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楊
(南京藍德環境藝術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28)
我國城鎮化正處在快速發展期。據統計,我國城鎮化率在1978年為17.92%,1995年為30%,2005年為40%,預計2030年將在75%~80%。一方面,由于城市的占地面積不斷擴大,近郊的蔬菜生產基地不斷外移,不但給蔬菜供應商帶來風險,而且也出現了鮮菜不“鮮”的現象;另一方面,隨著城市經濟水平的提高,城市里一部分人擁有自己的私家獨院或屋頂花園平臺,在目前食品安全問題屢見不鮮的情況下,將花園與菜園相結合,既滿足了精神方面的需求,又避免了飲食方面的安全隱患。
本文以南京城市蔬菜花園設計為例,詳細闡述了城市居家微空間蔬菜花園的現實意義、南京地區典型的蔬菜花園模式和植物種類組成等,以期為城市居家微空間蔬菜花園設計提供可靠的、有據可循的實踐借鑒。
首先,在保障供給方面,城市居家微空間蔬菜花園滿足了城市部分居民的需求,形成了生產、生活、生態一體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是集休閑、觀賞與農業一體的新型行業。
其次,有利于增強防災、抗災能力。城市居家微空間的蔬菜花園可種植生長期較短的蔬菜,緩解城市部分居民對外地蔬菜市場的依賴,且一旦出現自然災害,蔬菜花園便可發揮旱澇保收的潛力,對化解危機有一定的緩沖作用。
再次,能為社會增加就業機會。城市居家微空間蔬菜花園是一個新興的事物,需要大量經過系統專業培訓的人才,而且不適合機械化操作,還得依靠人工栽培與維護;因此,其可吸納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就業。
最后,能夠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目前,城市居家微空間的蔬菜花園一般都是由家里的退休老人在打理,老人們有塊地種菜、種花,既可生產蔬菜,又可修身養性。
城市居家微空間蔬菜花園分為兩部分,一是露地庭院蔬菜花園,二是空中平臺屋頂蔬菜花園,兩者生長環境相比較,各有優缺點,且其優點的發揮可以優化周圍環境。
露地庭院的優點表現在:(1)風速較小,水氣擴散慢,空氣相對濕度較正常,不易造成植物干旱失水;(2)夏冬季土溫、氣溫的極端高溫或低溫對植物生長影響不大;(3)庭院的風力不大,土層厚,不易造成倒伏;(4)投入成本較低,施工和養護費用不高;(5)對造園和植物選擇局限性沒有空中平臺大。露地庭院蔬菜花園的植物更易生長,可有效增加城市中綠色植物的覆蓋面,又可優化居住環境,使城市居民生活與田園生活融為一體。
空中平臺屋頂的優點表現在:(1)光照強且時間長,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2)晝夜溫差比較大,有利于植物進行養分積累;(3)保護和管理比較方便,可以根據需要適當提前或推遲植物的栽培;(4)施肥多采用有機肥,其含有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污染的幾率小,肥效期較長;(5)連續多雨天氣時,可通過排水設施及時排出多余的水分;(6)光照充足、空氣流通,病菌傳播和發展機會少,有利于植物健康生長,保證植物的安全。屋頂蔬菜花園大多在辦公大廈、賓館、酒店、世貿中心和一些新建小區的頂樓,這些花園的設計形式多樣,其就像空中花園,不僅可使工作在其中的人們消除負面情緒、心情愉悅,還可使人們更接近大自然,同時屋頂蔬菜花園可顯著減少城市熱島效應。
南京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溫度也不相同,微空間蔬菜花園種植的植物不同對溫度的要求也差異較大;因此,需根據不同季節通過設計來滿足植物生長的適宜條件,如夏天高溫、低濕環境不利于植物生長,微空間蔬菜花園設計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降低溫度、增加濕度。大量調查實踐表明,進行蔬菜花園設計時,可在露地庭院、平臺和屋頂周圍設計棚架,種植一些爬藤蔬菜,如絲瓜、黃瓜、葫蘆、冬瓜、豆角等,這些植物不僅占地面積小、產量高,還可以形成遮陽棚或遮陽墻。這種種植結構設計能夠有效地降低周圍環境溫度,可以增加蔬菜花園環境的濕度,同時其營造的小氣候環境又有利于植物的生長。戴希剛等研究表明,庭院綠化可使臨近建筑室內溫度降低3~4 ℃,平臺屋頂綠化可使頂層建筑室內溫度下降4~6 ℃,進而節約夏季空調用電量。在高溫干燥的氣候條件下,通過增加噴水次數和噴水量也可以調節居家微空間的小氣候條件;同時,濕潤的土壤基質的蒸發作用和植物的蒸騰作用也會增加微空間的水氣含量。居家微空間蔬菜花園可以調控周圍環境的小氣候,一定數量的蔬菜花園營造的小氣候可以減少城市的熱島效應。
