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非 北京瀚唯環藝建筑設計院主任設計師
枯山水是一種縮微式園林景觀,是日式傳統園林中的特色景觀。它是由一些元素來指代真實的園林景觀,通常由白色砂石表現為“水”,大一些的石塊表現為“山”,波紋表示水的流動。日本《造園用語辭典》將枯山水定義為:“日本特有的庭園樣式之一,在平庭內以置石為主喻山,以白砂喻水?!笨萆剿倪@種象征化的造園手法表達出天然的景觀,詮釋出人類對大自然的崇尚之情,以簡代繁,追求更高的造園意境的精神訴求。經文獻典籍查閱可知,13 世紀興起的禪宗在特殊時代背景下賦予枯山水濃郁的禪意色彩,并作為禪師參禪的重要工具一直沿用[1]。
枯山水保留了景觀的構成形式,以白砂和石組的形式代替真實景觀,利用耙等工具劃出波紋狀的紋路,比擬大海和江河,錯落有致的石組更是象征山川和島嶼,它們以一種極簡主義的姿態巧妙組成了抽象的山川湖泊,體現出大自然的風貌,給人冷峻、凝重的永恒之美。
白砂和石組是枯山水重要的構成要素。鋪設白砂最初是為了僧人打掃方便,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成為表現水流的一種元素符號,砂紋則成了水紋的象征。石組象征著山川島嶼,枯山水中的石組多為未雕刻的天然石材,它們或橫或立或斜。石組最重要的是石頭的氣勢,不同的置石組合方式會造就不同的氣勢。置石的擺設,追求一種點、線、面的協調美。置石的位置是對組群、平衡、運動和韻律等的充分權衡,在不平衡的布置中謀求一個總體布局相對協調和平衡的構圖方式。
在枯山水中,植物構成通常以兩到三種樹種進行組合,以常綠樹與落葉樹進行組合協調,以常綠樹為主,落葉樹加以點綴,以追求一種典雅、枯寂、凝重的協調。中心主要景觀以五針松、黑松為主,輔以造型羅漢松、伏地龍柏和紅楓,再加上杜鵑和南天竹點綴,表現了孤寂中的一抹色彩[2]??萆剿1徽J為是日本僧侶用于冥想的輔助工具,所以幾乎不使用開花植物。
枯山水景觀設計一般占地面積較小,其園路一般采用飛石等象征,以配合枯山水的干凈、簡潔的布局形式。飛石中的間距主要是根據人類的普通步伐尺度進行設計。日本的枯山水無法進入園區中,只能在旁側靜觀。
枯山水主張形式簡潔、用色單一及新材料運用,同時將禪宗思想融于極簡景觀設計中,突出自然和秩序間的對比。枯山水景觀凸顯的是寫意表現手法,在自然中托物寄情。在空間及造境上,極簡景觀無明確的場所限制,通過幾何形與單一色系,結合材質本色來營造,在精神層面上,枯山水創造了一個給觀景者自省的空間??萆剿猿橄蟮乃囆g形式,結合景觀元素構成一幅精妙的山水畫,著重表達的內涵和造園意境。
枯山水的邊界有著很明確的限定,人們不可以入內,只能在景觀周圍駐足。觀賞者們通過不同的心境和背景產生出不同的情感,通過聯想、頓悟給予每個元素一種意義,通過領悟其中的道理達到自我修行??萆剿坝^一旦建成幾乎不會再被改變,因此枯山水擁有永恒凝固的美。它打破了土地大小的局限性,利用很小的空間去營造一個無限意境的空間,完美詮釋了“以小見大”這種手法。
留白也是枯山水的特征之一。整個園景只有區區幾塊聳立的山石,但是已經表達出整個世界的構成。留白是一種日式的山水文化,也是追求日式禪心的一種環境輔助。與中國的留白有相似性,留白為空間提供更多的意境和想象空間。
枯山水庭院景觀布局受到禪宗佛教世界觀的影響。在日式枯山水景觀中,并沒有過多的樹木花草、小橋流水,更多的形態是由置石、白砂石、青苔等組成的極簡景觀樣式。這種極致的極簡思潮對后期日本國內流行的“斷舍離”的生活哲學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斷舍離”最早是由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簡單地說,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棄多余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追尋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生活。斷舍離通過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間,整理內心的混沌,并在這一過程中徹底了解自己,接納最真實的自己。表面上是丟掉雜物,實質是丟掉內心多余的執念。
家居中所謂的斷舍離,是遵循“去繁求簡”的原則對空間進行簡化和整理,讓生活變得舒適的同時也讓心靈得到了放松。這種類型概念最常用于極簡風和日式風的設計之中,通過斷、舍、離三種設計手法去優化和展示空間,以此實現空間功能性和人文性的轉換,讓居住者能夠重新定義生活的方式,迎接更美好的人事物[3]。
斷舍離是一種生活哲學,也是一種禪意思想理念。在全球城市化進程不斷發展中的當下,人們在享受充裕物質條件的同時承受著當今社會的各種壓力。斷舍離的思想讓都市人找到一種身心解壓的方式,在繁忙且快節奏的工作中找到一絲寧靜。斷舍離的影響還不僅是這些,它還是一種精神治療和凈化心靈的良藥—治療我們這個時代的疾病:過度的欲望。
枯山水景觀思想和斷舍離的生活哲學都是一種極簡主義至上的思維觀念,且在日式設計中得到了發揚光大,影響著整個世界的品味。這種極簡主義思潮表現在日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們在日式的庭院設計、產品設計、家居設計中都能體會到這種極致的精致感和天然樸實無華的靜寂之美。
