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磊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廣東 深圳 518000)
綜藝節目相比于傳統類型的電視節目而言,不僅在選材方面更加靈活,且綜合性比較突出,成為當前廣大受眾群體的精神消費產品。特別是各個電視臺為了搶占受眾資源,開始利用明星效應、社會話題等來發揮綜藝節目的娛樂特性,推出各類選秀節目、親子節目、明星真人秀等。這些節目在運營環節雖然吸引了足夠的目光,但卻不免趨于同質化,部分節目甚至丟失了其原有的文化教育功能,無法基于文化的角度對受眾產生積極影響。
近年來, 綜藝節目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大眾面前。各種電視綜藝節目以不同以往的內容、風格、形式再次受到大眾的關注,為媒體時代電視綜藝節目的制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如《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朗讀者》等多個文化原創綜藝節目問世,成功刷新了公眾對電視綜藝節目的傳統認識。以先進的視聽技術、獨特的視角和特殊的敘述手段,展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成為新一代電視綜藝節目的風格,得到《人民日報》的高度贊譽和認可。隨著新舊媒體競爭的加劇,電視綜藝節目的選擇從傳統文化開始,出現在電影中,再次強調了什么是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同時加深了中國兒童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增強了中國兒童傳播傳統文化的責任感。這些電視綜藝節目播出后,創新成為電視綜藝節目發展的新概念。從近年來的電視綜藝節目來看,無論是在內容制作還是形式創新方面,都與當今國家積極傳播和推崇的價值理念和民族精神密切相關,也很符合總局倡導的低成本、大情感、正能量的創作理念,成為電視綜藝節目的焦點。
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不僅滿足人們精神娛樂的需求,也為人們生活及發展助力。當前,電視綜藝節目熱度較高的無非有以下3種類型:一是貼近于生活的綜藝節目,二是明星類綜藝節目,三是娛樂性較強的綜藝節目。但通過細致的探究與分析發現,這些綜藝節目缺乏創新,其內容的相似程度也較高。例如,任務挑戰類的《極限挑戰》《奔跑吧兄弟》,情感類的《大城小愛》《非誠勿擾》等,節目內容相似度較高,使觀眾在觀看節目時產生了視覺疲勞,從而導致觀眾對電視綜藝節目的關注度逐漸降低??傊谌诿襟w時代背景下,電視綜藝節目的同質化,使電視綜藝節目突顯出自身創新性不足的問題,進而影響電視綜藝節目的進一步發展。
電視綜藝節目發展的目標是能夠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向社會傳播更多的正能量。但是現如今的電視綜藝節目中,有一些已經偏離了綜藝節目創辦的宗旨,在整個節目制作的過程中,為了吸引更多的贊助商,獲得更多經濟效益,出現了嚴重的過分鼓吹、沒有內涵、低俗搞笑等情況。一些節目組為了廣告效益,在整個節目中不斷插入贊助商廣告,打亂了整個節目原有的節奏、破壞了節目原有的色彩和意義,同時還有一些節目組為了博人眼球而過度娛樂化,以低俗搞笑的形式污染了電視節目的文化環境。由此可見,過度娛樂化并不利于電視綜藝節目的長久發展。
作為傳統媒體的主要代表,電視媒體在幾年發展之前就開始了,形成了更加成熟、全面、嚴格的流程管理體系。各種電視節目是如何制作的,在什么頻道播出,何時播出等等。他們有完善的節目制作和播出流程,但播放電視綜藝節目的時效性比新媒體弱。今天人們習慣了新媒體的自由和靈活性,很少有人在電視頻道觀看固定節目。此外,由于過程管理系統有限,電視節目的整體互動和一些管理條件也比較差。在當前的新媒體環境下,所有觀眾都有權在網上媒體上發表自己的想法,并可以在相關制度和規則范圍內提出自己的建議。但是,各種電視節目不同。觀看電視綜藝節目的觀眾比較被動。由于各種管理制度的限制,電視綜藝節目內容少,發展方向獨特。
首先,意義使受眾產生自我認同。網絡綜藝節目新意義的生產改變了受眾在游戲中的角色,他們從被動接受的角色似乎成長為評判權威,這是一個自我認同的過程。網絡綜藝節目在后臺前置的過程中無形地為觀眾貼上了“行家”的標簽,默認他們在沉浸于前臺表演的同時也渴望了解后臺的運作流程,默認他們需要淺層的信息滿足的同時也需要深層的概念內容。在此作用下觀眾被潛在地規訓,逐步按照節目生產者的意圖去行為。后臺前置還有利于讓觀眾更多地了解演員本身,以此從另外一個角度增強受眾黏性。其次,意義使相似個體產生相互認同。傳統網絡綜藝節目的演員將自己的閃光點或特長單維度地呈現在前臺,因此聚合受眾之間的相似性增強,加深了受眾的審美區隔。當后臺前置時,觀眾在感受闖入后臺的驚喜之余能夠對演員本身有更加多元和全面地了解。這將有助于在觀眾心目中建立多維度、立體化的演員形象。當演員呈現出的表演對受眾而言有理解上的障礙時,通過字幕解釋、嘉賓點評、彈幕互動等多種方式將節目制作后臺呈現出來,能夠幫助觀眾去理解和欣賞節目。受眾之間的互動此時表現為協作行為,互動受眾直接意識到其他評論者,審美認同產生于不同的主體之間。這種協作首先產生了情緒感染。情緒可以通過模仿他人的行為直接產生,這些模型的基本原則是觀察他人行為的觀察者,直接觸發了觀察者理解該行為的相應的神經物質(鏡像神經),通過模仿實現了觀察者與第三人之間的行為、感覺、情緒體驗的聯結。這是一種自動化、無意識的情緒產生過程。同時,協作強化了新概念與框架的傳播。彈幕互動對節目生產的新意義進行再生產,促成了受眾對所生產意義的內化。
在融媒體視域下,網絡綜藝節目雖然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制約了網絡綜藝節目的發展進程。因此,電視綜藝節目向網絡綜藝節目方向發展的同時,需要明確網絡綜藝節目的優勢及劣勢,在此層面上汲取其精華、摒棄其不足,從而助推電視綜藝節目與網絡綜藝節目在融媒體時代的全面發展。目前,網絡綜藝節目存在以下兩方面的不足:一方面,網絡綜藝節目“泛娛樂化”。和電視綜藝節目相比,網絡綜藝節目主持人及參與人員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養有限,容易為了營銷而過分迎合受眾,使節目出現“泛娛樂化”的現象,出現一些低俗的話語,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網絡綜藝節目內容、情節雷同,呈現模式較為浮夸。
