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家妤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少兒頻道,海南 海口 570206)
電視媒體作為傳播新聞、傳播信息、傳播輿論的主要宣傳渠道和傳播途徑,是新聞宣傳的主陣地。電視新聞也是公眾獲取主流新聞消息和新聞資訊的重要途徑。新聞采訪即為新聞記者對材料素材進行收集整理和對采訪對象的采訪訪問兩者的結合。作為電視前期宣傳工作的新聞采訪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新聞節目的質量,也會對節目的傳播效果和有所影響。記者這一新聞工作者是傳播新聞信息的主要傳播力量,通過對高超采訪技巧的靈活運用能夠有效地提高新聞采訪的質量和內容的真實價值。此外,還應重視采訪者情感的表達和距離的拉近,將新聞事件真實性和被訪者思想性的統一,推動電視新聞采訪事業的發展。然而現階段的新聞采訪工作普遍存在新聞工作者采訪技巧運用不熟練、不靈活和情感因素把握不到位的問題,導致新聞采訪質量不高、效果不佳、傳播效果受影響。
記者在電視新聞采訪中作為“提問者”的角色,能夠把控節目的主動性,更加便于記者把控整體采訪的主線,控制采訪時間有效化,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信息量的掌握深度最大化,在采訪過程中快速擴充掌握信息。新聞采訪的提問類型主要分為以下四種類型:正面提問、側面提問、反問和追問,四種方式各有不同特點。通過比較正面提問和側面提問可以發現兩者的區別在于提問的含蓄性,正面提問更為直接,而側面提問則相對較為含蓄;反問在提問的過程中更加注重采訪內容的提問,是在采訪內容的基礎上產生的發問;追問則是采訪內容更深層次的挖掘探討,進一步深挖內容。上述幾種提問技巧都較為常用,但是在采訪中要盡量避免進行封閉式的提問,封閉式的提問無法對采訪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挖掘,被采訪者的回答具有局限性。
1.事先設計,巧妙提問
記者在進行新聞采訪實施前要做好新聞采訪的準備工作,盡可能多地了解采訪事件的背景資料和被采訪對象的相關情況,以實際情況為基礎準備好需要提出的問題,并對已經列出的問題進行篩選,由主到次進行排練,發現更能引起受眾關心、共鳴的問題進行深挖和補充,以達到最好的宣傳和傳播效果。所以記者要在采訪前對問題進行事先設計,并靈活運用提問技巧巧妙提問被訪者,既不引起被訪者的反感,也能激發觀眾的興趣,引起共鳴。采訪的問題要精練簡潔,充分表達記者的觀點,起到明確節目主題、內容的作用。靈活采訪、巧妙提問,學會變通,運用不同的采訪技巧進行提問,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
比如,在采訪一群熱心公益的小微企業商人時,為了深度挖掘他們做公益的目的,首先應采用側面提問的方式讓采訪對象卸下包袱,拉近距離,真誠說話,比方說可以從他的企業是做什么的?企業產品是否跟做公益有關?別人是怎樣看待他做公益的?等等問題聊起,然后正面提問,商業利益和公益事業如何平衡?當遇到他人不理解,甚至猜疑的時候怎樣應對,做公益的初心究竟是什么?就可以把他們做公益的目的深入挖掘的很透徹,也能讓觀眾在他們的言論間自行判斷這些商人是否真的熱心純粹的公益,還是另有所圖,為觀眾解惑。
2.明確對象和背景
在一般的新聞采訪中,新聞采訪工作的采訪形式都是面對面的采訪形式,記者直接和被采訪人進行溝通交流,信息量的獲取就是記者通過和被訪者的溝通交流,獲取的信息越多則新聞的價值就越高。所以記者在進行新聞采訪工作前要提前對被采訪人背景進行整理,提前了解被采訪人資料,避免提問已有的資料內容,要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在采訪結束后及時對采訪內容進行整理,將與主題關聯性最強的問題整理出來,進一步明確采訪的主題。
