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東北地區工業遺產旅游開發可持續發展探析
——基于生態理念視角

2022-02-17 03:39:06荀,韓
關鍵詞:旅游

于 荀,韓 笑

(1.沈陽師范大學 旅游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2.沈陽北軟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遼寧 沈陽 110136)

東北地區工業遺產反映了東北地區文化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緊密聯系,是東北人民在極其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長期從事工業創造活動的歷史見證,也是東北人民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精神體現,現已成為特色鮮明的工業遺產旅游資源。目前,東北地區工業遺產旅游開發大多以博物館模式、創意產業園模式和企業綜合開發模式等為主,開發對象仍局限在孤立的工業建筑(群)或工業遺產片區等層面上,忽視工業遺產的整體性,忽視對工業遺產周圍環境的建設及地域文化和產業功能關聯性的挖掘,從而不利于工業遺產旅游可持續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階段,應以生態理念為指導,從整體性思維方式出發,明確工業遺產與周圍環境、地域文化和產業功能的關聯性,把物質性遺產與非物質性遺產統一起來,進行生態化開發,打造獨具魅力的系列工業遺產旅游綠色產品,這對于推動工業遺產旅游開發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研究問題、思路及方法

近些年來,學術界對東北地區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問題進行了較為廣泛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績。現以“主題”作為檢索項、以“工業遺產”和“東北地區”同時作為檢索詞,在中國知網(CNKI)進行分類檢索,從2007年1月至2022年3月,共檢索出學術論文和會議論文220篇。通過對這些論文的分析和整理可見,內容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東北地區工業遺產整體研究,包括歷史形成、基本特征、體系結構、價值評價、文化解讀等;二是東北地區工業遺產整體旅游利用研究,包括旅游開發模式、旅游線路設計、實施原則、主要策略等;三是東北地區工業遺產專題研究,包括鐵路遺產、各地區工業遺產、各廠礦工業遺產等。從總體上看,這些研究對生態問題的強調不夠,特別是缺少對工業遺產周圍環境、文化屬性及產業功能關聯特征的系統探討,不利于工業遺產旅游開發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這一概念是德國科學家E·H·海克爾于1866年在《有機體普通形態學》一書中首次提出的,用以研究生物有機體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后來,隨著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矛盾的日益突出,關于生態的探究逐漸具有了人文社會科學的性質,成為一門系統的綜合性學科[1]12。1935年,英國生態學家坦斯利首創“生態系統”概念,開始了從傳統生態學向現代生態學的過渡[2]。此后,美國著名動物生態學家林德曼在實驗基礎上,提出“食物鏈”和“金字塔營養級”的概念,大大深化了對生態系統的研究。1980年,法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安德烈·高茲又提出“生態理性”一詞,探討生態危機產生的原因,并對資本主義經濟增長邏輯和“技術法西斯主義”進行批判[3]98,標志著生態文明理論研究不斷深化。我國學術界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使用“生態文明”概念的,但在中共十七大召開之前論述相對較少。2007年,中共十七大報告中首次使用“生態文明”概念,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研究成果驟增。2012年,中共十八大報告號召全黨“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4],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從而促進生態文明理念廣泛傳播和深入人心。中共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數次闡述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并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生態理念,是指人類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生態保護和發展的觀念,它是在人類對自然生態法則不斷加深認知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對工業文明后大自然的深刻反思,是對人與自然關系歷史的總結和升華[5]。自18世紀60年代英國發生工業革命后,毫無節制的工業化迅速拓展到世界各地,在創造巨大的社會財富的同時,也帶來環境污染、生態系統退化等嚴重問題,從而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巨大威脅。馬克思主義認為,自然生態問題的實質是社會問題,是由于人的活動介入自然開發過程所引發的一種生態難題。因此,生態理念的核心是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它涉及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兩個方面,主張人類要尊重和維護自然,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實質是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主張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要防止和整治自然生態環境惡化和人們破壞環境的不良行為,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融的理想圖景。

本文基于生態理念,采用文獻檢索和實地調研等方法,通過考察東北地區工業遺產形成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在收集大量數據和信息的基礎上,對東北地區工業遺產進行整體性的綜合分析,揭示工業遺產與周圍環境、地域文化與產業功能的關聯性,深入挖掘其獨特的人文精神、地域特征與珍貴價值。然后,以生態理念為指導,結合東北地區工業遺產旅游的實際狀況和發展趨勢,提出切實可行的生態化開發策略,以期促進工業遺產旅游開發可持續發展。

