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淳化天景山第一幼兒園,江蘇南京 211100)
兒童藝術是3~7歲學齡前兒童所從事的造型藝術活動,反映周圍現實生活的兒童理解和經驗。兒童藝術不僅具有濃厚的興趣也有強烈的情感,直觀、形象,是最年幼的孩子喜愛和接受的藝術形式。主要分為繪畫、手工和欣賞三大類,由于幼兒美術活動的種類比較豐富,運用美術材料的機會也會較多,而美術活動是培養孩子思維想象力和創作力的一項活動,同時還能激發幼兒的審美能力,因此在實際活動中,我們不能一味地按照統一標準的材料引導幼兒進行美術創作。我們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我們也應該加強生活化材料的使用,幫助孩子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并能運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美術創作。生活化材料對幼兒美術活動的開展具有怎樣的意義?我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又應該如何利用生活化材料開展美術活動呢?本文對此進行詳細的分析與探究。
兒童美術活動是幫助幼兒利用各種各樣的材料進行美術創作,在活動中開發幼兒的智力興趣和思維方式。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我們會利用生活化的材料來引導幼兒進行美術創作,這些材料更貼近于幼兒的實際生活,這些比較熟悉的素材更能夠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只有幼兒對美術活動產生了足夠的探索興趣,那么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才能夠更好地積極參與進去。幼兒利用認知和經驗使用生活化材料進行創作的過程更具體驗感和成就感,也就能夠使幼兒在越來越多的美術活動中獲得自信心,提高創作積極性。
生活和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幼兒美術活動中利用生活化的材料不僅能夠激發幼兒興趣,還能夠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每個幼兒都像一張白紙,在幼兒活動中我們只有利用生活化的材料才能幫助幼兒建立起感受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觀念,讓幼兒學會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美術不是照葫蘆畫瓢的活動,需要通過幼兒審美能力的形成,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的過程。所以生活化材料對培養幼兒審美能力有更多的積極作用。
人腦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維,右半部處理總體形象信息。而很多家長認為幼兒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學習文字和數字,這顯然是錯誤的觀念。并且會使幼兒左腦負擔過重,右腦鍛煉不足。這種現象有損于幼兒正常的和諧發展。美術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啟發和誘導幼兒感知事物的外形、結構,主要想象和形象思維,有利于右腦的發育。美術教育還要求幼兒手腦并用,如手工制作,通過手的操作,鍛煉幼兒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和手腕協調配合。生活化材料有著隨機性和隨意性的特點,它們不規則給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思維想象空間,也能夠不斷挖掘幼兒內在潛力,激發幼兒想象力。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幼兒利用生活化的材料進行美術創作能夠不斷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有趣的創意。由于每個幼兒的性格不同,因此在學習需求上也會有所不同,生活化的材料給孩子提供了更多創意空間,也能夠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幼兒個性是在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兩方面影響之下形成的,因此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幼兒的身心成長與個性走向都有著很重要的聯系。基于生活材料的美術活動增強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又能夠培養幼兒的智力、提高幼兒的認知以及幼兒對社會文化的認同,在這樣的驅動下幼兒潛移默化地形成獨一無二的個性和品質。
目前很多幼兒園在開展美術活動中,依然采用比較傳統的教育方式,缺乏一定的創新,與幼兒的生活聯系不夠緊密,材料不夠豐富,同時缺乏一定的開放性,幼兒參與美術活動時,積極性不是很高,影響著幼兒美術素養的培養。所以,教師要對現代兒童美術教育進行深入的探究,可以積極利用生活化材料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更加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帶給幼兒良好的活動體驗,進而讓幼兒積極參與到美術教育活動中,提高活動開展效率,促進幼兒能力的提升。
幼兒的實際生活大多數有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是社會因素,另一方面就是自然因素。所以在開展幼兒活動時,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天然材料,引導幼兒進行美術創作。自然材料的運用,能夠有效帶領孩子認識世界感知自然界萬物的樂趣。然后運用這些材料,展開一些更具創意的美術活動,例如折紙、手工、繪畫等,都能夠給孩子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和樂趣。并且這樣的方式更能夠激發幼兒的自主動手能力,在平時的生活中幼兒能夠逐漸養成主動學習主動參與的習慣。
例如,在“花朵涂鴉”創意美術活動上,教師讓每個小朋友從家中帶一朵或幾朵自己喜歡的花作為課堂美術材料,其次還有各種不同的顏料。在美術活動中幼兒跟隨老師一起用花輕輕粘上一點顏料,之后印在準備好的白色紙上。這樣幼兒會感覺到創作過程的新奇,同時也能有更豐富的體驗。在老師帶領孩子一起完成一個涂鴉作品之后,再讓孩子自己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涂鴉。這時候孩子可以選擇多找幾朵不一樣的花,試試哪個涂鴉的效果更好。在用花瓣涂鴉之后,小朋友還可以用天然植物葉子為花朵涂鴉粘上葉子,也可以用畫筆畫上葉子。然后班級中的小朋友一起展示自己的美術作品,小朋友可以互相點評,也可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這樣更利于良好活動氛圍的構建,更能夠激發幼兒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在這樣的美術活動開展中,我們既能夠帶領孩子進一步認識生活環境中的自然資源,同時還能夠了解色彩的使用和其中的美感來源,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生活認知和審美能力。
