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明瑜言+買書匯總經理
說起我現在的事業,一定繞不開我的先生。與其說開家書店是我的夢想,不如說這是先生一手打造的烏托邦。我和先生是在大學校園里相戀的,畢業后我們便順理成章地結婚生子。那時,我們經常自嘲:“我們的人生沒有規劃就已定型,等老了一定要開家書店養老?!痹诩骖櫦彝サ耐瑫r,作為先生創業的忠實盟友和幫手,我一路跌跌撞撞從辦公文員、財務、項目負責人,做到公司管理層。
在事業發展的同時,心里夢想的種子一直都在發芽,于是我們在2016年年底籌建了文化公司??墒牵覀償鄶嗬m續進行了近一年的市場調研,項目卻遲遲沒有啟動。因為,我們調研后得出的結論是:實體書店專業性強,同時也很難盈利。沒有專業人才的前提下,我們不敢貿然投資一個會虧損的項目。這時,我們的夢想拋錨了……
2017 年,聽聞傳統實體書店大眾書局開放商業加盟,我們立刻意識到機會來了。專業問題解決了,我們又再次燃起了希望。
2018 年年初,在公司給到的五年保本的政策支持下,第一家大眾書局寶龍店落地了。在朋友和家人們的支持下,從品牌確定到新店開業,我們僅僅用了四十五天。在沒有宣傳推廣的情況下,開業當天就迎來了人山人海的顧客。大家開心壞了,小伙伴們嚷嚷著要慶祝,可是沒等慶功宴開始,問題就來了。賬面和現金對不上!經過緊急排查發現:總部配備軟件和財務軟件不兼容。連夜調換軟件,可是又有了新的問題。憑著一股韌性,我們創下了五天換三套軟件的記錄。通過開店后的第一場硬仗,我們也認識到必須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模式。于是,我們重新調整人員結構、利用書店的天然優勢,就地取材,重新學習、摸索。就這樣,近四年來,我們摸索出了一套合適的管理架構,同時小伙伴們也根據自身所長為文化板塊注入了新的元素。
從投資大眾書局寶龍店,到言+買書匯、大眾書局高教店運營,再到活動板塊拓展、管理輸出,一路走來,我們一直在學習、摸索、創新。期間有成功的喜悅,也有試錯的頹敗,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量實體的閉店潮中,我們始終以書店為基點,積極調整,堅持經營模式上的創新。最終,我們實現了從五年保本到三年保本的突破。
近四年中,我們打造了自己的讀書品牌、親子閱讀、美學分享、創業平臺、公益平臺,平均每個門店每年要有近百場活動。活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我們也有幸收獲了“最美書店”“青年書香號”“優秀閱讀空間”“親子教育實踐基地”“文學會客廳”等稱號。
作為傳統行業中的新興創業者,我們始終把自己擺在學習者的位置上。在電商時代,堅守本心,為大家留一塊心靈棲息地的同時,拓展衍生業務,讓企業茁壯成長。這也是我們將來繼續深耕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