二、東北地區工業遺產形成的社會環境與獨特的精神內涵

社會環境是指人類在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的社會物質和精神條件的總和,從宏觀上講,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道德等各種因素,它對人類從事工業生產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東北地區工業是在極其復雜的社會環境中起步和發展的,是東北人民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同各種困難進行艱苦卓絕斗爭的工業創造活動,內憂外患、坎坷曲折、迅速騰飛的艱難歷程,培育了東北地區工業遺產獨特的精神內涵。

(一)東北地區工業是在反抗外敵侵略的斗爭中起步和發展的

自1840年鴉片戰爭后,清王朝國勢日益衰敗,沙皇俄國和日本帝國主義憑借其地理位置上的優勢,開始覬覦我國東北領土。但是,當時擔任東北戍邊任務的清朝八旗軍隊武器十分簡陋,軍中以大刀、長矛、弓箭為主,只有少量的鳥槍火銃,已喪失外御強敵的作用,致使沙俄陰謀步步得逞。到19世紀70年代,沙俄先后強占我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廣大地區,特別是到19世紀80年代初,東北邊防形勢更是緊張。為抵御外敵入侵和維護國家主權獨立,清政府于1881年籌建吉林機器局,生產槍支彈藥,這是東北第一家近代軍事工業;1883年修筑旅順船塢,這是東北第一座近代船舶修造廠。中日甲午戰爭后,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后因沙俄、法國和德國干涉而作罷。此后,日本推行大陸政策,把侵吞東北作為首要目標。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圖謀,奉系集團執政后整軍經武,極力發展軍工企業,先后建立東三省兵工廠、奉天迫擊炮廠、東三省航空處等,到1931年已能夠獨自生產槍支彈藥、海空軍軍械裝配和零部件,以及修理艦船等,軍事工業一度躍居“東方第一”。但是,九一八事變后,東北全境淪陷,奉系集團的軍工企業全部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和軍事包圍,妄圖把新生紅色政權扼殺在搖籃中。在此背景下,東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大規模的軍工企業建設,特別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蘇聯援建東北地區的6項軍工重點工程,包括遼寧112廠、遼寧410廠、遼寧111廠、遼寧431廠、黑龍江120廠和黑龍江122廠,使東北軍工生產上了一個新臺階,成為國家重要的軍工基地,并留下大量的軍工遺產。這些軍工遺產體現了東北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敢于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二)東北地區工業是在抵御外資掠奪的斗爭中起步和發展的

自1861年營口開埠以來,英、俄、日等外國資本紛紛進入中國東北,瘋狂進行資源掠奪。19世紀末葉,英國太古洋行在牛莊投資設立了第一家新式油坊[6]60,標志著機器化生產在東北落戶。中日甲午戰爭后,沙俄投巨資在東北修筑中東鐵路,并沿著中東鐵路沿線開礦設廠,其中,華俄道勝銀行、中東鐵路公司則是沙俄在華的支柱型企業。日俄戰爭后,日本侵略者在原先擅自修筑安奉鐵路(今沈丹鐵路)的基礎上,又采取各種卑鄙手段陸續強占和收買了東北全部鐵路。據統計,到1945年8月,僅滿鐵經營的鐵路就達11 479.1公里[7]468。與此同時,日本侵略者還先后強占了本溪湖煤礦、撫順煤礦、鞍山鐵礦、夾皮溝金礦、西安(遼源)煤礦、北票煤礦等;建設了豐滿水電站、鏡泊湖水電站、水豐水電站,以及阜新火電廠、撫順火電廠等;創辦了沈陽鑄造廠、大連汽船會社船渠工場等。為維護民族利益和抵御外資掠奪,東北地方政府始終積極倡導實業,大力發展民族工商業,與外國資本進行抗爭。例如:1887年正式開采的漠河金礦,遏制了沙俄對黃金資源的掠奪;1896年建立的奉天機器局,生產的銀幣流通后抵御了外國銀幣的侵入;1923年建立的奉天肇新窯業公司,打破了日本資本獨霸磚瓦市場的局面;1921年到1931年,東北地區自建鐵路2 074.8公里,占1931年東北鐵路營業里程的33.3%和全國鐵路里程的14.8%[8],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近代中國鐵路受外資強勢操控的局面。此外,在張學良主政時期,東北新建設中至少有12個項目居全國第一[9]。從總體上看,當時創辦的民族企業盡管在規模、設備、資金等方面與外資企業相差甚遠,但仍能以頑強的生命力向前發展,并留下大量的工業遺產。這些工業遺產記錄了東北人民不畏強暴、艱苦創業的苦難歷史,體現了實業救國、英勇不屈的民族抗爭精神。