近年來,對南京地區蔬菜花園模式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南京地區居家蔬菜花園主要有屋頂蔬菜花園、別墅私家庭院蔬菜花園和住宅小區蔬菜花園3種模式。
案例簡介:南京市奧體地塊西堤國際社區的屋頂蔬菜花園位于南京市建鄴區西堤國際社區A區一住宅18層建筑的頂樓躍層,位于繁華的街道旁邊,與奧體一路之隔,屋頂蔬菜花園面積約60 m,在對面的頂樓就可以看到該樓層的屋頂蔬菜花園。
屋頂蔬菜花園基本結構:該屋頂蔬菜花園有2種種植池,分為觀賞性植物種植池和果蔬種植池。觀賞性植物種植池高60 cm,土壤深度為55 cm,寬度為100 cm,長度約450 cm,呈“L”狀;果蔬種植池,高度約35 cm,土壤深度為30 cm左右,寬度約200 cm,正方形。此外,在屋頂建筑設計了廊架,可為葡萄和絲瓜提供攀爬條件。該屋頂蔬菜花園中種植區使用的土壤是由無菌基質土壤、適量無污染的砂石、耕土和一定量的有機肥按比例混合配制而成。利用基質土為主的混合土種植蔬菜和觀賞性植物,可以按照不同植物類型的生長特性相應地配制不同營養成分和酸堿度的基質土。基質土比耕土質量輕,能夠有效減少建筑物屋頂的荷重。結合案例中種植區不同的微地形設計,且考慮到園林觀賞性植物及蔬菜生存和發育需要,確定了種植區的2種不同土壤厚度。
植物種類合理搭配:該屋頂蔬菜花園種植的植物種類組成較多,經過統計,種植植物涉及多科、多種,主要包括白菜、番茄、茄子、小青菜、生菜和韭菜等蔬菜,月季、梅花、中華繡線菊、梔子花和荷花等園林植物(以觀賞為主),以及小型西瓜、絲瓜和葫蘆等瓜果類植物,具體植物種類組成如表1所示。蔬菜植物和觀賞植物根據不同季節合理搭配不同品種種植。

表1 頂樓躍層蔬菜花園主要種植植物種類
屋頂蔬菜花園的作用:該屋頂蔬菜花園種植不同的植物可以周年供應國際社區業主的需求,業主們對蔬菜花園的設計很滿意,也會經常親自去屋頂打理植物。蔬菜花園使人們心情舒暢,又可營造出小氣候,可以有效降低頂層住戶周圍環境的溫度,減少熱島效應。
案例簡介:別墅私家庭院蔬菜花園位于高檔別墅小區,建筑總高3層,住宅東南向是一條水系,露地花園面積1 500 m左右。庭院呈現梯形,以自然式園林為主,內設小型觀賞水系、燒烤臺、室外露天用餐區、小型的高爾夫球場等。在住宅的南面和北面分別布置了小型的菜地。
別墅私家庭院蔬菜花園基本結構:該蔬菜花園以自然式園林為主,在建筑的東北角及西北角各設計一個30 m左右的蔬菜種植地。觀賞性植物以對稱式種植為主。種植面積根據植物種類不同而不同。蔬菜種植區采用的是30 cm厚人工合成的種植土,其由無污染的耕土、沙土、鋸末等混合而成,并在土壤中拌入有機肥料,以提升土壤的營養成分,促進蔬菜生長。觀賞性植物種植區采用的是露地土壤,種植前將土壤翻耕施肥,有利于植物生長。
植物種類合理搭配:該小區私家庭院露地蔬菜花園面積大,所以種植的植物種類較多,經過統計,種植植物涉及16個科,38種植物,以常見蔬菜植物和觀賞性園林植物為主,還有部分果樹類植物,具體植物科名和植物種類如表2所示。該案例蔬菜花園中觀賞性園林植物和蔬菜植物的種植主要是在露地場地,不受場地覆土和建筑條件的限制。觀賞性植物一般以喬木或小喬木為主,林下以蔬菜種植為主。

表2 私家庭院種植植物種類
該花園的作用:私家庭院露地蔬菜花園不受面積的限制,可將蔬菜種植和景觀花園融為一體,不僅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而且可使居民更加接近大自然,也使人們能夠了解到植物的生長特性,使城市居民親自體驗到田園生活,有利于居民培養生活樂趣。
案例簡介:住宅小區蔬菜花園位于碧桂園住宅區,該建筑共有6棟18層的住宅建筑群。在該建筑群1樓居民的房前屋后可以看到擺放著不同種類的植物,有的用白色塑料盒種植著常見的蔬菜,有的劃了一塊小地種植花卉和蔬菜,但這種蔬菜花園大多沒有經過精心的設計,多顯得雜亂無章,僅有食用價值,社會觀賞價值并不高。種植區大多用磚塊砌成高30 cm、長50 cm、寬80 cm的小地塊,旁邊擺放著用花盆栽培的花卉。
案例特點:住宅小區蔬菜花園由于面積有限,種植的大多為蔬菜植物,經過統計,種植植物大多為最常見的蔬菜和觀賞花卉,蔬菜主要有小青菜、辣椒、番茄、白菜、生菜、韭菜和大蒜等,觀賞花卉主要有杜鵑、茶花、梔子花、菊花、多肉和吊蘭等。住宅小區蔬菜花園只占數米,大多是老年人在打理,通過打理小區蔬菜花園可以使老年人得到心理上的慰藉,排解老年人的孤獨之感,使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