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閱稿無數,看文章的眼光難免養成職業病,那就是挑剔。不過,這種毛病大可以辯解,全非壞事,挑剔的結果,必然是改出更加出彩的文章。這無形中暗含著編輯的尺寸,總是在追求那種理想的文章,本期可謂無可挑剔,理想照進現實,因為擁有了柯平老師的稿子。業界恐怕沒那個編輯不想約到柯老師的稿子,學術思考之深湛、持論之剴切,邏輯推衍之綦密,均讓人有了讀范文的感受。柯老師之學術修為,素所為人推崇,宏大主題之研究立意高遠,宏觀大氣,而于專業各細枝,亦發微闡幽,條達疏鬯,學術貫通力深至,極具柯氏學術辨識度,業界早已獲益頗多。此番智慧圖書館之興,柯老師由文化視角切入,新事新解,專業郁淘深久后的學術思考,慧解入微,妙意繽紛,一開新局。同時,文中諸多端緒提點,隱含著不少可資研究的視角,啟發良多,實乃學界大家風范之思考。
吳建中先生有言,圖書情報工作者對數據有著與生俱來的洞察力。不僅是人,圖書情報學界對人類最新理念與技術成果具有天然的敏感性,比如當下元宇宙,無論理念還是漸入的實踐探索方面,產生諸多說道,印證在圖書情報界,皆存在著同頻共振、價值共生的一致性。當然,現在還難有定論之說,各種的假設與探索,都不無道理。此景何妨借鑒馬爾克斯《百年孤獨》所創之 “將來過去式” 的思考維度,即在 “將來” ,元宇宙終將不期而至,對當下的進程予以關照,那么所有的理念熏陶、意識準備以及各種的探索,都不會是無功而返,也絕不是凌空蹈虛的理念游戲,而是直入現實的實踐關涉,其價值會沉淀在元宇宙探索的歷史序列里。本期刊發的三篇文章,不乏稚嫩,議論還不那么醇實,但都是事物發展端緒年代的正常呈現,是圖書館人對新生事物的接納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