(三)東北地區工業化是在實現大國工業夢中發展和完成的

19世紀60年代出現的洋務運動,標志著中國近代工業化的開始。但是,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近代工業化夢想的破產。1919年,孫中山提出《國際共同發展實業計劃》,設計了關于振興中國實業、實現國民經濟近代化的宏偉藍圖,但在當時條件下根本無法實施。歷史證明,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不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再完美的工業化藍圖也只能是空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實現大國工業化夢想創造了根本的政治條件。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偉大戰略目標,東北地區作為我國工業較為發達的地區,雖然原有工業飽受摧殘,但仍保留了一定的工業基礎,加之資源豐富,以及毗鄰蘇聯的地緣條件,并享受足夠的國家政策傾斜和資源投入,因而進行了大規模的工業化建設。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東北地區在國家各項基建投資中所占比重均居全國各大區之首,投資重點是重工業、國防工業和燃料動力工業等。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中有56項安排在東北地區,并且圍繞這56項重點項目又建設了上千項配套項目。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國家安排在東北地區的重點項目雖然明顯減少,但是大慶油田的發現和開采極大地推動了東北地區重化工業的發展,一批大型石化企業、鐵路和輸油管道網由此興建。經過兩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建設和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不斷完善,東北地區終于成為我國實力最雄厚的重工業基地,并被譽為“共和國的長子”“新中國工業的搖籃”,為大國工業化夢想的基本實現作出重要貢獻,并留下大量的工業遺產。這些現代工業遺產,記載了東北人民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和愛國敬業的光輝征程,體現了淡泊名利、顧全大局、勇于攀登和創新創業的奉獻精神。

三、東北地區工業遺產形成的自然環境與鮮明的地域特征

自然環境是指環繞人們周圍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地形、河流、土壤、礦藏、森林、氣候等多種要素,它對人類歷史上任何時期的工業生產活動都具有基礎性作用。東北地區自然環境優越,得天獨厚,具有發展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各種物質資源要素。據相關統計,東北地區的煤炭保有儲量約占全國的11%,石油儲量約占全國的45%,鐵礦石儲量約占全國的39.8%,森林總面積約占全國的19.4%[10]40。此外,東北地區還儲藏有大量的有色金屬礦和非金屬礦,而黑龍江省自古就有“黃金世界”之稱等。所有這些物質資源要素一旦通過東北人民的工業生產活動納入社會歷史后,就創造出完整的工業體系特別是重工業體系,從而塑造了東北地區工業遺產鮮明的地域特征。

(一)重工業遺產占主體地位

東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但交通不便,所以滿鐵第一任總裁后藤新平認為,“經營滿洲”的第一要務是經營鐵路[11]25。因此,外國資本在東北地區的工業建設始終沒有偏離過“機船礦路”。洋務派官僚和奉系統治集團主要是開礦建廠及修筑鐵路,西方列強也主要是筑路開礦建廠。到1931年,東北地區不僅鐵路交通十分發達,而且初步形成以鋼鐵、煤炭為中心的重工業體系。到偽滿統治時期,日本侵略者為了滿足侵略全中國和太平洋戰爭的需要,先后制定《滿蒙開發方策案》《重要產業統制法》等,瘋狂從事軍工、鋼鐵、煤炭、礦山、機械等重工業生產。據統計,到1943年,東北地區煤產量占全國的49.5%,生鐵占全國的87.7%,鋼材占全國的93%,水泥占全國的66%[12]12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東北地區在原有重工業基礎上進行了更大規模的建設,特別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蘇聯援建東北地區的56項重點工程中重工業占55項,基本完成以鞍山鋼鐵聯合企業為中心的重工業基地的新建和改建,奠定了我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此后,經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進一步建設,特別是大慶油田的發現和開采,東北地區的重工業體系得到不斷完善和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因此,東北地區工業遺產中以重工業遺產居多,其中又以交通運輸類、采礦業類和機械制造業類遺產占絕大多數,而且具有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特點。

