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健
(沈陽何氏眼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0)
共享理念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各行各業帶來了諸多的發展機遇。財務共享模式應運而生,通過將企業標準化、規范化、重復性的財務業務工作集中整合進行處理,極大地提升了企業財務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企業財務管理成本,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財務共享模式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產生深遠的影響,造成會計內部控制的風險點和控制點發生了轉移,使企業面臨全新的會計內部控制壓力。
現階段許多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模式與財務共享模式不協調,暴露出了諸多的問題,如缺乏風險評估機制、內部審計體系不完善、控制流程不規范等。為了適應財務共享工作模式,各企業應調整和優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和措施,對癥下藥,推動內部會計控制與財務工作模式同步發展,積極探索強化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路徑。
目前各大企業運用財務共享模式的時間較短,掌握的財務共享基礎理論尚未完全成熟,所積累的財務共享模式構建經驗較少。部分企業在實施財務管理模式改革時只是在原有的管理模式基礎上套了一層財務共享模式的外殼,其內部的整體環境不完善,難以支撐起財務共享模式運作,無法發揮出財務共享模式的應用優勢。
許多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功能模塊單一,財務共享程度較低,主要工作任務便是處理企業內部簡單的、重復的、工作量較大的財務業務工作,難以為企業內部控制和業財融合提供有效幫助。與此同時,財務共享模式雖然通過規范化流程、標準化操作、細致化內容極大地提升了企業財務工作的效率,有利于企業整體發展,但同時使得專業性較強的財務工作與基礎財務工作分化,降低了基礎工作人員的能力要求,對部分財務工作人員的個人發展造成了困擾。
長期從事簡單、重復的財務工作,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綜合能力難以得到進步,轉型困難,且身心容易疲憊,職業自豪感和工作積極性降低,不利于企業進行會計內部控制。由于發展前景不明朗,許多財務中心工作人員都選擇了主動調崗和辭職,這導致財務共享中心人才匱乏。
風險評估是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主要內容。但在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許多中小型企業并沒有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企業上至決策層,下至普通工作人員都缺乏風險意識,單純地認為只要遵循企業規章制度就能避免企業經營管理風險。這種錯誤的意識造成了企業在風險管理方面的薄弱,無法應對突發性的風險。與此同時,企業風險管理是一項覆蓋企業全體業務財務活動的綜合性工作,企業往往會成立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負責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風險識別、預防、處理等相關風險管理內容。但許多企業的風險管理機構的定位較為模糊,機構成員配置混亂,崗位權責不統一,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難以在風險爆發時及時作出反應,從而導致企業的風險管控效果不佳。
隨著會計電算化的發展,企業多數財務業務和數據信息處理工作都交由企業內部計算機處理終端來完成。尤其在財務共享模式下,財務共享中心的所有業務功能模塊運行都高度依賴企業信息系統??梢哉f現代信息技術是財務共享模式實現的技術基礎。部分企業的信息系統建設較為落后,缺乏全面的安全防護手段,存在較多的系統漏洞,一旦企業信息系統崩潰和損壞,整個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和會計控制體系都會直接癱瘓,給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與此同時,財務共享模式使企業的財務審核工作都交由財務共享中心來進行統一處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審核流程,降低了財務管理總體成本,但也造成了責任和風險的集中。如果財務共享中心工作人員在審核和監督環節出錯,會直接影響整個企業財務業務活動的開展。
企業財務共享中心信息溝通不流暢的原因來自于財務和業務的分離。業務工作人員對財務共享中心的認知不全面,混淆財務部門和財務共享中心的職能,在遞交財務信息時容易出錯。財務共享中心工作人員長期從事標準化、重復性的財務工作,遠離業務前端,對業務流程和內容不熟悉,當遇到業務問題時需要反復與業務部門人員進行聯絡,核對具體信息內容,無法發揮財務共享模式的高效性,同時也難以辨別財務信息的準確性。
