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蓮
(太康縣農業農村局,河南 太康 461400)
近些年來,在國家多項惠農政策扶持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迅速,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成長,逐漸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主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可以充分利用農業農村現有優勢資源,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農業經濟的繁榮發展。對于地區來說,在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時,務必要明確和掌握其功能定位,從多個方面入手為其作用發揮制定科學的發展對策。
結合現階段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情況來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種類比較多,具體的劃分標準也尚未一致。按照科學性和合理性原則來看,立足于農業發展實際情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有3個基本單位,即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龍頭企業,需要對各自功能定位進行具體分析。
家庭農場是以單個家庭為單位來完成農業生產經營核算的主體之一,在發展管理上屬于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負盈虧的自主化模式,本質內涵可以歸結為規模適度、集約生產、自主管理。對于它的經營特點可以從3個方面來理解:①經營自主性完整,家庭經營體制具有很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經營的收入能力相對較高。②可以對現有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提高利用率,比較看重投入產出效果和經營成本核算。③可以及時采用先進技術,經營效率比較高,可以根據自主需要進行特定生產經營,勞動生產率很高。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一大推動力,它的根本原則是互助性,以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是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形式之一。從其自身存在的作用來看,它是農業農村現代化轉變的關鍵,也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形式,而且對于基層農民來說,合作社也是反映農民基本利益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推進民主管理進程,在特色農產品銷售方面,合作社也可以為農產品輸出提供更大的空間,擴大銷售范圍,增加農民收益[1]。
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是現階段我國農業經營主體中表現最活躍的一種形式,而且所涉及的經營范圍也比較廣,可對地區農業優勢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進一步擴大特色農產品的輸出范圍,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導力量。常見的類型有4種:①以農業種植和畜禽養殖為主的農業生產企業,這也是當前較為流行的農業產業模式;②以農產品為核心進行深加工的企業,其未來發展空間很大;③對農產品生產全過程進行服務的流通型企業;④以農業經營主體為主要服務對象的農事服務企業,具體的服務以生產線為主,目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現代化農業發展進程中,農業產業的生產專業化意義重大,它可以對農業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按照特定的需求進行專業生產,并可以將傳統小農戶經營轉化為專業的智能化統一管理,農村勞動力得到解放,基層農民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農民對現有經營模式的專業化學習欲望也會增強。新型農業經營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可以有效發揮經營主體的功能,從而使農業生產的整體水平得到提高,農民可以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在新型農業經營過程中,可以對農村現有勞動力資源進行精準分析和管理,按照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并結合國家對農業生產的既定標準進行專項分析和審核,從而制定科學的管理方案,使勞動力配置更加完善,在此基礎上對影響農業發展的各種因素進行解決,減少了農業生產過程中低水平、低效益的結果產生,從而使農業經營水平穩步提升,切合農業發展實際,同時在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支持下,現有農業生產質量也會大大改善。
通過對生產經營的市場化管理,可以使農業產業更符合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而且在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高水平生產的作用下,可以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功能得到強化,保證經營過程中的經濟利益穩步提升。此外,經營的市場化管理也是農業經營主體的體現方式,要滿足市場發展要求,就需要由專門的人員深入到生產現場,準確把握市場對農副產品的多樣化需求[2]。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加快實現農業產業的現代化轉變,活躍農村經濟,增加基層農民經濟收入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科學分析,可以為農產品銷售提供有力支持。
就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管理現狀來看,在社會經濟發展支持下,農業生產方式逐漸向現代化轉變,對于固有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逐漸以機械化為主進行統一管理,農業生產的規范性不斷提高。在新型農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基層農戶可以對現有土地資源進行科學整合,使其利用率得到提升,同時采用智能化生產設備和新的種植技術,促進土地生產能力提升。此外,在新型農業經營管理工作開展中,也不能忽視資金的作用,在現代化種植設備利用下,可以以有限的資金投入來獲得最大的生產價值,使農業經濟基礎建設順利進行。在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功能定位理念宣傳時,基層種植戶可以豐富自身農業知識,創新農業種植理念和種植技術,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提升農業產業的現代化生產水平。
農業現代化發展中,農副產品是重要的發展基礎,尤其是在人們生活質量改善的前提下,對農副產品的質量有了更高要求。要保證農副產品質量提高,就需要對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進行充分利用,以多樣化的方式對其進行包裝設計,進一步擴大對外銷售渠道,讓人們對綠色、有機、農副產品有充分了解和認可,規范農副產品種植行為,促進農業經濟的全方位發展[3]。例如,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合作,實現訂單農業發展模式,增強農副產品的自身經濟價值,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進行專業化生產管理。此外,對于地方政府部門來說,也需要適當增加農業生產的資金投入量,給予基層農民更多的資金扶持,保證新型農業經營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
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發揮來看,它不僅可以為廣大基層農戶提供農業生產方面的技術指導,而且還可以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合作來提高農業整體經濟效益,提高基層農戶的學習積極性。在農業生產的技術管理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具有一系列優勢,可以在智能化、現代化、標準化的管理體制下,增強基層農戶多樣化的農業種植體驗,并且在日常技術培訓中提高基層農戶的技術水平,更高效的開展農業生產活動,這也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性的一種體現,這就可以說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拓寬農副產品的銷售范圍,提高農副產品經濟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基層農戶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提供條件,有利于形成系統完整的現代化農業經營管理體系,增強其在地區農業發展中的帶動性。
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功能管理過程中,要保證區域帶動作用的高效發揮,就需要政府部門給予適當的政策鼓勵和引導,例如,政府部門結合地區農業發展實際制定相應的激勵方案和約束政策,以獎懲分明的管理模式為準,進一步明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導地位。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發展管理過程中,就需要以政府部門所出臺的獎懲政策為中心,按照農業發展要求開展相關管理工作,對于實際發展中完成率較高的基層農戶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基層農戶的農業種植熱情,農民群眾也會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滿信心,可以自愿的將土地資源交付經營主體進行統一經營管理,從而使地區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而且這樣也可以增強基層農戶和政府部門的有效交流,農業現代化發展環境更為和諧,政府部門的各項管理工作也會順利開展,各項政策也會得到高效落實,從而促進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可以有效促進農業經濟繁榮發展。對于其功能定位和發展優勢要進行合理分析,增強農業經營主體的主導地位,并實行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管理,提高基層農戶的農業生產積極性,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使農戶經濟收入提高,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