(二)工業遺產呈“線”性分布

東北地區河流較多、鐵路發達、港口優良,工業生產活動主要在沿河、沿路、沿海三條軸線分布[13]。在中東鐵路建設以前,遼河是東北地區最重要的交通大動脈,在19世紀后半期,它對遼河沿岸及其附近地帶工業的興起和發展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從而決定東北地區早期的工業遺產主要集聚在遼河軸線上。中東鐵路建成后,逐漸取代遼河水運成為20世紀東北大地最重要的交通大動脈,也使工業生產活動主要轉移到中東鐵路沿線及其附近地帶,并承載了該地區工業建設和民族獨立的艱苦歷程。如今中東鐵路沿線及其附近地帶的工業遺產數量眾多、種類豐富、分布密集、價值珍貴,涵蓋了東北地區工業遺產的主要內容。同時,東北地區工業活動還沿海岸線展開,形成營口、大連、丹東和葫蘆島等港口城市。這些港口城市在東北地區的交通運輸網絡中處于重要地位,有力地促進了該地區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現存的港口城市工業遺產較為豐富,聚集分布,大多保護較好,體現了工業遺產所蘊含的綜合性和整體性價值,是認識東北地區工業發展連續性和規律性的窗口。目前,沿遼河軸線分布的工業遺產由于年代久遠,數量有限,已經所剩無幾;而沿中東鐵路軸線和海岸軸線分布的工業遺產則相對保存較好,形成線性文化遺產,是東北地區工業遺產的主要組成部分。

(三)工業遺產以“點”狀呈現

東北地區工業主要是依托自然資源發展起來,形成煤都、鋼都、油都、鎂都、林都、煤鐵之城等諸多資源型城市,并且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靠近資源、鐵路、港口,又創建機械制造中心、船舶制造基地、汽車之城、動力之鄉等諸多老工業城市。根據國家發改委于2013年3月印發的《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2年)》統計,在我國120個老工業城市中,東北地區有27個,占總數的22.5%;根據國務院于2013年11月印發的《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統計,在262個中國資源型城市中,東北地區有37個,占總數的14%。這些老工業城市包括資源型城市都個性鮮明、底蘊深厚、聞名遐邇,其中分布的著名老工業區,如沈陽鐵西區工人村、長春商埠地、長春電影制片廠、哈爾濱亞麻廠、吉林柴油機廠老家屬區、哈爾濱平房哈飛家屬區和東安家屬區等,已被公布為歷史文化街區加以保護;海林市橫道河子鎮作為中東鐵路文化的縮影,海城市牛莊鎮作為東北地區最早開放的商埠等,也被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得到保護。同時,在這些老工業城市和老工業區中保留了的大量工廠舊址,如今已成為工業遺產旅游利用的重點對象和基本依托。目前,東北地區已列入“國家工業遺產名單”的廠區舊址有39項,它們由縱橫交錯的鐵路線緊密相連,相互依賴和制約,構成一個嚴密系統,不但沉積了輝煌的業績,而且鑄造了歷史和文化的豐碑。

(四)工業遺產具有異域特色

東北地區工業遺產的異域特色主要體現在工業建筑上。工業建筑不單是簡單的土木制造,而且是工業美的創造。東北地區工業建筑屬于寒地建筑,主要包括中東鐵路建筑、偽滿時期建筑和蘇援工業建筑等,形態不同,風格各異。中東鐵路建筑作為近代中國苦難史和血淚史的象征,是東北地區工業建筑遺產的典型代表,薈萃了中西建筑藝術風格,其中鐵路職工住宅建筑多采用俄羅斯藝術風格,公共建筑多采用折中主義藝術風格,而中東鐵路所屬建筑多采用新藝術運動風格。此外,在中東鐵路建筑中還有“中華巴洛克”風格建筑,即在系列“巴洛克”式的立面造型上出現如蝙蝠、石榴、牡丹等中式圖案,在國內外獨樹一幟[14]。從總體上看,中東鐵路建筑具有粗獷、豪放、高大、厚重、溫暖等特點,可以說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原生態綠色建筑。如今中東鐵路建筑群已經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作為20世紀重要的線性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偽滿時期建筑作為一個傀儡政權的佐證,大多具有“中西合璧”的特點,如滿鐵社宅的整體以日式建筑為主,但考慮到東北干燥、寒冷的大陸性氣候,又沿襲了俄式及滿族居住習慣,在室內除設置玄關、榻榻米等外,還設置壁爐、地炕等[15],以期獲得普通民眾的認同感與熟悉感。蘇援工業建筑作為特殊歲月紅色記憶的載體,既具有明顯的俄羅斯古典主義風格,又融合了地域和中國傳統建筑元素,體現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和“民族形式、社會主義內容”的設計思想,傳遞著社會主義精神,象征著社會主義美好生活,突出社會主義國家形態[16]。如今,偽滿時期建筑遺產和蘇援工業建筑遺產由于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也日益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和保護。