龍安寺石庭是當今世界知名度最高的日式枯山水庭院之一,是日本美學的代表作,也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龍安寺石庭坐落于日本京都市西北,創建于公元15 世紀室町時代末期,歷經火災,現址為重建復原的景觀庭院。
整個庭園約為300 m2,由十五塊大小不一的巖石和白沙構成。布局看似簡單,卻富含深意且充滿禪意,目的是鼓勵人們自由思考,從中也可看出修建僧人的禪意之心,以辯證的禪意思維內省和看待世界。日式的庭院禪宗思想追求景觀形態極簡,留白處理更顯,游客無論站在哪一個位置都會有不一樣的觀賞感受。自然景觀形態只是表象,真實的景觀在于你所看到的景觀產生的悟道體驗。無人完美,視角有限,我們因而無法看到所有的巖石形態。這完美的詮釋了禪意和斷舍離的思想。
從置石平面幾何關系分析圖中可以看出,整處庭院為矩形,有著幾何規則劃分和黃金比例關系的運用。所有的山石位置都在分割對角線或者和中線的位置,運用不單調的非對稱的處理讓畫面產生平衡的視覺感觀。置石分組讓景觀充滿動態,賦予其持續與變化之活力的是石組內部、石組與石組之間的體勢關系。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觀賞,浮想聯翩,也可從數學和幾何學的角度參透內心。寧靜的環境配合清空安寧的心,從視覺到身心,由內而外的內省思考。
東福寺是日本臨濟宗十四派之一的東福寺派大本山,位于京都市東山區本町,山號慧日山。歷史上曾名列京都五山第四位,面積20 公頃,約有25 座塔頭子院及425 座地方寺院。嘉禎二年( 1236)由攝政九條道家發愿,歷時19 年,于建長七年(1255)建成。東福寺是當時京都最大的寺院。
東福寺歷經很多波折,曾三次被燒毀,多次重建?,F今仍有遺留建筑,依然保持當時歷史建筑特色。東福寺的方丈庭園是最為著名的當代枯山水大作。這個寺院住持居所的庭園重新建造于1938 年,建造者是當今著名庭園建造家重森三玲。
圖1 龍安寺庭院實景圖
圖2 《都林泉名勝圖會》中龍安寺石庭的圖繪(引自《都林泉名勝図會 : 京都の名所名園案內》)
圖3 置石平面幾何關系分析圖
重森三玲對日本各個時期的不同庭園有過詳實深入的了解,他采用一種獨特的現代抽象禪意設計語言重塑了這個禪院庭園。東福寺方丈庭園的四周全部都是庭園,庭園東、南、西、北各有千秋特色,環繞其中,這也是與其他禪寺庭園的不同之處。東亭枯山水的石柱是最為特色的設計之一,石柱材料取自僧人衛生間的建造基材的剩料建造。七根圓形石柱排布在經典的白砂造景中,周邊有青苔泥土圍繞,標記出的北斗七星的坐標位置,象征著宇宙空間的形態。這也是日本庭院歷史上首次采用星座的表現手法。東方的哲學和西方的神秘學產生了碰撞。從日式枯山水的置石構圖中,可以類比西方抽象畫的創作意境。利用最極簡的點線面構圖創作出最簡單且又最富有想象空間的畫面,而觀賞者根據自己的心境和經歷會理解出不同的畫面,可謂一百個人心里有一百個哈姆雷特。
南亭枯山水庭園名為“八海庭”,是四園中規模最大的庭園,位于寺院居所的正前方。白砂上用長達18 尺的巨石組象征仙人居住的島嶼,分別是“瀛洲、蓬萊、壺梁、方丈”四島。其勾畫出滄海波紋的白砂則代表著“八?!?,動感十足的石組呈現臥立組合,靜中有動,別有洞天。在白砂、巨石與青苔的組合下,營造出青山永存,綠水常青的深遠意境。
西庭與前兩個獨立枯山水庭園的禪意感覺不同,其命名為“井田市松庭”。這里所提及的井田是古代土地劃分形態—“井”字方塊。重森三玲將杜鵑樹修剪成短平狀,與碎石石塊弄成方格圖形相得益彰。整體庭園造園效果秩序井然,“井”字形態尤為突出,象征著土地的形態,色彩的柔和感與南庭反差極大。重森三玲注重歷史的造園傳統,加以運用現代的抽象元素和三維立體構圖,使得重塑的庭園有當代的氣息。
北庭庭園的造型主要以青苔和正方形石頭組合而成,簡單且樸實無華。青苔和方形石,分布在小方格內。與西庭造園的“井”字形態相互呼應。西庭的這種造園理念來源于師法自然的禪意理念的升華。市村模樣在日語中就是“黑白相間的網格狀”的意思,所以北部的庭院也就是一個由綠色苔蘚和灰色石頭的方格交錯而成,濃郁的綠色與灰色的木質地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交錯的網格,凹凸有致,別有節奏感。而黑白在東方的哲學意境中即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宇宙之中的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個對立面構成。世界也在矛盾、對立、統一中存在。
東福寺方丈庭園是重森三玲的杰作之一。設計者注重純粹建造庭園的設計理念。獨立主題的造園造景,禪法境界的設計構思。四個庭園四種風貌,表達出宇宙、山川、河流、井田土地。這種獨立主題的禪意的理念設計對枯山水庭園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枯山水庭園的設計類別雖多,但都反映了日本文化對永恒、禪意、自我辯證的深度哲學思考??萆剿ピ后w現了日本文化對美的認知和體驗。而龍安寺庭院、東福寺方丈庭園作為日本庭院的精華,日本文化的象征,它展現了禪宗文化和庭院設計的巧妙結合。它給我們帶來的枯寂、清凈和淡然之感深入呈現出獨特的意境之美。