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婷
(東華大學 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上海 200051)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且源遠流長,服裝作為社會發展的產物,反映了多方面的社會特征和人的本質,并且逐漸形成各類服飾文化及風格,為現代設計者帶來了豐富的想象力和經久不衰的活力。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文化自信的彰顯及文化對外輸出愈發重要。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擁有極其豐富的服飾文化資源,苗族服飾是我國民族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研究以苗族服飾文化元素為研究對象,基于合理性和時尚性,考慮如何將其創新應用于現代時裝設計中,以期為民族服飾文化的傳承、發展以及現代時裝設計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苗族是個古老的遷徙民族,作為我國第四大民族繁衍發展至今,保留了歷史印記和傳統文化,尤其在服飾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在人類歷史上,衣著服飾不僅是遮羞防寒之物,更是一個時代、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展現。苗族由于居住環境閉塞,部分地區至今仍保留著最原始的生活勞作和穿著飲食習慣,其服飾融合了苗族的發展歷史,包括文化信仰、族群文化、戰爭遷徙過程等,被史學家稱為“穿在身上的史書”,具有重要的文化、藝術和研究價值。苗族由于經歷了朝代更迭和戰亂遷徙而散落各地,主要分布在我國黔、湘、鄂、川、滇、桂、瓊等西南地區,不同支系、不同地區的苗族服飾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呈現了多樣化特征。
苗族服飾文化元素是指苗族服飾的形式及構成要素,即物質元素和精神元素。物質元素主要包括造型、結構、工藝、面料;精神元素則指民族在自身文化發展中形成能展現其觀念、審美的元素,如色彩、圖案等[1]。其中,在時裝設計中運用的元素主要包含圖案、色彩、工藝、配飾4個方面。
圖騰紋樣是苗族服飾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圖案類型主要分為幾何紋、動物紋、植物紋,內容涵蓋山水、花鳥、龍、獅、蝴蝶、人等自然界事物,而苗族人尤其喜愛蝴蝶圖案,其主要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祈福納祥以及對自然、祖先、圖騰等的崇拜。苗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之所以能將文化保留下來,主要得益于圖案的繪制和流傳。因此,有人將苗族圖案稱為“無字史書”,是研究和解讀苗族文化和精神的核心要素,也是可以延伸和創新應用于時裝設計的重要元素。
苗族的服飾色彩十分醒目,無論是盛裝、便裝還是短裝,都極重色彩裝飾,其用色原始而質樸,艷麗而不俗,別具神韻[2]。服裝主體色彩以黑色、靛藍色、紅色、白色為基色,裝飾以各種鮮艷的對比色調色,整體色彩豐富、大膽卻又自然和諧。其色彩純度、明度及面積搭配方式為時裝設計師,尤其是早期保守的國內設計師提供了很好的啟示。
苗族服飾工藝制作技法精湛且豐富,尤其是刺繡和染織工藝。苗族的刺繡技法多達14類,包含平繡、挑花、堆繡、鎖繡、貼布繡、打籽繡、破線繡、釘線繡、縐繡、辮繡、纏繡、馬尾繡、錫繡、蠶絲繡,更是被稱為我國古代刺繡的“百科全書”。染織工藝以扎染和蠟染為主,尤其是蠟染,作為苗族的特色工藝可謂家喻戶曉,深受設計師的喜愛。這些雖然都是傳統工藝,但在國內外時裝設計中廣為流傳。
苗族配飾主要包含包頭巾、各類銀飾、腰圍以及西南少數民族常用的背兒帶等,這些配飾既具有裝飾功能又具有實用性。雖然配飾在服裝中所占比例小,但其可塑性強,是服裝整體設計畫龍點睛般的存在。國內外許多設計師曾將苗族配飾應用于服裝搭配中,增添時裝的層次性和趣味性。
苗族服飾特色由外在形態和內涵兩個方面組成。對于苗族服飾元素在時裝設計中的應用,首先,應保留其原有的服飾特色,包括苗族服飾元素的基本形態和內涵。其次,在保留特色的基礎上對元素進行進一步延伸和再造,使其契合當下的審美需求。以夏姿·陳2019秋冬系列的背兒帶為例(圖1),背兒帶作為苗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婦女勞作的需求與撫育下一代的期望而生,兼具功能性和裝飾性。夏姿·陳將其作為靈感來源,傳達出“從傳統中破繭而出”的理念,締造出來自東方的前衛銳意,實現了對背兒帶新生意識形態的總結和延伸。此外,從外在形態來看,設計師將背兒帶的形式提煉、具象成衣身背帶(圖2),延伸再造其固有形態,成為該系列設計的最大亮點之一,實現了苗族服飾文化元素在時裝設計中的合理應用。

圖1 苗族幾何紋挑花背帶(桂林博物館)

圖2 夏姿·陳2019秋冬系列
苗族服飾文化在藝術等方面的價值極大程度得益于其精湛的工藝技法,因此在時裝設計中,不可避免地會學習和應用苗族服飾工藝。然而,由于苗族服飾工藝易傳達過于濃厚的民族特色或操作困難的信號,使其無法完全與時裝設計相適應。早年間,許多中國設計師無法平衡民族性和時尚性,只注重設計形式和照搬工藝,忽略了時尚性需求,在繼承民族服飾文化元素時缺失了時尚性和市場價值。因此,可以通過簡化造型、改變材質和載體形式等方式,使服裝適應時尚性需求,如設計師林雪飛在2009年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婚紗時裝發布會中展示的苗族錫繡晚禮服,該晚禮服將苗族錫繡工藝應用于立體裁剪的禮服上,款式時尚又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得到了時尚界極大的關注和贊許,這便是立足于苗族傳統工藝來展現當下的審美情趣,將苗族服飾工藝應用于時裝設計的有效途徑。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技術(如數字化技術、激光印花、激光切割技術等)被應用于民族服飾文化研究及時裝設計,使苗族服飾元素以更輕松、更接地氣的形式被應用于時裝設計。參考敦煌研究所推出的“云彩絲巾”,利用VR技術,實現用戶自主設計、搭配敦煌圖案絲巾[3]。在時裝設計中應用苗族服飾圖案同樣可以參照該方式,提高時裝用戶的參與度,促使其完成個性化設計,活化苗族服飾元素。此外,針對苗族服飾紋樣、工藝煩瑣且難以批量生產的問題,可以利用Photoshop、illustrator等繪圖軟件完成紋樣、效果繪制,后通過激光印花、刺繡機等形式呈現在時裝中,解決傳統工藝耗時長、投入大、費用高等問題。因此,苗族服飾文化元素在時裝設計中的應用途徑,可以通過新興科技,立足內在本質,打破固有形式,使其適應當下審美,形成一種流行風尚且被大眾接受。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的發展,樹立民族自信、重視文化傳統迫在眉睫。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和出口國,在制造向創造轉型的今天,時裝設計應立足民族文化,不斷汲取精華和創新。苗族服飾作為我國精神文化遺產之一,其元素的多樣性、豐富性在56個民族中極為罕見。因此,本研究基于苗族服飾文化,總結其在時裝設計中應用的主要元素,提出在保留苗族服飾元素的基礎上延伸再造,以適應當下審美需求,應用新興科技,提出苗族服飾文化元素在時裝設計中的應用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