四、東北地區工業遺產旅游生態化開發的基本策略

工業遺產旅游生態化開發是指人們依據自然生態平衡規律,把工業遺產作為自然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進行整體開發,從而促進工業遺產旅游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共生。東北地區工業遺產作為人與自然的共同結晶,既具有社會環境培育的獨特的精神內涵,又具有自然環境塑造的鮮明的地域特征,是一種寶貴的旅游資源。東北地區工業遺產旅游要可持續發展,應以生態理念為指導,從整體思維方式出發,處理好工業遺產與周圍環境、地域文化和產業功能的關聯性,處理好物質性遺產和非物質性遺產的關聯性,在兼顧時代特征與地域特色的基礎上實行生態化開發,打造系列工業遺產旅游綠色產品。

(一)深入挖掘工業遺產的地域文化特色

2012年,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第15屆會員大會通過了《亞洲工業遺產臺北宣言》,指出亞洲工業遺產強烈地表現出人與土地的關系,強調在亞洲工業遺產保護過程中要重視當地的人文資源,更多地關注人文精神的保護。從一定意義上講,工業遺產歸根到底是一種地方性的知識,是特定地區民眾所創造的本土性遺產資源,它與特定社會環境緊密相連,反映當地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傳承[17]。東北地區工業遺產形成的社會環境極其復雜,經歷了清末民初包括奉系集團統治時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偽滿時期的殖民地統治,還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社會。東北地區工業遺產演繹了自身獨具的文化情境,體現了實業救國、富國強兵的民族精神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的愛國精神,是東北人民對“工業鄉愁”的詮釋。近些年來,東北地區工業遺產旅游開發往往重視對工業遺產普遍價值的探討,而忽視對地域場所文化的關懷,打造出來的旅游產品往往缺乏特色和個性。因此,東北地區工業遺產旅游生態化開發,要深入挖掘東北地區特定的社會環境,樹立地方意識,培育“地方感”,挖掘地方人文精神,打造獨具特色的東北地區工業遺產旅游形象。

(二)高度重視工業遺產的生態修復

1980年,Cairns主編的《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過程》一書出版,標志著生態修復理論作為生態學的一個分支進行研究的開始[18]12。1985年,Aber和Jordan兩位英國學者正式提出“恢復生態學”的概念后,生態恢復研究工作日益活躍[19]。所謂生態修復,是指通過外界力量使被破壞的生態系統得到恢復、重建或修整,使其更適合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過程。目前,生態修復理論在工業遺產資源利用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一定成績。在東北老工業城市中,由于受技術理性原則的影響,許多廠區在創建之初往往無視周圍環境而自成一體,甚至與整個城市風貌有些格格不入;特別是許多資源型城市,由于對資源的過度依賴和過度開發,出現了資源銳減以致枯竭、生態環境惡化等嚴重問題。近些年來,在各級政府的主導下,通過多方的共同努力,這些問題都得到較好的解決,一些重要工業遺產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用,但這種利用大多仍局限于對孤立的工業建筑遺產或廠區舊址的開發,而對工業遺產周圍環境的恢復和修整不夠,特別是沒有把典型的工業遺產融入老工業城市文化建設之中,致使工業遺產旅游缺乏應有的生機和活力。因此,東北地區工業遺產旅游生態化開發,要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努力修復工業遺產的周圍環境,營建老工業城市地域文化風貌,特別是資源枯竭型城市要走綠色發展之路,打造生態旅游產品,使旅游者在獲得綠色生態體驗和文化體驗的同時,認識自然、保護自然,從而促進工業遺產活化與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實現經濟社會效益和環境保護效益雙贏。