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媒體,電視媒體牢牢肩負著貫徹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艱巨使命,電視綜藝節目是電視媒體領域最受關注的節目形式之一,不僅需要像以前一樣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 但也充分認識到他的責任和使命。到目前為止,中國的電視綜藝類型已經變得越來越多,包括文化、游戲、歌曲、情感等,但在那么多的電視綜藝節目中,真正依靠好品味去獲得大眾的喜愛的并不多。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在媒體時代,觀眾的注意力相對分散,如何正確引導公眾,保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對綜藝節目至關重要。但是,隨著綜合媒體時代的到來,電視綜藝節目的制作加強了技術支持,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可以在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新開發過程中得到應用和應用。例如,電視綜藝節目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了解當前受眾對各種顯示應用的需求和偏好,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市場調查、用戶收視行為等相關數據、綜藝制作工作等科學運用,進一步了解當前受眾的需求。因此,制作的節目類型在定位、主題選擇、內容、發布方式等方面更符合觀眾需求,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在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發展至今,創新問題始終是影響并阻礙電視綜藝節目發展的主要原因。如今,市場并不排斥模仿,但是一味地模仿并不是長久之計,因此電視綜藝節目制作方必須要強化自主創新,致力于打造本土特色化節目。節目制作方需要結合觀眾的興趣點來挖掘新的節目形式,通過全新的制作理念和技術來拓寬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渠道,更新節目的模式,拓寬綜藝節目的深度和廣度,為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我國電視綜藝節目中,很多電視臺都已經做出了自主創新,挖掘出很多特色節目。例如,《國家寶藏》是我國開啟古典文化綜藝的現象級節目,在《國家寶藏》第1季到第3季的過程中,該節目也進行了不斷的創新,不僅形式上進行了適當創新,且每一期的“主角”也發生了變化,從室內走向室外,從單一走向多元,既有遺珍,又有故事,用歷史文化遺產的視角回望歷史,知史而明志,資古以鑒今。
在融媒體視域下,電視綜藝節目與網絡綜藝節目要想發展,就應重視對媒體人才的培養,加大媒體人才管理力度,助力媒體事業的發展與創新,提高媒體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使媒體行業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得以良好的生存與發展。媒體行業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對人才專業能力的培養,也要重視對人才職業素養的培養,使其具有較高的能力,從而推動電視綜藝節目與網絡綜藝節目的發展。同時,媒體人員也應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包括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使自身能夠在媒體行業發展的過程中與時俱進,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從而為媒體行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媒介融合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傳統媒體時代進行信息傳播時,往往會受限于信息傳播速度的局限性,但新媒體時代下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傳遞者甚至是創造者,只要節目足夠優秀,自然能夠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并可以依托網絡實現大范圍的話題討論。融媒體時代下,各類媒體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也讓媒介生態環境發生了改變。電視綜藝節目要想突破現有的發展局限,就需要重新定位自身的文化身份并完成資源的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地在環境方面實現優化。例如,互聯網的發展讓媒介融合時代的技術特征更加明顯,很多電視綜藝節目都開始應用全新的技術手段完成資源覆蓋與信息的生產傳播。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電視媒體不僅要對原有的文化體系進行更新優化,還應思考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合作發展,在平衡的生態環境下利用不同媒體的優勢來增強節目的傳播效率。
以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已不能完全滿足現代觀眾群體的真正需求,但電視臺等傳統媒體仍具有新媒體所沒有的優勢。與新媒體相比,電視平臺在內容制作和制作方面具有更豐富的經驗,要轉變這種豐富的經驗,普及和營銷新媒體等許多優秀的綜藝節目,廣播公司需要加強資源的橫向整合,探索更有效的溝通渠道,尋找新的興趣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整合營銷策略,并將相同的內容多次聚焦于他人。工業鏈接的營銷使其最小化。
在融媒體時代,電視綜藝與網絡綜藝節目的發展應做到相互促進與依托,重視綜藝節目品牌的打造,使綜藝節目更具知名度。一方面,電視綜藝與網絡綜藝節目應具有內涵性、教化性,使受眾在觀看電視綜藝與網絡綜藝節目之后,具有一定的文化收獲,從而認可綜藝節目品牌;另一方面,電視綜藝與網絡綜藝節目要融入“本土化”元素,助推其向國際化方向發展,從而促進電視綜藝與網絡綜藝節目在融媒體視域下良好發展。
在融媒體視域下,電視綜藝節目應做好轉型升級的準備工作,踐行網絡綜藝節目信息傳遞與傳播模式,依據網絡綜藝節目的發展優勢,樹立人本化、網絡化的發展思維,加強對節目的創新,打造節目的品牌形象,促進電視綜藝向網絡綜藝節目方向發展,并有效運用先進技術,助推電視綜藝節目與網絡綜藝節目的共同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