記者在新聞采訪時,最為常見的是對采訪對象回答的內容進行記錄,而記錄的方式一般分為用筆進行記錄和記憶力進行記錄。用筆進行記錄訪問內容比用記憶力進行記錄更為常用,這是因為用筆將內容記錄在本子上的這一傳統方式能夠較為準確且較為完整的保留訪問內容,訪問內容及過程也比較不容易出現偏差,保證采訪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和客觀性。而用記憶力記錄采訪內容的方式則要求記者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比如,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和記憶力,因此,在日常的采訪中并不常用;而在一些電視訪談中呈現的用記憶力記錄采訪內容,是因為在訪談前已經做了充足的準備,有采訪大綱,主持人或記者圍繞大綱隨機發揮,并不是真正地用記憶力采訪。通常,記者或主持人在這種訪談節目中是沒有足夠的時間用筆對訪談內容進行記錄,因此,只能一邊提問一邊在心中對訪談問題進行梳理,及時在心里回顧采訪信息和采訪資料,及時調整提問,保證節目采訪錄制順利進行。
1.做好訪前準備工作
記者在進行新聞采訪工作前要充分做好新聞采訪工作的準備。在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對個人基本資料和背景資料的收集非常容易,記者在采訪前應對采訪對象的基本信息和背景資料進行一定程度的了解,根據個人基本信息和背景材料設計大致問題,并熟知采訪的流程才能夠將采訪工作的效率最大化。之后,對采訪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合理妥善的安排,保證整個采訪過程的完整性,避免突發狀況的發生干擾采訪的進行。此外,提前將采訪的重點內容和問題列出,可以更加高效地規劃采訪進程,在實際采訪采訪中可以進一步挖掘采訪內容及信息,為采訪工作打好基礎。
2.尊重采訪對象,態度禮貌
采訪人員在進行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要時刻關注自身的言行舉止,要注意自己的禮貌禮儀。對待受訪者要禮貌、親和,態度要誠懇,要給予受訪者足夠的重視和尊重,不能高高在上、盛氣凌人。采訪人員可以通過采訪前同采訪對象的溝通交談來消除采訪對象的緊張感、生疏感和不適感,以此緩解緊張的氣氛。提問的語氣要溫柔平和,不能咄咄逼人不顧被訪者的感受。如向少數民族或特定人群提問時,還要考慮采訪對象的風俗習慣、民族習慣,不能想當然隨意提問,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提問方式做出調整。記者要始終保持平等、尊重的采訪態度,保持采訪耐心和平常心。
此外,在電視新聞采訪中,采訪人員要仔細認真地傾聽采訪對象的回答,仔細地做好問題回答記錄,不強行打斷采訪對象的回答,保持專注和耐心,如果有疑似冒犯的問題,要首先求得對方的原諒,并致以歉意。曾經有人把新聞采訪這種節目比喻成一種交際活動,主要是因為記者在進行采訪活動的時候,其言行、舉止以及穿著等方面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電視訪談節目在進行采訪的時候,主持人或記者不僅要注重外在表現,更要注重內在修養的培養。每個新聞工作者都要以最溫和、最容易讓別人接受的語氣和口吻進行工作采訪和記錄,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給被采訪者一種舒適的狀態,才能營造出能讓采訪對象暢所欲言的環境。
比如,一位常年采寫監獄新聞的記者,曾經這樣說,他的工作主要內容是面對一些“死刑犯”,其主要目的是想要采訪這些罪犯的犯罪動機、想要了解這些罪犯真正的作案目的以及在案發之后的一些心理變化歷程。他想通過這一類的采訪,起到更好地引發人們思考的目的。但是大多的罪犯是十分避諱這種話題的,他們不愿意去談、甚至在記者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憤怒、抓狂、不知所措,甚至有的罪犯會歇斯底里的大哭起來。對于這種采訪,這位記者說,在進行采訪準備工作時一定不能急于去表達和索取想要的素材,而應當是先去給被采訪者適當的表達空間,告訴他被采訪的能夠給被采訪者帶來的好處以及自己前來的目的,談話間要非常尊重他們,并且十分有禮貌地對待他們,切忌表現出害怕、厭惡、嫌棄等情緒影響被采訪者,從而讓被采訪者感受到尊重,他們才能將自己內心對于犯罪過程的一些心理所想的內容表達出來。
