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家里做菜,都會攢下一大堆廚余垃圾,什么水果皮、蔬菜根、菜葉子等。我們這些看似無用、常被丟棄的邊角料,其實是一些很好的“養生法寶”。

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蘿卜葉的營養價值在很多方面平均都略高于蘿卜,比如維生素C的含量是蘿卜的2倍以上,而鈣、鎂、鐵、鋅以及核黃素、葉酸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更是蘿卜的3~10倍。但目前蘿卜葉的總體利用率還是很低的。
白蘿卜葉:新鮮蘿卜葉性平、偏涼,味道苦辛,具有清熱退腫、消炎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來緩解口腔潰瘍,輔助抗菌并加快傷口愈合。
胡蘿卜葉:其味辛、甘,性平,能清淡解膩。它含有少量木犀草素-7-葡萄糖藥用成分,能理氣止痛、通便利尿,緩解急性腎炎產生的水腫。
此外,其還富含胡蘿卜素,特別是β-胡蘿卜素的含量相比同類蘿卜更多,能夠轉化為維生素A,輔助細胞的DNA抗氧化,改善皮膚粗糙和夜盲癥。
紅薯成熟后秧莖頂端上的嫩葉是很好的養生菜,含有2.74%的蛋白質和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C、鐵和鈣,適合肥胖、三高人群食用。
與白菜、油菜等多種常見青菜比較,紅薯葉在熱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等13種營養成分的含量上均居于首位,有緩解便秘、輔助提高免疫力、調節血糖、增加血小板等功效。
芹菜葉的營養不輸芹菜莖,同樣富含很多藥理活性成分,比如黃酮類物質、揮發油化合物、不飽和脂肪酸、纖維素等,可以幫助加快腸胃蠕動,抑制腸內細菌。而且,芹菜葉中的鈣、磷、鉀含量都比較高,不僅能夠強化骨骼健康,還有助于調節血壓,是高血壓人群的理想蔬菜。芹菜葉相比芹菜莖更適合腸胃較弱的人。
絲瓜藤是種中藥,比較嫩的藤尖適合食用,味苦、性微寒,歸心、脾、腎經。它含有瓜氨酸、核黃素、維生素C,有助于促進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絲瓜藤還含有和人參類似的皂苷類物質,能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緩解腰膝酸痛和肢體麻木,也具有一定強心的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葉菜因含有較多鈣、磷成分,過量食用容易引起結石,所以烹飪前一定要先焯水做熟,避免不消化。
蔥根作為中藥被稱為蔥須,能緩解風寒頭痛、喉瘡和凍傷。蔥根也含有大蒜素,能輔助消炎殺菌,調節肌肉酸痛,以及發汗解表。天冷時易感冒的人,適合用蔥根煎水,少量飲用。
藕節就是藕段的連接處,可入藥,它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本草綱目》認為它能消瘀血、解熱毒。而且藕節性平不上火,對肝、肺、胃都有滋養的功效,適合煎煮后作為代茶飲飲用。
玉米須味甘淡、性平和,具有很強的利尿消腫、清肝利膽功效,是輔助調節高血壓、高尿酸的理想材料。干玉米須和鮮玉米須都可以使用,一般作為代茶飲煮開后飲用。
摘自《健康文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