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娜
(盤錦市圖書館,遼寧 盤錦 124010)
地方文獻根植于鄉土,滿載著情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記憶,也是一個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一直是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的重點,我國《公共圖書館法》也明確規定“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系統收集地方文獻信息,保存和傳承地方文化。”因此,探索加強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的收藏與“活化”,對傳承地方文明,彰顯地方文化魅力,促進區域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地方文獻是綜合反映一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歷史、地理、風土人情、人物傳記、物產資源、名勝古跡等重要內容的文獻資源。廣義的地方文獻主要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作、地方出版物等[1]。地方文獻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地域性是地方文獻的本質特征,不同的地方文獻展現不同的地域特色,這種地方文獻的地域性也決定了其具有獨特性,并賦予了地方文獻豐富的精神內涵與資源價值。
從其內容類型上看,地方文獻中所記載的內容幾乎涵蓋了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從自然地理到風土民俗,從政策治理到經濟發展,任一方面對當今時代的發展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重要的參考價值。從其搜集工作上看也具有廣泛性。現代地方文獻資料應用范圍較廣,搜集時所涉及的人員、范圍面寬,搜集整理面十分廣泛。
地方文獻通常會分散在各個地域且流轉次數較多,相對于一般資源來說十分零散,因此其收集工作也相對困難。此外,地方文獻的留存形式也凌亂多樣,需要公共圖書館系統地進行整理。
地方文獻的分散性特點決定了其資源收集與整理工作艱難程度,因此公共圖書館要做好統籌規劃,必須有計劃、有組織、有順序的做好地方文獻資源的收集與整理工作。①成立專項部門,做好專職人員的培訓。②做好前期規劃,公共圖書館應從本館的實際情況出發,明確重點收藏對象,確定文獻收藏范圍,定好收藏目標。③做好統籌工作,與政府部門協商合作,調動地方群眾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地方文獻資源的收集與整理工作中來。同時,地方文獻的收集與整理還是一項互動性、社會性很強的工作,僅靠公共圖書館一方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要在通力合作中實現資源共享。一方面應聯合當地政協和地方志研究機構,獲取原始文獻資源;另一方面借助地方政府的威懾力與號召力,鼓勵激發地方群眾熱情參與。調動多元力量的這一過程,既可以營造全民參與的氛圍,又可以增強當地群眾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從而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導向,促進當地精神文明建設。盤錦市圖書館長期致力于收集保存盤錦地方文獻書籍,通過民間征集、鄉賢捐獻、各級單位機構捐贈等多渠道收集及采購,已收藏上千種,其中包括盤錦市政協文史委員會、盤錦市委宣傳部、盤錦市地方志辦公室、盤錦市檔案館、盤錦市科協等多個單位機構贈書。此外盤錦市圖書館還有豐富的數字資源,設有遼河口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盤錦濕地風光、李龍石、老盤錦、盤錦鄉賢6個類目,其定位清晰、特色鮮明,都是與當地群眾通力合作的成果。
結合國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設,公共圖書館也要迎合時代特點,積極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推動地方文獻的信息化、數字化建設。對于一些紙質類的地方文獻資源來說,數字化的收藏方式是不二之選。如果開放閱讀,最容易受到損壞;如果珍藏起來,又影響借閱利用。而將這些文獻數字化,保存在數據庫中,則不但可以避免毀損原件的問題,還可以方便讀者檢索,大大提高文獻利用效率。[2]此外,這種虛擬館藏還可以豐富地方文獻資源類型,提升資源適應性,滿足更多讀者的需求。地方文獻的資源類型不僅可以是“靜態”的文本、圖片,還可以是“動態”的視頻、音頻,能更生動、全面地展現地方文獻的特色,彰顯地方文化的魅力,既拓展了閱讀群體,為地方文獻吸引更多的關注度,又豐富地方文獻資源類型,為讀者提供更生動的閱讀體驗。但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文獻雖要迎合時代的發展逐漸數字化,但同時傳統的實體館藏也不能完全被虛擬館藏所取代,它們各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因此公共圖書館要注意實體館藏與虛擬館藏的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有助于地方文獻的收藏。盤錦市圖書館一直致力于研究數字化電子資源的建設與發展,持續跟蹤數字化發展趨勢,借助多種信息技術對分散在各地的文獻資源進行整合、挖掘與提煉,現有7個專題數據庫和1個盤錦地區地方文獻聯合目錄數據庫,并包含文本、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資源量達到9.75 G。
隨著館藏資源數字化的普及,地方文獻開發與利用工作中,圖書館必須樹立品牌意識,打造特色資源數據庫。圖書館必須弘揚地方文化精華,編制相應的專題資料或目錄,突出地方文化的特色和亮點,建設地方文化特色專題數據庫;必須在特色資源數據庫建設中打造區域文化品牌,掌握讀者的閱讀需求和地方文化動態,優先選取學術價值高、內容豐富、具有文化特色的文獻資源,將分散于各學科、分布于各種載體上的零散文獻集中起來,進行綜合性的整合與開發[3]。這種專題分類的方式,不僅可以便于讀者利用各種專題數據庫實現針對性的信息檢索,提高地方文獻資源的利用率,還有利于公共圖書館打造“特色品牌”,凸顯本館的特色資源,是公共圖書館形成核心競爭力和避免同質化的重要手段。盤錦市圖書館在構建地方文獻資源數據庫時,便策劃了“盤錦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哉鶴鄉——遼河口文化”“流連忘返—盤錦濕地風光”“盤錦地方文獻聯合目錄”“盤圖資料”“李龍石”“老盤錦”“盤錦鄉賢”8個數據庫方案并組織實施,按既定的專題,每月對特色專題數據庫的數據搜集、整理、標引與入庫,不少于60條。
