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安 范益宏
資產是由企業擁有和控制的,預期會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的總稱,各項資產對收益的貢獻程度是企業的價值來源。其中以固定資產、金融資產為代表的有形資產具有價值穩定、流動性與變現能力強等特點,因此在企業實際運營中該類資產對企業價值的貢獻較為突出。然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技術、專利權等為主要競爭優勢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價值對無形資產價值貢獻的依賴性逐漸增加。企業所擁有的無形資產價值通過財務報告等公告文件作為媒介傳遞給投資者或政府部門等利益相關者,而在面對不同企業向外披露的會計信息時,如何進行高質量的篩選成為一項亟需解決的重要難題。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對會計信息的列報與披露提出了諸多規定,但是在面對無形資產的獨特特征下的會計信息時,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因此必須在原有的信息質量要求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以使其適應無形資產的價值特性,并在改進后的的基礎上設計一套合理的無形資產會計信息質量評價體系。
本文在參考國內外針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的基礎上,以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企業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為基礎,同時參考深交所與上交所的信息披露質量評級方法,以某無形資產密集型上市公司為例,運用層次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價法相結合的方式,對該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無形資產相關的財務信息進行評價,驗證了所搭建體系的合理性。
不同國家對會計信息質量提出了不同要求: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提出了相關性、可靠性、重要性和可比性的質量要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IASB)會發布《國際會計準則》,提出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具有四項基本特征: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則由可靠性、相關性、重要性等八個特征構成質量要求。
盡管會計準則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進行了詳細規定,但是由于無形資產不具有實物形態,其價值與收益存在不穩定性的特點,其次在無形資產進行初始計量時,研發費用的的會計處理存在資本化與費用化兩條途徑,這提升了經理人員進行盈余管理與利潤操縱的可能性。因此在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的過程中,信息不對稱與隱瞞披露項的的問題相對于實物資產來說要更加嚴重。
薛云奎、王志臺(2001)以1995-1999年度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作為研究對象,深入研究各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及其附錄中關于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情況,通過實證分析發現土地使用權在企業所擁有的無形資產中所占的比重高達81.33%,指出我國企業無形資產與企業價值相關性低。田象國和劉金文(2003)指出在會計準則要求披露并編制的會計信息報告與無形資產的相關性不高,并且認為其原因是信息披露對可靠性的要求較高導致忽略了其他特征。王宇峰、蘇逶妍(2009)以“上市公司研發支出信息披露句子數”作為頻數,在遵循新會計準則的規定下研究上市公司無形資產研發支出的信息披露,研究結果得出在會計準則修訂后全面按照準則要求進行披露的公司只有123家,對于研發支出的披露頻率不高且不同企業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張林,郭侖(2011)以創業板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為研究對象,研究得出上市公司在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存在內容模糊、披露不全面、信息分散等問題,并認為無形資產價值的不確定性與準則的限制是其主要原因。蘭鳳云、劉彥云(2015)在創業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抽取12家樣本公司研究其財務報告等,并著重分析這些公司在無形資產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研究發現創業板上市公司無形資產信息披露披露范圍不全、內容不詳細;準則規定不明確的非常規無形資產披露較少。
從前文學者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得出,我國目前無形資產會計信息披露存在較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出現在披露形式上也出現在信息內容上,而且針對無形資產信息披露質量評價的研究較少。我國目前雖然存在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評價方法,但這類評價方法多立足于財務信息整體(如上交所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評價辦法等),無法反映無形資產獨特的價值特征。因此本文以會計準則對披露信息的要求為基礎,參考證券交易所信息披露工作評價辦法,將準則中規定的部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作為主要評價指標,并將其運用到對無形資產信息及披露行為的評價上。
在信息披露中,財務信息使用者首先需要確定該上市公司披露的無形資產信息是否真實與可靠,同時信息使用者需要企業披露的信息能反映該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與未來的發展前景,以便進行合理的投資或管理決策。因此本文中所構建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以真實性、可靠性與相關性作為一級指標,每個一級指標下設四個二級指標,作為對一級指標概念及要求的的延申。評價體系中的具體層級構成如表3-1所示。