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是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加強會計控制建設的首要工作。一方面,企業要擴大財務共享中心規模,完善財務共享中心業務模塊,根據財務業務的差異性、專業性,將適合財務共享中心處理的財務業務工作全部納入財務共享中心工作范圍內,賦予財務共享中心更多的職能,從而實現用系統來監督和調控財務業務風險,增強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以預算管理為例,企業可以將敲定的預算管理計劃上傳至財務共享中心。財務共享中心實時獲取各類經濟事項報銷項目的預算執行數據信息,將其與系統內的預算管理計劃核對,一旦預算報銷結果超過原定的預算份額就立即通知上級部門,由上級部門決定后續的預算調整和糾正事項。這種規范化的成本費用報銷模式增強了會計控制的全面性,為全面預算管理計劃的實施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另一方面,為了解決財務工作人員留不住、不愿留的問題,企業要做好會計人員職業激勵工作,加大基礎財務工作人員的培養和引入力度,提高基礎財務工作人員的薪資待遇,拓寬基礎財務工作人員的升職渠道,幫助財務員工制定全面有效的職業規劃,運用物質和精神雙重手段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與此同時,企業還可以增設財務共享中心管理和業務崗位,鼓勵員工定期在財務共享中心內部轉崗,體驗不同的業務和管理模式,提升員工的綜合能力,將表現優異的財務工作人員納入企業的干部人才儲備庫,激勵工作人員努力學習和工作,成為企業優秀的管理人才。
構建風險評估體系是提升企業會計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財務工作中隱藏著許多的風險點,企業必須做好風險管理工作,規避財務共享帶來的風險隱患,保證財務共享模式穩定運行。首先,企業應強化全體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幫助全體工作人員盡快熟悉企業新型工作環境和業務流程,告知全體工作人員各自崗位可能會面臨的風險,為全體員工敲響警鐘,使全體工作人員都能參與到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中。
與此同時,為了加強會計控制風險管理,企業應在財務共享中心內部成立風險管理部門,從其他各部門中選拔出優秀的風險管理人才,專門組成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組,識別企業財務工作中隱藏的各類風險,根據風險等級的不同將其上傳至財務共享中心的風險庫,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風險模型。當財務共享中心獲取到的數據信息脫離風險模式預先設定值范圍后就會立刻向內部控制部門發出警報并提示風險等級和類型。風險管理部門可以根據預警內容采取對應的風險處理手段,規避企業可能出現的財務工作風險。
控制活動流程再造和優化是財務共享模式轉化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其一,定期開展系統維護。信息系統維護工作是會計電算化下不可或缺的工作。企業應加大信息系統的研發力度,完善信息平臺的各項功能,定期對企業信息系統進行更新維護,及時發現和消除信息系統存在的漏洞,提升系統的信息處理效率和質量,同時建立全面的系統安全防護體系,在外部增設多重防火墻,在內部設立用戶訪問權限和網絡日志功能,保證系統的安全性。
其二,強化評審流程。企業可以推行首簽責任制,由參與首次審核的責任人作為會計控制的第一道防線,對財務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全面負責。首簽責任人具有監督企業業務活動的職能,需要完成業務風險分析和管理工作,駁回不符合流程、資料不完善、數據信息失真的審核事項,并指導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整改。經由首簽責任人審核通過的事項在到財務共享中心前還需要分公司的財務部門和財務領導進行二次檢查,防止首簽負責人出現紕漏。
最后,財務共享中心的財務審批人員會運用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會計手段對審批事項進行復核,檢查會計核算的規范性,經濟事項的真實性以及原始憑證的完整性,從而進一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準確。
會計控制的目的是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促進信息溝通交流,拓寬信息共享渠道,有利于加強財務共享中心對于財務信息的掌控力。一方面,企業需要向全體工作人員普及財務共享相關知識,幫助業務工作人員了解財務共享中心的工作模式,加深業務人員對財務工作的理解,同時從各個業務部門中抽調一名業務管理人員常駐財務共享中心,為財務工作人員解答業務問題,提升財務共享中心內部溝通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為了保障企業內外部信息交流通暢,企業可以搭建專門的信息交流平臺,由財務共享中心負責與企業外部的供應商、下游企業以及政府部門進行聯系,方便財務共享中心工作人員獲取完整、準確的外部信息。
財務共享模式下,各大企業要重新審視自身會計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樹立現代化、信息化的會計控制理念。完善企業內部環境,建立和壯大財務共享中心,賦予其更多的財務管理職能;優化崗位結構,培養和引入優秀的共享中心工作人員,規范控制活動流程。同時做好風險評估工作,及時規避企業經營管理風險,從而使企業在財務共享模式下健康、穩定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