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彬
胸悶是一種主觀感覺,很多人都會遇到。導致胸悶的原因很多,有的只是生理性原因,有的可能是心理因素所致,而有的則可能意味著心、肺出了問題。當出現胸悶時應學會判斷該到哪個科室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呼吸道受阻及肺部疾病,如氣管狹窄、受壓(甲狀腺腫大等)、肺氣腫、支氣管炎等,都可以出現胸悶的癥狀,但同時會伴有咳嗽、氣喘、發熱等癥狀,此時應盡快到呼吸科就診。不論是氣胸和各種原因引起的胸腔積液,還是肺氣腫、肺纖維化等疾病,都可以通過胸片或者肺部CT來進行鑒別。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呼吸系統疾病會僅僅表現為胸悶的癥狀,如胸悶型哮喘,胸悶常作為臨床唯一或主要癥狀,常常在運動后加重,沒有傳統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喘息和呼吸困難癥狀,也沒有反復發作的咳嗽。因此,對于不符合冠心病的胸悶人群要記得做肺功能檢查,有利于減少誤診或漏診。
如果是中老年人出現胸悶癥狀,特別是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長期吸煙、肥胖的人出現胸悶癥狀,且胸悶常發生于勞累或情緒激動后,嚴重者會伴有壓迫感、胸痛、惡心、心悸、冒冷汗等癥狀,休息后會緩解,必須高度重視,及時去醫院檢查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平板運動試驗等項目,必要時需要做冠脈CTA檢查或者冠脈造影。另外,心臟瓣膜疾病、各種類型心肌病等,會因為心臟結構出現問題,到一定程度后出現活動后胸悶、氣急,這種情況通過心臟彩超檢查可以明確。
有的人經常出現胸悶、胸痛,但做過心電圖、心臟彩超、24小時動態心電圖等檢查后,卻沒有發現異常。此時如果伴有泛酸、胃灼熱等癥狀,需要警惕食管源性疾病,胃食管反流、反流性食管炎是最常見的病因,這多是與食管酸暴露、食管動力紊亂有關。這種胸悶、胸痛有明顯的特點,常常持續1個小時以上,且常在餐后發生,并伴有相應的食管癥狀(胃灼熱、反流和吞咽困難),通過使用抑酸劑可緩解。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非常容易反復發作的消化系統疾病。
有很多中青年女性容易出現胸悶、胸痛甚至氣短的情況,尤其是在地鐵、公交車上或人多的辦公室里更容易發生,很多人擔心是心臟出了問題。實際上,心肌缺血多由于冠狀動脈病理性狹窄導致,其中最為常見的一個原因就是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中老年人才容易發生。中青年女性發生此類癥狀多是因為焦慮、緊張、情緒激動、精神創傷等因素,導致中樞神經功能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生障礙,受自主神經調節的心血管系統也隨之發生紊亂,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經張力過高的癥狀。這類情況無須進行各類檢查及特殊治療,關鍵是要自己做好調整,不舒服時出門散步或轉移注意力即可緩解。若癥狀特別嚴重,可以到醫院心理科進行抑郁、焦慮量表評估,看是否為心理問題所致。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