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亞楠,全國百強中學心理教師、東北師范大學應用心理碩士、心理治療師、生涯規劃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獲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初識:一個“駝背”女孩
高二(11)班的班主任打來電話說:“弓老師,我們班F 同學去找你了,她的狀態很不好,我真怕她出點事。”電話掛掉不到5分鐘,一個身材微胖、扎馬尾的女生拖著沉重的步伐走向我,說:“老師,我實在憋不住了,我覺得現在只有您能幫幫我了,我真的快不行了。”
邀請F 入座后,我察覺到女孩身上像是有重物壓著她一樣。與很多16歲的女孩不同,F 駝著背,頭也一直埋于胸前,這使得她的上半身快要成為一個拱形。心理學家武志紅在《身體知道答案》一書中寫到:身體是靈魂的居所,如果你從來訪者身上直覺到強烈的不舒適感,那極有可能來訪者也正受其影響著。看來想要幫助女孩身形變得輕盈,給內心減負是首要任務。
“真的快不行了?聽起來很嚴重,你愿意說說到底是怎么回事嗎?”
“唉,老師,其實我早該找您來聊聊了,我生活中太多不容易的事了。我都不知道該從哪里說起。”她一邊埋頭感嘆著,同時揪扯著自己的衣袖。
“那就從最近讓你感到不容易的事說起。”聚焦在當下具體的事情,更有可能幫助她打開宣泄的閘門。
“最近的糟心事就是同伴關系,更確切一點說其實是我自己的問題,有時候面對友情會顯得毫無原則,好朋友生氣后我總是第一個道歉,這讓我感覺沒有價值或尊嚴。但我也知道我先道歉是因為我經常會對她們發脾氣,這一點我好像無法控制。她們大概也忍我很久了,就差告訴我‘你再這樣我真的沒辦法和你繼續做朋友了’。”
能感覺到F 在說出這些話時她內心的躊躇與掙扎,畢竟承認自己在處事方面有問題是需要察覺力與勇氣的。來訪者在觸碰到真正的心理問題前總是會談論特別多縈繞在心頭的困擾,她可能一會兒在說學業壓力,一會兒在說同伴關系。這也是因為心理世界復雜多樣,有時重巖疊嶂。多種困惑看似獨立存在,實則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聽起來你經歷了很多次這樣的事情,這讓你感到挫敗。但為什么對朋友發脾氣,我相信你一定有你的原因。”心理老師的傾聽、接納有利于F 撥開心間云霧現出內心的矛盾。
傾訴:無力承擔,為其所累
“還不是因為家里的事情。父母從初中開始就在鬧離婚,之前他們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家里雞飛狗跳早已司空見慣。如今他們在分割財產方面無法達成一致。于是我變成了他們兩個人的傳聲筒。媽媽會向我抱怨爸爸,爸爸希望我說服媽媽盡快離婚。我無法求得兩方滿意,您不知道我的壓力好大。”
“看得出來你希望父母雙方都好。但他們將你推向傳遞信息的角色,卻又對每次傳遞的結果不滿意,這讓你也感覺壓力很大。”
“是的,我一直和媽媽生活,父親很少照顧我們。我既不能偏向父親,也不能不管母親,我現在馬上就高三了可根本無心學習。”
F平靜地講述這些話,眼淚卻像決堤一樣,無聲流淌。大把大把的紙巾堆在一起,遠遠看去像一座小山。
“看得出來你為此承受了很多。生活中的確有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左右的。父母對婚姻的決定是成年人基于他們的情感等一系列事實結果做出的選擇,選擇必然帶來結果,而結果也會有兩面性。”
對調和父母關系高度的責任感與屢次協調無果的強烈沖突導致F 的自我價值貶損,高壓力事件導致的低落、抑郁等情緒又會影響同伴關系和身體健康。引導其認識到父母應該理性處理家庭糾紛,看到自己為維護家庭關系而做出的努力是必要的。
“老師能明白你對媽媽的擔心。但貌似在這件事中,你的父母才是問題真正的解決者,而非你。相信你的父母也能夠看到你為家庭付出的努力和責任感,但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你內心承擔許多你無力解決的事情將影響到你的生活與健康。你覺得呢?”
“是啊,和高一相比我不僅變胖了,身體也變虛了。我們班主任對我很好,她之前也曾建議我也許該先放一放家里的事,一切都等高考以后再說。”此時F 提到了班主任,并且主動提到了高考,也許她的內心是渴望掙脫出困境,尋得夢想,擁有自己的人生。
理解:獲得支持,與夢同行
我決定從她的動機入手,強化F 希望家人幸福這一信念。“媽媽是你最牽掛的人,只有你更有力量才可以照顧她。與其每日因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悲苦煩惱,不如把時間和精力聚焦當下最能提升你能力的事情上來。對你而言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應對高考,重拾學習狀態與信心。”
“您說的對,老師。我先回家和媽媽談談是否可以住校,畢竟在學校學習效率會更高。周六回家再陪媽媽。”F 非常擔心媽媽的狀況,我想我應該了解一下F媽媽的情況。在征得F 的同意后,我與家長取得了聯系。得知離婚對F 媽媽的打擊非常大,她的身心狀況不佳,我也更加理解F 的感受,不由得佩服作為獨生女的F。
離開咨詢室時,F開玩笑說道:“老師,我好久沒這么哭了,下次來一定還您一包新的紙巾!”
高考前F 又來過咨詢室兩次。規律的住校生活雖然單調,但她有機會和同伴一同前往食堂、宿舍與教室,這讓她們增加了很多溝通的機會。朋友間的談話內容從圍繞父母的事到更多談論學習與未來想去的大學,也讓她與同學們有更多的話題可講。雖然心里還是會擔心媽媽的健康,但從朋友那里獲得的支持也讓她在周六回家后能夠更好地陪伴媽媽。F的眉頭舒展很多,原來駝著的身體也在有意無意的提醒與覺察中調整。增加規律的體育運動以后,課間常能看到她與同學打羽毛球的身影。那個時候,感覺真好!
F媽也預約過三次輔導。最近她發消息來說,F已被一所高等院校的社會學專業錄取。這意味著F 離開媽媽身邊赴他鄉求學。這是新生活的開端,她可以奔赴更寬廣的世界,成為任何想成為的人。
編輯/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