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斌,張振超,山 溪,戴忠良
(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 句容 212400)
長江中下游地區,小麥、油菜收獲后,水田 以種植水稻為主,而水旱田或旱地多以種植玉米、大豆、花生、甘薯等作物為主,這些作物生產效益低,急需優化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和比例,實施多元化種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通過推廣栽培容易、經濟效益較好的甘藍等蔬菜新品種,并進行農機與農藝融合發展,對提高單位面積種植效益、調整農業結構可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甘藍(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L.)又名結球甘藍,屬十字花科蕓薹屬的一個變種,以葉球供食,可炒食、生食、涼拌等。目前國內主栽的甘藍品種中,仍有部分種子需從國外進口,種子價格昂貴。為解決這一矛盾,本研究利用不育性穩定、經濟性狀良好的不育系,與優良、穩定的自交不親和系配組,培育出秋甘藍新品種瑞甘30。瑞甘30屬中早熟秋甘藍品種,具有抗病、抗逆性強等特點,露地容易栽培,7月上旬播種,8月初定植,10月初陸續上市,可以有效緩解“蔬菜伏缺”,滿足市場需求,適合江蘇省及生態條件相似的地區作露地秋甘藍栽培;已完成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為:GPD結球甘藍(2020320173)。
2010年夏,在句容白兔農業產業園分別以引進品種N-0616雜交F種子50粒和綠球雜交F種子40粒分別播種、育苗、移植栽培,葉球成熟時分別選擇球形圓、球色綠、株型緊湊、抗病性強的優良單株,在開花期用網紗隔離自交,分別收獲F種子58、72粒。
于2011年夏將N-0616、綠球的F種子分別播種、育苗、移植栽培,葉球成熟時分別選擇球形圓、球色綠、株型緊湊、抗病性強的優良單株,在開花期用網紗隔離自交,分別收獲F種子78、65粒。
N-0616定向選擇了5代育成自交不親和系06-15-10-3-1,株高28.5~29.5 cm,開展度50.0~52.0 cm,葉色綠,耐熱性、耐濕性較強,較抗病,結球較緊實,圓球形,單球質量1.0~1.1 kg,葉球綠,品質優良?;ㄆ谧越缓屠倨谧越挥H和指數分別為0.33和8.10。
綠球定向選擇了5代育成自交不親和系07-22-6-1-1,株高29.0~30.0 cm,開展度50.0~51.0 cm,外葉深綠色,耐熱、耐裂球性、抗病性強,葉球高圓形,葉球緊實,單球質量1.0~1.1 kg?;ㄆ诤屠倨谧越挥H和指數分別為0.42和10.1。
2015年春以06-15-10-3-1為母本,以07-22-6-1-1為父本配制雜交一代,經品比、多點及生產試驗表現優良,定名為瑞甘30。
2.1.1 品比試驗
2016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采用7×20孔穴盤育苗,8月17日定植。每小區10 m,株行距40 cm×40 cm,每小區定植55~60株,3次重復。瑞甘30折合667 m產量為5 042.5 kg,比中甘11增加10.2%(表1)。

表1 瑞甘30品種比較試驗結果
2.1.2 區域試驗
2017年多點試驗中,采用7×26孔穴盤育苗,8月25日定植。每小區10 m,株行距40 cm×40 cm,每小區定植55~60株,3次重復。瑞甘30折合667 m產量5 002.5 kg,比對照中甘11增加7.0%(表2)。

表2 瑞甘30品種多點試驗結果
2.1.3 生產試驗
2018年生產試驗中,采用7×30孔穴盤育苗,8月28日定植。每小區800 m,株行距40 cm×40 cm,每小區定植約5 000株,平均667 m產量5 284.4 kg,比中甘11增加6.5%(表3)。

表3 瑞甘30生產試驗結果
2018年,于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實驗室進行品質測定,結果顯示:瑞甘30總糖含量為4.03%,VC含量為4.89 mg/kg,粗纖維含量0.45%,粗蛋白含量為1.21%,品質好。另外,田間試驗時發現,瑞甘30抗黑腐病、病毒?。═uMV)(表4)。