3.營造愉快的采訪氛圍
采訪氛圍的建立能夠讓記者與采訪對象快速的建立起信任關系,并且能夠快速地打消采訪對象的不安,消除緊張感,和諧愉快的采訪氛圍能夠有助于對性格內向采訪對象的采訪工作,讓信息的收集更簡單、更容易、更高效,總之,良好的電視新聞采訪氛圍能夠在采訪人員與采訪對象間構建起溝通的橋梁,有助于采訪的成功進行,有助于新聞寫作素材的收集,并且為電視新聞報道任務的后續報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比如,在“雙減”政策的實施過程當中,記者可以圍繞著“育人為本”的理念,開展一系列的電視新聞采訪。在采訪過程中可以深入校園,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深入了解學生和老師在“雙減”政策下的變化,比如,課后服務、音體美課的增加、作業的減少等情況,都是讓人感到輕松、愉快的采訪。記者也可以走出校園,采訪家長對于實施“雙減”政策后,孩子們作業負擔減輕,經濟負擔減輕,以及對于校外非法培訓機構的治理帶來的好處,用輕松愉快的語氣去引導輿論。
1.收集相關資料,尊重受訪者
在進行新聞采訪工作前要做好新聞采訪的準備工作,準備好采訪中新聞事件相關資料的收集,并對受訪者和已經收集到的資料進行了解,事先進行對話模擬,建立彼此簡單的信任,讓受訪者主動積極的配合采訪。另外,給予受訪者足夠的尊重和重視,認真對待受訪者。控制好自身的狀態和情緒,對待受訪者要一視同仁,以客觀、公正的角度來看待事件和受訪者,排除個人情緒的干擾,排除個人偏見。
2.印象管理,拉近同受訪者的距離
采訪者可以運用多種方法消除和被采訪者間陌生感和距離感,在受訪者心中留下好印象,保證采訪的順利進行。我們在同陌生人的人際交往中,往往第一印象會成為判斷一個人的重要參考,所以在新聞采訪中,采訪人員要注重給被采訪者的第一印象,舉止禮貌得體、語言柔和就會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消除彼此間的陌生感和距離感,創設良好的采訪氛圍。在新聞采訪中采訪者要以引導的形式來讓當事人進行對問題的回答,要保持耐心逐步引導,不能強迫、也不能表現出不耐煩,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博得被采訪者的信任和尊重。
1.尊重客觀事實
新聞的特點就是真實,所以報道新聞時記者要尊重客觀事實,報道真實客觀的新聞事件,不能在新聞采訪和新聞報道中摻入個人情感,改變新聞報道的真實性,使新聞報道不真實影響觀眾判斷。記者在報道新聞事件時一定要客觀、公正,越深入、越全面、就越接近真相,不能以偏概全、帶“有色眼鏡”、在不充分了解客觀事實和真相的情況下就下結論,很容易造成輿論風波。
2.保護采訪對象隱私
新聞報道傳播要征得被采訪人的同意,當采訪內容涉及個人隱私或未成年人等問題時,要征得采訪者或監護人的同意,才能進行相關采訪報道,若未征得對方的同意則不能強求、強行采訪,且在后期傳播時要進行相應的保護隱私處理,比如,變聲、馬賽克、匿名、化名等。再者,在采訪自閉癥兒童時,因孩子本身有缺陷,是不能出現在鏡頭前的,一定要做遮擋臉部的處理。還有嫌疑人采訪,因為沒有定性,也要做好遮擋臉部的處理。還有一些是舉報類的采訪,除了遮擋臉部,還要做變聲、匿名或化名處理,不能讓他們的個人信息暴露在電視節目當中。
電視新聞節目要在保證新聞質量的同時,從根本上提升電視采訪人員的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提高新聞工作者采訪技巧的靈活運用,深入挖掘采訪內容和信息,遵守職業道德,不得隨意捏造新聞事實,尊重客觀事實,擔負起引導社會輿論的責任和義務,使電視新聞采訪節目堅守主流新聞媒體消息發布陣地,保持絕對宣傳優勢,使電視新聞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現實價值,有效提高新聞采訪的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