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普通話有21 個聲母,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零聲母,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等條件把21 個聲母分類。聲母的發音分類有四種:聲母的發音部位、聲母的發音方法、送氣及聲帶是否顫動。其中比較容易理解的是以聲母的發音部位做出的分類。例如:雙唇音b p m、唇齒音f、舌尖前音z c s、舌尖中音d t n l、舌尖后音zh ch sh、舌面音j q x、舌根音g k h。
絕大部分青少年的普通話發音都是非常準確的。得益于我國的普通話推廣和普及工作。只要掌握了聲母及韻母的發音位置,做到發音位置準確,吐字歸音、聲音洪亮、口齒清晰,這些都很容易達到。
筆者接觸的參加節目的青少年中也有如下的情況:l 會發成和n 接近的讀音,舌面音j q x 發音不清晰,舌根音g k h發音含糊,不清楚。
以舌面音j q x 為例,是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接觸或者接近,氣流通過形成的音。發不好這幾個音的青少年問題出在哪兒呢?就是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還沒有接觸或者接近之前,舌根和硬腭后端過早的接觸,就成了舌根和硬腭成阻發出的音,所以音發得就不夠準確了。需要把舌尖向前伸,然后把舌根向下。有意識地向下控制,這樣才能夠發出準確的舌面音。舌根過早成阻是影響發音的重要因素,所以建議小朋友要多練習舌根音的繞口令、口腔操,加強對舌根的控制力。保持并且注意每個聲母、韻母的發音位置,這樣發出來的讀音就比較準確,吐字發音規范,這也是成為播音員、主持人的一個基本條件。
閉住嘴,舌頭在牙齒前正轉一圈,反轉一圈。舌頭在口腔里左側右側來回移動。有一個繞口令是充分練習舌根音的:哥挎瓜筐過寬溝,趕快過溝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滾筐空哥怪溝。
要想吐字發音飽滿,就需要打開口腔發音,提顴肌、開槽牙、挺軟腭,保持口腔空間增大的狀態下去吐字發音。從單字到詞再到句子和文章。青少年朋友經常練習可以加強播音主持的基本功,從而提高播音主持的能力。
首先來說說“讀”。青少年可以大聲朗讀喜歡的散文、故事、課文,每日堅持朗讀,從3 分鐘到10 分鐘,從讀錯幾個字,到流暢準確地完成朗讀。體會朗讀時聲音、精神、思想、情感高度統一,集中又輕松的狀態。要想讀得好聽,需要對朗讀、朗誦的技巧有一定的了解。那么無外乎就是重音、停連。對于青少年來說情感支配的重音和停連占主要位置。簡單地說就是怎樣好聽怎樣讀。節奏、基調也無須像專業播音員、主持人那樣劃分得那么細致,例如:六種節奏類型:輕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緩型、緊張型,20 多種朗誦的基調:清新舒展、高亢明亮、熱情贊美、義正言辭、低沉悲痛、輕松活潑等等。青少年的純真、稚嫩、可愛就是最亮麗的招牌。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在朗讀中體會語言流動的美,在朗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當你沉下心,進入一篇文章的內容里,字里行間的感動就會激發你創作的欲望,迫不及待地想把這樣優美的文字讀出來,用自己的聲音讀出自己的感悟。這時你需要調整好坐姿,調整好呼吸,狀態飽滿的、聲音洪亮的去朗讀,當耳邊響起自己的聲音,當紙上的文字通過你的二度創作變成有聲語言時,這種成就感油然而生,這就是播音主持中朗讀朗誦的魅力。
會讀,讀得好聽,會說,說得到位。這就具備了小主持人的基本功。話題、演講、辯論這些形式的節目最考驗青少年說的能力。針對青少年感興趣的主題展開話題討論。起到溝通、引導、正面影響的效果。這個欄目對嘉賓的要求比較高,能夠即興組織語言,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觀點,能夠輕松地用說的狀態去完成節目,還得說到點子上。每當青少年來做節目的時候,就有很多家長給孩子寫了好多的稿子,每一個問題大致要說些什么,都給孩子寫得清清楚楚。
這樣精心準備的態度可以打100 分,可效果卻不理想。因為“讀”和“說”是兩個概念,兩種狀態。相反,沒有家長幫助的,只有提綱讓青少年根據自己的前期準備現場發揮的,青少年都能夠很清楚地把自己的想法感受表達出來。偶爾還會說出一兩句讓主持人都感覺錦上添花的話。把節目氣氛營造的非常的融洽輕松。青少年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的時候,就會從“必須說”變成“我要說”“搶著說”。那么話題訪談的氛圍也就更輕松活潑,聽眾就會被熱情洋溢的節目氣氛所吸引。