(三)科學實施工業遺產的整體性保護利用

2011年,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第17屆全體大會通過了《都柏林原則》,特別強調工業遺產的“整體性”問題,認為工業遺產是物質性遺產和非物質性遺產的有機統一[20]。這一思想在工業遺產界已經得到廣泛認同,對科學進行工業遺產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到目前為止,在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195項“國家工業遺產”中,就其保護對象來看,均以廠為單位,要求實施整體性保護。東北地區現有“國家工業遺產”39項,占全國總數的20%,其中列入“核心物項”的,不僅包括物質性工業遺產,而且包括非物質性工業遺產,如鞍鋼憲法、國營慶陽化工廠的建廠工程圖紙和榮譽資料、大連冷凍機廠和北滿鋼廠的歷史檔案和文獻資料、夾皮溝金礦和老龍口酒廠的商標、長春電影制片廠的電影膠片等。這些非物質工業遺產涉及東北地區特有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多種因素,與物質性工業遺產是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區域性、規模性、多樣性、互補性等總體特征。近些年來,東北地區工業遺產旅游往往重視物質性遺產開發,而輕視非物質性遺產利用,尤其是對工業遺產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價值觀提煉、概括不夠。因此,東北地區工業遺產旅游生態化開發,既要注意物質性遺產的充分利用,也要注意非物質性遺產的充分利用,深入挖掘各類工業遺產的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精神內涵,最大限度地發揮工業遺產的整體價值優勢,進而提升工業遺產旅游的水準和效益。

(四)精心打造“系列工業遺產”旅游產品體系

在《實施世界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中,正式提出“系列遺產”這一概念,強調遺產整體組成部分之間的內在關聯[21]2。依據工業生態系統理論,在人類社會的工業生產過程中,各企業之間都存在著直接的或間接的關聯,如煤炭工業為冶金工業提供燃料,而冶金工業為機械工業提供原料,機械工業又為采礦工業提供機械設備等,所以工業遺產絕非是孤立存在的,各組成部分之間必然具有緊密的產業功能關聯性,因而可稱為“系列工業遺產”。東北地區工業遺產覆蓋了鐵路、采礦、冶金、化工、造船、軍工、輕工等各個門類,體系完備,門類齊全,實力雄厚。其中,遼寧以鋼鐵、煤炭、機械制造為主,吉林以交通運輸制造和化學工業為主,黑龍江以能源和重型機械為主。同時,遼寧作為東北地區工業的主體也具有自身的特色,其中鞍鋼、本溪以鋼鐵工業為主,撫順、阜新以煤炭工業為主,沈陽、大連以機械工業為主,撫順、葫蘆島以石油化學工業及建筑材料工業為基礎。從總體上看,東北地區工業布局分工合理,各有側重,互相聯系,互相促進,這就決定了該地區工業遺產的產業功能關聯特征。從時間上看,東北地區各工業遺產之間具有承接性和連續性,蘊含著不同時期的歷史信息和工業信息,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完整展示了東北地區工業發展的曲折復雜的歷史進程;從空間上看,各老工業城市、老工業區及各企業間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彰顯了東北地區的地域風貌和文化傳承,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近些年來,東北地區工業遺產旅游開發往往忽視遺產的產業功能關聯特征,塑造的工業遺產旅游產品出現單一性、片面性,甚至重復性。因此,東北地區工業遺產旅游生態化開發,要建立產業“功能關聯性構架體系”[22],精心打造“系列工業遺產”旅游綠色產品,推動工業遺產旅游開發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旅游
我們一起“云旅游”
少兒科技(2022年4期)2022-04-14 23:48:10
旅游驚魂
童話世界(2020年25期)2020-10-27 02:01:10
一起去旅游
童話世界(2019年29期)2019-11-23 09:05:26
自己去旅游
小A去旅游
好孩子畫報(2018年7期)2018-10-11 11:28:06
旅游助脫貧 同步奔小康
鄉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3:54
旅游
以茶為媒 促旅游開發
湖南農業(2015年5期)2015-02-26 07:32:24
旅游的最后一天
從旅游看人的自我超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亚洲网|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网久久综合|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7se亚洲|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 亚洲无线视频| 青草精品视频|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毛片卡一卡二|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a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精品|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国产男人的天堂| 亚洲色图另类|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在线国产91|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色图第一页| 国产在线八区|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97久久精品人人|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毛片卡一卡二|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国产久操视频| 国产99精品视频| 伊人无码视屏|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婷婷午夜天|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午夜综合网|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91激情视频| 国产门事件在线| AV在线天堂进入|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偷偷综合网|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动漫|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欧美一级在线| 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国产视频a|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国产美女91视频|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