表3-1 評價指標體系
層次分析法(AHP)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層次化決策分析方法,它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美國運籌學家托馬斯·塞蒂正式提出。其主要應用于將復雜的問題劃分為不同層次之后進行處理,因此在解決問題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本文的研究將層次分析法與專家打分法相結合,首先設計各指標重要性調查問卷,向會計從業人員,審計工作人員與會計學講師等專家投放,根據專家對問卷填寫的結果,求得其平均值并進行取整后得到兩個不同指標的相對值,并據此計算出各指標權重及判斷矩陣。不同層級判斷矩陣及權重計算結果如下:
第一層級(一級指標層)包括真實性B1、可靠性B2、相關性B3。
權重系數w≈[0.5390,0.2973,0.1638]
則aw={1.6248,0.8943,0.4921}
最大特征根γmax≈3.0092
一級指標下的各二級指標權重計算步驟同上,最終得出各指標權重向量為:A={0.5390,0.2973,0.1638},B1={0.4730,0.1425,0.2978,0.0867},B2={0.2190,0.5160,0.1773,0.0877},B3={0.5142,0.1124,0.3060,0.0675}。以上權重計算均通過一致性檢驗。
影響無形資產信息及其披露的因素較多,既存在于企業內部的信息生成、控制、傳遞等環節,也包含在企業外部第三方對信息披露的反應上。且本文選取的指標大多是定性指標,需要將其定量化之后才能繼續評價。模糊綜合評價法可以將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性的評價,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因此能更好的解決本文提出的問題。
本文以某無形資產密集型企業為例進行評價,組織專業人士填寫質量等級調查問卷。專業人士通過察看該公司的年度財務報告、招股說明書等官方文件披露中的無形資產信息部分對該公司對本文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的各指標的完成度,即該公司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的質量進行打分。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本文的以模糊綜合質量評價方法進行的信息質量評價步驟如下:
1.因素集的建立
首先根本文3-1所搭建的評價指標體系首先將評價對象無形資產信息披露質量評價分解成兩個層次,每個層此包含若干個評價要素。第一層為無形資產信息披露質量評價因素集U=(u1,u2,u3),u1,u2,u3代表一級指標真實性B1、可靠性B2、相關性B3因素集。第二層為u1=(u11,u12,u13,u14),u2=(u21,u22,u23,u24),u3=(u31,u32,u33,u34),代表以及指標下各個二級指標所包含的因素集:是否充分披露、不存在隱瞞事項C1、是否存在誤導性或虛假陳述C2、研發支出資本化與費用化處理是否合理C3、……、無形資產披露信息所使用的語言與格式是否方便理解C12。
2.評語集的確定
對每個要素的評價分為4個等級構成評語集V=(v1,v2,v3,v4)={優秀,良好,合格,差}。
3.權重的確定
根據層次分析法的結果得到因素集U及其三個子因素u1,u2,u3的權重集合分別為:

4.各因素的模糊綜合質量評價矩陣Ri的建立
通過匯總質量調查問卷中專家的打分結果得出各因素的模糊評價矩陣Ri中的指標的隸屬度,由此得出各因素的模糊綜合質量評價矩陣Ri,如表4-1所示。

表4-1 一級指標層權重計算

表4-1
5.綜合評價結果
評價結果向量Si=Wi×Ri,i=1、2、3,本文遵循隸屬度最大原則得出評價結果。
首先,求得各要素,模糊運算的結果如下:

由此可得出單因素矩陣為:


根據S=W×R,求得評價結果向量:

如果評判集V中的{優秀,良好,合格,差,較差}設為(100,80,60,40,20),則該企業無形資產會計信息質量評價總分為:

由此得出該企業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綜合評價得分為79分,表明其無形資產信息披露質量處于及格與良好水平之間,接近良好水平。根據該企業年度報告等官方公告中披露的信息顯示,該企業在研發支出會計處理上費用化的程度與期間遠高于資本化。其次該企業的無形資產明細科目的詳細程度較低,且并未將信息與其具體業務的關聯信息解釋說明,但是該企業在基礎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方面符合真實性、可靠性的要求,且披露的相關性也比一般企業要高,因此得分接近良好水平。
本為立足于企業內部無形資產信息披露上,將企業會計準則中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八個特征進行改進,以真實性、可靠性、相關性為主要指標建立符合無形資產信息特定點的指標,并搭建出無形資產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體系,最后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得出評價結果。根據評價結果與企業真實的年報披露信息可知,本文所搭建的評價體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與實用性。
學者對于會計信息的研究多立足于企業整體披露的信息,即對資產信息的研究多立足于企業的全部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無法反映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的獨特貢獻。本文將研究重點轉移到無形資產的價值與貢獻上,以真實性指標檢查企業是否存在虛假披露、隱瞞披露,以可靠性指標檢查企業財報上無形資產信息展示的合規性與詳細程度,以相關性指標檢查企業無形資產與企業未來業務前景、發展狀況之間的聯系程度。最終得到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評價結果對無形資產密集型企業的財務信息使用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無形資產信息參考準則規定下所披露的信息是不夠的,在官方披露信息之外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同樣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會將與企業無形資產相關的所有信息(包括官方準則規定以內與其他非官方信息)納入評價范圍以獲得更準確的評價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