機評分可以使文本挖掘過程簡易化,減少多項技術并用的復雜性以及自主編程的不確定性,提高文本挖掘的準確率;且該軟件的自動編碼功能可以同時處理大量的文件,避免公司報告因分批處理而出現技術性差異的情況。
由于上市年限較長的企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信息披露體系,且多年的持續披露更易取得投資者的信任。本文首先篩選出上市期滿十年的滬深兩市A股企業,且剔除資產重組、金融、文化類企業;然后,從中篩選出連續十年進行碳信息披露的企業;最后,篩選出2018年進行碳信息披露的企業,確定樣本數量為400家。
在最終確定的400家樣本企業中,有161家來自碳交易試點地區,239所來自非試點地區。從行業分布來看,試點地區與非試點地區占比最大的均為重化工業類企業,比例均超過40%。占比位居其次的是制造類企業,其中造紙類、陶瓷生產類、紡織類、食品加工類企業最為普遍,大多屬于輕工業。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第三產業的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北京地區的樣本企業中,服務類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了重化工業類與制造類企業,成為占比最大的行業類別,而在其他地區的樣本企業中,服務類企業普遍上市時間較短,占比較少。在發達地區,科技型企業也擁有一定占比,雖然比例較低,但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未來碳信息披露企業的行業變動的分布趨勢。
本文設定的指標值域不盡相同,因此將評價體系中的每一個指標都賦予不同的權重,便于后續分析。由指標的關鍵詞數量以及篩出頻率可知,企業對不同指標的披露程度不同,披露程度較高的指標可以間接證明該項指標是企業在碳排放工作中的重點,或是社會要求企業進行碳減排的側重方向,因而應該設置較高的權重;而一些指標的披露頻率較低,且主要出現在特定行業的報告中,該類指標的權重也應該低一些。依據上述原則確定指標權重,并且將碳信息披露指數的值域確定為[0,10]。碳信息質量評價一級指標的評分結果詳見表2。

表2 碳信息質量評價一級指標評分
就評分結果而言,試點地區的均值略高于非試點地區,因為在前期發展中,試點地區已經有了一個較為完善的披露模式,度過了碳信息披露的初級階段,且在政策鼓勵下,企業對于碳信息的披露也越來越重視,加大了碳信息披露在企業報告中的比重。而非試點地區的企業普遍是在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后才加大對碳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且披露程度較高的企業主要分布在重污染等特定行業??萍碱惢蚍疹惼髽I,披露程度普遍極低,可見在非試點地區,企業大多還處于碳信息披露初級階段。
就具體指標的評分而言,有效性和實質性在試點地區和非試點地區的差異并不顯著,這表明不同地區的上市企業大多樹立了較強的碳排放管理意識,在碳減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可理解性指標的評分在兩類地區的差異較大,試點地區的碳信息披露更加專業化,方便使用者理解,可見試點地區企業更具有披露經驗,信息披露方式也在不斷改進。在可靠性方面,試點地區與非試點地區的得分均偏低,這是由于大多數企業尚未在環境風險管理方面引入第三方機構審查和認證,僅有少數鋼鐵類與食品類企業出于行業要求引入了第三方鑒證。總體來看,無論試點地區還是非試點地區,在碳信息披露上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仍需對披露內容和披露方式持續改進。
在技術評分之后,本文挑選出80家企業的報告進行人工評分,以此檢驗技術評分的有效性。技術評分得出的結果與人工評分結果在兩類地區并沒有存在較大差異,且人工評分的分數略高于技術評分。
在對評分文件進行完善后,Nvivo評分結果的可信度不斷提高,從標準差對比可以看出,碳信息披露質量評價的技術方法是有效的,Nvivo評分結果的可信度較強。
本文借鑒已有學者的研究,并以權威機構對環境信息的評價標準為參考依據,構建碳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并確定了5個一級指標及10個二級指標,完善了評價體系的內容。在構建碳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后,選取400家上市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和環境報告,運用Nvivo技術進行碳信息披露質量評價。
結果顯示,試點地區和非試點地區的碳信息披露質量評分差異較小,說明我國整體碳披露情況在不斷進步,并且借助計算機手段進行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分析效率,排除人為篩查的主觀差異性,而選用企業報告作為分析材料比調查問卷法更為客觀,可以提高碳信息披露的評價質量。但是由于不同地區或不同行業的企業針對同一現象的表述中用詞會有一定差異,會導致企業使用了關鍵詞的類似詞語,但技術篩查未能將其作為同義詞篩出,從而影響評價結果,類似問題需要后續對技術手段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