美術活動應該在幼兒實際需求下進行開展。因此在幼兒美術活動之前,我們應該對幼兒的興趣愛好進行充分調查,然后根據這些調查內容選擇根據生活情境的教學方案,引導幼兒學會利用生活材料進行創作。例如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多小孩子都喜歡看喜羊羊類型的動畫片,并且對小動物非常感興趣,那么我們在幼兒美術課堂上可以給孩子們播放一些有關小綿羊的生活情境圖片,或者相關的動畫片段,這時候一下就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因為這些內容本身就是幼兒感興趣的題材,所以在活動開展之前,我們先讓幼兒自己暢所欲言,發揮自己的想象認為用什么樣的材料可以創作出一個小綿羊呢?這時候讓小朋友們一起舉手,然后分別進行回答,看看哪個小朋友的想法更有創意。這時候給了小孩子更多的美術創作動力也能讓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加活躍更加積極。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本次課堂上需要制作的有關小綿羊的手工視頻投放在多媒體設備上,讓小朋友們一起來參考和學習。首先在紙上畫出綿羊的形態,每個綿陽的形態各異,正在青青草地上歡快地奔跑。這樣就給創作題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優美的生活環境,接下來小朋友們一起用涂色的工具為背景上的景物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例如,在涂青青草地的時候,小朋友們可以選擇由深到淺的不同綠色進行涂色。當帶領著小朋友們一起畫了美美的小綿羊生活的環境之后,小朋友們肯定迫不及待想要畫一下小綿羊吧,這時候我們再為孩子們提供一些棉花膠水等工具,可以告訴小朋友們,這些棉花是在廢舊的玩具和衣服里選取下來的。在平時的生活中,這些沒有用的廢品,這時候我們在課堂上就可以將其變廢為寶,還可以制作出漂亮的小綿羊,讓我們一起來動手試試吧。這時候小朋友根據自己剛剛畫好的小綿羊圖形,再利用棉花構造出自己喜歡的形狀,用膠水粘在小綿羊的身上,這樣小朋友們就看到了一個非常形象逼真的胖乎乎軟綿綿的小綿羊呈現在自己的畫紙上。繪畫與小朋友的生活實際產生了巧妙的連接,幼兒的想象力也能夠被充分激發出來,并且能夠讓孩子,更有興趣參與到美術活動中,對于幼兒的學習成長都能夠產生更積極的影響。幼兒在活動中認識了“棉花”這種生活中常常使用但是很少見到的物品,也能夠幫助孩子積累生活常識。
生活中的用品是無處不在的,而很多用品的外觀和形態都大致相同,導致很多小朋友們沒有更多的興趣去了解這些物品的創意和美感。我們在開展美術活動時也應該利用生活中的用品,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生活用品創意變身,這樣每個孩子就會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活藝術品。例如,在班級中大家都會穿同樣的班服,讓每個小朋友的衣服都是一樣的,沒有什么新奇的特點,這時候在美術活動上我們可以讓小朋友一起制作一個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小小美術設計。而選擇的材料也可以根據幼兒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幼兒不受任何的條件拘束,在教師的帶領下一起進行一個小小的創作活動,既能夠鍛煉孩子的手腦協調能力,也能夠讓每個小孩子心中感受到美術活動的趣味及創意的魅力。
除此之外,教師還中可以帶領幼兒進對塑料瓶子進行大變身,讓幼兒對根據塑料的特點,通過多種方式的加工和改造,變成自己喜歡的造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在這樣的活動中,讓幼兒意識到只要有創意,那么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創作,不管是在美術活動還是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孩子的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也能夠得到更好地激發與發展[1-3]。
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為了能夠提高幼兒的參與積極性,我們還可以讓班級中的小朋友分成各個小組一起來進行繪畫或者手工活動。在活動開展之前我們可以讓小朋友們在很多個生活用品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帶到小組中。然后每個小組根據大家一起帶來的材料進行小小的討論,每個小朋友說一說,這些材料能夠做出什么樣的美術作品。此時小朋友們會積極地暢所欲言,并且能夠大膽說出自己的構思和想法。然后小朋友們最終確定一個方案開展此次的美術活動。例如,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些常用的物品,讓幼兒進行選擇,有一組幼兒對衣服的改造非常感興趣,于是幾個幼兒在一起商量為玩玩家的玩具娃娃做一些漂亮的小衣服,于是幼兒開始分工合作,量的量、剪的剪、裁的裁,成功為玩具娃娃做出了幾身漂亮的衣服[4-5]。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因此在美術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還可以讓家長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動手進行手工操作,然后將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物品進行變廢為寶的處理,這樣能夠極大激發小孩的創作興趣,也能夠讓小朋友們產生環保意識。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塑造能力,還能夠培養小孩子的思想品質,在一項活動中能夠起到多方面的積極影響。在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完成美術作品之后,讓小朋友們帶著作品在班級中進行展示,并且說一說自己和爸爸媽媽做這些手工作品的過程,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不僅能夠推動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也能夠加強孩子與父母教師、小朋友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孩子動手實踐能力的養成。這樣類似的親子活動應該長期開展,才能夠不斷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且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幼兒園開展的一切美術活動都應該以培養幼兒創作興趣為主線,通過了解不同幼兒的實際需求,選擇跟貼近幼兒生活和樂趣的材料開展美術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幼兒的生活認知,還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讓幼兒進行充分的探索,促進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幼兒美術形式多種多樣,因此幼兒美術活動形式也應該更加豐富。教師可以利用創設生活情境、小組合作創作、親子美術活動等引導孩子發現生活中各種有趣的美術材料,從而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作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