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饒陽縣統計局,河北 饒陽 053900)
基層統計工作的良好開展有賴于運轉高效的鄉鎮統計工作機制。鄉鎮統計工作是鄉鎮開展各項工作的數據來源和重要基石。只有實施嚴謹縝密的統計工作,才能保障鄉鎮統計資料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才能為決策提供源頭數據,實現高效良好的基層管理。對此,要加深對鄉鎮統計工作的現狀認識,并立足于實踐,積極探究有效的策略措施開展高效良好的基層統計工作,從整體上提升基層統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鄉鎮統計工作現狀如下:①對于農業報表,需要基層起報。農業綜合統計報表以村委會或者居委會為起報單位。縣域范圍內經濟統計涉及的鄉鎮表以鄉鎮或街道為起報單位,村表以村委會為起報單位[1]。②基本單位名錄庫,每個季度都有新增單位,這項工作延伸到了鄉鎮。基本單位名錄庫是開展鄉鎮統計工作重要的信息資料平臺。當前,鄉鎮日益重視加強基本單位名錄庫建設,并對之開展常態化維護,對每季度的新增單位都進行入庫統計。③普查任務實施分級負責。在開展鄉鎮統計工作的實踐過程中,對于各類普查任務,構建了分級負責的制度,實施逐層把關,形成了權責明確的普查工作管理體系,有效保障了普查工作質量,獲取了真實準確的普查數據。④對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國家重點服務業企業等這4類規模以上企業進行審批,需鄉鎮幫助在企業現場核實[2]。
為推進鄉鎮統計管理體制改革相關工作,基層政府應筑牢組織保障。應對基層統計工作的規范化建設作出明確的指示要求;構建領導負責統計工作的專門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對統計工作進行統籌規劃,對基層經濟實況和運行態勢進行剖析,解決基層統計工作中存在的難題。聯合各部門對統計工作任務進行細分,并對工作責任進行落實。①應對負責統計工作的領導小組進行調整,要將基層鄉鎮納入其中,全面覆蓋鄉鎮主體,實現黨委對統計工作的統一領導和政府對統計工作的組織主導。②應對小組承擔的工作職責進行優化,統籌落實基層統計工作,實現多方聯動,消除統計工作死角。③對基層統計工作任務羅列清單,明確基層統計工作重點和時間進度,對責任主體進行劃分,保障基層統計工作措施的高效良好落實[3]。
應對統計工作運行機制進行優化,構建“大統計”格局。①對納統協調機制進行構建,遵循行業劃分,明確各部門工作的具體職責,構建分工負責制,由各部門負責對其主管行業的統計。②對分行業單位名錄庫進行構建。應對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進行充分開發和高效利用,與各行業相應的主管部門進行聯合,并與部門行政記錄相結合,推動各部門對分行業單位名錄庫進行構建。③對統計基礎工作進行鞏固壓實。狠抓落實“三保障一臺賬”,推動統計基礎工作實現提檔升級。構建并強化統計隊伍,明確統計崗位工作人員,對其工作職責進行清晰劃定;對鄉鎮統計工作內網進行改造升級,并推動內網聯通;對村級統計辦公室掛牌進行保留,夯實村級統計基礎建設。④對依法治統環境進行優化改善。加強普法宣傳,促進統計普法對基層鄉鎮的全覆蓋;并對管理臺賬進行構建;加強日常監督,對統計數據實施質量評估,并形成常態化制度,保障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⑤對統計隊伍建設進行加強。遵循機構改革要求,對局機關統計機構人員進行設置;加強鄉鎮統計隊伍力量。⑥加強鄉鎮統計的組織主導。基層鄉鎮要統籌規劃,抓好各項統計基礎建設,高效良好地開展各項統計業務,加強統計執法檢查,落實大型普查工作職責,對統計工作加強監督檢查和考核力度[4]。
要通過實地走訪、會議協調、對上爭取等形式,對基層統計人員辦公條件和薪資待遇進行改善,配置完善的辦公設備,保障統計工作的良好開展。要落實專項經費,為基層統計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經費保障。要落實普查保障。在開展大型普查調查的實踐過程中,應對普查經費落實分級負擔機制,按需足額撥付[5]。