該說的時候對著稿子照本宣科,不能把自己此時此刻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對播音主持能力的提升也沒有作用。播音員、主持人語言的即興表達,是需要前期做準備,但是在表達的時候,一切都是建立在前期案頭工作基礎上的即興發揮,亮點也在這里。放不下稿子的照本宣科就像套著救生圈學游泳,永遠也學不會。播音員、主持人前期所有的準備都是為了做到在節目中心中有數。青少年“說”得好,語言表達組織能力強,思路清晰。臨場發揮的能力強,有稿似無稿,無稿勝有稿。
能夠充分地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在需要清楚地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準確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把自己的思想傳遞給別人,灌輸給別人,這是主持人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標準。這樣的能力需要日積月累的練習、不斷地學習各類知識提高自己。說它是滴水穿石的積累也不為過。而演講、辯論這些針對性更強、播音主持能力要求更高的以“說”為主的項目,就更需要日復一日的練習。同時也需要前邊我們提到的“讀”的基本功。
站在臺上發揮自如、親切大方、妙語連珠的播音員、主持人都是大家羨慕的對象,舞臺上、節目中的焦點。怎樣成為這樣的人呢?青少年具備了吐字發音標準、語言表達流暢這些基本條件,怎樣走上舞臺呢?怎樣不怯場,發揮自如呢?這里不得不說兩種“力”是成功的法寶。
自信是指人在社會適應中的一種積極的良性的心境,一種可以帶來精神力量的良性情緒。播音員、主持人面對眾目睽睽敢于表現自己。能夠恰如其分地在大家的注視下通過語言、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的結合成功地完成播音主持工作。這是一種基礎的自信力,是播音員、主持人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經常聽到有人說這樣的話:不敢上臺,安慰自己說“就把觀眾當成蘿卜白菜,然后大膽地去展示自己”。筆者以為,這樣的說法容易誤導青少年。你站在臺上或者在節目中,你面對的不是蘿卜白菜。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的人,他們停下自己手中的工作,在這個時間去關注你,關注你給他們帶來的精神產品,這是一種對你的尊重和信任。作為播音員、主持人也應當真誠地去對待電視機前的、收音機前的、舞臺前的每一位觀眾、聽眾。他們不是蘿卜白菜,他們是關注我們的人,我們應該用真情實感去和他們做呼應交流。這是播音員主持人的敬業態度,接受鮮花和掌聲,也接受批評和質疑,這樣才能成長。當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當中或者站在臺上進行播音主持工作時,心里會有很多的忐忑不安:我的表現能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我的表現能不能夠讓大家滿意?我準備得夠不夠充分?每一個播音員主持人,心里都會反復問自己。在這一剎那,會有些許迷茫。這時自信力起到關鍵作用,在心底里告訴自己:我準備得很充分,我來了,我迫不及待地要把我知道的,我想要說的表達清楚,要呈現一臺精彩的晚會或者呈現一期高質量的節目給我的觀眾、聽眾。此時之前對自己的質疑馬上會消失,這就是自信力。在關鍵時刻成為播音員主持人的精神支柱,也像定海神針一樣,讓播音員主持人能夠充滿自信的去面對這個舞臺。
掌控力是一種能夠控制局面的能力。它與自信力又有區別,自信力決定你敢不敢上臺。掌控力決定你上臺之后能不能控制得住局面。通常我們說能不能夠控制住整個舞臺控制住整個節目,這是一種掌控力。播音員主持人就像裁縫一樣,在整期節目當中會把嘉賓的話、聽眾的熱線、現場觀眾的反應像裁制一件衣服一樣拼接起來,讓整期節目最后成為一件完美的衣服。而整個過程,嘉賓的話處于什么位置,是這件衣服的哪一個部分?現場觀眾的話處于什么位置?需要他們說什么,是這件衣服的哪個部分?這些都需要主持人進行現場的把控。這就是一種掌控力。筆者常聽好多播音員主持人說:主持節目不害怕,沒有稿件也可以主持得很流暢,思路很清晰。可是當去別人的節目中充當嘉賓的時候或者充當被采訪人這樣的角色的時候就會很緊張。為什么呢?因為這時他們充當的只是被動的接受采訪、訪問的角色,而不承擔主要的掌控局面的任務。不能夠掌控整個局面,充當其中的某一部分,就會讓播音員主持人感到緊張。筆者曾經聽說過一位宇航員的故事:說有一位女宇航員,她能夠熟練地操縱航天飛船,可是她卻從來不敢坐過山車。為什么呢?她對記者說,因為航天飛船是由她控制的,而過山車是她控制不了的。這就是與生俱來的掌控力。具有掌控力也是播音主持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