表4 瑞甘30品質及抗病性
瑞甘30屬早熟秋甘藍品種,定植至收獲約60 d。葉球圓形,球形規整,葉球緊實,球色為綠色,商品性好。其生長勢旺盛,外葉數約13片,單球質量約1.3 kg,葉球橫徑約15 cm,縱徑約16 cm,中心柱較短。耐裂性、耐熱性較強,抗病毒?。═uMV)、黑腐病等。生食、熟食均脆甜,口味佳,綜合品質佳(表5)。

表5 瑞甘30主要經濟性狀
根據栽培季節可在設施條件下育苗,夏季采用防雨、遮陽的防蟲棚。在塑料大棚內播種育苗,育苗設施要符合GB19165的規定。采用投苗式移栽,采用72孔或96孔的穴盤育苗。使用穴盤前必須將其徹底清洗消毒干凈,嚴禁使用破損穴盤。盡量使用商品育苗基質,育苗基質要符合NY/T 2118的規定,滿足無土傳病害、無有害物質的要求。采用穴盤育苗,每穴播種1粒。采用成套育苗播種流水線,可一次性完成基質裝盤、壓穴、播種、覆土、澆水作業。溫度管理:出苗期適溫20~24 ℃。出苗后降至18 ℃以下,最適溫度為白天氣溫24 ℃左右,夜間10~15 ℃。培育壯苗:植株生長健壯,大小均勻,4~6片葉,葉柄較短,葉片肥厚,葉叢緊湊,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采用22 kW以上動力的拖拉機配套秸稈粉碎機,作業幅度80~130 cm。推薦旋耕滅茬平整機、秸稈粉碎還田機等?;适┓蕶C具推薦采用22 kW以上自動走式撒肥機;整地起壟機具推薦22 kW以上拖拉機配套旋耕機耕翻整地。施肥作業前根據栽培方式,調整撒肥寬度,結合整地,每667 m施有機肥3 500~4 000 kg,合理配合使用復合肥;耕整作業深度不低于20 cm,土壤細碎、疏松,碎土率在85%以上;結合定植方式,確定起壟或開溝,壟(畦)高15~20 cm,壟頂寬80~120 cm,溝寬大于20 cm,要求壟(畦)平整。
選用乘坐式或手扶式半自動蔬菜移栽機,輪間距800~1 000 mm,適應壟高15~25 cm,最大作業效率3 000株/h。一般每667 m定植3 500株??刹捎酶材ず蠖ㄖ不蜃銎韬蠹炊ㄖ卜绞剑琍E地膜應符合GB 13735—2017標準的規定。采用機械移栽,作業前應進行株距、行距和栽植深度的調整,保證不漏苗、不倒伏。
采用水肥一體噴灌基站灌溉。根據天氣情況及作物的生長需要,每隔3~10 d視情況滴灌1次,移栽后,及時澆透定根水,以土壤含水量70%~80%為宜,以利于缽苗生根。
物理防治:定植前,可選用臭氧消毒器進行棚室消殺;用黃板誘殺蚜蟲、粉虱等小飛蟲;采用懸掛迷向信息素散發器,擾亂鱗翅目害蟲的交配,以降低蟲口密度,并用防蟲網密封,阻止害蟲遷入;用頻振式誘蟲燈誘殺成蟲。
生物防治: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也可使用苦參堿、印楝素、小檗堿等植物源農藥和白僵菌、枯草芽孢桿菌、蘇云金桿菌、核型多角體病毒等微生物源農藥及氨基寡糖素、幾丁聚糖等生物源農藥防治病蟲害。
化學防治:應嚴格執行NY/T 393的規定。
定植后60 d左右,葉球緊實時,可陸續采收上市。由于其在圃時間長、耐裂性較強,可根據市場行情調節采收時間,以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