基層鄉鎮統計工作具有基礎性特征,要對之進行科學組織,并深化溝通協作,實現對各項工作的創新開展。要做好統計調查工作的前期準備。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著手:①由鄉鎮選聘普查員,并對之進行業務培訓,增強其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應契合實際情況,采用多樣化的培訓方式,將課堂教學培訓和現場工作培訓緊密結合起來,對普查員開展多輪培訓,從整體上提升普查員的業務水平。②構建督導運行網絡體系,并對人員名錄庫進行完善。對信息溝通進行加強,通過一線統計員對信息進行傳達,對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進行靈活應用,構建微信群,將基層轄區書記、街道領導、統計員等拉入群中,及時對統計工作信息進行發布,并在線解答相關問題,對統計工作實施跟蹤調度,基于信息共享實現高效良好的互聯互通[6]。③加強宣傳教育。統計人員應深入基層一線和各家各戶,加強對統計工作必要性的宣傳教育,創設良好的統計工作輿論環境。統計人員應耐心教育基層群眾,引導其認識統計工作的意義,避免統計工作中出現不必要的糾紛。完成統計工作后,應加強數據核查,防止出現漏報。
對基層鄉鎮統計工作進行完善,應加強對統計資料的高效使用。統計人員應對政府部門提供的相關行政記錄、各類統計報表進行充分利用,實現“應統盡統”。對統計調查單位名錄庫進行實時更新和動態維護,對相關監控指標體系進行完善。要督促統計人員遵守《統計法》和相關制度規定,對統計轄區涉及的各類資產項目,與原始憑證等相關資料相結合,依法開展統計,避免多報、漏報,保證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同時,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涉及的檔案資料進行認真整理,從源頭上保障數據質量,為投資統計夯實基礎。要對統計數據加強質量監管,增強質量監管的實效性和有序性。
應對基層統計工作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完善,高效落實并引導支持統計工作。具體可從如下方面著手:①建設基層統計工作標準,制定相關工作規范,以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積極踐行上級單位對統計工作作出的指導指示。②遵循相關規定,對基層統計機構進行完善,規范機構職能,積極開展試點工作探索,實現提質增效。③加強法制宣傳,負責管理基層統計工作的相關部門應多方連接資源,構建系統完善的培訓機制,增強統計人員和基層群眾的守法意識。④對統計過程加強監督,從根本上保障統計工作質量,防止多查漏查。
鄉鎮應開展深入調研,在實踐中探索有效措施,將統計工作與會計核算有效結合起來,實現一體化發展,對鄉鎮統計工作涉及的各類資料實施科學核算,保障鄉鎮經濟相應的會計核算相關工作統一于統計工作,促進兩類工作的借鑒融合,增強兩類工作的綜合效益。鄉鎮政府應重視對經濟管理相關制度的構建完善,對開展經濟工作的各項手段進行優化改進。對統計工作實施核算的歷史經驗顯示,以往實施的統計核算片面重視核算速度,相對忽視核算的全面性和準確性,這就導致統計核算結果難以為政府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無法保障鄉鎮統計工作的質量和整體效率。當前,統計工作與會計核算的交叉日益頻繁且逐漸深入,加強二者的結合已是大勢所趨。鄉鎮應對統計工作相關機制進行優化,對統計工作和會計核算加強監督,并形成反饋,靈活應用智能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提高統計數據的收集速率,并從整體上提升統計工作和會計核算的工作效率。應對會計核算模式進行調整,并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引導統計人員學習了解會計核算相關知識和技能,同時引導會計核算工作人員熟悉統計工作業務和相關技能,為統計工作和會計核算的緊密結合提供人力資源支撐[8]。
從鄉鎮統計工作現狀來看,缺乏對鄉鎮統計工作的科學管理,鄉鎮統計工作具有寬廣的覆蓋面和煩冗的業務量。對此,鄉鎮機構改革后要通過為推進改革筑牢組織保障、對統計工作運行機制進行優化、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做好統計調查工作的前期準備、利用統計資料落實質量監管、對基層統計工作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加強統計工作與會計核算的結合等策略措施開展高效良好的基層統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