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的重點和核心在于推廣和利用好地方文獻資源,挖掘其潛在價值,使其轉變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動力,但在目前公共圖書館的工作開展中出現了重“藏”輕“用”的現象。因此,探討公共圖書館應如何更好地實現地方文獻資源的“活化”是尤為重要的。
公共圖書館無法再傳統地以豐富的館藏資源來吸引讀者,因此必須打破這種單向直線推廣模式,借由新媒體平臺逐漸轉變為雙向互動模式,一方面為地方文獻資源打造良好的交流互動的服務平臺,架起與讀者之間溝通的橋梁,及時了解讀者對地方文獻推送信息的反饋與需求;另一方面超越世界、空間的局限,便于讀者在線上就可以享受到有關地方文獻的優質服務。盤錦市圖書館為豐富地方文獻的閱讀方式,推出了有聲數字閱讀服務項目——微信在線聽書,讓廣大讀者可以隨時隨地閱讀和了解到地方文獻;盤錦市圖書館還推出了多元化閱讀平臺——萬卷樓悅讀,旨在與讀者共享閱讀心得,放飛心靈,營造鶴鄉學養氛圍,在其公眾號設有特色“遼河口”菜單欄目,包括遼河地域文化符號、三汊河風濤、修纂地方志第一人、盤蛇驛逸事、盤錦文人李龍石五大內容模塊,為讀者提供便捷的線上地方文獻服務,助力地方文獻閱讀推廣。
線下,公共圖書館還應深入開展各具特色的閱讀推廣活動,引導更多當地群眾感受到地方文獻的魅力,享受閱讀的快樂,形成閱讀的意愿。盤錦市圖書館推出了公眾審美教育系列展覽這一“文化品牌”服務項目并延續至今,旨在為本土的藝術家們提供藝術作品展示和搭建公眾審美教育的平臺。自2009年9月起已經成功舉辦了美術、書法、攝影、古玩藝術品、地域文化與民俗風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等各類展覽159回,接待觀展群眾數10萬次。此外,盤錦市圖書館從“城市書房”向“文化空間”轉型拓展推出了一項創新文化服務項目——萬卷樓文化沙龍,其利用圖書館地方文獻文化資源優勢,在線下常年為本土藝術組織和藝術家舉辦文化藝術講座、研討會、展覽、筆會、聚會交流等活動免費提供空間場所,自2013年4月創建以來已經接待較高水平的藝術交流活動30余次。這些各具特色的線下活動與線上服務平臺聯動,在雙向互動中,了解讀者的閱讀需求,助力地方文獻更好地推廣。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推動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對旅游轉型升級和實現文化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文化與旅游融合成為熱點,從市場需求來看,文化旅游已經成為更受歡迎的旅行方式。因此公共圖書館作為知識服務的主體,要利用文旅融合的契機,積極探索地方文獻助力旅游產業的路徑和渠道。加強地方文獻的宣傳和推廣,做到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切實提高地方文獻的利用率和社會關注度,進而創立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地方文獻服務品牌[4],讓地方文獻“活化”,讓地方價值“覺醒”。盤錦市近年來也在著力促進“文旅結合”,推動了“遼河口文化”向產業化轉型——提煉二界溝漁家號子、地秧歌兒、田莊臺吆喝、上口子高蹺等“遼河口文化”的地域文化符號,為盤錦旅游產品注入鮮活的生命和無限的魅力。盤錦市圖書館所整理的“美哉鶴鄉—遼河口文化”和“流連忘返—盤錦濕地風光”專題數據庫,充分展現了盤錦市的自然風光與城市特色,助力“引客入盤”。
文創產品的開發是近年來公共圖書館工作開展的重點,“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要把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納入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標準,積極鼓勵各級公共圖書館挖掘地方傳統文獻資源,開發一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反映時代精神、符合群眾實際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5]。一方面這些地方文獻資源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紀念價值,另一方面如果能夠以文化創意產品的載體形式對這些地方文獻的價值進行挖掘,不僅可以使社會大眾更為有效地認知和了解地方文化特色,也有助于推動區域特色文化的對外傳播,特別是具有獨創性的文化創意產品,還可以為圖書館樹立文化服務的社會形象發揮支持性作用,通過圖書館文化創意產品使群眾進一步感受到家鄉特色文化的魅力[6]。盤錦市從2002年提出發展文化產業、打造文化產業集聚區的構想,目前,全市建有國家文化產業基地2個,省級文化產業基地2個,開發了蘆葦畫、葦藝草編、油雕核雕等一批地域特色鮮明的文化產品;2020年6月13日,盤錦市在遼河口老街舉辦“匠心打造文創市集”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地攤經濟活動。此次活動以民間香蠟制作技藝、興隆臺戰氏草編、興隆臺武氏女紅等20余家市、縣區非遺項目為主,大力推動了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發展,讓文化遺產和地域文化的創意產品走進社會大眾,引領消費生活。而盤錦市圖書館在這些對地方文獻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中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公共圖書館要注重地方文獻收集與整理工作中的系統性、有序性。要做好統籌規劃,調動多元力量,在通力合作中實現資源共享;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有機整合實體館藏與虛擬館藏;要突出地域特色,構建專題數據庫,打造服務品牌。同時,公共圖書館還要注重藏以致用,促進地方文獻的推廣與利用。要線上線下聯動,開展多樣的服務活動,助力地方文獻推廣;要文旅融合,助力旅游文化產業,促進地方發展;要挖掘地方資源潛在價值,助力開發文創產品,在文化消費中實現文化傳承。希望各地公共圖書館探索創新更多能夠提高地方文獻利用率的有效途徑,收藏好地方文獻,實現資源“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