如何將冰冷的文字變成動聽的聲音,不僅僅是讀出來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播音員主持人的感覺、基本功的積累、認真的理解完成二度創作,讓文字變成立體的故事從而提升文字帶給人的感受。二度創作能夠升華作品,這就是成功的二度創作。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有兩點積累。
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更好的貼近、服務孩子們的生活,以實用性、可聽性、趣味性為出發點,筆者邀請小主持人一同編排制作了兒童廣播劇《人體細胞與新冠病毒之戰》。為孩子們從微觀世界的角度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后的致病原因,人體細胞如何應激反應產生抗體最終打敗新型冠狀病毒。從而告訴孩子們,新型冠狀病毒并不可怕可防可控,人體最終會戰勝它。在劇目表演中。小主持人的表現非常地優秀,他們不管表演的角色是怎樣的,都用自己的真摯感情完成了二度創作。例如表演“人體細胞”的孩子,在表演的時候很認真地去背詞,專門了解了人體細胞是什么,抗病毒過程中的作用。為自己的角色做了詳盡的定位。表演“病毒”的小朋友也把新冠病毒的可怕、可惡塑造得淋漓盡致。通過孩子們的表現,冰冷的文字變成了生動的故事,一個個場景出現在聽眾腦海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坐著高鐵去北京》是筆者策劃主持的一期節目,以呼和浩特到北京高鐵通車為背景,以主持人體驗式報道的形式直播。主持人乘坐G2422 次復興號首發列車從呼和浩特到北京清河站。通過對張呼高鐵、京張高鐵、沿途站點的知識介紹,乘坐體驗分享,讓孩子們提前感受了乘坐高鐵去北京的感覺。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其中的一段主持詞是這樣說的:“呼和浩特開往北京的高鐵復興號,正式通車!從此我們內蒙古自治區有了進京高鐵,它最快用2 小時09 分,就可以到達北京,也就是129 分鐘。從此內蒙古的小朋友可以有這樣的體驗!早晨坐著高鐵去北京,看看雄偉壯觀的天安門,中午去吃一頓烤鴨,下午去參觀故宮,晚上坐著高鐵回到呼和浩特。為了讓小朋友們有更直觀的體會,我現在就帶小朋友們體驗一下坐著高鐵去北京的感覺!”這樣生動的語言,馬上讓收聽節目的孩子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節目中筆者抓住細節,邊看邊說:“我們看到車上的車座是棕色和金黃色相間的,車窗旁邊都掛著中國結。行李架的下端有十二生肖吉祥物的圖案卡片。高鐵乘務員阿姨穿著藍色的乘務員制服,這些乘務員阿姨是擇優選拔的,還特別培訓了列車實用英語、手語等內容使她們可以和不同的旅客無障礙交流。”
孩子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一定在想:我也想坐坐高鐵,看看高鐵到底有多快。這時筆者馬上說道:“高鐵復興號,從呼和浩特到北京行駛里程461 公里,最快用時2 小時09 分,設計時速每小時350 公里。每分鐘最快可以達到6公里。大約每秒鐘100 米。如果你學校的操場跑道是400 米,那么高鐵用4 秒就可以跑一圈了。高鐵有多快呢?我們和飛機比一比!飛機從呼和浩特到北京用時1 小時20 分鐘,高鐵只比它慢49 分鐘,我們一堂課的時間是45 分鐘,也就是大約一堂課的時間。現在考考大家,如果呼和浩特的小朋友想去北京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坐飛機和坐高鐵哪個更快更方便呢?我們來算一算!高鐵雖然比飛機多用時49 分鐘,但是到達北京之后,高鐵到北京北站,北京北站距離天安門廣場約10 公里,乘車需要30 分鐘。而首都機場距離天安門廣場約30 公里,乘車需要60 分鐘以上,再加上坐飛機我們都知道需要提前兩小時到達機場等候,用時就更多了。所以坐高鐵將是內蒙古的小朋友去首都北京的首選出行方式!”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讓孩子們全方位的了解了高鐵。實地體會把感受用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主持人的能力和水平的體現,少年兒童平時多觀察生活,多用語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日積月累這項技能就會有提升。
綜上所述,青少年播音主持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離不開對這項專業的熱愛和堅持。勤奮刻苦定能厚積薄發,夢想終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