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畋,張 婧
(南京曉莊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特殊館藏是圖書館的唯一標簽,也是圖書館的重要資源。[1]圖書館“張仲樵民間音樂特藏室”現有音樂特別收藏中的資源,包括3 500余卷民間音樂收藏,其中一些是清代和“中華民國”的稀有書籍以及從1960年至今的1 000多種音樂視頻和錄音材料,300多種“中華民國”音樂手稿,67個手寫筆記,珍貴唱片和350多個音樂磁帶。珍貴的特殊收藏品是“諾亞方舟”,被視為研究江蘇民間音樂的重要資料。
音樂特藏具有內容的獨特性。音樂特藏的大部分內容的以視聽檔案的形式存在,但是,我國視聽檔案理論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保存和保存聲音文件上。
①在開發和使用過程中必須有效地保證完整性和真實性。音樂特別收藏品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不僅涉及內容信息本身,而且還涉及特藏藏品的聲音、圖像、背景、結構信息的完整性。②傳統的視聽管理方法不能滿足當前音樂收藏的發展和使用。迫切需要在數字人文環境中進行更有效率的管理、集成、開發。需要使用數字人文開發的思想和方法。③數字人文的相關開發理念與特藏音樂的發展非常吻合,但音樂特藏的具體發展和研究仍處于探索階段,可供參考的案例非常有限。
數字人文的概念為特殊音樂收藏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切入點?,F有的數字人文科學的通用開發方法,例如GIS、區塊鏈、語義分析、虛擬現實等,可以有效地解決對音樂特藏藏品開發的多種限制。
在圖書館的“張仲樵民間音樂特藏室”中有大量視聽資料。這些內容具有不同類型的媒體和廣泛的來源的特點。所以,在其中讀取某些內容所需的軟件和硬件環境更加復雜。這導致管理、開發和使用視聽文件的難度增加。
數字人文平臺通常需要為特定的人力資源選擇技術方法。對于本圖書館中的音樂特藏,有關特藏的更多信息可以在語義上關聯。許多音樂特藏藏品需要基于以前的數據庫系統的排序進行廣泛的索引編制,對信息的進一步探索以建立數據關聯以及用于用戶音樂特藏使用的內置搜索工具。鏈接數據可以組織和組合多種類型的信息資源并進行檢索。特殊集合中的關聯數據形成關聯關系,這通常是數字環境中人文開發的先決條件。最終目標是將全國甚至更大范圍內的相關信息與相關數據和服務結合起來。因此,數字人文下特藏音樂的建設可以分為4個層次,如圖1所示。
第一層數據采集層。特藏音樂數字人文開發的基礎是在視聽資源的開發和使用中建立數據采集層。音樂特藏中的視聽內容通常來自不同的渠道和年代,媒體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包括諸如磁帶和光盤之類的模擬視聽文件,以及原生的數字視聽文件。音樂特藏資源的基本分類和重復數據刪除應盡可能匹配上下文信息,或恢復音頻和視頻資源的數據。進而改善原始數據庫信息。在語料庫中建立元數據和這些元數據的參數,可以準備進一步的關聯音樂特藏的數據。由于本圖書館的音樂特藏中的信息源多種多樣,因此很難處理各種不同類型內容。因此,首先使用內容相似性或上下文相似性算法對音樂特藏中的視聽資源進行聚合和重復數據刪除,并準備好進行批處理。處理后的信息存儲在關系數據庫中,以準備語義層描述和后續的數據關聯。

圖1 面向數字人文音樂特別收藏開發的數據基礎架構層次
第二層是語義描述層。音樂特藏的數字人文開發的初步準備工作主要包括視聽數據的收集、編目處理、格式轉碼、內容存儲、工作流控制、視聽數據發布、存儲管理、用戶管理等。語義描述層根據語義元數據格式構造視聽資源本體,并將其安排為機器可以使用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資源描述框架)理解的語義描述格式。視聽信息的語義內容描述通常是矢量化的描述,即從聲音、圖像、圖形等中索引資源。面向數字人文開發的音樂專輯提供以下服務:音樂主題信息、時間背景、事件背景、空間背景、動作信息等。相關的語義信息對于用戶理解音樂專輯中視聽資源的內容和使用音樂專輯至關重要。相關語義信息對于用戶理解音樂特藏的音像資源內容和知識的再創造具有重要意義。該層是語義描述層,需要定義數據庫中的每個數據項,將原始數據庫中的數據定義轉換為具有業務意義的專業名稱,甚至需要能夠通過語義描述來實現功能控制。例如:通過權限的管理和控制,調用接口以及信息傳輸。語義描述層在資源收集層的基礎上,實現了文本與音樂特藏中的相關信息之間的初步關聯,為特殊收藏中的信息服務提供了支持。
第三層是基于數字人文技術的信息關聯層。該層是音樂專輯中視聽資源相關數據的信息組織的核心。特殊音樂收藏中的視聽資源通常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并且經常與其他相關資源相關聯,尤其是描述性文本信息和地理信息。因此,音樂特輯中的視聽資源也需要本體技術來構架資源描述,并利用類,映射,實例和包含等關系來構建各種信息關聯。以音樂專輯中視聽資源的語義內容為核心的多屬性聯想網絡關系包括資源,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主題的語義信息。以主題的形式構建本體,實現信息的有序組織和深入挖掘,提高對音樂特藏資源的準確利用。
第四層是音樂專輯中的視聽資源利用層。有序組織特殊音樂收藏中的音頻和視頻資源,為特殊收藏的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除了發布基本結果和語義檢索之外,還包括信息發現、知識分析、個性化資源推送和移動搜索。依此類推,形成了專門的音樂和視聽資源收藏組織體系。特別收藏不僅以網站和管理平臺的形式呈現,而且可以方便地連接到各種移動終端和顯示終端。通過特殊音樂收藏中視聽資源的內涵進行標準化的索引和記錄,為搜索查詢提供更多的檢索渠道,并提供在線流媒體播放特殊收藏音頻并呈現其他類型的特藏相關資源,從而充分展現音樂特藏資源。該層可以為用戶提供關鍵字,分類、全文、聲音片段以及搜索和檢索方法的各種組合,并為檢索的信息設置在線播放,授權下載和其他功能。外部接口是系統與其他平臺之間的數據交互的通道。數字人文研究專用音樂收藏的開發和建設,不僅要關注過去的資源,而且還需要形成一種可以重復處理資源以使收藏“活化”的機制。
近年來,數字人文學科在圖書館領域的研究和應用發展迅速,但是對于音樂特藏,很少有研究和案例可供參考。如何充分利用數字人文學科開展特色收藏發展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如何利用數字人文開發音樂特藏和發展音樂特藏是一個新的命題。本文基于南京曉莊學院圖書館內現有音樂收藏資源,是對高校圖書館音樂特藏的數字人文開發進行數字人文方面的研究與開發中的一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